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xué)院 > 營銷推廣 > 專題列表 > 正文
決疑應(yīng)卒(決疑應(yīng)卒的意思)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guān)于決疑應(yīng)卒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guān)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nèi)容,有小程序、在線網(wǎng)頁版、PC客戶端和批量生成器
問友Ai官網(wǎng):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短小的文言文
弈秋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翻譯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圣手,假使讓他教兩個人下棋。一個人專心專意,只聽奕秋的話。另一個呢,雖然聽著,但心里卻想著有只天鵝快要飛來,要拿起弓箭去射它。這樣,即使跟人家一道學(xué)習(xí),他的成績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為他的聰明不如人家嗎?自然不是這樣的。
工之僑獻琴 劉基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yīng)。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br/>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br/> 譯文:
工之僑得到一塊好的桐木,砍來作成一張琴,裝上琴弦彈奏起來,優(yōu)美的琴聲好象金屬與玉石相互應(yīng)和。他自己認為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獻到主管禮樂的官府;官府的樂官讓國內(nèi)最有名的樂師考察它,說:“(這琴)不古老?!北惆亚偻诉€回來。
工之僑拿著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殘斷不齊的花紋;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裝了匣子埋在泥土中。過了一年挖出來,抱著它到集市上。有個大官路過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錢買去了它,把它獻到朝廷上。樂官傳遞著觀賞它,都說:“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寶?。 ?br/> 工之僑聽到這種情況,感嘆道:“可悲啊,這樣的社會!難道僅僅是一張琴嗎?整個世風(fēng)無不如此啊?!?br/> 道理:判定一個事物的好壞,應(yīng)該從本質(zhì)上進行鑒定,而不是從浮華的外表來下結(jié)論。只有本質(zhì)上是好的東西,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否則,再華麗的外表也只能作為擺設(shè),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yīng)該學(xué)會變通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具備生存的基本條件。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諸葛亮,字孔明,瑯琊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官至丞相。這篇《誡子書》是寫給兒子諸葛喬(一說諸葛瞻)的。
【語譯】德才兼?zhèn)淙说钠沸?,是依靠?nèi)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yǎng)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fēng)來培養(yǎng)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學(xué)習(xí)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xué)習(xí)。不努力學(xué)習(xí)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xué)習(xí)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里,悲傷嘆息,還有什么用呢?
楚人學(xué)舟
原文
楚人有習(xí)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shù)。遂遮謝舟師,椎鼓徑進,亟犯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
翻譯
楚地有個學(xué)習(xí)駕船的人,他(在)開始(的時候)折返、旋轉(zhuǎn)、快、慢,完全聽從船師傅的話。于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身手),所做的沒有不得心應(yīng)手的,便以為學(xué)全了駕船的技術(shù)。馬上謝別了船師,擊鼓(古人大概是靠擊鼓來發(fā)布號令的吧)快進,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險,就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墜(江)舵失去操控。然而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嗎?
膠柱鼓瑟
原文
齊人就趙學(xué)瑟,因之先調(diào),膠柱而歸。三年不成一曲,齊人怪之。有從趙來者,問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翻譯
有個齊國人跟趙國人學(xué)彈瑟,由趙國人先調(diào)好了弦,(齊人)就將調(diào)弦的柱子用膠粘住了回家。三年彈不成一首曲子,那齊人埋怨趙國人。有個跟趙國人學(xué)藝的人來到他這里,詢問他埋怨的原因,才知道前面這(齊)人這么蠢。
詩畫皆以人重
王士禛 清代詩人
予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章敦、京、卞豈不工書,后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書雖不工,后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譯文】我曾經(jīng)說過詩文書畫 都是因為人的品德才變得貴重起來,蘇軾、黃庭堅的墨跡流傳到今天,一個字就值得上 上兩的黃金(一字兼金的意思不明,猜的);章敦、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難道寫得不好嗎,,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們的字當(dāng)成糞土一樣,一錢不值。歐陽修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古時候的人的字都是寫得很好的,但只有那些廉潔賢能的人的字才能夠流傳久遠,就算顏魯公(顏真卿)的字寫得不好,后世的人見了也會把他的字當(dāng)成寶貝一樣,并不單單是因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壞。詩與文章之類都是這個道理。
楊布打狗
[古文]
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注釋:
緇(zī):黑色。
評注:
這篇寓言故事說明:若自己變了,就不能怪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別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話就像楊布那樣:一身衣服變了,反而怪狗不認識他。
翻譯
楊朱有個弟弟叫楊布,穿著白色的衣服出門。恰好遇上天下雨,他就脫掉白衣穿上黑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是他換了衣服,汪汪叫著撲過來。楊布怒氣沖沖地就要打這條狗,楊朱對他說:“你別打它啦,你也可能犯它這種錯誤。要是你的狗出去時是白色,回來時卻變成了黑色,你會不覺得奇怪嗎?”
