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佛紙品公園景觀設計(佛紙制造設備)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佛紙品公園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園林專業(yè)論文
園林的系統(tǒng)化設計內容摘要:
關鍵詞:
園林設計是系統(tǒng)化的工作,其中包括多個獨立的系統(tǒng)設計,傳統(tǒng)的方法是將園林設計分為軟景和硬景設計。這些都是依照
園林外部的表現(xiàn)形式進行的表面膚淺的分類,文章則按照園林的內在特征進行分類,如生態(tài)系統(tǒng)設計、視覺系統(tǒng)設計、空間系
統(tǒng)設計,人文系統(tǒng)設計。通過對園林設計更加深刻的理解,對園林設計工作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園林系統(tǒng)化設計生態(tài)視覺空間人文
園林設計是一項系統(tǒng)化的工作。園林
本身看似由山水植物建筑等四大要素按照
一定的秩序美感等組合而成,但蘊涵在里
面的則是多方面知識的相互交叉與協(xié)作,
如植物、生態(tài)、氣候、建筑、材料以及美
學等方面的知識。這么多的學科和知識如
何運用到我們的設計當中來,組合成具有
一定功能及美感的園林景觀,這就需要系
統(tǒng)化的設計。
一般在設計上我們習慣按照園林外部
的組成分為硬景系統(tǒng)和軟景系統(tǒng)設計。這
種只是從表面上對園林的構成進行的一個
簡單分類。而實際上園林的構成要復雜得
多。園林的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工作,園
林的系統(tǒng)化設計按照園林的實質組成結構
來說分為幾個部分:生態(tài)系統(tǒng)設計、視覺
系統(tǒng)設計、空間系統(tǒng)設計、人文系統(tǒng)設計。
一、園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設計
在城市還沒有形成之前,主要是動
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共同組成
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動物、植物、微生物是生態(tài)
系統(tǒng)的主體。生態(tài)系統(tǒng)各組成因素之間的
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然而
這種變化是緩慢的。當人類改造環(huán)境,發(fā)
展生產(chǎn),開展一系列經(jīng)濟活動,并離開森
林、農(nóng)田而逐漸聚居到城市,在這樣一個
歷史進程中,人、動物、植物、微生物及
其自上而下的環(huán)境共同組成城市生態(tài)系
統(tǒng),人類成為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體,人類
活動的加劇,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急劇變化。
園林作為人類活動的產(chǎn)物,是人在與
自然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最初
的功能只是單純地從功能方面的考慮,如
栽植花果樹木、觀賞鳥獸禽魚等,慢慢地
過渡到陶冶性情、寄托情思、提供休憩環(huán)
境、保護生態(tài)、改善環(huán)境、體育保健、防
止災害等方面,在諸多的因素中,園林對
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和恢復方面是首先應考慮
的因素,園林從屬于自然系統(tǒng),是自然與
人類的結合處、過渡地帶。在這樣一個敏
感的地帶,人與自然是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
體,園林設計一方面要按照人類的意志和
要求進行建造;另一方面又必須是在尊重
自然的前提下進行。所以必須按照自然本
身的規(guī)律來進行園林的設計亦即是園林的
生態(tài)系統(tǒng)設計。正如麥克哈格所說:“世界
是豐富的,為了滿足人類的希望僅僅需要
我們通過理解和尊重自然……設計必須結
合自然。”
二、園林視覺系統(tǒng)設計
19世紀以來,平面設計師們就已經(jīng)進
入了某些我們現(xiàn)在所稱的“環(huán)境視覺設
計”領域,當時它被稱為“標識繪制”。但
這并不是說如今的環(huán)境視覺設計就是它的
全部。從最原始的意義上而言,環(huán)境設計
師關注的是一些標識的外觀和感覺,這些
標識可以是從一個簡單的零售商店的招牌
到醫(yī)院、劇院或博物館的整個指示系統(tǒng)的
任何東西。前者可以是一塊木板,上面的
東西可以與這座建筑的其他部分或內部設
計沒有什么關系;后者則常常是整體導識
系統(tǒng)中的主要成分,它與一個機構的標識
和相關的平面因素聯(lián)系在一起,顯示出整
體的環(huán)境特征。要成功地完成這項設計,
并不像撥動一個開關那樣把一維、二維變
成三維那么簡單。相反,它需要高超的能
力,把平面的東西變成動態(tài)的三維物體。
而且,這并不是一個抽象的過程,環(huán)境設
計師們必須對各種新的材料和制作過程富
有經(jīng)驗,有最新的知識,這樣才能把紙上
的構思變成具有功能的對象。
園林作為人類的藝術創(chuàng)作,它必須是
