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冊目錄設計(手冊目錄設計手抄報)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手冊目錄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童裝產品目錄手冊怎么制作?要求電子版的
不會是你設計的吧
二、質量工程師手冊的目錄
序盲
目錄
第一章質量管理概論
1. 1重要術語
1. 2質量管理簡史
1. 2. 1質量檢驗階段
1. 2. 2統(tǒng)計質量控制 SQC 階段
1. 2. 3全面質量管理 TQM 階段
1. 2. 421世紀的質量管理
1. 2. 5我國質量管理發(fā)展的回顧
1. 3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
1. 3. 1質量檢驗理論
1. 3. 2質量控制理論
1. 3. 3質量監(jiān)督理論
1. 3. 4質量保證理論
1. 3. 5質量經濟學
1. 4方針目標管理
1. 4. 1方針目標管理的理論與方法
1. 4. 2方針目標的制定
1. 4. 3方針目標的展開
1. 4. 4方針目標的實施
1. 4. 5方針目標管理的考核與評價
1. 4. 6方針目標管理的診斷
1. 5標準化
1. 5. 1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技術壁壘協(xié)定 WTO/TBT
1. 5. 2《衛(wèi)生與植物衛(wèi)生措施協(xié)議》簡介
1. 5. 3標準和標準化
1. 5. 4標準的分類
1. 5. 5標準體系
1. 5. 6標準的制定與實施
1. 5. 7采用國際標準與國外先進標準
1. 6資源管理
1. 6. 1資源提供
1. 6. 2人力資源
1. 6. 3基礎設施
1. 6. 4工作環(huán)境
1. 6. 5信息
1. 6. 6供方及合作關系
1. 6. 7自然資源
1. 6. 8財務資源
1. 7產品質量法規(guī)
1. 7. 1產品質量法規(guī)的概況
1. 7. 2《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 7. 3產品質量法和其它法律的關系
1. 7. 4《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1. 7. 5《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計量法》
1. 7. 6《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 7. 7《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wèi)生法》
1. 8質量經濟分析
1. 8. 1質. 本. 利分析
1. 8. 2質量成本
1. 8. 3質量成本管理
1. 8. 4質量成本現狀發(fā)展
1. 9合格評定
1. 9. 1概述
1. 9. 2質量認證制度
1. 9. 3產品質量認證
1. 9. 4質量體系認證
1. 9. 5實驗室認可
1. 9. 6我國質量認證的簡況
1. 10質量文化
1, 10. 1質量文化的含義和構成要素
1. 10. 2質量文化的層次結構和相互關系
1. 10. 3質量文化的特征
1. 10. 4確立現代質量觀念是企業(yè)質量文化的基礎
1. 10. 5質量文化形成的影響因素
1.10. 6質量文化的類型
1. 10. 7質量文化的功能
1. 10. 8組織質量文化的培育
1. 11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二章ISO9000族標準和質量管理體系
2. 1ISO9000族標準的發(fā)展及其特點
2. 1. 1ISO9000族標準的發(fā)展
2. 1. 22000版ISO9000族標準的主要特點及意義
2. 1. 3一對相互協(xié)調的標準
2. 22000版CB/T19000族標準的基礎和術語
2. 2. 1質量管理八原則
2. 2. 2質量管理體系基礎
2. 32000版ISO9000族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2. 4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
2. 4. 1質量管理體系的發(fā)展
2. 4. 2質量管理體系的有關概念
2. 4. 3體系的主要特征
2. 4. 4關于質量管理體系的幾點認識
2. 4. 5質量管理體系方法
2. 5質量管理體系的審核
2. 5. 1概述
2. 5. 2審核的策劃和準備
2. 5. 3實施審核
