1、辛增明的瘦金體
瘦金體浙怎么寫(瘦金體怎么寫好)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guān)于瘦金體浙怎么寫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wù)客戶遍布全國,相關(guān)業(yè)務(wù)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辛增明的瘦金體
我不知道一個皇帝出于什么原因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如此特殊的一種字體——瘦金體。第一印象挺特別的。特別容易使人好奇。我開始認認真真地欣賞這種書法,它為何橫豎都有一頓筆,它的結(jié)構(gòu)為何有種收腹提臀的緊致感,它的橫撇豎捺勾等為何那么有金屬的質(zhì)感,充滿了內(nèi)在的張力和堅韌……我有很多這樣的疑問?
從傳統(tǒng)視角看瘦金體,異于各體,很變態(tài),非但不使人討厭,而是使人同情。它產(chǎn)生于一種怎樣持久特別的心境中?創(chuàng)造者用書法抒發(fā)情懷,最后精準地嶄露在這奇特的字體中,真是藝術(shù)珍品。瘦金體臨像不容易,臨神更難。
辛增明先生是江西萬載人。他既是位作家,也是位書法家。曾出版十多部專著和編著作品,書法作品也廣受好評,參選作品屢屢獲獎。他每天練書法,勤習瘦金體。我記得第一次看到他用瘦金體寫的沁園春•雪時的感受:驚訝!現(xiàn)在居然有人能將瘦金體寫得如此好。瘦金體法度之嚴,不懂的人都能感受一二。辛先生在堅守法度的同時于瘦字上展現(xiàn)自己的理解,使人不會聯(lián)想到枯瘦的病態(tài),而是一種現(xiàn)代意義上的矯健。
從見到過的作品中,我知道辛先生不僅擅長瘦金體,而且擅長魏碑體、歐楷、行等字體。他誠懇踏實的治學之風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于作品中。從用墨到運筆,嚴謹規(guī)矩。不細看,只覺得他是個好學生;仔細品,才發(fā)現(xiàn)他在老實中的那份慧悟。
辛先生從事過一段時間書法教學后專事寫作和書法創(chuàng)作。雖然很多人向他求取墨寶,但他總是謙虛地說:"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我僅是略知皮毛而已,并不能稱其為書法家,所寫也難登大雅之堂……。"
辛先生在博大精深的書法世界里一門深入,每天樂此不彼。他女兒說,:"我爸每天都鉆在書房里讀書寫字,從不需要去其他地方找他。"
何來開悟?唯勤練!臨通一本帖,臨透一種體,橫平豎直,筆劃到位,不浮躁,忌草率,先模仿,后創(chuàng)造,不要標新立異,創(chuàng)新自然而然……辛先生與我分享他的書法心得。我想這也是為人之道。
二、求元旦快樂瘦金體寫法
標準的瘦金體
三、風骨綽約又獨孤求敗的瘦金體
今天給大家聊一聊風骨綽約又獨孤求敗的瘦金體。
一、瘦金體的由來:博采眾長
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所開創(chuàng)的一種字體。原是“瘦筋體”,以體現(xiàn)字體瘦峭挺拔的特點。后以“金”換“筋”,表示對御書的尊重。
那么瘦金體是怎么創(chuàng)造出來的呢?這就要看宋徽宗趙佶的學書之路了。
趙佶最初學習黃庭堅的書法,后來轉(zhuǎn)而學習褚遂良,再后來學習薛曜、薛稷。學習對象雖多,趙佶卻能博采各家所長,推陳出新。
其實唐代薛曜書承褚遂良,寫出瘦硬疏朗的字體,算是瘦金體的前身。趙佶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揚棄,加入自己的個性,大膽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不同于薛曜書法的瘦金體。
