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十大排名 > 專題列表 > 正文
國產進口特種機床十大排名(國產進口特種機床十大排名榜)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國產進口特種機床十大排名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國內數(shù)控車床市場有多大?
世界機床擁有量約1400萬臺,內數(shù)控機床約140萬臺,占10%。其中MC擁有量約40萬臺,約占數(shù)控機床的28.5%,僅次于數(shù)控車床(約50萬臺,占35.7%)。世界機床產量約100萬臺,內數(shù)控機床約25萬臺,占25%。MC約7萬臺,占數(shù)控機床產量之28%,僅次于數(shù)控車床(8萬臺,占32%)。由于世界市場對MC需求增加,MC的產量在不斷增多(2003年日本、臺灣省產量分別為10290、16794臺)。 從1992~2004年12年間,數(shù)控機床產量和消費量的平均年增長率分別為17.5%和17.7%,而1998~2004年6年間的年平均增長率卻分別達39.3%和34.9%。本世紀數(shù)控機床進口量占消費量的比例,也由上個世紀90年代的55%降至45%左右。 2004年,中國市場對MC的需求猛增,消費量達9543臺,已躍居近年來的世界高位;僅次于美國2001年的MC消費量(約11500臺)。1998~2004年中國MC的產量、進出口量、消費量中,MC的消費量猛增。2002~2004年比上年分別增54.8%、51.4%、52.9%。2004年消費9543臺,為當年產量1800臺(估計,無數(shù)字報道)的5.3倍。在1998~2004年6年間,MC的消費量之和為27674臺,是產量之和5766臺的4.8倍,供不應需、形勢嚴峻。在2002~2004年三年間國產MC的占有率(產004年中國MC進口量達8095臺,已躍居世界首位(2001年美、德、日進口量分別為5183、4762、135臺)。2003、2004年進口臺數(shù)分別比上年增54.6%、57.7%。進口金額分別比上年增74.6%、51.3%。另外,2004年MC進口8095臺,為進口數(shù)控金屬切削機床3.01萬臺之27%,超過1/4。
在金額上,為34.3億美元之27.8%,也超過1/4。2004年MC的進口額9.55億美元,超過了數(shù)控特種加工機床(9.29億美元)和數(shù)控車床(4.56億美元),居首位。量/消費量)分別為24.3%、20.8%、18.9%,在逐漸下降。2002~2004年各種MC進口的臺數(shù)、金額,量大面廣的立式MC為數(shù)最多,其次為臥式、龍門式。2004年進口立式MC 6004臺,占MC進口總數(shù)8095臺之74%。其進口金額4.42億美元,占MC進口總金額9.55億美元之46%。2003、2004年中國MC進口的國家(地區(qū))。以臺數(shù)計,依次為:臺灣?。?048、3517臺)、日本(1821、2791臺)、韓國(517、765臺)等。以平均單價計,2004年,一般的在3.7~13.7萬美元之間,而德國、意大利、瑞士的單價較高,為30.9~49.9萬美元,屬高性能。2004年從德、意、瑞士進口的MC共485臺,占MC總進口量8095臺之6%。金額共2.13億美元,占9.55億美元之22.3%。大致表明:進口的MC,大部分為中檔,少數(shù)屬高檔。 中國MC大量進口,而出口量很少,從上述表1中可明顯看出,進口量迅速上升,而出口量則徘徊不前。2004年MC進口8095臺,是出口量352臺之23倍。2003~2004年中國MC的出口量、金額。2004年出口352臺,比2003年140臺增151%。金額391萬美元,比2003年485萬美元減少24%,每臺平均金額2004年為1.11萬美元,比2003年3.46萬美元減少112%。可能基本上是光機出口。為今后努力擴大出口,解決存在問題,有必要進一步分析研究出口單價下降的問題。市場占有率,2004年中國MC產量1800臺、消費9543臺,臺數(shù)占有率(產量/消費量)為18.9%。中國MC產值約1.26億美元(為估計、無報道、產量1800臺,每臺按7萬美元計),消費額10.77億美元,金額市場占有率為11.7%
二、數(shù)控機床行業(yè)的發(fā)展空間如何?