2. 5. 4糾正措施的驗證和證后監(jiān)督
2. 6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三章質量檢驗
3. 1什么是質量檢驗
3. 2質量檢驗機構及其職責
3. 2. 1質量檢驗機構
3. 2. 2質量檢驗部門的職責
3. 3生產操作的質量檢驗
3. 4采購器材 和外購件 及其保管的質量檢驗
3. 4. 1外購器材的質量檢驗
3. 4. 2外購器材的保管的質量檢驗
3. 5工序質量檢驗
3. 6產品質量檢驗
3. 7包裝的質量檢驗
3. 8產品檢驗的標志及合格證明
3. 9批生產的質量檢驗
3. 10不合格品管理
3. 11產品交付及驗收的質量檢驗
3. 12檢驗人員的質量檢驗
3. 13檢驗印章管理
3. 14質量檢驗計劃
3. 15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四章概率統(tǒng)計基礎知識
4. 1概率基本概念
4. 2隨機變量與分布
4. 3數學期望
4. 4質量工程的常見分布
4. 5統(tǒng)計分析
4. 6假設檢驗
4. 7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五章正交試驗設計與田口方法
5. 1概述
5. 2正交試驗設計的基本方法
5. 2. 1正交表
5. 2. 2正交表的應用
5. 2. 3幾個問題的補充說明
5. 3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
5. 3. 1交互作用的概念
5. 3. 2應用實例
5. 3. 3幾個問題的進一步說明
5. 4正交表的靈活運用
5. 4. 1正交表的并列
5. 4. 2擬水平設計
5. 4. 3活動水平與組合因子
5. 4. 4其他方法簡介
5. 5田口方法
5. 5. 1基本概念
5. 5. 2三次設計
5. 5. 3參數設計的實驗例
5. 6響應曲面法
5. 7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六章方差分析法
6. 1概述
6. 2單因子試驗的方差分析
6. 3多因子試驗的方差分析
6. 4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七章回歸分析
7. 1概述
7. 2一元線性回歸
7. 2. 1散點圖和回歸直線
7. 2. 2確定回歸直線的原則
7. 2. 3具體計算格式
7. 2. 4回歸問題的方差分析
7. 2. 5相關系數
7. 2. 6利用回歸方程進行預測和控制
7. 3一元正交多項式回歸
7. 4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八章抽樣檢驗
8. 1概述
8. 1. 1基本概念
8. 1. 2隨機抽樣方法
8. 1. 3產品批質量的表示方法
8. 1. 4接收概率與抽檢特性曲線
8. 1. 5抽樣檢驗中的兩類錯誤
8. 2計數型抽樣方案
. 8. 2. 1計數標準型一次抽檢方案
8. 2. 2計數挑選型抽樣檢驗
8. 2. 3百分比抽樣方案的不科學性
8. 2. 4逐批檢驗計數調整型抽樣方案 適用于連續(xù)批的檢驗 IS02859—1
8. 2. 5IS02859-1:1999用于單批抽樣
8. 2. 6計數序貫型抽樣檢驗
8. 3計量型抽樣方案
8. 3. 1計量型抽樣方案的概述
8. 3. 2計量型抽樣方案的基本原理
8. 3. 3《計量抽樣檢驗程序及圖表》ISO3951-89的使用
8. 4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九章統(tǒng)計過程控制與診斷
9. 1SPC與SPD工程概論
9. 1. 1什么是SPC與SPD工程
9. 1. 2為什么要學習SPC與SPD工程
9. 1. 3SPC與SPD工程的進行步驟
9. 1. 4本節(jié)參考文獻
本節(jié)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9. 2控制圖原理
9. 2. 1什么是控制圖
9. 2. 2控制圖的重要性
9. 2. 3產品質量的統(tǒng)計觀點
9. 2. 4控制圖的原理的討論
9. 2. 5控制圖是如何貫徹預防原則的
9. 2. 6統(tǒng)計控制狀態(tài)
9. 2. 7兩種錯誤
9. 2. 83方式
9. 2. 9常用休圖
9. 2. 10本節(jié)參考文獻
本節(jié)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9. 3控制圖的判斷準則
9. 3. 1分析用控制圖與控制用控制圖
9. 3. 2休圖的設計思想
9. 3. 3判穩(wěn)準則
9. 3. 4判異準則
9. 3. 5局部問題對策與系統(tǒng)改進
9. 3. 6本節(jié)參考文獻