善呼者
[原文]公孫龍在趙之時,謂弟子曰:“人而無能者,龍不能與游?!庇锌鸵潞謳鞫娫唬骸俺寄芎??!惫珜O龍顧謂弟子曰:“門下故有能呼者?”對曰:“無有。”公孫龍曰:“與之弟子籍。”后數(shù)日,往說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來。
[譯文]公孫龍在趙國的時候,對門客說:“沒什么能力的人不能跟我們一塊出門”。
一天,有個穿褐衣的人找上了門,對他說:“我嗓門大!”于是公孫龍問他的門客:“你們中間有大嗓門麼?”下面回答說沒有。于是公孫龍就把這個大嗓門的人收做門客。
過了幾天,公孫龍要去游說燕王,不料走到河邊這邊的岸上沒有船,于是他讓大嗓門往對岸喊話要船,就喊了一下,那邊就有船家聽到開船過來了
紀(jì)昌學(xué)射
[原文]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衛(wèi),學(xué)射于甘蠅,而巧過其師。 紀(jì)昌者,又學(xué)射于飛衛(wèi)。飛衛(wèi)曰:“爾先學(xué)不瞬,而后可言射矣?!?br/> 紀(jì)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之后,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飛衛(wèi)。飛衛(wèi)曰:“未也,必學(xué)視而后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后告我?!?br/> 昌以牦懸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月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車輪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wèi),飛衛(wèi)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br/>[譯文]甘蠅,是古代善于射箭的人。(只要)把弓拉滿就會獸伏鳥落。他的弟子叫飛衛(wèi),向甘蠅學(xué)習(xí)射箭技術(shù),技能超過了他的老師。紀(jì)昌,又向飛衛(wèi)學(xué)習(xí)射箭技術(shù),飛衛(wèi)說:“你先學(xué)會不眨眼,然后就可以談?wù)撋浼氖铝恕!?br/>
歧 路 亡 羊
[原文]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br/>[譯文]楊子的鄰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帶著他的人,又請楊子的兒子一起去追趕羊。楊子說:“哈哈,掉了一只羊罷了,為什么要這么多人去找尋呢?鄰人說:“有許多分岔的道路?!辈痪茫麄兓貋砹?。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人回答道:“逃跑了?!睏钭诱f:“怎么會逃跑了呢?”鄰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條路上去了。所以就回來了?!?br/>
楚人隱型
[原文]楚人貧居,讀《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鄣葉可以隱形”,遂于樹下仰取葉──螳螂執(zhí)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fù)分別。掃取數(shù)斗歸,一一以葉自鄣,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時恒答言“見”,經(jīng)日,乃厭倦不堪,紿云“不見”。嘿然大喜,赍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
[譯文]有個楚國人,過著貧窮的日子,一次讀《淮南方》這本書,看到書中寫有“螳螂窺探蟬時用樹葉遮蔽自己的身體,可以用這種方法隱蔽自己的形體”,于是就在樹下仰起身子摘取樹葉──就是螳螂窺伺蟬時使著隱身的那片樹葉,來摘取它。這片樹葉落到樹底下,樹下原先已經(jīng)有許多落葉,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隱身的那片樹葉。楚人便掃集收取樹下的好幾筐樹葉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樹葉遮蔽自己,問自己的妻子說:“你看得見我不?”妻子開始總是回答說“看得見”,整整過了一天,就厭煩疲倦得無法忍受,只得欺騙他說“看不見了”。楚人內(nèi)心暗自高興,攜帶著對葉進入集市,當(dāng)著面拿取人家的貨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綁起來,送到了縣衙門里。
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譯文]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揠苗助長
[原文]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譯文]宋國有有一個擔(dān)憂自己田里的禾苗總不長,就把每棵禾苗都拔高了。他筋疲力盡地回到家,對佳人說:“今天我可累壞了,是為了幫禾苗長高?!彼内s緊走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都干枯了。
何待來年