符合美的要求。作為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美的環(huán)
境和休憩場地,環(huán)境必須是最佳,視覺效
果必須很好。園林的視覺系統(tǒng)主要是指園
林外在形象給人的直觀視覺感受,具體來
說園林的外在形象主要是通過園林的比
例、形狀、體積、材料、構成等構成。園
林視覺系統(tǒng)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tǒng)工
程,是空間經(jīng)營的藝術,設計的最終目的
是以人為本,為人類創(chuàng)造賞心悅目、合情
合理、方便快捷的視覺系統(tǒng)空間。
人對于園林視覺景觀效果的認識或者
是判斷標準,又根據(jù)人自身的背景文化狀
況、審美層次的差異有著很大的不同。具
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橫向文化差異對園林審美取向的影
響:如東西方園林審美差異,東方以崇尚
自然為主,園林也是自然式的設計,講究
山水之美、自然之美。而西方則以規(guī)則式
園林為主,講究幾何、秩序美感。在這兩
種文化差異下,所做出的園林必定有著很
大的差別。這些都與審美主體自身所在的
環(huán)境背景有關。
2.縱向文化差異對園林審美取向的影
響:同一區(qū)域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群對于園
林審美也有著很大的差別,不同年齡段的
人群對于園林審美也有著一定的區(qū)別。因
此,這就需要在我們的園林設計中明確我
們所設計的園林潛在的欣賞對象。當然,
如果是作為大眾化的園林設計,就必須要
滿足所有人群的審美需求。
三、園林空間系統(tǒng)設計
園林是綜合了多種藝術手段,主要運
用空間構圖的手法創(chuàng)造的一種藝術,它也
可以看作是建筑的室外延伸部分,是一具
有三維特性的空間場所,是人類活動的重
要場地。從宏觀上來看,園林是城市綠色
空間系統(tǒng)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調解城
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作為居民接觸自然的游憩空
間。當前,人們已改變原有單純的“家庭
——工作單位”式空間流動模式,并熱衷
于走出居室,走向充滿綠色和陽光的大自
然——游憩、娛樂、運動和交流。(轉第137頁)(接第129頁)因此,在進行園林設計時,首
先應從大的空間角度進行思考,從用地
規(guī)模、空間規(guī)模、空間序列組織、空間視
線、環(huán)境效益等方面綜合研究,做出定
性、定量規(guī)劃。如先制定城市綠色空間系
統(tǒng)建設總體目標。對城市空間進行調整,
形成“點型、帶型、場型空間”相結合的
空間系統(tǒng)。
其次,對于園林本身來說,其內部自
身的空間組織、空間分隔等,也應按照一
定的邏輯順序來進行安排,在設計的過程
中,按照功能的要求,劃分各功能性的空
間,按照密閉程度的不同,分為開敞空間、
封閉空間、半開敞空間等。各個空間的銜
接與過渡必須自然流暢,偶然天成。共同
形成整個園林空間系統(tǒng)。
四、園林人文系統(tǒng)設計
園林作為人類社會的產(chǎn)物,是自然的
人化,或者是人化的自然,自始至終都離
不開人的參與,人也是園林創(chuàng)作和享受的
主體,人所存在的社會背景及人本身的文
化狀況的不同使得世界上的園林存在著很
大的差別,如東西方文化上的差別、時間
順序上的差別。
園林的人文系統(tǒng)設計主要是指園林設
計中對于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思想觀念
的尊重與表達,如在西方傳統(tǒng)園林中,崇
尚人工、幾何、秩序,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理
性的思想觀,園林則多規(guī)整、對稱、機械,
在園林中安放有各種古典的神話傳說雕
塑,表達人定勝天的思想。而在東方,儒
道佛思想影響至深,園林一直表現(xiàn)為對自
然的尊重,山水乃自然之根,人寄情山水,
崇尚自然。從文化、美學,人的視覺、意
向、心理感知等方面,賦予園林規(guī)劃更多
的人文關懷。從整體上控制并營造城市景
觀的獨特性、連續(xù)性,使人得到更多的享
受。只有在各自的環(huán)境中,大家才能夠找
到自己心靈的寄托。
五、園林各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與組織
園林設計作為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我
們需要對各個系統(tǒng)進行綜合的整理,各
個系統(tǒng)不是獨立存在的,他們彼此之間
互相穿插,生態(tài)系統(tǒng)設計是園林的根本,
視覺系統(tǒng)設計關系到園林的外在美感,
空間系統(tǒng)設計關系到園林內部空間的結
構組合,人文系統(tǒng)設計則是園林的靈魂,
園林也只有在符合自然發(fā)展邏輯的情況
下,通過自身外在和內在的美觀與秩序,
以及獨特的文化藝術內涵,才能夠成為
一個合格的產(chǎn)品。
以上通過對園林設計中各個因素、概
念及相互聯(lián)系的分析,從本質上對園林設
計進行剖析,希望能對現(xiàn)代的園林設計工
作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參考文獻:
[1]李嘉樂,張文德.園林無俗情“.中西古典園林審美觀
的比較”——兼論中國新園林的展望.陳爾鶴,張麗萍.南
京出版社,1994.
