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鵝湖公園景觀設計(鵝湖公園景觀設計理念)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鵝湖公園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懂視生活
無錫畢業(yè)旅行景點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1、太湖風景名勝區(qū)
國家風景名勝區(qū)
無錫太湖風景名包含的區(qū)域分別為梅梁湖、蠡湖、錫惠、馬山景區(qū),景觀十分秀美,面積大,可玩的景點非常多,集體游玩最好不過,是一個適合畢業(yè)旅游的好地方。其中,梅梁湖景區(qū)位于太湖北部,由太湖北部的大水灣——梅梁湖和沿湖山巒組成,山長水闊,岸線蜿蜒、山環(huán)水抱,煙波浩淼,盡顯太湖山水之勝,是以絕佳山水組合和豐富的自然岸線風光為特色的山水型景區(qū)。蠡湖景區(qū)由蠡湖及周邊組成,是以近代園林、秀麗水景及濱湖濕地為特色的湖景型景區(qū)。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蘇州市、常熟市、宜興市
2、無錫市靈山景區(qū)
5A景區(qū)
作為無錫市5A級旅游景區(qū)之一的靈山景區(qū),是一個畢業(yè)旅游不可錯過的地方。畢業(yè)旅行來到這里,同學們可以一起觀光游玩。景區(qū)集湖光山色、園林廣場、佛教文化、歷史知識于一體,是中國完整、集中展示釋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題園區(qū),占地面積約30公頃,由小靈山、祥符禪寺、靈山大佛、天下第一掌、百子戲彌勒、佛教文化博覽館、萬佛殿等景點組成。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馬山鎮(zhèn)靈山路1號
3、無錫影視基地
5A景區(qū)
無錫影視基地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山水西路128號,共有“唐城”、“三國城”和“水滸城”三大景區(qū),畢業(yè)旅行來這里游玩是非常不錯的,還可以在大規(guī)模的古典建筑群留下美美的畢業(yè)集體照?;負碛写笠?guī)模的古典建筑群體,這些建筑都由專家們精心考證設計,真實再現(xiàn)了當時歷史背景下的建筑風貌?;孛刻煊?0多場馬戰(zhàn)、歌舞、影視特技類的節(jié)目連續(xù)上演,集中展示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歷史名著中的經典故事,還有“乘古船游太湖”項目。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山水西路128號
4、蕩口古鎮(zhèn)景區(qū)
4A景區(qū)
蕩口古鎮(zhèn)位于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東南鵝湖鎮(zhèn)境內,距無錫市中心25公里,是一個集旅游、休閑、觀光、度假為一體的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蕩口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民居住宅庭院都是清一色的黛瓦白墻。這種色調搭配燈籠的紅色,顯得很是喜慶。春夏時節(jié),不少游客都會選擇泛舟湖上,賞玩古鎮(zhèn)。人在船上坐,雖然有些搖晃,但心卻很快平靜下來。畢業(yè)旅游可以來這里和同學們一起感受江南水鄉(xiāng)的風情,為以后的回憶打下美好的烙印。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鵝湖鎮(zhèn)
5、龍背山森林公園
4A景區(qū)
龍背山森林公園位于宜興城區(qū)南側,占地550公頃,園內丘陵起伏,植被茂密,是一個適合同學們一起游山觀光的地方。園內上萬平方米草坪綠意盎然;桂花園、杜鵑園、薔薇園鑲嵌于青松翠竹間,而巖碧飛瀑,硯池碧波和茂林修竹,常使游客流連忘返。整個龍背山森林公園,湖光山色輝映,亭臺樓閣交互,天然植被茂密,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一年四季溢彩流香。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新街鎮(zhèn)人民南路南端
6、善卷洞
4A景區(qū)
善卷洞風景區(qū)位于宜興城西南約25公里的祝陵村螺巖山上,是著名石灰?guī)r溶洞,宜興“三奇”之首,在這里可以和同學們泛舟洞中,觀賞美麗奇幻的洞穴景觀。善卷洞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長約800米,全洞分上中下后四洞組成,洞洞奇異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長120米,游人多以洞中泛舟為一樂事。進入洞中,宛如進入一座地下宮殿。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獅象大場是一個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廳。高達7米的鐘乳石筍兀立洞口,名砥柱峰。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
7、清名橋古運河景區(qū)
4A景區(qū)
清名橋古運河景區(qū)位于無錫市中心南端,古風濃郁,適合同學們一起來這里感受盡顯民俗風情的水上畫廓。景區(qū)由兩條"丫"型千年古河和兩條沿河古街交匯而成,薈萃了豐富的歷史遺存和人文景觀。其中最著名的是有"古運河絕版精華地"美譽的"江南水弄堂"。沿岸的槳聲、燈影、古橋、民居、明清時的古窯、古宅、古街、古橋、古寺、古塔、古廟、古巷、古碼頭等歷史文化景觀,堪稱東方文化的美妙再現(xiàn)。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qū)金城路
8、無錫桃花源景區(qū)
4A景區(qū)
無錫陽山桃花源地處無錫城西南15公里的陽山腳下孟村林浜上,一個適合同學們一起瘋玩的地方。這里的垂釣、授粉、采摘、登山、拓展、觀鳥、電瓶車、自行車、游船等游樂項目與農民畫、歌會、桃木工藝制作、桃花酒釀制、糕團及麥餅制作等民俗項目相得益彰,使陽山成為生態(tài)田園和休閑樂園。有機融合地質科普文化、桃源農耕文化、佛教禪宗文化、儒家書院文化等文化元素。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qū)陽山鎮(zhèn)
