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源建設的主要內容(課程資源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課程資源建設的主要內容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留學、移民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課程資源包括哪些?
學校課程資源是指哪些方面
充分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
學校提供的課程資源在各種課程資源中是占首位的。就中學生物課程而言,除各學科通用的課程資源外,還應當配備生物實驗室及相應儀器設備、生物學教學軟件、生物類圖書及報刊、生物學教學掛圖、投影片、音像資料等,有條件的學校還應建設生物園。此外,校園網上的有關信息以及校園中的生物也是應當充分利用的課程資源。
教師在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向學校領導宣講《標準》的要求和生物課的特點,努力爭取校領導的理解和支持,豐富學校的生物課程資源。比如,留意教育部教學儀器研究所頒發(fā)的生物學教學儀器設備目錄,以及生物學教學掛圖、投影片和音像資料的宣傳征訂材料,根據教學需要向學校申請購置。
第二,如果學校擁有較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應當注意進行適當整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對課程資源的需求可能會有較大的差異。比如,關于生物體的結構,如根尖的結構,花的結構,心臟的結構等,實物或模型具有真實感和立體感,可以作為首選的課程資源;掛圖或投影片具有圖像清晰、各種結構名稱有明確標注等優(yōu)點,可以在觀察實物或模型后用來進一步觀察和識別;用課件來演示亦無不可,但有大材小用之嫌;放錄像片(展示結構時配以背景音樂)則顯得喧賓奪主了。關于動態(tài)過程的內容,如動物的胚胎發(fā)育,細胞分裂等,用靜態(tài)圖解表示則有較大局限性,用動畫錄像片或多媒體課件教學,則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對各種課程資源的選擇和整合,是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
第三,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活生生的生物,學校校園中的生物及用學校經費購買的生物材料,都是學校提供的重要課程資源。這些課程資源具有其他課程資源難以替代的價值?!稑藴省肥种匾晫W生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觀察,觸摸乃至操作活的生物體,與面對模型、標本、掛圖甚至觀看錄像片相比,學生的情感體驗要豐富、鮮明而深刻得多。因此,不能只盯著儀器設備而忽視生物性的課程資源。有的教師用錄像片播放實驗內容,以此來代替學生親自參與的實驗活動,如果用于個別材料難找或因為其他困難難以完成的實驗尚可,作為一種先進的做法推而廣之就有失偏頗了。實際上,學校的生物園是學生探究和實踐的最重要的資源之一,這一資源的完備不能完全依賴學校,應當讓學生成為生物園的主人,在使用這一課程資源的同時,也參與這一課程資源的建設和管理。
第四,學校的課程資源并不只是為教ψ急傅模渲脅簧僮試從Φ庇糜咨淖災餮?、主厄溈?蕁痘〗逃緯談母鋦僖ㄊ孕校返木窈汀渡錕緯癱曜肌返睦砟睿獯慰緯談母鐗鬧氐隳勘曛瘓褪譴俳胺絞降淖洌繼驕啃匝啊R迪終庵直涓錚隹懇槐窘炭剖槭遣還壞模靠翁蒙系?5分鐘也是不夠的。學校圖書館或資料室、生物園、生物實驗室等,都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所需要的,應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資料,查閱書籍,做探究性實驗,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學校應當為此提供條件。
第五,學校的某些課程資源可以校際共享,在有些城市已經出現(xiàn)這樣的做法:有的學校專門培養(yǎng)草履蟲,有的專門培養(yǎng)果蠅,有的學校則專門養(yǎng)花,通過校際共享,這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自《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解讀》)
什么是課程資源?
什么是課程資源
張廷凱 豐力
什么是課程資源?課程資源也稱教學資源,就是課程與教學信息的來源,或者指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的物質和人力。課程資源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指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和教學目標的各種岡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與教學的直接因素來源。本事所要探討的是廣義的課程資源,即課程實施所需要的資源。目前已經出現(xiàn)多種對課程資源進行劃分的方式。
一種是將課程資源直截了當?shù)胤譃橛行钨Y源和無形資源。有形資源包括教材、教具、儀器設備等有形的物質資源;無形資源的范圍更廣,可以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家長的支持態(tài)度和能力等。
一種是將課程資源劃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什性資源兩大類。素材性課程資源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力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yǎng)日標等方面的因素;條件性資源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huán)境等因素。
一種是將課程資源劃分為校內資源、校外資源利網絡化資源。校內資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師、學生、學校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動植物標本、礦物標本、教學掛圖、模型、錄像片、投影片、幻燈片、電影片、錄音帶、VCD、電腦軟件、教科書、參考書、練習冊,以及其他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等;校外資源,主要指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家長、校外學科專家、上級教研部門、大學設施、研究機構、有關 *** 部門、其他學校的設施、學術團體、野外、工廠、農村、商場、企業(yè)、公司、科技活動中心、少年宮、社區(qū)組織、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網絡化資源主要指多媒體化、網絡化、交互化的以網絡技術為載體開發(fā)的校內外資源。
上述三種類型的劃分有其理論的依據,但大多是學校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只要是便于學校對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采用何種方式劃分都有其合理性??傮w上說,三種課程資源的劃分都比以前更能夠反映課程改革的實際,課程資源的范疇更大,也更科學。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學校有將課程資源無限擴大的傾向,這值得我們認真加以研究。課程資源如果被過于寬泛地界定,那么反而可能造成學校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的困難。學校建立起自身對課程資源比較合理和科學的觀念,有助于課程資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從而對課程實施產生實效。
《校本課程資源開發(fā)指南》張廷凱 豐力 主編
歷史課程資源有哪些
《新課標》指出“凡是對實現(xiàn)課程目標有利的因素都是課程資源。歷史課程資源既包括教材、教學設備、圖書館、博物館、互聯(lián)網以及歷史遺址、遺跡和文物等物質資源,也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等人力資源。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水平同教學質量的高低密切相關,充分利用和開發(fā)歷史課程資源,有利于歷史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鼓勵和提倡不同地區(qū)和學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利用和開發(fā)歷史課程資源。”
您可以提供的課程資源有
你身邊有哪些可利用的優(yōu)秀課程資源?