[2]楊賚麗.城市園林綠地規(guī)劃.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
[3]麥克哈格著,芮經(jīng)緯譯.設計結合自然.天津大型出版
社,2006.
[4]王藝湘,王芝湘.環(huán)境視覺導識設計.天津大學出版
社,2008.
二、北京有哪些免費的旅游景點
1、紫竹院公園
紫竹院公園位于北京的西直門外,公園始建于1953年,因園內有“福蔭紫竹院”廟宇而得名。來到紫竹院公園就像是來到了竹子的王國一般,竹樓、竹亭、竹桌、竹椅,連大大小小的橋都用竹子裝扮起來,是一座以竹造景,以竹取勝的自然式山水園。公園里各式各樣的竹建筑以其獨特的風格盡顯中華民族的文化風采,更讓人感到竹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2、皇城根遺址公園
皇城根遺址公園建在明清北京城的第二重城垣之“東皇城根”遺址上,是北京城區(qū)內建的第一個帶狀公園,是北京市中心最大的街心公園。總建筑面積55000平方米,以植物造景為主,匯集了73個植物品種,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
3、西海子公園
西海子公園位于京杭大運河北端西側,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一條百米仿古建筑的彩色長廊橫跨南北兩湖之間,青山綠水相依,文物古跡互襯,是鑲嵌在通州城內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4、什剎海公園
什剎海位于北京舊城的西北部,有一水相連的前海、后海、西海及沿岸名勝古跡組成,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3世紀的元朝。什剎海,是一片有水而能觀山,垂柳拂岸的閑散之地,三海碧波蕩漾,岸邊垂柳毿毿,遠山秀色如黛,風光綺麗,為燕京勝景之一。
5、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與天安門城樓隔長安街而望,天安門廣場是北京的中心,北京的心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這里能夠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的集會。
天安門廣場的中央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及莊嚴的毛主席紀念堂,在廣場的西側是人民大會堂,南側是兩座14世紀建立的古代城樓正陽門和前門箭樓,兩邊還有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天安門廣場整齊對稱、氣勢磅礴、宏偉壯觀,是北京城一大勝景。
6、王府井
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yè)區(qū)。王府井商品琳瑯滿目,號稱“日進斗金”的寸金之地。元朝時期王府井便已存在,叫做“丁字街”,后因明朝在此修建了許多王府因此改稱為“王府街”,北洋政府時期成為王府井沿用至今。真正繁華是在清光緒、宣統(tǒng)年間。
三、論述中國四大園林的偉大成就?
中國四大名園: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
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前身清漪園,頤和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后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4400畝),水面約占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lián)系,中間的“甕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甕山一帶動用巨額銀兩興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xiàn)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qū)。頤和園情思——調寄沁園春 (作者:言言)
百年滄桑,風雨無阻,造園碑峰。 望昆明碧透,倒影閣樓;西山傍水,逶迤隱蹤。橋舞白綢,廊歌彩緞, 榭走檐飛呼應中。群鴨歡,夕陽戲醉柳,擺翠搖紅。
何人巧占天工? 大成匯集南北相融。 思群英眾能,百民勞動;別說只是,慈禧乾隆。人與天合,形和神聚,韻美情濃氣恢弘??唇癯?,建和諧國度,誰展雄風? 清漪園1860年被焚毀1866年重建,改名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lián)軍嚴重破壞,1902年再次修復。2005-2006年對佛香閣景區(qū)和長廊進行修復。
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水面占全園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國園林藝術的精華,構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長達728米的長廊,長廊和廊中的繪畫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另外她還起到了將園內各個景點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的作用,烘托出園林整體的美。二、承德避暑山莊簡介
避暑山莊原名熱河行宮,俗稱承德離宮,建于公元1703年至1792年(即清朝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七年),占地564萬平方米,宮墻長達10公里。這是一座宮苑一體的大型皇家園林,分為宮殿區(qū)和苑景區(qū)兩大部分,宮殿區(qū)包括正宮,東宮,松鶴齋和萬壑松風四組建筑,風格古樸典雅,是清朝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日常起居的地方。苑景區(qū)又有湖區(qū),平原區(qū)和山區(qū)之分。湖光山色,兼具“南秀北雄”之特點。山莊內樓臺殿閣,寺觀庵廟等古建筑達120多組,它們因山就水,遍布全國,其中就有康熙皇帝以四字命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皇帝以三字命名的“三十六景”,史稱“康乾七十二景”。