趙佶的瘦金體,將其個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將瘦金體推向高峰。此后直到今天,提起瘦金體,我們立馬想到的就是宋徽宗趙佶,卻不曉得寫出瘦金體前身的薛曜了。
二、瘦金體的特點:風骨綽約
瘦金體最突出的特點就在于“風骨”二字。其“風骨”的出塵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書寫不守法度,反其道而行之
書法歷來講究內(nèi)斂,寫出的字以圓潤飽滿為美。而趙佶的瘦金體,不講這些,還反其道而行之。結(jié)果寫出來,不但細瘦有勁,而且鋒芒畢露。
我們看他寫的《欲借風霜二詩帖》:
顆顆大字,都似勁竹一般,挺拔、瘦峭。每一橫最后的收筆,每一豎末尾的長點,每一次的停頓、轉(zhuǎn)折,都精心地被保留下來。
瘦到極致的字,弧筆纖細處,竟似筋線一般飄逸,卻也內(nèi)含力量。筆法外露,非但沒有抹殺字的神韻,反而因著字的細瘦,增添了許多精神。
瘦金體的鋒芒尤其體現(xiàn)在撇的書寫上。請看:
撇的書寫,一筆到位,干凈利落。細看來,像纖細的竹葉,像出鞘的寶劍,又像鋒利的匕首。
2、尚意,融入瀟灑自然的心境
宋人書法尚意,喜歡在書法中融入自己的意趣。趙佶的瘦金體,也不例外。請看他的《夏日》:
字體飄逸,筆畫靈動生氣,體現(xiàn)出趙佶瀟灑自然的心態(tài),與文質(zhì)彬彬的書卷氣。趙孟頫評價其瘦金體說:“天骨遒美,逸趣靄然?!?/p>
趙佶瘦金體中的意趣,跟他對鶴的鐘愛分不開。他不僅喜愛鶴,還以鶴自喻,曾作《瑞鶴圖》來表達自己的意趣。
鶴,自古被稱為“仙鶴”。其拔俗脫塵的氣質(zhì),正襯趙佶瀟灑高雅的情趣。所以,他在書寫中,喜用“鶴膝”筆法。
而整個瘦金體,其書寫之靈動飄逸,蕭閑自然,也體現(xiàn)出仙鶴身上的獨特之處。
所以,瘦金體因了趙佶的意趣,而有了更深的意蘊。
3、以畫入書,韻味深長
瘦金體書法中,融入了很多繪畫中的因素,為其增添了許多魅力。如竹葉撇、蘭葉捺、鶴腿豎、花瓣點、回馬挑等,使得瘦金體的筆墨韻味十足。
而且,瘦金體的書法,常被趙佶用來給自己的工筆畫題詩,字畫相映成趣,堪稱絕配。 由此看來,細瘦而具鋒芒,字靈而心逸,以畫添韻,成就了瘦金體的風骨綽約。這大概就是人們喜歡瘦金體的原因吧。
三、瘦金體的成就:獨孤求敗
趙佶的瘦金體靈動生氣,風骨綽約。尤其是中晚期的成熟之作,經(jīng)歷過磨難的心境,比之前更大氣。請看他的《秾芳詩帖》:
我們看到,《秾芳詩帖》的書寫,已經(jīng)變以前的靈逸之體為酣暢淋漓的大字,霸氣外露。
我們可以想見,趙佶揮毫書寫時的狀態(tài),他一定用盡了力氣,甚至是用生命去寫。筆畫交錯中,我們依舊能體會到,趙佶那瀟灑不羈的意態(tài)。
清代陳邦彥曾評價《秾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p>
瘦金體的書寫,由此達到巔峰。至今,仍無人可及。
人們喜愛瘦金體,并為學習瘦金體,總結(jié)出要訣:“鼠尾釘頭方轉(zhuǎn)角,蘭撇竹捺小蠻腰,死往生返游絲引,拉弓放箭回馬挑”。
但終因瘦金體瀟灑暢快,筆法外露,最不易學。又因趙佶一代帝王,心境高遠,恣意瀟灑,極少有人能及此心境。
所以,輝煌一時的瘦金體,幾乎后繼無人。
在歷史文化中,燦若星辰的瘦金體,就這樣被擱置了。宋徽宗趙佶在瘦金體上的成就,依然是獨孤求敗的狀態(tài)。
歡迎大家在我文章下方點評!也可以關(guān)注“日影之南”,查看更多好文章,和我一起分享書香!
四、瘦金體活字怎么寫?
瘦金體活
以上就是關(guān)于瘦金體浙怎么寫相關(guān)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guān)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