加工中心是最常見的數(shù)控機床,品牌眾多,價格差別也相當?shù)拇?。到底差異在哪里呢?且聽老金評說。老金孤陋寡聞,請沒有被提到的加工中心廠家釋懷,此文也純屬個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見請盡管拍磚。
世界上第一臺加工中心是1958年由美國卡尼-特雷克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的。它在數(shù)控臥式鏜銑床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動換刀裝置。北京機床研究所1975年試制出中國第一臺臥式加工中心JCS-013 ,1978年試制出中國第一臺立式加工中心JCS-018。也有說法是JCS-013實際上是北京第二機床廠制造的。當年,中國和世界的技術距離是17年。
如今,中國目前的加工中心技術應用基本和世界同步,在精度和穩(wěn)定性方面和世界一流水平有比較大的差距。為什么同樣一臺850立式加工中心(X向行程為800mm,Y向行程為500),國外和國產有很大的價格差距,為什么國產品牌之間也有相當?shù)膬r差?
國內外典型的立式加工中心廠家分為7類,以最常規(guī)的廠家標準配置三軸850立式加工中心為例(僅針對主力機型,各廠家配置會有所不同),來談談這7類產品的特點。通過排隊和對比,做出一個對國內機床所占位置的正確分析。
每支梯隊的區(qū)分讓老金大傷腦筋,本文所提到的廠家均為經受多年市場考驗得以生存的企業(yè),其產品售價基本得到市場認可,產品售價基本能體現(xiàn)他們的產品配置和實際價值。最終決定以大致售價作為依據(jù),這種劃分實際上并不很科學,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第1梯隊---超一流選手:潛心走自己的路,讓歷史去評價吧
第1梯隊中的瑞士米克朗、瑞士寶美、瑞士斯特拉格、瑞士利吉特、瑞士威力銘、德國哈默、德國奧美特、德國巨浪等品牌,屬于加工中心領域的超一流選手,售價大于150萬。
無論從外觀內在,還是設計水平及創(chuàng)新性,抑或加工能力和加工精度,幾乎無可挑剔。精工細作,精益求精,機床加工精度極高,產量很低。因價格實在太貴,使用成本實在太高,用戶往往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選購。
第1梯隊的加工中心品牌形象高高在上,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矣,猶如機床中的超級跑車。曲高和寡,采購和使用成本的高昂直接導致市場應用率非常之低。售價雖高,利潤不一定高,品質雖好,經營不一定好,光鮮之后的轉身可能是心酸的淚水。瑞士米克朗已經被瑞士阿奇夏米爾集團收購、瑞士寶美被瑞士斯特拉格收購…不由聯(lián)想起世界頂級超級跑車布加迪威龍,叱咤車壇的背后是4度轉手的悲慘。
機床的品質由床身材料優(yōu)劣、機械加工水平、零部件質量、裝配質量以及生產管控等環(huán)節(jié)來確保,機床裝配質量始終靠人工保證,不象汽車、家電等產品可以實現(xiàn)自動化裝配。裝配技工水平有高有低,機床批量生產又有苛刻的交貨時間限制,正因為如此,大批量生產的機床很難保證很高的水平,這也是為什么世界上銷量排名前十名的機床廠商無法進入第1梯隊的原因。
第2梯隊---壓陣高手:家大業(yè)大名氣大,坐鎮(zhèn)工廠好幫手
第2梯隊中的德國DMG、德國斯賓納、德國斯塔瑪、日本森精機、日本大偎、日本馬扎克、日本牧野、日本豐田工機、美國MAG、美國哈挺喬堡、意大利菲迪亞、西班牙達諾巴特等多位選手的大名幾乎耳熟能詳,是世界一流機械生產企業(yè)的主力機床,售價定位80-150萬。
這些選手均常年位居世界機床銷售額榜單的前列。普遍中小批量生產,管控到位,品質很好僅用于生產高利潤的產品。價格相對第1梯隊來說比較接地氣。
第2梯隊廠家推廣力度大、市場占有率高、專門解決高難機械加工問題,鼎鼎大名幾乎超過第1梯隊。對于有一定規(guī)模的機械加工企業(yè),如果沒有幾臺第2梯隊選手坐鎮(zhèn),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產品是一流的。有些企業(yè)的機床絕大多數(shù)是中低端的,也會買個一兩臺第2梯隊機床來充門面,專供接單和客戶參觀之用。這和奧迪車雖說不是頂級豪華車卻可以成為公務車首選的道理是一樣的。