本節(jié)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9. 4X-R. X-s. X—Rs控制圖與p控制圖
9. 4. 1休哈特控制圖的種類及其用途
9. 4. 2應用控制圖需要考慮的一些問題
9. 4. 3X-R控制圖
9. 4. 4X-s控制圖
9. 4. 5X-Rs控制圖
9. 4. 6控制界限與公差界限之間的關系
9. 4. 7p控制圖
9. 4. 8計量控制圖與計數控制圖的比較
9. 4. 9本節(jié)參考文獻
本節(jié)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9. 5通用控制圖與小批量控制圖
9. 5. 1計數型控制圖的缺點
9. 5. 2通用控制圖的標準變換
9. 5. 33方式的標準變換
9. 5. 4在通用圖上p圖與np圖恒等. u圖與c圖恒等
9. 5. 5通用圖的直接打點法
9. 5. 6cT 通用不合格數 控制圖和uT 通用單位不合格數 控制圖
9. 5. 7多品種. 小批量生產的控制
9. 5. 8本節(jié)參考文獻
本節(jié)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9. 6兩種質量診斷理論
9. 6. 1兩種質量的概念是兩種質量診斷理論的基礎
9. 6. 2兩種質量的度量
9. 6. 3兩種質量診斷理論的思路
9. 6. 4兩種控制圖的診斷理論
9. 6. 5兩種控制圖診斷的典型情況
9. 6. 6過程能力與過程能力指數
9. 6. 7兩種過程能力指數
9. 6. 8兩種過程能力指數的診斷
9. 6. 9多元統(tǒng)計過程診斷理論
9. 6. 10本節(jié)小結
9. 6. 11本節(jié)參考文獻
本節(jié)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十章接近零不合格過程的質量控制
10. 1接近零不合格過程
10. 2計數控制圖的改進
10. 3接近零不合格過程的質量控制
10. 4案例分析
10. 5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十一章質量改進常用方法
11. 1因果圖
11. 2排列圖
11. 3直方圖
11. 4檢查表
11. 5分層法
11. 6頭腦風暴法
11. 7樹圖
11. 8過程決策程序圖 PDPC
11. 9網絡圖
11. 10矩陣圖
11. 11親和圖
11. 12流程圖
11. 13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十二章質量機能展開 QFD
12. 1質量機能展開的歷史與現狀
12. 1. 1質量機能展開的產生與發(fā)展
12. 1. 2質量機能展開在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應用
12. 1. 3質量機能展開對當前我國企業(yè)的現實意義
12. 2質量機能展開簡介
12. 2. 1什么是質量機能展開
12. 2. 2綜合質量展開與狹義的質量機能展開
12. 2. 3質量機能展開的作用
12. 2. 4質量機能展開的應用步驟
12. 3質量展開
12. 3.1質量展開概要
12. 3. 2質量展開的步驟與方法
12. 3. 3各種質量展開
12. 4質量展開表的制作
12. 4. 1要求質量展開表的制作
12. 4. 2制作質量要素展開表
12. 4. 3質量表的繪制
12. 4. 4確定策劃質量
12. 4. 5設計質量的確定
12. 5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十三章質量評估方法
13. 1概述
13. 2優(yōu)序法
13. 3AHP方法
13. 4模糊綜合評價法
13. 4. 1模糊數學的有關概念
13. 4. 2錄屬函數的確定
13. 4. 3模糊綜合評價
13. 4. 4應用實例
13. 5選控評估法
13. 6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十四章顧客滿意導向與顧客滿意度
14. 1顧客滿意導向
14. 2顧客滿意度與美國顧客滿意度ACSI1
14. 3顧客滿意度的度量
14. 3. 1理論研究
14. 3. 2實施
14. 4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十五章可靠性. 維修性及產品安全性
15. 1概述
15. 1. 1可靠性. 維修性的基本概念
15. 1. 2產品策劃
15. 1. 3產品壽命周期各階段的可靠性工作
15. 2可靠性管理及設計
15. 2. 1可靠性大綱及可靠性計劃
15. 2. 2可靠性目標
15. 2. 3可靠性設計與可靠性分配
15. 2. 4可靠性預計
15. 2. 5可靠性設計-冗余技術