9、動物園·太湖歡樂園
4A景區(qū)
無錫畢業(yè)旅游來無錫動物園·太湖歡樂園瘋玩和看動物吧,這里有適合一起玩的游樂項目,還有很多動物可以觀看。無錫動物園是一家集動物生態(tài)展示、科普教育、動物異地保護、大型游樂、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主題樂園。游樂園區(qū)分別投建了大擺錘、激流勇進、極速風車、颶風飛椅、雙層轉馬、森林火車等國內一流的大型游樂設備及能容納1800人觀看的綜合性表演館。動物園區(qū)分別布局了非洲草原區(qū)、亞洲食草動物區(qū)、靈長類動物區(qū)、猛獸區(qū)以及各類禽類展館等展示區(qū)。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錢榮路99號
10、新區(qū)新洲生態(tài)園
3A景區(qū)
無錫市新區(qū)新洲生態(tài)園位于新區(qū)錫士路1號,占地面積46公頃(46萬平方米),生態(tài)園分為十大功能區(qū),形成九區(qū)一帶的構架,即主入口景觀區(qū)、濱水廣場區(qū)、人工湖景觀游憩區(qū)、濕地生態(tài)景觀區(qū)、運動休閑區(qū)、高爾夫游憩區(qū)、生態(tài)密林區(qū)、生態(tài)竹海區(qū)、酒店及專家公寓區(qū)和高壓走廊防護綠帶。生態(tài)園,體現(xiàn)了江南水鄉(xiāng)特色,是畢業(yè)旅行休閑娛樂的好地方。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錫士路1號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二、中國四大書院
包括:衡陽石鼓書院,江西九江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岳麓書院、河南商丘應天書院.石鼓書院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石鼓書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迄今已有1200年歷史。書院主要建筑有武候祠、李忠節(jié)公祠、大觀樓、七賢祠、合江亭、禹碑亭、敬業(yè)堂、欞星門、朱陵洞等。蒸水出環(huán)其右,湘水挹其左,耒水橫其前,三水匯合,浩浩蕩蕩直下洞庭。而石鼓正當其中,橫截江流,秦然若素。“衡州八景”有“石鼓江山錦繡華”、“朱陵洞內詩千首”、“青草橋頭酒百家”三景集聚于此。 石鼓書院立有高約兩米石鼓。晉時庚仲初《觀石鼓書》云:“鳴石含潛響,雷駭震九天?!北蔽横B道元《水經注》則載:“具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經,鼓鳴則有兵革之事。”石鼓山峻峭挺拔,風景奇異,歷有湖南第一名勝之稱。 名城衡陽人文薈萃,石鼓文脈綿延千年。石鼓書院是一座歷經唐、宋、元、明、清、民國六朝的千年學府,書院屢經擴建修葺,蘇軾、周敦頤、朱熹、張栻、程洵、鄭向、湛若水、葉釗、鄒守益、茅坤、曠敏本、趙大洲、林學易、王敬所、蔡汝南、胡東山、李同野、羅近隱、王闿運、曾熙等人在此執(zhí)教,在衡陽培育了王居仁、夏汝弼、管嗣裘、鄒統(tǒng)魯、朱炳如、伍定相、曾朝節(jié)、陳宗契、王夫之、曾國藩、彭玉麟、彭述、楊度、齊白石等一大批對中國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名人。諸葛湖南衡陽石鼓書院亮、羅含、酈道元、齊映、宇文炫、杜甫、呂溫、韓愈、柳宗元、劉禹錫、范成大、辛棄疾、文天祥、徐霞客等接踵至此,或講學授徒,或賦詩作記,或題壁刻碑,或尋幽攬勝,其狀蔚為壯觀。 作為宋代四大書院之首,湖湘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石鼓書院曾鼎盛千年,名噪朝野,在我國書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極高的地位。正所謂“石出蒸湘攻錯玉,鼓響衡陽岳震南天”!但不幸的是,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wèi)戰(zhàn)中毀于日寇炮火。2006年6月,衡陽市政府重修石鼓書院。 石鼓之名一說,石鼓四面憑虛,其形如鼓,因而得名。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所載:“山勢青圓,正類其鼓,山體純石無土,故以狀得名?!?另一說,是因它三面環(huán)水,水浪花擊石,其聲如鼓。晉時諛仲初《觀石鼓詩》云:“鳴石含潛響,雷駭震九天”。從《水經注》來看,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載于史冊。山北面有一石洞,名為“朱陵后洞”,《水經注》上說“有石鼓六尺,湘水所經,鼓鳴,則有兵革之事”,意思是說如果在“朱陵后洞”內聽到湘江水的鳴叫,就會發(fā)生戰(zhàn)爭;《瀟湘聽雨錄》記載:此洞為“靈洞”、“真仙遺跡”,在此祈禱能求子、除病。 三國時期,建安20年(215年)武侯諸葛亮居住在石鼓山,督零陵、長沙、桂陽三郡軍賦。因此,后人在石鼓山的南面建“武侯廟”(據(jù)《徐霞客游記》記載),后被遷移至石鼓山上李忠節(jié)祠旁,改名為“武侯祠”【祠內有張南軒書《武侯祠記》(楷書體書),此碑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流失】。 唐貞觀時期(公元627-650年)衡州刺史宇文炫辟石鼓東岸西溪間為游覽勝地,題“東崖”、“西溪”四字,刻于東西岸壁上;天寶年(742~755)間,著名道士董奉先在“朱陵后洞”棲息,修煉九華丹,杜甫《憶苦行》詩中有“更憶衡陽董煉師”之句;懶殘和尚常來洞棲息,又名朱陵仙洞;“詩圣”杜甫大歷4年(769)3月中旬和大歷5年夏兩度到達衡州城,每次都在石鼓山下停泊上岸和離開,曾在此留詩數(shù)首。當杜甫第二次離開衡州城,便病故于耒水旁的方田驛(今耒陽市高爐鄉(xiāng)龍王廟),時年59歲。德宗貞元3年(787),宰相齊映貶到衡州任刺史,在山之東面建一涼亭,取名為“合江亭”。順宗永貞元年(805)大文豪韓愈由廣東至湖北,途徑衡州,齊映請韓愈為此亭寫下著名的《合江亭序》“紅亭枕湘江,蒸水會其左。瞰臨眇空闊,綠凈不可唾。……”,后人建“綠凈閣”以此為紀念韓愈。地以人傳,石鼓名聲大振,成為后世文人騷客“朝圣”之地。