第1、2梯隊在產品品質、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大幅領先。目前,天然或者人造大理石床身技術、床身恒溫技術、直線電機驅動、滾珠絲桿中心冷卻、重心驅動、超快速換刀機構、高速電主軸等先進技術,均率先應用在第1、2梯隊的產品中。
第1、2梯隊幾乎是瑞士人、德國人、日本人的天下,他們的嚴謹和這三個國家始終如一重視技能培訓的傳統(tǒng)是他們能制造出優(yōu)秀機床的根基。10年內,中國企業(yè)進入第1、2梯隊的機會很渺茫。
第3梯隊---攻堅好手:不埋怨不放棄,解決問題是要點
中日合資北一大偎、中日合資小巨人馬扎克、美國哈挺喬堡、美國哈斯、韓國斗山、韓國現(xiàn)代、韓國三星、臺灣永進、臺灣東臺、臺灣臺中精機、臺灣快捷、臺灣高峰等品牌,是國內一線機械生產企業(yè)中的主力機床品牌。售價在45-80萬之間。
生產一流產品的企業(yè)雖然也使用第1、2梯隊的機床,但由于采購成本太高,實際大批量使用的還是以第3梯隊的機床為主。這些機床結實耐用、可靠穩(wěn)定,關鍵時刻不掉鏈子,是確保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的好幫手。
第3梯隊大多是國外及臺灣機床企業(yè)在國內的合資品牌或者在國內生產,在機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扮演了狼的角色,對推動國內機床業(yè)的技術、管理及營銷水平,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
第4梯隊---實戰(zhàn)主力:實力不俗斗志揚,忙頭苦干望前程
北一、北京機電院、南通科技、新瑞、紐威、日發(fā)、海天、大金、臺灣麗馳、臺灣大僑、臺灣大立、臺灣友佳、臺灣麗偉、臺灣艾格瑪、臺灣綺發(fā)等品牌,是一、二線機械生產企業(yè)中的主力機床品牌。價格在32-45萬左右。
第4梯隊的機床市場保有量不亞于第3梯隊,雖說在穩(wěn)定性和精度保持性方面略遜于第3梯隊,因為價格更加平易近人,同樣成為了高水平機械加工企業(yè)中的主力機型。
這支梯隊的企業(yè)由國內優(yōu)秀企業(yè)和一些臺灣企業(yè)大陸工廠組成,稍稍努把力就有可能對第3梯隊造成威脅,特別是幾家民營國產機床企業(yè)起點高、進步快,很有希望在幾年之后躋身于第3梯隊。
第5梯隊---萬金油:不挑食不挑活,什么都干什么都做
沈陽、寶雞、云南、大連、長征、漢川、寧江、凱達、聯(lián)強(新浙)、青海一機、魯南、杭機、寶佳、皖南、捷甬達、永華、迪萊姆、大天、嘉泰、隆盛等品牌的加工中心,在任何一個角落里的機械加工企業(yè)里都有可能看到。售價大致25-32萬。部分品牌也會推出一些偷工減料的特價機型,不推薦使用。
這個價位區(qū)間的850立加在國內的市場銷售數(shù)量最大,最能被普通機械用戶所接受,屈指數(shù)數(shù)品牌有一兩百家之多,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什么臟活、累活、沒人干的活都是這些機床在做,工作環(huán)境相應比較惡劣,恒溫恒濕環(huán)境的優(yōu)越環(huán)境與他們無關。
這支梯隊至少有一半的廠家采用組裝光機的方式生產立加,產品同質化嚴重,進入門檻比較低。如果工廠規(guī)模相當、管理合理,不同品牌品質之間的差異很小。
選擇這支梯隊的機床需要用戶具備比較強的應用能力,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要靈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機床部件和選配件,用對、用好機床可以生產出讓人刮目相看的產品。
國產機床幾大巨頭完全有能力造出第3、4梯隊的立加,卻對自己放松要求,自甘平淡混跡在第5梯隊打價格戰(zhàn),拿著國家的巨額補貼去做與中小企業(yè)爭利的事情,叫人說什么才好呢?幾大巨頭頻繁的并購國外機床企業(yè)沒有給自身產品和市場帶來實質性的提升,卻得到了“國外機床品牌摧毀者”的外號,問題出在哪?