避暑山莊在清朝的歷史上曾起過重要的作用,素有“第二個政治中心”之稱,現(xiàn)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全國“四十四個風景區(qū)”和“十大名勝”之行列,承德市也因此而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宮殿區(qū)位于避暑山莊的南端,是清朝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居住的地方。主要有正宮、松鶴齋、東宮和萬壑松風四組建筑。
避暑山莊宮殿區(qū)的建筑,是北方常見的多進院落式建筑。為不失“山莊”的山野雅趣,建筑體量都不大,“依松為齋”,“喜泉林抱素之懷”,所有建筑不施彩畫,青磚灰瓦,木柱古樸,座基低平,臺階由山石疊砌,庭院散植松槐,自然而又寧靜典雅。同時,宮殿建筑布局規(guī)整,層次嚴密,中軸線明顯,又肅穆森然,不失皇宮氣派。
避暑山莊宮殿區(qū)建筑風格獨特,與豪華的皇宮建筑迥然不同。宮殿區(qū)的整個氣氛是莊嚴肅穆的,它沒有紫金城宮殿之華麗感,建筑基座與民宅相似,青磚素瓦,裝修古樸淡雅,不施彩繪,木顯本色,加上蒼松成行,虬枝如蓋,顯得格外清爽、古樸、淡雅而恬靜。山莊的古樸風格,說明
了康熙建莊的目的,除了政治目的之外也有追求野趣的精神享受目的。須知封建帝王也有難言之隱,“禁宮有若樊籠”,因此迫切要求享受到自然的野趣。追求山間野外那種“想得山莊長夏里,石床眠看度墻云”的意境和似庶如仙的生活情趣??滴踉凇稛o暑清涼》的詩中詠道:“谷神不守還崇政,暫養(yǎng)回心山水莊”正是康熙內心真情的流露。
三、拙政園景區(qū)介紹
拙政園全園分東、中、西三部分??傮w布局特點,東疏西密,綠水環(huán)繞,水面面積約占全園面積1/3,水是全園的紐帶和靈魂。東部地勢空曠,平崗草地,竹塢曲水,芙蓉樹、天泉亭等亭閣點綴其間。蘭香堂是東部主廳,廳中部屏門南側為漆雕《拙政園全景圖》,把全園景色融于一壁。中部以遠香堂為主體,山水明秀,廳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從東部進入中園,一泓清池映入眼簾,古樹,垂柳拂水,湖石峻秀。遠處一洞隱約可見。池南廳堂林立,錯落有致。池北巖島,溪橋相連,百年楓楊。 山、水、石、池、林、亭、堂融合的宛如天然。西部水廊逶迤,樓臺倒影,清幽恬靜,三十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館等體現(xiàn)出江南建筑的精巧。西部以池水為中心,回廊起伏,水波倒影。
近年來,拙政園充分挖掘傳統(tǒng)文化內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兩季舉辦杜鵑花節(jié)和荷花節(jié);花姿爛漫,清香遠溢,使素雅幽靜的古典園林充滿了勃勃生機。拙政園西部的盆景園和中部的雅石齋分別展示了蘇派盆景與中華奇石,雅俗共賞,陶冶情操。到人間天堂蘇州,怎能不游拙政園。四、蘇州園林之留園簡介
各位朋友,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于私家園林,始建于明萬歷年間,距今已經(jīng)有四百多年歷史。最初是萬歷年間太仆寺少卿徐泰時所建的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歷滴的壽宮,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后代范允臨是他的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xiāng)。由于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后,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的空間中盡情地復蘇著早已受到扼制的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峰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莊。但由于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幸存下來。到了同治年間,常州人盛康,即盛旭人因用偏方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皮炎,得到朝廷賞賜的釣魚島等三個臺灣海峽中的小島用以種植草藥。盛氏從此發(fā)跡,于是購得此園,并重新修建一新。盛康襲“劉園”其音易其字,將園名改成了留園。爾后,經(jīng)過盛康之子盛宣懷的用心經(jīng)營,留園聲名大振,成了吳中著名的私家園林。
自抗日戰(zhàn)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園內建筑幾成廢墟。一九五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xiàn)豐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的頤和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的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的主人為什么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才已經(jīng)講過,我們蘇州的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后回鄉(xiāng)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園。