15. 2. 6可靠性設計-降額設計
15. 2. 7可靠性設計-熱設計
15. 2. 8可靠性設計-FMEA
15. 2. 9元器件大綱
15. 2. 10可信性試驗
15. 2. 11可靠性設計規(guī)范
15. 3維修性管理及設計
15. 3. 1維修性設計
15.3. 2測試性
15. 3. 3維修性分配及預計
15. 3. 4維修性驗證
15.4安全性管理及設計
15.4.1安全性大綱及安全性計劃
15. 4. 2故障樹分析
15. 5軟件可靠性
15. 6產品質量與可信性信息管理及故障報告. 分析和糾正措施系統(tǒng)
15. 7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十六章計量
16. 1基本概念
16. 2計量單位
16. 3標準和檢定
16. 4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16. 5信息時代的儀器. 標準與計量體系的發(fā)展和展望
16. 6計量測試工作的重要作用
16. 7測量器具及其特性
16. 8基本物理常數
16. 9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十七章測量系統(tǒng)分析 MSA
17. 1概論
17. 1. 1測量數裾的質量
17. 1. 2測量過程
17. 1. 3術語
17. 1. 4測量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特性
17. 1. 5測量系統(tǒng)分析的時機
17. 2計量測量系統(tǒng)的分析
17. 2. 1測量系統(tǒng)變差的描述
17. 2. 2術語
17. 2. 3評定方法和程序
17. 3計數測量系統(tǒng)的分析
17. 3. 1短期研究——小樣法
17. 3. 2長期研究——大樣法
17. 4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十八章業(yè)務流程重組
18. 1概述
18. 1. 1業(yè)務流程重組的起源
18. 1. 2業(yè)務流程建設的三個層次
18. 2業(yè)務流程設計
18. 2. 1流程的概念
18. 2. 2流程框架模型建立
18. 2. 3流程描述的方法
18. 3業(yè)務流程重組的實施
18. 3. 1業(yè)務流程重組實施施的步驟
18. 3. 2流程重設計的常用技巧
18. 4業(yè)務流程重組的案例
18. 4. 1某公司辦公用品采購流程重組
18. 5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十九章網絡時代的質量管理
19. 1網絡時代的管理
19. 2質量管理的發(fā)展
19. 3網絡時代質量管理的挑戰(zhàn)與機遇
19. 4本章小結
19. 5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第二十章六西格瑪管理簡介
20. 1六西格瑪的緣起
20. 2新質量成本觀
20. 3六西格瑪管理
20. 4企業(yè)引人六西格瑪管理應具備的條件
20. 5推行六西格瑪管理的步驟
29. 6六西格瑪項目的解決步驟
20. 7百萬次機會不合格數 DPMO
20. 8各種控制方式對于過程能力指數的要求
20. 9結束語
20. 10本章參考文獻
本章思考題
思考題題解
附錄I:常用數表
表I—1標準正態(tài)分布表
表I—2t分布表
表I—3F分布表
表I—4x2分布表
表I—5泊松分布表
表I—6相關系數檢驗表
附錄Ⅱ:常用正交表與正交多項式表
附錄Ⅱ—1:常用正交表
附錄Ⅱ—2:正交多項式表
附錄Ⅲ:與質量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文件目錄
附錄Ⅳ:質量專業(yè)技術人員職業(yè)資格文件
附錄Ⅳ—1質量專業(yè)技術人員職業(yè)資格考試暫行規(guī)定
附錄Ⅳ—2質量專業(yè)技術人員職業(yè)資格考試實施辦法
附錄Ⅳ—3質量專業(yè)技術人員職業(yè)資格注冊登記管理暫行辦法
三、實用齒輪設計計算手冊的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概論
1 齒輪的歷史與發(fā)展趨勢
2 齒輪傳動的特點
3 齒輪傳動的類型
4 齒輪傳動類型的選擇原則
5 行星齒輪傳動的特點和優(yōu)越性
6 國內外概況
第2章 圓柱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1 基本齒廓及模數系列
2 圓柱齒輪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
3 變位齒輪傳動與變位系數選擇
4 用圖表法計算變位齒輪的幾何參數