第6梯隊---經濟實惠型:能用就是不浪費,夠用就是好選擇
海滕、百事特、一鳴、大森、鼎亞、海特、力創(chuàng)、鼎泰、中博等小品牌機普遍選用低端品牌數(shù)控系統(tǒng),大約銷售價格18-25萬。部分企業(yè)為組裝光機的生產模式。
第6梯隊的機床由于企業(yè)相對規(guī)模較小,品質規(guī)范化管理方面差于第5梯隊。同時為了降低成本,零部件選購方面也會選用一些廉價品牌,對穩(wěn)定性可能會造成一定影響,嚴格的出廠烤機和出廠檢驗是降低機床出廠故障率的好方法。
對于產品精度要求不高、采購預算比較緊張的中小企業(yè)來說,第6梯隊的加工中心是不錯的選擇。西門子808D的出現(xiàn)也讓這個梯隊的立加多了數(shù)控系統(tǒng)的選擇。
第7梯隊---省錢首選:認真細致選對人,創(chuàng)業(yè)起步好幫手
第7梯隊為代裝游擊隊組裝的加工中心,付出代價小于18萬。
做法是用戶自行購買光機、數(shù)控系統(tǒng)、絲桿、刀庫等部件,然后代裝游擊隊負責到現(xiàn)場組裝,品質水平和場地條件、代裝游擊隊的工作情緒直接相關,品管等QC流程是沒有的。服務質量不用動腦也能知道。
這個檔次的加工中心一般用的是臺灣新代、寶元或者是國產的凱恩帝、廣州數(shù)控系統(tǒng),三菱M70和FANUC 0I-MATE MD也很常見。絲桿導軌用的品牌也不差,其他部件則是抱著能省則省的態(tài)度去采購。
如果你和代裝游擊隊的私交很好,而且該代裝技師的水平很高,自己又懂點機械和電氣維修,那么恭喜你已經大大降低了機床的采購和使用成本。如果不具備這三個條件中的任何兩項,那么你付出的使用代價可能會比采購第6甚至第5梯隊更高。
囊中羞澀的創(chuàng)業(yè)者用此方式購買立加的比例較高,購買時請注意兩項,一是要反復調研,深入了解機床光機、零部件的品質以及機床驗收方法,二是要調查代裝游擊隊的口碑。
總結語:
7支梯隊的立加廠家組成了一個菱形,菱形上頂點代表第1梯隊,從上往下隊伍不斷壯大,菱形左右兩點之間的連線代表第5梯隊也就是生產廠家最密集的梯隊,再往下隊伍開始縮容,菱形最下方的點代表第7梯隊。
1-3梯隊是清一色的外資企業(yè),第4梯隊由國產和臺企組成,第5-7梯隊是國產的天下。國外不是沒有5-7梯隊的產品,該區(qū)間國產立加的強勢讓他們無法擠入國內市場,這是中國人應該值得驕傲的。
國產立加突破到第3梯隊不是難事,再往上就難度重重,望在座的諸君努力進取造出世界一流的機床,讓老金能活著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三、國產芯片行業(yè)中的龍頭企業(yè)有哪些?
最近的華為事件,讓大家知道了芯片的重要性,但是芯片并不是只有手機芯片一個,其余很多行業(yè)比如電腦、航天、數(shù)控機床等等都是需要用到芯片,而整個芯片的全產業(yè)鏈具體要包括三個部分: 芯片設計、芯片制造以及芯片的封測 ,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方面都具備了,才可以生產出一個真正的芯片。
所以說華為的海思雖然可以設計出芯片,但是我國大陸的芯片制造目前最高只能到12納米的(能量產的只有28納米的),目前最高精度的7納米芯片只有韓國三星以及臺積電可以生產,假設臺積電放棄給華為代工,那么華為的高端手機就得廢了,所以臺灣還是有牛逼的企業(yè)。
目前國內的芯片設計十大龍頭企業(yè)為:華為海思、清華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華大半導體、智芯微電子、匯頂 科技 、士蘭微、大唐半導體、敦泰 科技 和中星微電子。
不過真正厲害點也就前兩家,華為海思就不說了,大家都了解,說一下第二家清華紫光展銳,紫光展銳目前是三星手機處理器和基帶芯片除其自產品之外的最大供應商,你買的三星中低端手機系列,里面的芯片大部分都是紫光展銳的。2017年國內的芯片設計產值上華為海思半導體以361億元銷售額排名第一;清華紫光展銳以110億元排名第二;中興微電子以76億元排名第三。
半導體產業(yè)制造與面板產業(yè)相似,屬于資產和技術密集型產業(yè),設備需求量大、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單廠投資在百億量級,資料顯示一條最先進12英寸晶圓生產線需投資約450億元,而臺積電的打算投建的3納米工廠投資預計為200億美元。目前國內芯片制造企業(yè)整體實力比較弱,重點上市公司就只有兩家:中芯國際以及華虹半導體等。
2017年國內的集成電腦制造中產值中,前五大里,只有就只有第二的中芯國際以及第五的上海華虹為中國自己的企業(yè),第三的SK海力士也是韓國企業(yè)。在芯片制造方面,我國的技術仍然比較弱后。
芯片封測是芯片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封測產業(yè)中,國內廠商江蘇新潮 科技 、南通華達微電子、長電 科技 、華天 科技 和通富微電等等都屬于較優(yōu)秀的企業(yè),目前封測產業(yè)是國內半導體產業(yè)鏈中技術成熟度最高的領域。