[原文]今有人。曰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提非君子之道?!痹唬骸罢垞p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比缰浞橇x,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譯文]現(xiàn)在有一個人,天天都偷鄰居的一只雞。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正道人的行為?!薄 ∷f:“好吧,我以后減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雞,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既然知道不對,就應(yīng)該立刻改正,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亡羊補牢
[原文]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奔确?,問:“獲羊乎?”曰:“亡之矣?!痹唬骸稗赏鲋俊痹唬骸捌缏分杏钟衅缪?,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譯文]楊子的鄰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帶著他的人,又請楊子的兒子一起去追趕羊。楊子說:“哈哈,掉了一只羊罷了,為什么要這么多人去找尋呢?鄰人說:“有許多分岔的道路?!辈痪?,他們回來了。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人回答道:“逃跑了?!睏钭诱f:“怎么會逃跑了呢?”鄰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條路上去了。所以就回來了?!?br/>
精衛(wèi)填海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譯文]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發(fā)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部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wèi),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傳說這種鳥是炎帝小女兒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wèi)鳥。經(jīng)??阢曃魃缴系臉渲褪瘔K,用來填塞東海。濁漳河就發(fā)源于發(fā)鳩山,向東流去,注入黃河。
濫竽充數(shù)
[原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一個“廣”字頭,里面是稟的字,意思是糧食倉庫)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左邊一個三點水旁,右邊一個“緡”字的右邊部分,這個字是一個古代皇帝的稱號)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譯文]齊宣王讓人吹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請求為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把倉庫里的糧食給吹竽的幾百人。(后來,)齊宣王死了,齊(左邊一個三點水旁,右邊一個“緡”字的右邊部分,)王立王登基。((左邊一個三點水旁,右邊一個“緡”字的右邊部分)王立 王聽人吹竽是)喜歡一個一個地聽。南郭逃走了。
薛譚學(xué)謳《列子》
[原文]薛譚學(xué)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效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薛譚向秦青學(xué)習(xí)唱歌,還沒有把秦青的本領(lǐng)完全學(xué)會,就認為全部學(xué)到手了,于是辭別了秦青回家。秦青不阻止,在城外大路旁為他餞行,并且邊彈琴邊高聲歌唱。歌聲振動樹林,響徹云霄,使天空中飄動的云也止住了。薛譚這才賠禮道歉請求返回,終生都不敢說要回去的話了。
關(guān)尹子教射
列子學(xué)射,中(射中了靶子)矣,請于關(guān)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相當(dāng)于“的”,這里指射中靶子的道理)乎?”對曰:“弗知(不知道)也?!标P(guān)尹子曰:“未可(不行。意思是還不能算學(xué)會射箭)。”退(告辭回去)而習(xí)之(學(xué)習(xí)射箭)。三年,又以報關(guān)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标P(guān)尹子曰:“可矣,守(遵守,依照)而勿失(丟失,違背)也?!?br/>
塞翁失馬
[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日,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譯文]邊塞上有一人善于算卦,知道他的馬無緣無故走失了,跑到北邊少數(shù)民族住的地方。人們安慰老翁。他說:“這怎么不是好事呢?”過了幾個月,他的馬帶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好馬回來。人們恭喜老翁,他說:“這怎么不是壞事呢?”家里的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卻墮馬而折斷了股骨。人們安慰老翁,他說:“這怎么不是好事呢?”過了一年,外族人入侵,青壯年加入戰(zhàn)斗中。參加戰(zhàn)斗的人,十個死了九個。惟有老翁的兒子因為腿腳有毛病,不能參加戰(zhàn)斗,父子一起活了下來。