5 用線圖法計算變位齒輪的幾何參數
6 圓柱齒輪齒厚的測量與計算
7 圓柱齒輪傳動的嚙合質量指標
8 齒廓修形和齒向修形
9 圓柱齒輪精度制(GB/T 10095.1—2008、GB/T 10095.2—2008)
10 圓柱齒輪的結構
第3章 圓柱齒輪承載能力計算197
1 工業(yè)用直齒輪和斜齒輪接觸強度與彎曲強度計算方法(GB/T 19406—2003/ISO 9085:2002)
2 AGMA直齒輪和斜齒輪接觸強度與彎曲強度計算方法(AGMA 2101—D04)
3 附錄
第4章 星形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1 概述
2 星形齒輪傳動形式及其特點
3 浮動均載機構
4 星形齒輪傳動零部件的強度計算
5 端面齒輪傳動在直升機上的應用
第5章 齒輪常用材料及熱處理
1 齒輪常用材料
2 齒輪熱處理
3 齒輪材料質量及熱處理工藝要求(GB/T 3480.5—2008)
第6章 錐齒輪和準雙曲面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1 錐齒輪基本參數
2 錐齒輪及準雙曲面齒輪傳動特點
3 錐齒輪及準雙曲面齒輪的特殊術語及定義
4 錐齒輪及準雙曲面齒輪的應用范圍
5 錐齒輪及準雙曲面齒輪的設計
6 錐齒輪傳動的幾何計算
7 準雙曲面齒輪的幾何計算
8 錐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9 錐齒輪公差
第7章 蝸桿傳動的設計計算
1 蝸桿傳動概述
2 普通圓柱蝸桿傳動
3 圓弧圓柱蝸桿傳動
4 平面二次包絡環(huán)面蝸桿傳動的設計及測試
第8章 2K-H(NGW)型行星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1 傳動比的計算
2 行星齒輪傳動齒數的選配
3 行星齒輪傳動的變位系數選擇和幾何計算
4 均載機構
5 行星齒輪傳動強度的簡化計算
6 GB/T 19406—2003的簡化計算
7 典型零件的設計與計算
8 行星齒輪傳動的效率與測試
9 NGW行星齒輪減速器(JB/T 6502—1993)
第9章 3K(NGWN)型行星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1 3K型行星齒輪傳動的傳動比計算
2 3K型行星齒輪傳動齒數的選配
3 3K型行星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
4 3K型行星齒輪傳動的效率
第10章 漸開線少齒差行星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1 概述
2 傳動形式及其特點
3 傳動比與效率計算
4 少齒差內齒輪副變位系數的選擇與幾何參數的計算
5 少齒差行星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
6 漸開線少齒差行星齒輪減速器主要零件的工作圖
第11章 擺線針輪行星傳動的設計計算
1 概述
2 擺線針輪行星傳動的嚙合原理
3 擺線針輪行星傳動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
4 擺線針輪行星傳動的受力分析
5 主要件的強度計算
6 擺線針輪傳動的優(yōu)化設計
7 擺線針輪行星傳動的技術要求
8 設計計算公式與實例
9 主要零件的工作圖
10 大型擺線針輪行星傳動的新結構簡介
11 RV減速器
第12章 銷齒傳動的設計計算
1 概述
2 特點與應用
3 銷齒傳動的工作原理
4 銷齒傳動的幾何計算
5 銷齒傳動的強度計算
6 銷齒傳動公差
7 銷輪輪緣的結構形式
8 齒輪齒形的繪制
9 設計實例與典型工作圖
第13章 小模數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1 概述
2 小模數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
3 小模數錐齒輪傳動
4 小模數蝸桿傳動
5 小模數齒輪傳動的結構
6 小模數漸開線齒輪傳動精度計算方法
7 齒輪制圖標準格式示例
8 小模數齒輪傳動裝置
第14章 齒輪減速器的設計
1 減速器的設計程序
2 通用圓柱齒輪減速器的主要參數
3 減速器的結構和零部件設計
4 風力發(fā)電機組的傳動裝置
5 減速器加載試驗方法
6 潤滑方式與裝置
7 潤滑與冷卻
8 密封件
9 齒輪傳動的噪聲及其控制
附錄
附錄A 齒輪基本術語
附錄B 齒輪磨損和損傷的基本類型術語(GB/T 3481—1997)
附錄C 行星傳動常用術語
參考文獻
四、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應用手冊的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樁基技術標準演進與樁基技術發(fā)展