他們本著“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的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的園中玩石賞月,經(jīng)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基于這種生活理念,蘇州的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的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的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的。在全景圖的上方高懸著一方扁額,上面寫著“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的地位。這是由當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的。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的《留園記》。【門廳與橋廳間的東側長廊】 各位現(xiàn)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塊長方形花崗巖,上面刻有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頒布的“世界遺產(chǎn)”標識。他是留園于1997年12月被批準作為蘇州古典園林這一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典型例證后,于1998年立的。
【長廊中部蟹眼天井處】 這兩方小小的露天空間,蘇州人稱之為天井。由于他們面積太小,所以人們稱之為“蟹眼天井”。這兩方蟹眼天井在這里主要是為了采光而設計的。為了避免造景上的單調,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豐富了此處的景觀內容。
【“長留天地間”南院】 來到這里,請大家看這個長方形的小院。由于庭院面積有限,不能大范圍的造景,所以造園者就充分利用南面這堵高高的粉墻,來為游人設計了一幅立體的“國畫”。這里布置了湖石,種上了金桂和玉蘭。除了寓意“金玉滿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墻為紙,花石為繪的立體國畫的畫境。
【“長留天地間”東側大空窗旁】
各位請看這扇窗。這是一扇沒有任何圖案設計的單純的長方形漏窗,這種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處如果沒有這扇空窗的話,那么這里的采光就不足,就會顯得昏暗。所以說,這扇空窗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采光。和前面講過的蟹眼天井同樣道理。園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門一扇窗在建筑設計時,一定得考慮其造景功能。所以為了避免空窗的單調,就利用了植物盆栽來映襯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時,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立體的畫面,此可謂一舉兩得。
再請大家看這門楣上的磚刻門額“長留天地間”這幾個字。這是篆刻書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溫)所寫的,寓意留園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園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們大家都能不辜負先人的期望,保護好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
來到這里,我們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了一條長長的走廊,這條長廊雖有數(shù)十米長,然而造園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并且在比較封閉的暗處設計了“蟹眼天井”來采光,用富于變化的建筑技巧使廊在空間上產(chǎn)生出了明與暗大與小的對比,另游人在不斷變化的空間中,欣賞著各種布置獨到的園林小品,在不知不覺中走完了這段長廊。另外,從園林審美方面來看,這段長廊相對于秀美的中部遠景來說,大有一種“欲揚先抑”的審美效果。因此,這段長廊不僅被園林專家評定定為“留園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個蘇州古典園林的廊形建筑中也有一處佳例。
【六扇花窗處】
穿過了“長留天地間”門洞,我們看到前面的粉墻上有六扇窗圖案,因此漏窗也俗稱“花窗”。在便于通風和采光的同時,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隱若現(xiàn)地透過來,因此,花窗在園林建設中長作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處六扇花窗將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來,使人隱約可見,從而激發(fā)起游人的游興,催人急于進園去領略窗外那片勝景。同時,從花窗中透出的園景,隨著游人腳步的移動而不斷地發(fā)生變化,這就是古典園林欣賞中的所謂“移步換景”之妙。
當然,在通風采光和透鏡的同時,花窗本身的花格圖案在園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的豐富墻面審美內容的效果。另外,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會呈現(xiàn)出各種多姿多彩的落影,為古樸的園林平添了幾份活潑的生氣。
我們現(xiàn)在請大家看南面的這堵白墻。墻根處有一明式青石花壇。上面有山茶,旁邊植有翠柳,花開之時,紅點綴綴,生機勃勃?;▔戏桨讐ι锨队小肮拍窘豢隆贝u額一方?;▔显泄虐?、女貞兩棵古樹,枝接交錯,蒼勁虬曲,給人以高潔堅毅之感?!肮拍窘豢隆本褪侵腹虐亍⑴懡豢逻B理之意?!揪G蔭軒】