憲宗元和年間(806-820),有“唐代八大詩人之一”美譽的衡州刺史呂溫,任期間又對合江亭進行擴建裝修;衡陽秀才(唐朝,秀才為最高榮譽,相當于現(xiàn)在“院士”)李寬在合江亭旁建房,取名為“尋真觀”(李寬中秀才書院),在此悉心讀書,為石鼓書院之雛型。刺史呂溫曾訪之,并作《同恭夏日題尋真觀李寬中秀才書院》日記其事。 宋代太平興國2年(978),宋太宗趙匡義為賜“石鼓書院”匾額和學田(朱熹的《石鼓書院記》:“始唐元和年間,州人李寬之所為,至國初時嘗賜敕額”?!秶闹尽肪硪皇论E篇:“案文獻通考賜額在太宗太平興國二年,與朱子記國初者合”);宋至道3年(997),衡州郡人李士真在石鼓書院內開堂講學、廣招弟子,使石鼓書院成為正式的書院。宋仁宗景佑2年(1035),曾擔任集賢殿校理之職的劉沆,在衡州任知府。這時,他將石鼓書院的故事上報給皇帝,宋仁宗閱后,便賜額“石鼓書院”。由于石鼓書院“獨享”兩度被宋朝皇帝“賜額”的殊榮,而步入石鼓書院的“鼎盛”時期,成為當時與睢陽(又名應天府書院)、岳麓、白鹿洞齊名的全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首。當時全國許多名流都至此講學;如文學家蘇軾、理學鼻祖周敦頤等……。孝宗淳熙14年(1187)理學大師朱熹、張栻在此講學,朱熹作《石鼓書院記》;張栻在亭中立碑,親書韓愈《合江亭》詩和《石鼓書院記》,后人將此鐫制成石碑,置于石鼓書院內,名曰“三絕碑”。仁宗慶歷4年(1044)石鼓書院成為衡州路的官辦學府,有正式教授1人,主要“以經術教導”學生。度宗咸淳10年(1274年)正月,湖南提刑、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駐衡州時,作詩《合江亭》:“天上名鶉尾,人間說虎頭。春風千萬曲,合水兩三洲?!?;諄照十二年(1185),部使者潘田青(一作疇)就原址建屋數(shù)間,榜以鼓額,“將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學,而不屑于課試之業(yè)者居之”,未竟而去。提刑宋若水繼成,奉先圣先師之像,集國子監(jiān)及本道諸州印書藏其中。請朱嘉作記,誡諸生勿為科舉功名所亂,而要辨明義利,有志“為己之學”。時戴溪為山長,與諸生講《論語》,有《石鼓論語問答》3卷。七年林田井學教授兼山長凡三年,“補葺經創(chuàng)”,鼎新書院,并刊大字本《尚書全解》40卷。南宋開慶元年(1259),書院毀于兵火。景定元年(1260)提刑俞琰(一作俞炎)命山長李訪“掃地更新”,“盡復舊觀”,增辟園圃,仰高樓,取明德新民文章,為諸生丕揚其義,絕響再聞,士風作振”。提刑黃斡又置田35畝,“以贍生徒”。宋末著名音樂家郭沔曾寄居住石鼓山上,他泛舟于湘江上,創(chuàng)作出“瀟湘水云(霧)”這首著名的琴曲。 元朝,繼續(xù)辦學。然其田于至元十九年(1292)為靈巖寺僧強占,經鄧大白、王復、康莊、程敬直等歷任山長長達62年爭訟,才得歸還。元末又毀于兵火。 明清時石鼓書院不斷擴大,明永樂十一年(1413),知府史中重修書院以待旅游學者,設禮殿祭祀孔子,乾張祠祭祀韓愈、張拭。天順、弘治年間均有修葺。正德四年(1509)葉釗為山長,講圣賢身心之學、道德之首,剖晰疑義、闡發(fā)幽微“時學者翕然云從”。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湛若水至書院講論“體認”之學,理學家、教育家王守仁的傳人鄒守益亦來大倡“良知”之說。二十八年,知府蔡汝楠以書院為朱熹、張栻、湛若水、鄒守益“過氏之地”,乃重整書院,訂立規(guī)約,以學文敦行、辨聲慎習、等倫常、識仁體訓士,刊《說經札記》、《衡汀間辨》、《太極問答》等,“忘倦”達4年(1549-1552)。又請趙大洲、皮鹿門等“海內名公”講學其中,諸士環(huán)聽,“宛然一鄒魯洙泗之夙也?!?。著名地理學家徐弘祖在其《徐霞客游記》中對石鼓的景色有詳細描述;萬歷四十的(1612)巡撫記事,觀察鄧云霄大修書院,以“鑄士陶昆”、建有講堂、敬義堂、回瀾堂、大規(guī)模、仰高樓、砥柱中流坊、欞星門、風雩、淪浪、禹碑、合江諸亭、其他“殿祠號舍,罔不完葺”,規(guī)模極一時之盛,崇禎十五年提學高世泰修葺。青年時的王船山更是多次寫詩詞頌揚石鼓書院。明朝末年,書院再次毀于兵火。 清世祖順治經略大臣洪承疇,將石鼓書院作為軍事指揮所。同年偏沅巡撫袁廓宇上奏清庭,申請重建石鼓書院,衡陽縣知縣余天溥具體負責修復工程。此時,山上建有合江亭、禹王碑、武侯祠、大觀樓、會講堂、忠節(jié)祠、七賢祠等建筑。石鼓書院為清政府允許恢復的第一家書院,這一時期,書院科舉化,石鼓書院成為傳授舉業(yè)、培養(yǎng)科舉人才的基地??滴跗吣?1668),知府張奇勛擴建號舍20余間,“拔衡士之雋者肄業(yè)其中,每月兩試之,士風稱最盛”。二十八年,知府崔鳴捐俸“增其所未備”、“督率師徒援古證今,析疑問難”其中。時七賢祠、仰高、大觀二樓,敬業(yè)堂、留待軒、浩然臺、合江亭及東西齋房等、“日日髹、丹碧上聳、煥然巨觀”。山長多一時之選,如陳正雅、余廷松、林學易、易廷彥、羅瑛、皆湖南名進士,然所援多為科舉之業(yè)。咸豐3年(1853)9月~咸豐4年正月(1854),曾國藩、彭玉麟在衡州創(chuàng)建湘軍水師,駐石鼓,石鼓書院附近的水面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石鼓書院改為衡陽官立中學堂,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改為湖南南路師范學堂;民國時期,相繼改為“衡郡女子職業(yè)學?!焙汀昂鲜×⒌谌龓煼秾W?!保ê先龓煟?,后由于石鼓山無法滿足新型學校要求,學校被遷移至金鰲山;此時,石鼓書院便成為供人游覽、祈祀的風景文化名勝。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原有的樓、閣、亭、祠等建筑物,在震驚中外的衡陽保衛(wèi)戰(zhàn)中被于日軍焚毀。故址內還有唐、明、清碑刻多處。 1964年,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來衡陽視察時,要求恢復衡陽的名勝古跡,諸如石鼓書院、回雁峰等。當時的市委市政府限于歷史條件,僅培植了樹木花圃,建以亭榭,在廢墟上建了一座石鼓公園,無法恢復當時的建筑和陳列。 1998年,國家郵政部發(fā)行“古代書院”即宋代四大書院郵票時,事先曾來石鼓書院實地考察,終因只見山石、不見書院而以河南登封嵩陽書院代之。 2009年,石鼓書院特種郵票首發(fā)式在湖南省衡陽市石鼓書院廣場舉行。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fā)行的“古代書院(二)”特種郵票共有4枚,分別為湖南的石鼓書院、江蘇的安定書院、江西的鵝湖書院、海南的東坡書院,每枚郵票面值1.20元,由當代中國著名的國畫大師范曾和著名畫家鄒玉利設計,以國畫形式表現(xiàn)。