國內各個芯片的各方面都有龍頭企業(yè),但是真正在國際上闖出名聲有一戰(zhàn)之力的目前也就是芯片設計中的華為海思半導體,而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為芯片制造環(huán)節(jié),這個與國際上的差距最大。
半導體芯片是一個需要高投入、規(guī)模效應的產業(yè),投資周期長,風險大,政府從2013年開始對半導體產業(yè)從芯片研發(fā)到制造開始了一條補芯之路。 芯片,專業(yè)上也稱集成電路,被喻為國家的工業(yè)糧食,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臟”,其重要性不可衡量。自2013年開始,我國每年進口的芯片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已經超過石油,成為最大宗的進口產品。2017年達到2500多億美元,國內芯片產業(yè)的年銷售額為5000多億人民幣。
根據(jù)《中國制造2025》,到2020年我國芯片自給率將達到40%,2025年將達到50%,未來10年我國將是全球半導體行業(yè)發(fā)展最快的地區(qū),至2030年左右,隨著全球集成電路廠商在中國建廠,我國成為全球半導體生產和應用中心將是大概率。
截至2017年年底,國家大基金成立三年多,累計項目承諾投資額1188億元,實際出資818億元,分別占一期總規(guī)模的86%和61%,二期擬募集1500億~2000億元人民幣,都是用來支持國內芯片的發(fā)展。同時資本市場也為助力芯片上市公司發(fā)展,大基金一期以IC制造為主,具體分布為:集成電路制造67%,設計17%,封測10%,裝備材料類 6%,目前已上市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超過20家,有70家半導體和元器件行業(yè)上市公司。
芯片產業(yè)鏈主要為設計、制造、封測以及上游的材料和設備5大部分。
大基金一期的項目進度情況
1、設計類領域上市公司:兆易創(chuàng)新、景嘉微、紫光國芯、北京君正、中科曙光、中穎電子、富瀚微、圣邦股份
2、制造類領域上市公司:士蘭微、三安光電、中芯國際(港股)
3、設備類領域上市公司:至純 科技 、北方華創(chuàng)、長川 科技 、晶盛機電、精測電子
4、封測領域上市公司:長電 科技 、通富微電、晶方 科技 、華天 科技 、太極實業(yè)
5、材料領域上市公司:江豐電子、南大光電、江化微、鼎龍股份、晶瑞股份、上海新陽、中環(huán)股份等。
從產業(yè)整體看,晶圓制造中芯國際、華力二期28nm芯片生產線已經開始建設投產,將繼續(xù)往14nm等先進工藝延伸;晶圓封裝國內中高端先進封裝的占比已超過30%;設備材料也在關鍵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這里只是提供了一個思路和看法,實戰(zhàn)中要結合基本面和技術面相互判斷,有不全之處希望多總結和交流。
根據(jù)半導體產業(yè)協(xié)會(SIA)統(tǒng)計,2016年全球半導體產業(yè)產值達3389億美元,創(chuàng)下 歷史 新高,同比增長1.1%。據(jù)世界半導體貿易統(tǒng)計協(xié)會(WSTS)預測,2017全球半導體產值將來到3778億美元,較2016年跳增11.5%。國外芯片巨頭已經紛紛擴張產能,分割市場。
全球市場中,我國對半導體的市場需求最為突出,2014年我國半導體市場需求全球占比就達到了56.6%,位列第一。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球芯片市場由英特爾、高通和三星等國際巨頭把持,我國企業(yè)競爭力不強,產品供需缺口較大,CPU及存儲芯片更是幾乎完全依賴于進口,存儲芯片已經成為我國半導體產業(yè)受外部制約最嚴重的基礎產品之一,因此存儲芯片國產化也成為了我國半導體發(fā)展大戰(zhàn)略中的重要一步。
在各類集成電路產品中,中國僅移動通信領域的海思、展訊能夠比肩高通、聯(lián)發(fā)科的國際水準。本土集成電路供需存在很大的缺口。
在集成電路中,PC、服務器的CPU 芯片以及手機等移動終端中需求量最大的存儲芯片更是幾乎完全依賴于進口。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CPU 和存儲器占據(jù)國內集成電路進口總額的75%。2013-2016 年間,存儲芯片進口額從460 億美元增至680 億美元,2017 年將突破700 億美元。存儲器已經成為我國半導體產業(yè)受外部制約最嚴重的基礎產品之一, 因此存儲器國產化也成為了我國半導體發(fā)展大戰(zhàn)略中的重要一步。