養(yǎng)獼猴的人
[原文]宋有狙公(養(yǎng)獼猴的人。狙:獼猴)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能解(理解)狙之意,狙亦得(懂得)公之心。損(減少)其家口(家中口糧),充(滿足)狙之欲(要求)。俄而匱(缺乏)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順服)于己(狙公自己)也,先誑(欺騙)之曰:“與(給)若(你們)芧(xù,橡實),朝三而暮四,足(夠)乎?”眾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譯文]寧國—有個狙公,喜愛獼猴,養(yǎng)了一大群。(他)能了解獼猴的心意,獼猴也懂得狙公的話語。(狙公)減少家中的口糧,用來滿足獼猴的要求。不久,(家里的口糧)不夠了,(狙公)想限制獼猴的食量,卻又擔(dān)心這些獼猴不順服,于是先欺騙它們說:“以后給你們橡實吃,早上三粒,晚上四粒,夠了吧?”這些猴猴都直立起來,發(fā)著怒。(狙公)馬上改口說:“給你們橡實,早上四粒,晚上三粒,夠了吧?”(這時,)所有的獼猴都趴在地上,顯得十分高興。
齊大饑
[原文]齊大饑(饑荒很嚴(yán)重)。黔敖為食(設(shè)食攤)于路,以待餓者而食(給……吃)之。有餓者,蒙袂(用袖子遮住臉;)輯屨(拖著鞋子)貿(mào)貿(mào)然(昏昏沉沉的樣子)來。黔敖左奉(捧著)食,右執(zhí)飲(端著湯),曰:“嗟(喂)!來食(來吃)!”揚其目(指餓者瞪著眼)而視之,曰:“予唯(正因為)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這個地步)也?!睆?指黔敖趕上去)而謝(道歉)焉。終(到底)不食而死。
[譯文]齊國發(fā)生了大災(zāi)荒。富人黔敖在路邊熬了粥,等待饑餓的人來了,就施舍給他們吃。有個餓得發(fā)慌的人,用衣袖蒙著頭,用繩子綁著鞋,昏昏沉沉地走過來,黔敖見了,左手捧起食物,右手端著湯,叱喝道:“喂!來吃吧!”那人聽了,翻起眼睛,瞪著黔敖,說:“我就是因為不吃這種吆喝著施舍的食物,才餓到這種地步啊!”(黔敖)隨即向他表示歉意。那人始終不肯吃,便餓死了。
葉公好龍
[原文]葉公子高好龍,鉤(衣服上的帶鉤)以寫(畫)龍,鑿(同“爵”,酒器)以寫龍,屋室雕文(雕刻的花紋)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下降到葉公住地),窺(探望)頭于牗(yǒu,窗戶),施(延伸)尾于堂。葉公見之(龍),棄而還走(掉頭就跑。還,通“旋”。),失其(他的)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那個)似龍而非龍者也。
[譯文]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器上刻著龍,房屋臥室凡是雕畫花紋的地方全都刻畫著龍。于是天上的真龍聽到這件事,就降落到葉公的住所,把頭伸到窗戶里來探看,尾巴拖到廳堂里。葉公看見了掉頭就跑,嚇得魂飛魄散,臉部變色,驚恐萬狀??梢?,這個葉公并不是喜愛龍,而是喜愛那種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啊。
漆畫作蛇
[原文]嘗有親客,久闊(久別)不復(fù)來,廣(樂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承蒙)賜酒,方(正)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厭惡)之,既飲(喝完酒)而疾(得病)?!庇跁r(當(dāng)時)河南(樂廣擔(dān)任河南尹)聽事(聽事堂)壁上有角(弓),漆畫作蛇,廣意(意料)杯中蛇即角影也。復(fù)置酒于前處,謂客日:“酒中復(fù)有所見不(否)?”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chénkē,重病)頓愈。
[譯文] (樂廣)曾經(jīng)有個很親近的朋友,很久沒到家里來了。樂廣問他是什么原因,(那朋友)回答說:“前次我在你家里做客,承蒙你設(shè)酒款待。(我)正要舉杯飲酒, (忽然)看見酒杯里有一條小蛇,心里十分厭惡它,可還是把酒喝下去了,(喝下之后,)就得了病?!?樂廣回憶)在那次請客時,客廳墻壁上掛著一張漆了彩色、畫有小蛇的角弓,便想到酒杯里的小蛇一定是角弓的影子。(于是,樂廣)再把酒杯放到原來的地方,對他的朋友說: “酒杯里還能看見什么東西么?”那人回答說: “所看到的東西跟原先一樣?!睒窂V就把酒杯里看見小蛇的原因告訴了他。那位朋友豁然開朗,疑慮全消,病也一下子好了。
庶人章第六
[原文]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jǐn)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古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譯文]平民的孝道,除了利用天時和地利之外,還要保護自己的身體,愛護自己的名譽,節(jié)約用錢,以孝養(yǎng)父母.從天子到平民,都不能始終盡孝,但是有人說恐怕盡不了孝道的話,那是絕對沒有的事.