石鼓書院概貌
石鼓書院經過近十次的重修,在修葺的過程中,盡量保持其原貌,現(xiàn)在的石鼓書院主要是由禹碑亭、武侯祠、李忠節(jié)公祠、大觀樓、合江亭、朱陵洞組成。 始入石鼓書院,穿過大門,走過長廊,映入眼簾的是禹碑亭。禹碑亭亭柱上題著一副對聯(lián):“蝌蚪成點通,天地衍大文”,此聯(lián)為我國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史穆所題,在禹碑亭中央放置著一塊禹碑,為蝌蚪文所做,禹碑為大禹治水功成在南岳衡山 岣嶁峰所刻,最早見于東漢趙曄所撰《吳越春秋》,其后史乘屢有記載。衡陽石鼓山禹碑亭始建于明萬歷九年(1581),位于石鼓山南面。 明代楊慎為禹碑作釋文亦置于此。 穿過禹碑亭,來到石鼓書院二門前,只見篆書對聯(lián)“名修千佛上;至味五經中”于門上,石鼓山與道教文化有頗深淵源,后建立石鼓書院以“四書五經”作為正統(tǒng)教育教材,這幅對聯(lián)是對石鼓書院的真實寫照。 透過二門,看到眼前有兩個祠堂,位居其右的為“武侯祠”,位于左的為“李忠節(jié)公祠”,武侯祠和李忠節(jié)公祠與石鼓書院都沒有很多聯(lián)系,但是由于這兩位英雄的事跡都發(fā)生在石鼓山,遂將其移至石鼓書院。 岳麓書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開寶六年(973),朱洞以尚書出任潭州太守,鑒于長沙岳麓山抱黃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靜環(huán)境,接受了劉鰲的建議,在原有僧人興辦的學?;A上創(chuàng)建了岳麓書院。初創(chuàng)的書院分有“講堂五間,齋舍五十二間”,其中“講堂”是老師講學道的場所,“齋堂”則是學生平時讀書學習兼有住宿的場所。岳麓書院的這種中開講堂、東西序列齋舍的格局一直流傳至今。初設講堂5間,齋室52間。 宋太宗咸平二年(999),李允則任潭州太守,他一方面繼續(xù)擴建書院的規(guī)模,增設了藏書樓、“禮殿”(又稱“孔子堂”),并“塑先師十哲之像,畫七十二賢”;一方面積極取得了朝廷對岳麓興學的支持,以促進書院的更大發(fā)展。咸平四年(1001)朝廷首次賜書岳麓書院,其中有《釋文》、《義疏》、《史記》、《玉篇》、《唐韻》等經書。當時書院學生正式定額六十余人,奠定了書院的基本格局。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經學家周式擔任山長主持岳麓書院后,書院得到迅速的發(fā)展,學生定額愈百人,周式本人還得到宋真宗的召見和鼓勵。,賜“岳麓書院”題額,于是“書院稱聞天下,鼓簡登堂者不絕”, 到南宋的乾道年間,岳麓書院達到鼎盛時期。
湖湘學派
著名理學家張栻主持岳麓書院,他以反對科舉利祿之學、培養(yǎng)傳道濟民的人才為辦學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面,提出“循序漸進”、“博約相須”、“學思并進”、“知行互發(fā)”、“慎思審擇”等原則;在學術研究方面,強調“傳道”、“求仁”、“率性立命”。從而培養(yǎng)出一批如吳獵、趙方、游九言、陳琦等經世之才的優(yōu)秀學生,湖湘學派多數(shù)學者也在岳麓書院學習過。一時間,大批游學的士子前來書院研習理學問難論辯,有的還“以不得卒業(yè)于湖湘為恨”,當時的岳麓書院成為全國聞名的傳習理學的基地。南宋淳熙七年(1180),張木式去世后,朱熹、真德秀等人對岳麓書院的辦學和傳播理學,也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忱。朱熹還將《白鹿洞書院教條》人微言輕正式的學規(guī),頒于岳麓書院。,朱熹曾兩次來此講學,當時學生達千人,從而使岳麓書院有“瀟湘洙泗”之譽,幾與孔子在家鄉(xiāng)講學的地方并稱。 從元、明至清初,由于戰(zhàn)亂,岳麓書院曾兩度遭到焚毀,后來雖然得以重建和恢復,已不復舊觀。清初。書院被禁。后康熙為了表彰理學,放寬書院政策??滴醵模?687)御書“學達性天”匾額,并以十三經、二十一史、經書講義等遣送至岳麓山,乾隆九年(1744)又御書“道南正脈”匾額送至岳麓山,岳麓書院又得以復興。復興后的麓書院,除了對齋舍屢加擴建外,其書院性質也由民辦而逐漸演化為官辦。隨著乾嘉考據(jù)學的興起,岳麓書院往往由從事詁經考史的著名漢學家主持,學習的內容也由理學轉向經史考證,特別是在王文清主院期間,更以“群經教授諸子”。此后羅典任山長,“唯以治經論文,啟誘后進”。道光年間巡撫吳榮光在岳麓書院增設“湘水校經堂”,專以研習漢學為主。岳麓書院的最后一任山長是王先謙,他是清末湖南著名的經學家。 清代的岳麓書院,集聚了一代常識博洽、德高望重的大師,培養(yǎng)出諸如王夫之、陶樹、魏源、左宗棠、胡林翼、曾國藩、郭嵩濤、李元度、唐才常、沈藎、楊昌濟等著名的湖湘學者。
千年學府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在新政之議的呼聲中,延續(xù)了近千年的岳麓書院正式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后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工業(yè)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岳麓書院自創(chuàng)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于世。 書院大門橫匾“岳麓書院”四個大字,兩邊對聯(lián)“惟楚有才,于斯為盛”。講堂正中懸清乾隆御書“道南正脈”匾,左右壁有石刻“忠、孝、廉、節(jié)”四個高1.6米、寬1.2米大字。左右兩廊有清歐陽正煥所書“整齊嚴肅”石刻。講堂屏風正向刊張村撰《岳麓書院記》。麓書院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筑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分為講學、藏書、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連接,合為整體,完整地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建筑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
[編輯本段]河南登封嵩陽書院
書院簡介