在這一領域可以關注的上市公司是: 全志 科技 、紫光國芯、北京君正、匯頂 科技 、兆易創(chuàng)新和長電 科技 。
全志 科技 主要產品為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和智能電源管理芯片。
紫光國芯為IC設計企業(yè),主要產品包括智能芯片產品、特種集成電路產品和存儲芯片產品。
北京君正為IC 設計企業(yè),其主營業(yè)務為微處理器芯片、智能視頻芯片及整體解決方案的研發(fā)和銷售,是智能可穿戴設備產業(yè)鏈相關上市公司中唯一的處理器生產企業(yè)。
匯頂 科技 從事智能人機交互的研究與開發(fā),主要向市場提供面向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的電容屏觸控芯片和指紋識別芯片。
兆易創(chuàng)新的主要產品分為閃存芯片產品及微控制器產品。
芯片產業(yè)主要包括:設計、制造、封裝與測試
(3)、芯片封裝與測試:中電廣通、精測電子、華天 科技 。
國產芯片行業(yè)的龍頭公司有:中新賽克,紫光股份,恒為 科技 ,淳中 科技 ,新大陸,雄帝 科技 ,新北洋,蘇州科達,合眾思壯,朗科 科技 等等公司。
看想了解哪一塊市場的,ic產業(yè)鏈太長了各家專注點不同,紫光,展訊,華為海思,中興都是巨頭。消耗量跟終端產品的價格決定了公司的利潤率跟銷售額。
目前, 汽車 ,手機,數(shù)碼影像以及其他3c產品是大規(guī)模又有利潤的市場,可喜的是國內ic行業(yè)一直在進步,在逐漸占領這些利潤較高又量大的行業(yè)。
整個ic行業(yè)最難得的是ip,也就是soc廠商需要研發(fā)跟購買授權的地方,這部分還有待改善加強,希望寒武紀這類公司能走出一條特色道路來。
據(jù)說廣州粵芯12寸晶圓6月份投產。
四、機床企業(yè)國際競爭力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機床工具行業(yè)包括金切機床、成形機床、鑄造機械、木工機械、機床附件、工具量具量儀、磨料磨具、其他機械8個子行業(yè),其中金切機床和成形機床統(tǒng)稱金屬加工機床,金加機床占機床工具產值比例約為40%,金切機床占金加機床的75%,成形占25%;數(shù)控金切占數(shù)控金加的95%以上,數(shù)控成形的比例相當小。
1行業(yè)經濟總體運行情況分析
2007年金切機床586家企業(yè)合計完成工業(yè)總產值768.7億元,同比增長28.0%;產品銷售產值747.8億元,同比增長28.8%;產品銷售率97.3%,同比增長了0.6個百分點。與機床工具大行業(yè)35.5%、36.2%、97.6%相比,分別低了7.5、7.4、0.3個百分點。從工業(yè)總產值和產品銷售產值來看,2007年金切機床是機床工具大行業(yè)中增速最慢的子行業(yè),但是機床工具行業(yè)協(xié)會數(shù)控金切機床重點聯(lián)系企業(yè)2007年產量和產值分別同比增長34.1%和44.8%,遠高于機床工具行業(yè)的增速。
從盈利狀況來看,2007年1-11月19.29%的毛利率水平高出去年同期19.19%的水平,可見自2004年至今,金切機床行業(yè)的毛利率水平一直在上升;行業(yè)的稅前利潤率也一直出于上升的狀態(tài),處于自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5.95%,比去年同期4.59%高出1.36個百分點,甚至高于去年全年的水平。而同時期間費用率在不斷下降,2007年1-11月11.96%的費用率比去年同期12.01%下降了0.5個百分點。因此可見,金切機床行業(yè)的盈利性正在不斷增強,處于自2004年以來的最好水平。
從成長性來看,金切機床行業(yè)產品銷售收入增速、工業(yè)總產值增速、利潤增速、出口增速均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尤其是利潤增速,2007年1-11月利潤同比增長71.80%,是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從資產運營和負債情況來看,07年1-11月金切機床行業(yè)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比06全年的水平略有下降,但是仍比去年同期的水平分別提高了0.57和0.10個百分點。07年1-11月資產負債率低于06年全年的水平,更比去年同期水平下降了3.56個百分點。
從新產品產值來看,金切機床行業(yè)新產品產值增速在逐年提高,2006年同比增速為52.10%,遠高于行業(yè)工業(yè)總產值同比增速26.66%,這說明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加強,產品結構在優(yōu)化。
2金切機床各產品情況分析