歸田賦
[原文]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于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倉庚哀鳴;交頸頡頏,關(guān)關(guān)嚶嚶。于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云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鯊(魚留,音留)。
于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極般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譯文]在京都作官時間已長久,沒有高明的謀略去輔佐君王。只在河旁稱贊魚肥味美,要等到黃河水清還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澤的壯志不能如愿,要找唐舉去相面來解決疑題。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隨漁夫去同樂于山川。丟開那污濁的社會遠遠離去,與世間的雜務(wù)長期分離。
正是仲春二月,氣候溫和,天氣晴朗。高原與低地,樹木枝葉茂密,雜草滋長。魚鷹在水面張翼低飛,黃鶯在枝頭婉轉(zhuǎn)歌唱。河面鴛鴦交頸,空中群鳥飛翔。鳴聲吱喳,美妙動聽。逍遙在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歡暢。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高唱,在小丘上吟詩。向云間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釣絲;飛鳥被射中斃命,魚兒因貪吃上鉤,天空落下了鴻雁,水中釣起了魦鰡。
不多時夕陽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經(jīng)極樂,夜來還不知疲勞。想到老子的告誡,就該駕車回草廬。彈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讀圣賢書滋味無窮。提筆作文,發(fā)揮文采,述說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榮耀與恥辱的所在。
寒花葬志
[原文]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虛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一日,天寒,〔艸熱〕火煮荸薺熟,婢削之盈甌;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
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譯文]婢女名寒花,是我妻魏孺人的陪嫁丫環(huán)。死于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葬在土山之上。她沒有能侍奉我到底,這是命??!
寒花當(dāng)初陪嫁來我家時,年方十歲,兩個環(huán)形發(fā)髻低垂著,一條深綠色的布裙長可拖地。一天,天氣很冷,家中正在燒火煮荸薺,寒花將已煮熟的荸薺一個個削好皮盛在小瓦盆中,已盛滿了,我剛從外面進屋,取來就吃;寒花立即拿開,不給我。我妻就笑她這種樣子。我妻經(jīng)常叫寒花倚著小矮桌吃飯,她就吃,兩個眼珠慢慢地轉(zhuǎn)動著。我妻又指給我看,覺得好笑。
回想當(dāng)時,一晃已經(jīng)十年了。唉,真可悲??!
師曠論學(xué)
[原文]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譯文]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jīng)七十歲了,想要學(xué)習(xí)主,但是恐怕已經(jīng)晚了?!?br/>師曠回答說:“為什么不點上蠟燭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
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xué)習(xí),就象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xué)習(xí),就象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xué)習(xí),就象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啊!”
家書四種諸葛亮誡子書
[原文]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敝T葛亮以淡泊、寧靜、力學(xué),提示其子修身為學(xué)之要旨。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譯文]作為一個君子,應(yīng)該用寧靜專一來修養(yǎng)自己,用節(jié)儉來涵養(yǎng)品德;如果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有清明高尚的志向;如果不寧靜謙虛,就不能夠窮極遠大。為學(xué)一定要寧靜致志,除了有天生的稟賦之外,還必須努力學(xué)習(xí)。因此,不努力學(xué)習(xí)無法增廣才智,不立志無法成就所學(xué)。人若是怠惰了,就不能奮勉精進;若是兇險急躁,就不能化惡向善,有好的品德。年華隨時光消逝,上進的意志也隨著時光遠去,終至一無所成,很可悲地守著敝陋的屋舍,那時后悔也來不及了。比強者更強之二:朱熹家書。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兔不可復(fù)得, 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dāng)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譯文 宋國有個農(nóng)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于是,農(nóng)民便放下他的農(nóng)具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所恥笑。現(xiàn)在的國君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dāng)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和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以上就是關(guān)于決疑應(yīng)卒相關(guān)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guān)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東遼空間設(shè)計公司哪家好(東遼空間設(shè)計公司哪家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