嵩陽書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區(qū)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極峰,面對雙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陽而得名嵩陽書院。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時,時稱嵩陽寺,至唐代改為嵩陽觀,到五代時周代改建為太室書院。宋代理學的“洛學”創(chuàng)世人程顥、程頤兄弟都曾在嵩陽書院講學,此后,嵩陽書院成為宋代理學的發(fā)源地之一。明末書院毀于兵燹,清代康熙時重建。嵩陽書院經歷代多次增建修補,規(guī)模逐漸形成,布局日趨嚴整。書院的建制,古樸雅致,大方不俗。
書院學制
嵩陽書院學制,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始于唐朝,興盛于北宋,一直到了清朝末年,興學堂以后書院制才被廢除。教學特點: 嵩陽書院在我國教育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經過近千年的衡讀發(fā)展,積累了豐厚的教學經驗,其特點主要是:1、書院既是教育教學的機關,又是學術研究的機關,實行教育教學與學術研究相結合。2、書院盛行講會制度,允許不同學派,不同觀點進行講會,開展爭辯。3、書院的教學,實行“門戶開放”,有教無類,不受地域限制。4、書院以學生個人讀書鉆研為主,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并采用問難論式。注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5、書院內的師生關系融洽,感情深厚。書院的名師,不僅以淵博的知訓教育學生,而且以自己高尚品德氣節(jié)感染學生。
名家輩出
嵩陽書院,是中州教育史上的一顆明珠,我國古代的高等學府。 宋初,國內太平,文風四起,儒生經五代久亂之后,都喜歡在山林中找個安靜的地方聚眾講學。登封是堯、舜、禹、周公等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據(jù)記載,先后在嵩陽書院講學的有范仲淹、司馬光、程顥、程頤、楊時、朱熹、李綱、范純仁等二十四人,司馬光的巨著《資治通鑒》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陽書院和崇福宮完成的。號稱“二程”的程頤,程顥在嵩陽書院講學10余年,對學生一團和氣,平易近人,講學鮮感,通俗易懂,宣道勸儀,循循善誘。學生虛來實歸,皆都獲益,有“如沐春風”之感??滴跣撩?,全省在開封選拔舉人,錄取名額一縣不足一人,僅登封就中了五個。名儒景冬,就這于嵩陽書院,中進士后,曾九任御史。嵩陽書院正是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師資條件,聲名大振,四方生徒摩肩接踵,成為北宋影響最大的書院之一。
書院珍寶
院內的漢封將軍柏人稱“稀世珍寶”。 嵩陽書院內原有古柏三株,西漢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游嵩岳時,見柏樹高大茂盛,遂封為“大將軍”,“二將軍”和“三將軍”。 大將軍柏樹高12米,圍粗5.4米,樹身斜臥,樹冠濃密寬厚,猶如一柄大傘遮掩晴空。二將軍柏樹高18.2米,圍粗12.54米,雖然樹皮斑駁,老態(tài)龍鐘,卻生機旺盛,虬枝挺拔。樹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門庭過道,樹洞中可容五、六人。兩根彎曲如翼的龐然大枝,左右伸張,形若雄鷹展翅,金雞欲飛。每當山風吹起,枝葉搖動,如響環(huán)佩,猶聞絲竹之音。三將軍柏毀于明末。 關于將軍柏樹齡一直是個神秘的話題。該樹從受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趙樸初老先生留有“嵩陽有周柏,閱世三千歲”的贊美詩句。經林學專家鑒定,將軍柏為原始柏,樹齡有4500年,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最大的柏樹。 細心的游人會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二將軍柏比大將軍柏大得多,為什么被封為“第二”呢?這里有個“先入為主”的傳說,動人的傳說,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的墨客潑墨揮毫,賦詩贊頌,更留給人們以啟示。 巍巍將軍柏,給嵩陽書院增添了歷史的滄桑感和濃郁的感染力。 門外的大唐碑素有“嵩山碑王”之稱。全稱為《大唐嵩陽觀紀圣德盛應以頌碑》,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高9.02米,寬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內容主要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李隆基煉丹九轉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額徐浩的八分隸書。字態(tài)端正,剛柔適度,毛法遒雅,是唐代隸書的代表作品,大唐碑重80多噸,僅碑帽就有10多噸重,古時,人們是怎樣將這么重的碑帽主上去的呢?千百年來,凡到嵩陽書院的游人都要提及這個問題。在民間,“智立唐碑”這個充滿智慧的傳說故事,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成為品賞大唐碑的重要內容之一。嵩陽書院在我國歷史上以理學著稱于世,以文化瞻富,景觀奇特名揚古今。山巒環(huán)拱、溪水長流、松柏參天、環(huán)境幽雅、景最清、石幢莠紀故宮銘而文明。書院主要文物有西漢的“將軍柏”和唐朝的“大唐碑”。
千年道場