優(yōu)秀課程資源是指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有利條件。對課程資源進行重新定位和認識,可以使我們在理論探討和行動實踐上方向更加清晰明確。我認為我們身邊的優(yōu)秀課程資源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按內容分:
1、 人力資源:能為音樂教學過程提供人力服務的人員,包括我們校內的音樂老師,有音樂特長的非音樂老師,從小參加歌唱訓練,喜歡樂器演奏,喜歡唱歌和表現(xiàn),性格活潑開朗,能歌善舞的學生。校外的能夠為學校教學服務的老師。在我們學校有 *** 的音樂老師,音樂聲樂、器樂、編導培訓的學生,退休的、有音樂特長會吹笛子的老師,這是我們農村高中音樂課改中的優(yōu)秀課程人力資源。
2、物力資源:能為音樂教學過程提供服務的物質資源。包括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學校圖書館、音樂教室、音樂器材、教學掛圖、錄像片、投影片、幻燈片、電影片、錄音帶、VCD、電腦軟件、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等。在我校能夠提供專門的教室,投影儀、微機室算得上是農村高中的優(yōu)秀的課程資源。
3、制度資源:能為音樂教學過程提供制度保障規(guī)章制度和文件等。包括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地方課程標準和與高中音樂相關的文件。
4、時空資源:身處東坡故里,有大文豪蘇東坡、仁壽的擡工號子,丹棱的嗩吶可為是優(yōu)秀的課程資源。
4、信息資源:音樂教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資料、圖表和數(shù)據等信息的總稱?,F(xiàn)代是信息高度發(fā)達的信息化社會,教師及時地為學生提供與音樂教學相關的資訊就是優(yōu)秀的課程資源。
二、按空間分布:
校內課程資源,除了音樂教科書以外,還有音樂教師、校內有音樂愛好、特長老師和學生,師生本身不同的經歷、生活經驗和不同的簡歷、學習方式、教學策略都是非常寶貴的非常直接的課程資源,校內各種專用教室和校內各種活動也是重要的優(yōu)秀課程資源。
校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校外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網絡資源、鄉(xiāng)土資源、家庭資源等。也包括家長、校外學科專家、上級教研部門、大學設施、研究機構、有關 *** 部門、其他學校的設施、學術團體、野外、工廠、農村、商場、企業(yè)、公司、科技活動中心、少年宮、社區(qū)組織、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
三、按功能分:
素材性課程資源,是指學生學習和收獲的對象從哪里來,包括各種知識、技能、經驗、智慧、感受等因素;條件性課程資源是指那些并不是學生學習和收獲的直接對象,但卻是學生學習和有所收獲的條件,包括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huán)境等因素。
四、按存在形式分:
有形資源也叫顯性資源或可視資源是指能看得見、摸得著的,能被音樂教學利用的自然的和社會的各種資源,,包括校內外為音樂教學服務的設備設施、師生等由人財物。無形資源是指為音樂教學服務的那些非物質性的、看不見摸不著的人文資源,包括鄉(xiāng)土資源等。
論述教學資源的概念常用的教學資源有哪些類別
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種可被利用的條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課件等,也包括教師資源、教具、基礎設施等,廣義也應該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內容。從廣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可以指在教學過程中被教學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撐教學的、為教學服務的人、財、物、信息等。從狹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學習資源)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huán)境及教學后援系統(tǒng)。
AECT’77定義曾經把教學資源分為兩大類:設計的資源和利用的資源。AECT’94定義對教學資源的界定有所修改,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huán)境及教學支持系統(tǒng).教學資源,通俗的說,是指一切可以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物化了的顯性的或隱性的、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學組成要素。比如教材,是學習中的物化了的資源。教材只是為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可資利用的一個材料,必須有教師的二次加工,必須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fā)利用。又如作為教學中的媒體要素,也是一個資源,如何將計算機與新課程進行整合,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新課程的支持,不僅反映教師的認識問題,也反映了教師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駕馭能力。學習情境則是要靠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創(chuàng)設的教學組成要素。良好的學習情境,將有利于學生事半功倍的學習。
傳統(tǒng)的圖書館、資料中心這些學習資源環(huán)境已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知識的日新月異的變化。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因特網的出現(xiàn),為人類提供了最為廣泛的教學資源。
網上教育資源形式多樣、種類繁多,了解教育資源的分類及其特點,將有利于高效地獲取資源,也能更好的在實際教學中利用這些資源。
新課標的生物課程資源包括哪些
1
南通市第七屆教師成長優(yōu)秀論文評比
7T
作者任教學科類別:生物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fā)
南通市觀河中學
趙秀蘭
15190850936
1
生物課程資源開發(fā)和認識
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
教科書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
新課程賦予教師
極大的自主性,從對課程被動、忠實的執(zhí)行者將變?yōu)橹鲃?、積極的創(chuàng)造者;由對教材的挖