從產量來看,我國金屬切削機床產品產量中車床、鉆床、銑床和磨床的比例較高,分別為46.59%、15.63%、10.55%、8.23%;而加工中心的產量僅占金切機床產量的1.73%,與機床強國之間的差距非常大。數(shù)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中車床、特殊加工機床、加工中心、銑床、磨床的占比相對較高,分別為57.07%、17.52%、9.31%、4.79%、3.04%,數(shù)控車床的比例高達一半以上。
從產值來看,我國金切機床各產品產值中車床、加工中心、銑床、磨床占比相對較高,分別為33.15%、11.91%、10.08%、9.88%。數(shù)控金切各產品產值中車床、加工中心、組合機床、特殊加工機床占比相對較高,分別為30.40%、22.35%、9.75%、8.28%。
從產品單位產值來看:我國金切機床平均單位產值為10.19萬元,高于平均數(shù)的為組合機床、加工中心、鏜床、齒輪機床、磨床、特種加工機床,單位產值分別為80.51萬元、69.98萬元、62.63萬元、36.77萬元、12.24萬元、12.45萬元。數(shù)控金切機床平均單位產值為29.4萬元,高于平均數(shù)為鏜床、組合機床、齒輪機床、加工中心、磨床、銑床,分別為182.60萬元、159.54萬元、73.55萬元、69.98萬元、58.19萬元、41.90萬元。
無論從產量和產值來看,我國金切機床和數(shù)控金切機床中,單位產值和技術含量較低的數(shù)控機床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代表一個國家金切機床實力的加工中心的占比還相當?shù)?,與發(fā)達國家加工中心占金切機床產值30%左右的水平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3機床行業(yè)進出口情況分析
2007年我國金屬加工機床出口16.51億美元,同比增長39.22%,其中,金切機床出口12.2億美元,同比增長31.6%,成形機床出口4.3億美元,同比增長66.5%;數(shù)控金屬加工機床出口5.0億美元,同比增長48.2%。金屬加工機床進口70.72億美元,同比減少2.36%。進出口逆差為54.21億美元,同比減少10.51%。
出口地分析
我國金屬加工機床出口地呈現(xiàn)多樣化發(fā)展,出口約170多個國家;排名前八位的出口地合計為5.9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44.48%。出口最多的美國只占出口總額的11.97%,因此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對于金屬加工機床總體出口的影響并不是很大。
近幾年我國金加出口地中印度的增長特別快,2007年1-10月出口額為0.60億美元,是2005年年底的4倍。在我國出口消費地排名中,印度從2005年的第二十二位提高到現(xiàn)在的第五位,其出口所占份額從2005年的1.87%提高到4.53%。特別是加工中心,一貫以美國、德國和香港地區(qū)為主要出口消費地的格局被打破,出口到印度的加工中心金額排列在第一位,并且出口平均價格大大高于其他國家或地區(qū),達到20萬美元/臺。印度市場的潛力不容忽視。
進口地分析
我國金屬加工機床的進口來源地仍舊比較集中,排名前七位的進口地合計51.98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90.16%。其中日本的份額最大為19.8億美元和34.70%,但是同比下降了2.66%。
出口產品分析
2007年1-10月我國出口金屬加工機床13.3億美元,其中金切機床9.82億美元,同比增長32.41%,所占比重為73.83%;成形機床3.48億美元,同比增長67.84%,所占比重為26.17%。占金加機床比重較大的金切機床出口的快速增長是我國金加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也是機床工具行業(yè)出口快速增長貢獻最大的部分。
在金切機床出口各產品中,除了臺鉆、砂輪機、拋光機和鋸床四種低值產品在減少外,其余產品均實現(xiàn)了快速增長??鄢姆N低值產品,金切機床出口39.36萬臺,金額6.38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91.54%和39.80%。其中車床、銑床、加工中心、鏜床、齒輪加工機床的增速較快,分別為49.29%、46.75%、55.01%、49.65%、143.20%。
進口產品分析
2007年1-10月我國進口金屬加工機床57.06億美元,其中金切機床41.98億美元,同比減少8.18%,所占比重為73.57%;成形機床15.08億美元,同比增長5.68%,所占比重為26.43%。因此,金切機床進口減少是我國金加機床乃至整個機床工具行業(yè)進口減少的重要原因。