嵩陽書院在歷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場所,但時間最長,最有名氣的是作為儒教以圣地之后,嵩陽書院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為嵩陽寺,為佛教活動場所,僧待多達數(shù)百人。隋煬帝大業(yè)年間(605——618年),更名為嵩陽觀,為道教活動場所。宋仁宗景佑二年(1035年),名為嵩陽書院,以后一直是歷代名人講授經典的教育場所。明末書院毀于兵火,歷經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時期,學田1750多畝,生徒達數(shù)百人,藏書達2000多冊。清代末年,廢除科舉制度,設立學堂,經歷千余年的書院教育走完了這的歷程。但是,書院作為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永遠載入史冊。 嵩陽書院在古代并不是單純的指一個院落而言,而是由一個主體院落和周圍多個單體建筑群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比較廣闊。大至而言,建筑共分五進院落,由南向北,依次為大門,先圣殿,講堂,道統(tǒng)祠和藏書樓,除我們看到的嵩陽書院建筑外,屬于書院的建筑物,比較有名的還有位于嵩陽書院東北逍遙谷疊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觀瀾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頭峰西麓的嵩陽書院別墅-君子亭;書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嶺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
[編輯本段]河南商丘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又名睢陽書院、南京書院。位于商丘縣城南。因為商丘在唐供稱為睢陽,北宋景德三年升為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又升格為南京,為當時四京之一。商丘瀕臨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輻輳,隋唐以來,已發(fā)展成為一方都會。宋代的應天府書院就設立在商丘的繁華鬧市中。應天書院位于商丘舊城州之東。其前身是后晉時楊愨所辦的私學,后經其學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發(fā)展,學子們“不遠千里”而至,“遠近學者皆歸之”。北宋政權開科取士,應天書院人才輩出,百余名學子在科舉中及第的竟多達五六十人。 宋真宗時,因追念太祖自立為帝,應天順時,將宋太祖趙匡胤發(fā)跡之處宋州(今商丘)于1006年改為應天府,1014年又升為南京,處陪都地位。l009年,宋真宗將該書院正式賜額為“應天府書院”。宋仁宗時,又于l043年將應天書院這一府學改為南京國子監(jiān),使之成為北宋的最高學府之一,相當于現(xiàn)在的社會科學院。 后該書院在曹誠等人尤其是應天知府、著名文學家晏殊的支持下,得以大的擴展。宋仁宗初年,著名文學家晏殊出任應天知府,聘請著名學者王洙為書院“說書”,王洙博學多才,應天府書院在他主持下“其名聲著天下”。仁宗景佑二年,應天府書院改為府學,晏殊又聘請因服喪而退居睢陽的范仲淹執(zhí)教,任教期間,范仲淹撰寫《南京書院提名記》。當時的應天府書院,是中州的一大學府,據(jù)《宋史》記載:“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晏殊)始?!睆拇笾邢榉院蟮亩嗄觊g,應天府書院的學生“相繼登科,而魁甲英雄,儀羽臺閣,蓋翩翩焉,未見其止”。明正德六年遷城,應天書院也遷往今地——城內中山東二街路北。現(xiàn)存有大成殿、明倫堂、月芽池等建筑。原大成殿內立有孔子和其弟子的牌位,明倫堂為學堂。這兩座建筑均為歇山式建筑。
三、上饒有哪些值得玩的景點
大自然的秀麗風光和前輩們的文明歷史,造就了上饒眾多特色鮮明的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饒城擁有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婺源;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弋陽龜峰;道教勝地—靈山;市內有云碧峰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的云碧閣為市區(qū)內最高點,可俯瞰信江及市景. 西部的鄱陽湖 , 碧波浩瀚、風光旖旎,建有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 “鄱陽湖候鳥保護區(qū)” 。
目前,上饒市有11個旅游景區(qū)被評為國家A級旅游區(qū),其中三清山、龜峰、上饒集中營景區(qū)、婺源江灣、婺源大鄣山、婺源靈巖洞、婺源文公山、婺源鴛鴦湖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區(qū),婺源景區(qū)、廣豐九仙湖、萬年神龍源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區(qū),為江西省第一。
據(jù)了解,2009年三清山、婺源江灣、龜峰創(chuàng)5A景區(qū),銅鈸山創(chuàng)4A景區(qū),葛仙山創(chuàng)3A景區(qū)的工作也已全面啟動。
綠色旅游
中心城區(qū)景點
飯甑山、雙塔公園、云碧峰國家森林公園、三江公園、紫陽公園、市民公園、市民廣場、中心廣場、慶豐公園。
各縣市景點
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
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坐落于上饒市東北部。素有“江南第一仙峰”、“黃山姐妹山”、“華東明珠”等殊譽。
三清山以自然山岳風光為主,以道教人文景觀為特色,已開發(fā)的奇峰有48座,怪石52處,景物景觀400余處,有植物1088種。景區(qū)總面積220平方公里,最高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山南為自然風光:司春女神、巨蟒出山、老道拜月、觀音賞曲、神龍戲松堪稱世絕。山西以“唐僧西征”為主題的自然風光叫人嘆為觀止。6月份可觀賞高山杜鵑,猴頭、云錦花開一月三變色,遍布山野。風姿各異的龍?zhí)?、玉簾、石澗、三疊泉、冰玉洞等瀑布,具有畫龍點睛之功。奇峰虬松、娃娃魚、熊、獐、鹿、猴、山羊、野豬、火紅石雞使三清山更具有原始風味。
我國著名散文家秦牧贊之為“云霧的家鄉(xiāng),松石的畫廊”,著名風景名勝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朱暢中高度贊頌三清山“看了三清和黃岳,三清將更勝黃岳”。歷代名臣名家王安石、朱熹、蘇東坡等都在這里留下足跡。
三清山于2008年7月8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七個、江西唯一一個世界自然遺產.