這里是以賞留園春景為佳的綠蔭軒。這是一個小巧雅致的臨水敞軒。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楓樹,而東面又有櫸樹遮日,因此以“綠蔭”為軒名,軒內扁額上“綠蔭”兩字,是著名書畫篆刻大師吳昌碩先生的弟子,當代書畫家王個移所書。軒南墻壁上嵌有“華步小筑”石額一方?!叭A”,即“花”;“步”通“埠”。留園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吳中第一名勝”虎丘?;⑶鹱悦髑逡詠砭鸵猿霎a(chǎn)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貴花木而聞名。以前,留園附近有裝卸花木的河埠,所以這一帶舊名花步里。而留園主人將自己的園子稱為“華步小筑”,無疑是一種自謙。它也反映出中國傳統(tǒng)文人尚隱逸,求中庸的處世哲學。這里的“花步小筑”四個字是清代學者錢大昕所書。其下方倚墻根所筑的湖石花壇中置石筍、種天竺,巧妙地構成了一幅立體國畫的構圖,而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點晴題跛。[
【一梯云旁】
出綠蔭軒向北,各位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體量高大的兩層樓建筑,這就是取《水經(jīng)注》中“目對魚鳥,水目明瑟”之意來命名的明瑟樓。這里面臨清澈明凈的池水,樓邊又有青楓庇蔭,環(huán)境清雅明凈。明瑟樓底層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畫舫前艙,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鄰》詩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之意,命名為“怡杭”。這里的“杭”通“航”。在明瑟樓南有一湖石假山,登臨二樓的石階就隱在其中。這里的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個字,取“上樓僧踏一梯云”之意?!疤菰啤?,既以云為梯。古人以為云是觸石而生,因此稱石為云根。游人若在這云根盤旋之間拾級登臨,一定會有步云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臺】
繞過明瑟樓,我們來到了留園中部寬敞的露臺上。這里瀕臨水池,每當盛夏時節(jié),池內荷花盛開,這里便是賞荷的絕佳之處。因此,這里也被稱為荷花臺。荷花臺南面是緊靠明瑟樓而建的涵碧山房。這是中部花園的主廳,是取宋代理學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的詩意來命名的。該廳幾無裝修,南北兩面都不設墻,顯得樸素大方,通暢明潔。廳內“涵碧山房”扁額上的篆書是舊時園主盛康請香禪居士潘中瑞所書。
廳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壇,旁邊還種有玉蘭、石榴、繡球等花木,春秋時節(jié),繁華吐妍,美不勝收。
我們站在荷花臺上還可以欣賞到布置獨到的留園中部山水。湖石與黃石參差而筑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樹參天,靈秀中透著一股陽剛。尤其是幾棵蔭可蔽日的古銀杏、古樟樹,與假山渾然一體,登臨其間,會另人產(chǎn)生一種猶如進入了深山幽谷的感覺。在蘇州各古典園林中,也稱得上是一處“城市山林”的佳例。由于山體直逼水池,古樹、假山與水面之間所呈現(xiàn)的高與低的視覺差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這就是古典園林造景中“以低襯高”的造景手法.另外,從山水布局來函,這里水雖居中,山水其側,但在審美上,山的氣勢卻遠在水的生機之上.水在這里只是襯托山體氣勢的一個“配角”。此相反。而同為蘇州園林代表作的拙政園中部的山與水在審美上的位置則正好與拙政園中部的主體假山雖以“一池三島”的規(guī)制筑于水池的中央,但奪人眼目的仍然是那片富于變化的水面。在那里,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審美效果的一種道具。山成了水的陪襯,水的靈秀往往超過了山的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側,可見一條長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們一般把這種依山高下起伏的長廊稱為爬山廊。這條爬山廊不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還有依墻的實廊與離墻的空廊之相應,整個廊始終處于高、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線和地勢的變化過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時,這條爬山廊在實用功能上還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夏天遮陽,雨日擋雨;二:聯(lián)系景點之間的紐帶,是一條天然的游覽路線;三:平緩而巧妙的將游人在不知不覺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聞木樨香軒”。在爬山廊中部的西墻上,嵌有明代吳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漢策所刻的“二手法帖”?!岸酢笔侵附髸彝豸酥?,王獻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寫寫草、隸、正、行諸體,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書圣”之譽。這里的“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時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園的“二王法帖”只集“二王”書法,歷代名家所寫的題跋均被省略?!岸醴ㄌ笔伎逃诿骷尉改觊g,刻成于萬歷年間,歷時兩朝二十五年。據(jù)說以前留園的主人劉蓉峰愛石如癡,并且喜歡將古人的美詩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墻壁。從此,這種長約一米,寬約四十厘米,石面上刻著文章詩詞或名家書法的書條石就成了留園的一大文化特色。它極大的豐富了留園作為古典園林的文化內涵。至今,留園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書條石,堪稱留園一絕。