2007年1-10月我國進口的金切機床各產品中部分都出現(xiàn)了金額下降,而且降幅明顯,包括:特殊加工機床、鉆床、磨床、鏜床等,分別同比減少43.59%、17.95%、10.30%、7.48%,這直接造成了金切機床進口的減少。然而車床、加工中心、銑床、齒輪加工機床的進口仍在增加,分別同比增長7.29%、14.28%、49.65%、10.10%。
4行業(yè)競爭格局
4.1經濟類型
2006年機床工具行業(yè)國有經濟仍然起主導作用,但是所占比重在逐年下降,工業(yè)總產值、產品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從2005年的62.2%、61.6%、50.2%下降到54.5%、54.5%、41.6%。
從經濟運行指標來看,民營經濟工業(yè)總產值和產品銷售收入增長速度最快,比國有和三資經濟要快10多個百分點;國有經濟企業(yè)利潤總額增速超過40%。
民營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引入了適當?shù)母偁?,使原來處于絕對壟斷的國有經濟感受到壓力的存在,促進其研發(fā)創(chuàng)新投入以提升自身競爭力,也促進了行業(yè)更健康快速的發(fā)展。
4.2集中度
2006年協(xié)會重點聯(lián)系金切機床企業(yè)產量29.20萬臺,同比增長51.96%;工業(yè)總產值327.66億元,同比增長23.2%。前10名企業(yè)產品產量為15.39萬臺,工業(yè)總產值為195.62億元,占協(xié)會重點聯(lián)系企業(yè)產量和產值的52.7%和59.7%。
協(xié)會重點聯(lián)系數(shù)控金切機床企業(yè)產品產量為5.44萬臺,產值為164.34億元。前10名企業(yè)產品產量為3.09萬臺,產值為109.29億元,占協(xié)會重點聯(lián)系企業(yè)產量和產值的56.8%和66.5%。
根據(jù)貝恩對美國產業(yè)壟斷和競爭類型的劃分模型,由于我國金切機床行業(yè)產量CR4、CR8分別為42.36%、49.86%,產值的CR4、CR8分別為47.40%、56.34%;數(shù)控金切行業(yè)產量CR4、CR8分別為40.32%、47.41%,產值的CR4、CR8分別為52.22%、62.49%;處于貝恩模型中(下)集中寡占型市場,可以說明我國金屬切削機床和數(shù)控金切機床行業(yè)的集中度相對來說還較低。如果考慮到協(xié)會統(tǒng)計的只是行業(yè)中的重點企業(yè)而非全部,則我國金切和數(shù)控金切的市場集中度程度還要更低。
5政策扶植力度大
整個制造業(yè)的振興需要機床的支持,國家對于機床行業(yè)的重視程度近年來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產業(yè)政策方面,“十一五”規(guī)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國務院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yè)的若干意見》、《國家數(shù)控機床產業(yè)發(fā)展專項規(guī)劃》稅收政策方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關于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購買國產設備投資抵免企業(yè)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數(shù)控機床產品增值稅先征后返問題的通知》、《中部地區(qū)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暫行辦法》的通知、東北地區(qū)《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暫行管理辦法》稅收政策對于企業(yè)盈利有很大的實質性影響,極大地促進了行業(yè)內公司的快速發(fā)展。
進出口政策方面,《關于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2006年修訂)》、《外商投資產業(yè)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關于落實國務院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yè)的若干意見有關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
以上就是關于國產進口特種機床十大排名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