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婺源
上饒北面是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朱熹故里婺源, 以名震遐邇的 “四古 ”(古樹、古洞、古建筑、古文化) 和 “四色”(“紅 ”-荷包紅鯉,“綠”-婺源綠茶,“黑”-龍尾硯, “白” -江灣雪梨 ) 成為近年我國特色旅游的一枝獨秀;另有靈巖洞群 , 怪石、奇洞、美泉、古樹,鐘靈毓秀 , 世所罕見。
世界遺產提名地--龜峰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弋陽龜峰,盆景般鑲綴在地區(qū)中部,方圓 3.5 平方公里內景點集中、景觀奇麗 , 使人目不暇接而留連忘返。龜峰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4A級旅游區(qū),位于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方志敏烈士的家鄉(xiāng)——弋陽縣境內,地處“三山一都一村”(三清山、龍虎山、武夷山、景德鎮(zhèn)、婺源)等眾多旅游熱點的中心腹地,景區(qū)總面積39.3平方公里,因其“無山不龜,無石不龜”,且整個景區(qū)就像一只碩大無朋的昂首巨龜而得名。
目前龜峰正在與龍虎山捆綁申請《世界自然遺產》。
五府山
五府山位于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南部,武夷山北麓。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在14—18℃之間,年平均降雨量在1880毫米,相對濕度為84%,一年無霜期為235天。五府山上的五府崗為上饒縣的最高峰,海拔1891.4米。因其在月明風清之夜,臨崗遠眺,舊制的江西“廣信府”、“饒州府”、浙江“衢州府”、福建“建陽府”、“南平府”等“五府萬家燈火盡收眼底”,五府山因此而得名。
五府山自然景觀豐富,由玉女溪、五指峰、五府崗、天龍谷、圣塘廟五大景區(qū)構成。玉女溪發(fā)源于五府崗的原始森林處,以秀、靈、奇見長;五指峰險、峻、雄;五府崗高、曠、神,極具一覽眾山小的風范;天龍谷好似一條“山水畫廊”,融“野、幽、峻、險、趣、休閑”于一體,保持了原生態(tài)的山清水秀;圣唐廟幽、古、靜。景區(qū)內山巍、水澈、峰奇、石怪、瀑壯泉清,森林茂密、植被原始、奇峰林立、古木參天,森林覆蓋率達95%,主要有針闊混交林、常綠闊葉林、毛竹林、針葉林、高山灌木林、高山草地等6大類。植物種類約有3、4千種,如紅豆杉、銀杏、鵝掌秋、南方鐵杉、紫杉、三尖杉、半楓荷、銀種樹、水松等,素有“天然植物園”之稱。動物種類約有200余種,如黑熊、金貓、猴、狍、野豬、獐、山羊、蛇、及各種野雞等,還有多種類的昆蟲,如蝶類,真可謂是動物的“王國”。
睡美人--靈山
上饒靈山風景名勝區(qū)地處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北部,東鄰玉山縣,西界橫峰縣,北接德興市。 2006年 10月,靈山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面積為 160平方公里。
2008年 5月,上饒縣啟動了靈山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工作,景區(qū)規(guī)劃總面積為 101.5平方公里。靈山位于我市中心旅游區(qū)域,其自然環(huán)境獨特,地質構造復雜,地貌類型多樣,是道、佛二教圣地,道家書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是一個集度假休閑、觀光體驗、宗教朝覲為一體的山岳型風景名勝區(qū)。
靈山風景名勝區(qū)風景資源獨特,集自然景源與人文景源于一體,自然山水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這里山明水秀,地靈人杰,自然風光奇特,文化底蘊深厚。有世界罕見的環(huán)狀花崗巖峰林地貌奇觀,江南罕見的造型石(倒石)地貌景觀,江南最高的花崗巖瀑布,中國最具特色的高山靈石梯田,還有江南頗具影響的民俗文化。其資源特色總體上可以概括為“雄”“奇”“幽”、“幻”、“秀”、“靈”六個字。
東南第一峰--銅鈸山
銅鈸山位于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南部,屬武夷山脈東段北麓。清代詩人徐兆倫曾有詩云“兀傲東南第一峰,半開靈境白云中”,從此銅鈸山便有了“東南第一峰”的美譽。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嶺底,地形屬小盆地,極似革命圣地井岡山 茨坪,其中一灣溪水穿街而過,是個風光秀美獨特的小山城,距上饒市60公里。整個銅鈸山有312多平方公里,山清水秀、石奇竹美。著名的景點如九仙湖、九仙山風景區(qū),為整個銅鈸山風景區(qū)的精華部分之一;軍潭湖、七星湖、條鋪湖三個高峽湖。
銅鈸山景區(qū)面積320平方公里,約占整個廣豐縣的四分之一。景區(qū)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完好,境內有原始森林3萬畝,景區(qū)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木材蓄積量為120萬平方米,毛竹林面積10萬畝,分布著大片的國家一級名貴樹紅豆杉。珍稀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地下蘊藏著多種礦產資源。境內有七星、軍潭、條鋪三個高峽湖,水光瀲滟,風景綺麗;境內還有木城關、支面關、五通關、條鋪關、太平關等雄關隘道景觀。遍布奇峰怪石,秀山麗水,其中銅鈸山尖、七星尖、雙峰尖、悟道尖、上加尖、軍潭石、老人石、關公石、八仙下棋等景點,讓人流連忘返。同時,銅鈸山有許多悠久的人文景觀,境內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的九仙山城堡、北宋將領、資政殿大學士樞密院簽書院事張叔夜故居。廣豐著名的“三巖”之一白花巖,巖中有始建于元代的廣福寺,寺內兩旁有二十四諸仙石壁畫,人物神態(tài)各一,造型生動活潑,斯處登高眺望,贛、浙、閩三省盡收眼底。景區(qū)內還有遠近聞名的廣福寺、悟道尖寺、馬氏夫人廟;有1931年的廣豐蘇維埃政府舊址和十八勇士跳巖就義的紅軍巖,是著名的“紅色故土”。
銅都小廬山--梧風洞
梧風洞(也稱烏風洞)位于江西省上饒市德興大茅山境內,有“小廬山”之稱。距德興市僅19公里,距南昌市262公里,距上饒市102公里,距三清山40公里。相傳,古代一位叫梧(烏)風的農民英雄,在此安營扎寨,殺富濟貧,故名梧(烏)風洞。唐末黃巢起義隊伍也曾在此屯兵休整,留下點將臺、跑馬坪等遺跡。馬溪,從大茅山主峰筆架山流下來,穿谷而過,清澈見底,水中小魚,清晰可數(shù)。馬溪兩岸,是林陰道,高大挺拔的水杉、柳杉、紅豆杉等排列兩邊,蔭天蔽日,郁郁蔥蔥。整個烏風洞宛如一幅“好山十里都如畫,更與橫排一徑松”的山水畫。 蘇東坡曾有“水青石出魚可數(shù),林深無人鳥相呼”的詩句。