1.1.1樁基技術初始發(fā)展階段——制訂《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灌注樁基礎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JGJ 4-80
1.1.2 樁基技術加速發(fā)展階段——制訂《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 94-94
1.1.3 樁基技術全面進步階段——修訂《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 94-94,出臺JGJ94-2008
1.2 規(guī)范修訂概要
1.2.1 調整的主要內容
1.2.2 增加的主要內容
第2章 樁基設計一般規(guī)定
2.1 建筑樁基設計等級劃分
2.1.1 劃分建筑樁基設計等級的目的和原則
2.1.2 建筑樁基設計等級具體劃分
2.2 樁基的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
2.2.1 樁基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演變
2.2.2 有關國家和地區(qū)規(guī)范關于樁基承載力能力設計概況
2.2.3 樁基結構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
2.3 樁基的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設計
2.3.1 樁基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內涵
2.4 樁的類型與選型
2.4.1 樁的要素
2.4.2 樁的分類
2.4.3 樁型選擇
2.5 樁端持力層選擇
2.5.1 樁端土支承剛度對側阻力的影響
2.5.2 端阻力的深度效應
2.5.3 綜合多種因素選擇樁端持力層
2.6 承臺形式和基樁布置
2.6.1 承臺形式設計
2.6.2 基樁布置
2.7 樁筏基礎變剛度調平設計
2.7.1 傳統(tǒng)設計理念的若干誤區(qū)
2.7.2 變剛度調平優(yōu)化設計
本章參考文獻
第3章 樁基構造規(guī)定
3.1 概述
3.1.1 考慮基樁的工作性狀
3.1.2 特殊地質條件下的基樁
3.1.3 基樁的耐久性
3.1.4 樁土、承臺和上部結構的共同作用
3.2 基樁構造
3.2.1 灌注樁樁身構造
3.2.2 擴底灌注樁
3.2.3 混凝土預制樁
3.2.4 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
3.2.5 鋼樁的構造
3.3 承臺構造
3.3.1 承臺的最小寬度和厚度
3.3.2 配筋模式及最小配筋率
3.3.3 承臺混凝土耐久性
3.3.4 承臺與樁、柱及連系梁之間的連接
本章參考文獻
第4章 樁基的豎向承載力
4.1 概述
4.1.1 單群樁的承載變形特性
4.1.2 一般建筑物基樁荷載效應計算
4.1.3 考慮承臺(包括地下墻體)、基樁協(xié)同工作和土的彈性抗力作用分析方法計算基樁荷載效應
4.2 樁基豎向承載力確定與驗算
4.2.1 樁基豎向承載力計算
4.2.2 復合樁基豎向承載力
4.2.3 樁基豎向承載力驗算
4.3 樁基豎向承載力的時間效應
4.3.1 飽和軟土中摩擦型擠土樁承載力的時間效應
4.3.2 黏性土中鉆孔樁承載力的時間效應
4.3.3 考慮時間效應基樁承載力驗算
4.4 特殊樁型的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
4.4.1 大直徑灌注樁的豎向承載力
4.4.2 鋼管樁的豎向承載力
4.4.3 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的豎向承載力
4.4.4 嵌巖樁的豎向承載力
4.4.5 后注漿灌注樁的豎向承載力
4.5 特殊條件下樁基的豎向承載力
4.5.1 軟弱下臥層驗算
4.5.2 樁基負摩阻力
4.6 樁基抗拔承載力
4.6.1 概述
4.6.2 等截面樁
4.6.3 擴底灌注樁
4.6.4 后張預應力灌注樁
4.6.5 抗拔樁的群樁效應及其承載力
4.6.6 抗拔樁選型
4.7 建筑樁基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
4.7.1 平地建筑樁基的整體穩(wěn)定性問題
4.7.2 坡地、岸邊建筑樁基的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
本章參考文獻
第5章 樁基水平承載力和位移
5.1 概述
5.2 單樁水平承載力