【聞木樨香軒】 循著爬山廊,我們來到中部花園中最高建筑聞木樨香軒。從建筑形式上看,這實際上是一個依廊而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軒前是一幅對聯(lián):“奇石盡含千古秀,桂花香動萬山秋”。這是一幅狀景聯(lián)。此處千姿百態(tài)的湖石在桂花樹的掩映下,顯的玲瓏而古樸,而每到秋分送爽時,則滿山蕩漾著桂花的香氣。這里的“動”字用的極妙,將“香味”這一園林中的虛景寫活了。不僅如此,“聞木樨香”還頗富禪儀意,它似乎在暗示別人們,佛理就像這桂花香氣一樣,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他卻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只要用心參禪,人人都可以頓悟得道的。
【中部假山上】
出聞木樨香軒東行,跨過山澗上的小石橋言石徑曲折前行,可看到幾棵有著一、兩百年齡的古銀杏滄然挺拔于奇峰異石之間。銀杏又稱白果,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之一。因從種植到結果的時間很長,所以又被稱為“公孫樹”。銀杏樹是雌雄異株的落葉喬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藥,木材致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銀杏之間,可見一六角飛檐攢尖頂?shù)男⊥?,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供游人停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產(chǎn)于安徽靈璧縣的靈璧石制成的。靈璧石歷來被視為石中上品。
從可亭往南看,可與南面的明瑟樓、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當清風徐來,吹皺一池清水之時,對面的明瑟樓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的畫舫,隨波動了起來。這里造園者用了寫意的手法,使靜止的建筑在審美上平添了一份動感??胺Q蘇州園林造景之一絕。
同時,可亭與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對而立,無論從建筑體量的大小,地理位置的高低,還是從建筑形態(tài)的輕巧與敦實等諸多方面來看,都堪稱一種絕佳的對景??赏に闹苤灿忻坊ǎ乙擞^賞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稱為留園中部欣賞冬景之佳處。
在可亭北面的假山后有一段長五十余米的花街鋪地,用鵝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種材料筑成海棠花紋,猶如織錦鋪地一般給人以美感。在這段花街鋪地的北面有一條沿粉墻曲折而建的長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的延續(xù)。它除了有前面將過的連結景點、遮雨避日等廊的功能外,還巧妙的遮擋了作為留園中部和北部分界的粉墻,從而淡化了北部與中部的分隔之感。
【小蓬萊】
通過平欄曲橋,我們來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島“小蓬萊”。傳說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經(jīng)派徐福前往求長生不死之仙丹,同時又在自己的宮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這以后在水池中構筑三座“仙山”,即所謂“一池三島”就成了古典園林造園的常用造景手法。留園中部的水池略成方行,比較規(guī)整。橋島在劃分水面的同時,使水面造成了曠、幽不同的兩種水面效果。另外,在構筑中部假山時,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條狹窄的山澗,令人產(chǎn)生池水淵源不盡之感,使池水活了起來。
【濠濮亭】
過小蓬萊東側小橋,我們來到了一個小方亭,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據(jù)說,莊子曾在濮水上垂釣,也曾與惠子在濠梁上觀魚,這里以古人的觀魚和垂釣來喚起一種超然世間煩惱的自由感,表現(xiàn)出歸隱江湖、歸情自然的超然情趣。這也作為蘇州古典園林造園的一個主題思想,表現(xiàn)在造園的方方面面。
出濠濮亭往東進洞口,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曲西樓。這是一座外觀秀美的兩層建筑。其底樓實際上是一道寬寬的廊,西墻上開有很大的空窗和洞門。通過它們可看到中部花園的秀麗景色,這是“移步換景”造景手法的典型運用。同時,窗框、門洞也被當作“造景框”,因而在廊中看到的每副窗景也都是一幅立體而生動的畫。
如果說西墻上的空窗和洞門宜移步動觀的話,那么東面粉墻上所嵌的二十余幅方書條石則需止步靜觀方能品出其中的韻味。在這里大家可以欣賞到歐陽洵、褚逐良、顏真卿等唐代書法名家的作品,以及明代吳門才子文征明晚年手書的小楷作品。
另外從園林建筑審美上看,這里西墻上大大的空洞、洞門與東墻上小方的書條石在游人視覺上形成了大與小、明與暗、虛與實的對比的同時,也在人們的心理上將山明水秀的現(xiàn)實世界與遙遠的歷史煙云有機地連在了一起。