梧風洞海拔500米左右,屬典型的深山“兩坡夾一川”的微地特征,夏天氣候比20公里外的德興市低5℃左右,傍晚與夜間的氣溫低6-7℃。在崎嶇的山道兩側,除了珍貴樹種南方紅豆杉、香果樹,還廣泛分布著國家二級珍貴樹種花櫚木和鵝掌秋,再往山里走,是豹、熊、麂、猴、穿山甲們的樂園,廬山的三寶:石耳、石雞、石魚,大茅山曾是黃巢屯兵處,也是閩浙贛皖最重要的游擊區(qū)。當年,方志敏、粟裕率領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與敵人激戰(zhàn),300多名傷員轉移到梧風洞,1935年清明節(jié)前,遭敵“圍剿”,全部壯烈犧牲。紀念碑由方志純同志擇址,建在跑馬坪一側的山坡上。碑上刻有方志純同志題詞:“筆架山高,馬溪水長,遇難烈士,萬古流芳”。隨后,我們來到了邵伯平烈士墓前。墓正對筆架山,邵式平同志的《菩薩蠻》詞,就刻在碑上。 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三百多名傷病員隱蔽在一天然石洞里療傷,遭到國民黨政府軍隊的圍剿襲擊,三百多名傷病員全部殉難,現(xiàn)建有三百烈士墓。
萬年神農宮
萬年神農宮風景區(qū)位于上饒市萬年縣境內,緊鄰弋(陽)萬(年)公路,距萬年縣城20公里,弋陽縣城50公里,南昌市130公里,上饒市110公里。整個風景區(qū)群山環(huán)繞,景色秀麗,空氣清新,氣候宜人。
萬年神農宮風景區(qū)由世界稻作文化發(fā)源地(涵蓋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仙人洞、吊桶環(huán)遺址、仙人洞吊桶環(huán)遺址陳列館等);中國最美的地下河——神農宮;中國首家原生態(tài)洞穴探險三部分組成。
景區(qū)薈萃了大自然的形態(tài)美、動態(tài)美、色彩美、聲音美和朦朧美,具有新、奇、靈、秀、幽、險等特點。整個景區(qū)現(xiàn)已申報國家AAAA級景區(qū)和國家地質公園。
萬年仙人洞是我國較早發(fā)現(xiàn)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早在六十年代初就進行過兩次科學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不少人類活動遺和豐富的文化遺物, 曾引起中外學者的極大關注和重視。但是,由于對該遺存的絕對年代和原始經濟形態(tài)諸問題的認識存在較大分歧,故該遺存價值淹沒近三十年。
大鄣山臥龍谷
國家4A級旅游區(qū)----大鄣山臥龍谷風景區(qū)是一處純自然、純生態(tài)、純原始的峽谷景區(qū),是“最美鄉(xiāng)村”的驕子,位于美麗的婺源。臥龍谷靜臥在大鄣山脈,這里飛泉瀑流泄銀吐玉、彩池幽潭碧綠清新、山峰巖石挺拔奇巧、生態(tài)民情原始古樸,活脫脫一幅天然潑墨山水畫、一部雄渾跌宕的野性交響曲、一處都市人魂牽夢縈的樂土圣境、一處金庸筆下的人間美景、世外桃源。
景區(qū)四季變換著不同的色彩。春季山花爛漫、夏季碧泉淙淙、秋季紅楓盡染、冬季冰雕玉砌;高山峽谷里更是瀑布成群,彩池連環(huán)、相映交輝。紫色的山,綠色的樹,白色的瀑布,彩色的深潭構成一幅天然潑墨山水畫。
大鄣山臥龍谷高達96.7%的森林覆蓋率使整個景區(qū)成為天然大氧吧。加之開發(fā)者憑對大自然的設計修建了數(shù)千米合理科學而又變化多端的游步棧道、護欄,點綴旅途中的樸拙茅舍、古雅茶亭、精巧石屋顯得那么貼近生活、貼近自然。
華東屋脊--黃崗山
黃崗山系武夷山脈的主峰,位于上饒市鉛山縣境內(贛閩交界處),是我國東南第一峰,海拔2158米,素稱“華東屋脊”。
黃崗山雄偉壯觀,春夏秋冬變幻無窮,云海翻滾,猶如人間仙境。山頂有江西省人民政府豎立的“黃崗山”標志碑。峰巔有磊石數(shù)處,其中尤以山巔的磊石堆最為奇特,它實際上成為了山峰的最高點。臨絕頂而俯視峰下,只見萬峰匍匐。
“在黃崗山下,云霧充滿山間,群峰猶如霧海中的群島。山的一邊灰霧蒙蒙,不辨天日;而另一邊則是藍天白云,草綠山青。站在這里,居然可以一山觀兩景。山風吹來,云霧如團似絮,一會兒在你身邊繚繞,一會兒又飄然離你而去。遠處山巒,近處草甸,在云霧中皆忽隱忽現(xiàn),滿山遍野黃花點綴,景致更加絕妙奇秀。
三港至黃崗山頂公路沿途隨處可以觀賞到古老殘遺的南方鐵杉、馬褂木、紫莖、黃山木蘭、天女花以及黃山花楸、福建臭櫻、盾葉澗邊草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植物,也有獼猴、黑熊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野生動物。
赭亭山
位于上饒市橫峰縣信江河畔的赭亭山風景區(qū),是岑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qū)之一。規(guī)劃面積近10平方公里,由浙江客商獨資開發(fā),目前已投資1500多萬元。赭亭山屬丹霞地貌,山勢雄險,怪石嶙峋,景色奇特,因東漢車騎將軍赭亭侯李恂葬于山中而得名。名勝古跡有東漢赭亭侯李恂墓、古洞穴墓、太平天國起義軍營寨、紅軍戰(zhàn)場遺址和古寺廟等,新建水上游樂園、太極塘、太平碉樓等景點。
綠色旅游經典景區(qū):鉛山大峽谷、鴛鴦湖、五府山玉女溪、銅鈸山、梧風洞、西郊森林公園
四、求義烏景點排名榜,哪些比較值得去?
義烏景點排名:橫店影視城、佛堂古鎮(zhèn)、 異國風情街、朱丹溪陵園、 稠州公園、奇趣海洋世界。比較值得去的是橫店影視城。
1、橫店影視城
橫店影視城不是一個景點或一座城,它是由6個大景點 + 1個夜游主題公園 + N個小景點組成的,統(tǒng)稱為橫店影視城! 所有景點都分布在方圓20平方公里的橫店鎮(zhèn)區(qū)內,集中于鎮(zhèn)南與鎮(zhèn)北兩端,南北相距6公里。
2、義烏海洋世界
義烏海洋世界是浙江省展示面積較大的海洋水族館,是第四都市體驗型海洋主題海洋館。是一座以海洋生物展覽為主,集科普教育、休閑娛樂、體驗互動為一體的現(xiàn)代都市型水族館,以豐富的展示手段,生動的景觀設計,先進的聲光電多媒體技術,再現(xiàn)海底的美麗與奇妙。
3、朱丹溪陵園
一代歷史在這里沉積,當代文化在這里展現(xiàn),這一切,都緣于一位歷史文化名人,他以其豐厚的才學、批判的精神、寬廣的胸懷、仁慈的心腸,牽動了千萬現(xiàn)代人的情感,吸引了海內外無數(shù)雙充滿希冀與虔誠的目光。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鵝湖公園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薦閱讀:
天鵝湖花園小區(qū)景觀設計(天鵝湖花園小區(qū)景觀設計效果圖)
吉大經濟學院的四個專業(yè)哪個好(吉大經濟學院的四個專業(yè)哪個好就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