5.2.1 單樁水平靜載試驗
5.2.2 水平荷載下單樁的計算
5.2.3 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
5.3 水平荷載下群樁基礎的計算
5.3.1 群樁基礎水平承載力簡化計算
5.3.2 考慮承臺-樁-土共同作用的分析計算
本章參考文獻
第6章 樁基沉降計算
6.1 概述
6.1.1 建筑樁基沉降計算的工程意義
6.1.2 既有沉降計算方法簡述
6.2 單樁、單排樁、疏樁基礎的沉降計算
6.2.1 對Geddes應力計算的改進——考慮樁徑影響的Mindlin應力系數
6.2.2 考慮樁徑影響的Mindlin解計算單樁、單排樁、疏樁基礎沉降——規(guī)范法
6.3 中小樁距群樁基礎沉降計算
6.3.1 中小樁距群樁基礎沉降變形特征
6.3.2 等代墩法的改進
6.3.3 等效作用分層總和法——規(guī)范法
6.3.4 彈性理論法計算樁基沉降的改進
6.4 軟土中減沉復合疏樁基礎的設計和沉降計算
6.4.1 概述
6.4.2 軟土中減沉復合疏樁基礎的承載變形特性
6.4.3 復合樁基承載力計算——承臺面積和樁數確定
6.4.4 復合疏樁基礎沉降計算
6.4.5 減沉復合疏樁基礎樁身受壓承載力計算
6.4.6 減沉復合疏樁基礎設計案例
本章參考文獻
第7章 樁基結構承載力計算
7.1 基樁承載力
7.1.1 鋼筋混凝土軸心受壓樁正截面受壓承載力
7.1.2 偏心受壓樁
7.1.3 軸心受拉樁
7.1.4 預制樁樁身強度
7.2 承臺承載力
7.2.1 四樁及以上柱下獨立樁基承臺
7.2.2 柱下獨立三柱承臺
7.2.3 柱下獨立兩樁承臺
7.2.4 筏形承臺
7.2.5 砌體墻下條形承臺梁
本章參考文獻
第8章 樁基礎抗震
8.1 樁基震害
8.1.1 非液化土中樁基的震害
8.1.2 液化土中樁基的震害
8.2 樁基抗震設計的基本要求
8.2.1 一般規(guī)定
8.3 樁基豎向抗震承載力驗算
8.3.1 可不進行抗震承載力驗算的樁基
8.3.2 非液化土中低承臺樁基的豎向抗震承載力驗算
8.3.3 液化土中樁基的豎向抗震承載力驗算
8.4 樁基水平抗震承載力驗算
8.4.1 非液化土中低承臺樁基水平抗震承載力驗算
8.4.2 液化土中樁基水平抗震承載力驗算
8.5 坡地岸邊樁基整體穩(wěn)定性抗震驗算
8.5.1 影響坡地岸邊建筑樁基整體穩(wěn)定性的因素
8.5.2 土質邊坡樁基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圓弧滑動條分法
8.5.3 存在外傾基巖或軟弱層折線形滑動面樁基的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折線形滑動面?zhèn)鬟f系數法
8.6 樁基結構承載力抗震驗算
8.6.1 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系數
8.6.2 承臺結構承載力抗震驗算
8.6.3 樁身結構承載力抗震驗算
8.6.4 液化土中樁基礎設計計算案例
8.7 樁基抗震構造措施
8.7.1 樁身配筋
8.7.2 承臺體系抗震構造措施
本章參考文獻
第9章 樁基施工
9.1 概述
9.2 灌注樁施工
9.2.1 灌注樁施工的共性問題
9.2.2 泥漿在灌注樁施工中的應用
9.2.3 泥漿護壁鉆、沖孔灌注樁
9.2.4 旋挖鉆機成孔灌注樁
9.2.5 沉管灌注樁和內夯管灌注樁
9.2.6 干作業(yè)成孔灌注樁
9.2.7 長螺旋鉆孔壓灌樁
9.3 灌注樁后注漿工法
9.3.1 灌注樁后注漿工藝流程
9.3.2 注漿裝置的設置與要求
9.3.3 灌注樁后注漿施工
9.4 混凝土預制樁與鋼樁施工
9.4.1 混凝土預制樁的制作
9.4.2 混凝土預制樁的起吊、運輸和堆放
9.4.3 混凝土預制樁的接樁
9.4.4 沉樁
9.4.5 鋼樁施工
9.5 承臺施工
9.5.1 基坑開挖和回填
9.6 灌注樁施工常見問題與處理
9.6.1 干作業(yè)螺旋鉆孔灌注樁常遇問題與處理
9.6.2 泥漿護壁正反循環(huán)鉆孔灌注樁施工常遇問題與處理
9.6.3 旋挖鉆機成孔灌注樁施工常遇問題及處理
9.6.4 長螺旋鉆孔壓灌樁施工常見問題與處理
9.6.5 灌注樁后注漿施工常見問題與處理
本章參考文獻
第10章 樁基疑難問題釋義
10.1 樁基設計基本規(guī)定與原則
10.2 樁基構造
10.3 樁基豎向承載力
10.4 樁基水平承載力與位移
10.5 承臺設計和樁基結構承載力
10.6 樁基沉降計算
10.7 樁基抗震設計
10.8 樁基施工
本章參考文獻
附錄《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 94-2008(條文部分)
網絡下載說明
以上就是關于手冊目錄設計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