從曲西樓向北上二、三個臺階,我們就進入了西樓的底層。這里和西墻和曲西樓一樣,設有兩個大空窗,使中部園景自然透出,而東面則不設墻,取而代之的是一排落地的長窗,與外面的五峰仙館風格協(xié)調。
從西樓在往北,左手邊繞過一縷花隔扇,便是春風池館。這是一個向西敞開的水榭,與小蓬萊、濠濮亭構成一個小小的水院。周圍的樓臺倒映在明凈的池水中,顯得寧靜而幽雅。
縱觀曲西樓、西樓、清風池館這組外形各異的建筑,以其精巧的構思,將留園中部的山水風光與東部的幽深庭院有機的連在了一起,讓游人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審美心理上的自然過度。這也是留園以建筑;來化分空間這一藝術特色的絕好佳例。【五峰側館內】
現(xiàn)在各位來到的是留園東部的主要建筑五風仙館,這座高大寬敞的大廳,裝修精美、陳設古雅,素有“江南第一廳堂”之美譽。以前廳內梁柱均為楠木,所以又有楠木廳之稱。因南面小院中有湖石假山,具有廬山五老峰的寫意神韻,于是取唐代李白“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的詩意,將大廳命名為五峰仙館。廳中扁額上的“五峰仙館”四個字是園主盛康請金石名家吳大題。
這里是園主以前用于舉行重大宴飲以及婚喪壽喜的活動的場所。由于封建時代講究男女授受不清,因此在大廳的中后部以一排屏門、紗隔和飛罩將大廳隔成了南北兩個部分。南面,寬敞明亮,座椅嚴格按規(guī)制擺放,是主人宴請男賓之處。而北面則相對局促,是專為女眷而辟。正中銀杏木屏上刻有光緒年間馬錫藩所書的《蘭廳序》全文。二十四扇紗隔下方的群板上刻有花籃、葫蘆、竹笛等“暗八仙”圖案。紗隔的上半部裝裱著張辛稼先生的絹本花鳥畫。
另外在大廳北側一角,還有一塊圓形大理石座屏,直徑達1.4米,屬全國罕見。石面紋理色彩構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畫。尤為另人稱奇的是石面左上方有一天然的“朦朧月”,給人以“雨后靜觀山”的意境。這塊大理石和太湖石精品冠云峰以及冠云樓中的魚化石通常被俗稱為“留園三寶”。
除大理石座屏外,大廳東、西墻上,還掛有四幅莊重典雅的理石畫掛屏。深褐色的理石屏板上各嵌上下一圓一方兩塊大理石。其天然石紋宛如一幅幅天然山水畫,同時上圓下方的布置又表現(xiàn)了古代“天圓地方”的含義、
【靜中觀
與五峰仙館東窗隔開一個小天井,有一磚洞門,門額上有“靜中觀”三個字,是清初學者朱熹尊所題寫。意思是說,此門內的景物易靜觀。在這里,除建筑和焦葉、青竹、牡丹等植物配置外,充滿各位視野的都是太湖石,所以這里也被稱為石林小院。在五峰仙館和是林小院之間之所以要留一小方天井,主要是為了在有限的空間里造成更多的層次感,讓人們在竹影搖擺間產(chǎn)生出“庭院深深幾許”的美感。
是林小院北部是一座北朝南的峰軒。因軒前庭院中多太湖石縫,所以去宋代理學家朱熹的詩句“前廬山,一峰獨秀”來命名。從這里我們也可以體會到舊時園主對奇峰異石的鐘愛之情。在蘇州古典園林中,不管是陽剛十足的黃石,還是線條柔和的湖石,其質樸而堅硬的品質,在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眼中早就被賦予了人文的精神。因此,在構筑文人山水園這一特殊的文化載體時,石就作為文人作為抒發(fā)情志的絕好對象,成為造園不可或缺的第一素材。
峰軒環(huán)境幽雅,是吟詩作畫,操琴對弈的佳處。峰軒北墻上有三扇窗。窗外有一堵粉墻為了彌補粉墻在視覺上產(chǎn)生的空白,減少墻與窗之間的狹小空間所產(chǎn)生的壓抑感,造園者在粉墻前,用洗煉的手法將數(shù)枝青竹和湖石點綴其間,從而使三扇窗變成了三幅立體的寫意畫。
奇林小院中奇峰異石散落有致,一條曲廊在蜿蜒中將小院四周隔成了六個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小院。這種布局即造成了院外有院,景中有景的景深層次,又可收到以小見大的審美效果,可謂一舉兩得。被曲廊隔成的各個小院中,或點綴石峰,配以蒼翠的焦葉,或植以修竹,配置清秀的石筍,總之,都形成了一幅幅構圖精巧、立意生動的立體對景畫面。石林小院正中央立著一塊湖石晚翠峰,是舊時園主的新愛之物。其上部的形狀如蒼鷹展翅俯沖,峰下方有有一湖石,形狀像獵犬頭部,正迎視著上方的蒼鷹,構成了一幅生動的“鷹頭犬”畫面。
透過晚翠峰南面的空窗,可見窗外有一湖石屹立在其中。乍一看,宛如晚翠峰的鏡中背影,妙趣橫生。在蘇州古典園林的造景中,有時為了遮擋盡處,或豐富園景,經(jīng)常運用鏡子、空窗和門洞來造成一些虛景與實景的對應,使游人置身其中能產(chǎn)生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生動美感。
四、求江蘇好玩景點排名,有哪些值得去?
第一是瘦西湖,第二是中山陵,第三是太湖,第四是周莊古鎮(zhèn),這些景點都值得一去。
1、瘦西湖,著名的湖上園林,自然景觀旖旎多姿,建有很多風景建筑,是揚州雍容華貴的象征,享有“園林之盛,甲于天下”美譽。瘦西湖以“瘦”為特征,湖面時寬時窄,兩岸林木扶疏,園林建筑古樸多姿。
2、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區(qū)內,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筑群,面積8萬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名錄。
3、太湖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長江三角洲中部,是以太湖、沿湖山丘、島嶼的山水景觀為特色,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天然湖泊風景區(qū)。太湖風景名勝區(qū)的包含的區(qū)域分別為蘇州市的木瀆、石湖、光福、東山、西山、甪直、同里景區(qū)。
4、周莊古鎮(zhèn)位于蘇州昆山,是一座江南小鎮(zhèn),是江南六大古鎮(zhèn)之一,有“中國第一水鄉(xiāng)”之譽。自始至終保留著古樸的氣息,青瓦白磚的名宿;依水而鋪的街道;樸實勤勞的船家;都是一幅幅對歷史的見證和記錄生活的真實寫照。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佛紙品公園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