掘鉆研者走向對課程開發(fā)的設計者,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
件。
生物學知識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知識體系,涵蓋的內容廣,知識外延大,而且隨著
時間的發(fā)展,課程資源又在不斷地更新,由于教材的內容有其時間、地域的局限性,不可
能面面俱到。所以結合教學和學生的實際開發(fā)課程資源,適當充實教學內容,有利于實現(xiàn)
新的課程理念,使課程具有時代性,而且保證了教學內容與學科發(fā)展的同步,保證了與身
邊生活的聯(lián)系、與現(xiàn)實社會的接軌,使教學內容具有現(xiàn)實的影響力。
美術課程資源包括什么
教學大綱、進度計劃、課件、教案,及相關音視頻、圖片資料。
課程資源與教材是什么關系?
"課本"(textbook)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生用書","課本"就是一課之本,是教材的核心,它擔負著完成英語教學的基本使命。教材(teaching materials)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教材是課程資源的核心,它包括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練習冊、評價手冊、活動手冊、配套讀物和聽力材料、教學掛圖、教學卡片、教學投影、錄音帶、錄像帶等為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所使用的必要材料。而"課程資源"則是一個更為寬泛的概念,是指一切有利于實施英語課程,實現(xiàn)課程目標,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物質條件和包括環(huán)境、氛圍等在內的其他非物質條件。&quo饑;課程資源"除了包括上述提到的教學材料以外,還包括語言教學設施、文字音像材料、網絡信息,以及英語環(huán)境等。
什么是課程資源開發(fā)
什么是課程資源
什么是課程資源?課程資源也稱教學資源,就是課程與教學信息的來源,或者指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的物質和人力。課程資源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指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和教學目標的各種岡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與教學的直接因素來源。本事所要探討的是廣義的課程資源,即課程實施所需要的資源。目前已經出現(xiàn)多種對課程資源進行劃分的方式。 一種是將課程資源直截了當?shù)胤譃橛行钨Y源和無形資源。有形資源包括教材、教具、儀器設備等有形的物質資源;無形資源的范圍更廣,可以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家長的支持態(tài)度和能力等。 一種是將課程資源劃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什性資源兩大類。素材性課程資源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力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yǎng)日標等方面的因素;條件性資源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huán)境等因素。 一種是將課程資源劃分為校內資源、校外資源利網絡化資源。校內資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師、學生、學校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動植物標本、礦物標本、教學掛圖、模型、錄像片、投影片、幻燈片、電影片、錄音帶、VCD、電腦軟件、教科書、參考書、練習冊,以及其他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等;校外資源,主要指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家長、校外學科專家、上級教研部門、大學設施、研究機構、有關 *** 部門、其他學校的設施、學術團體、野外、工廠、農村、商場、企業(yè)、公司、科技活動中心、少年宮、社區(qū)組織、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網絡化資源主要指多媒體化、網絡化、交互化的以網絡技術為載體開發(fā)的校內外資源。 上述三種類型的劃分有其理論的依據,但大多是學校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只要是便于學校對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采用何種方式劃分都有其合理性。總體上說,三種課程資源的劃分都比以前更能夠反映課程改革的實際,課程資源的范疇更大,也更科學。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學校有將課程資源無限擴大的傾向,這值得我們認真加以研究。課程資源如果被過于寬泛地界定,那么反而可能造成學校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的困難。學校建立起自身對課程資源比較合理和科學的觀念,有助于課程資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從而對課程實施產生實效。
如何開發(fā)課程資源
論著選摘 課程資源是新課程改革提出來的一個核心概念,在國家頒布的各學科課程標準中都有“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這一組成部分。課程資源包含的意義范疇寬廣,既包括教材這一重要的為人們所熟悉的課程資源,父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卻是課程有機組成要素和實施條件的軟硬件資源。無論是國家課程的開發(fā),還是地方課程的建設,尤其是綜合實踐活動和校本課程的多樣化呈現(xiàn)與實施方式,都離不開大量課程資源的支撐。合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是課程改革順利達到預期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井為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一、合理開發(fā):課程資源的顯現(xiàn)平臺 我們周圍存在著大量的課程資源.關鍵是如何充分合理開發(fā),使之成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實現(xiàn)其應有的課程意義與價值。總的來說,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大致有以下四個途徑,這些途徑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在開發(fā)的時候需要有機地整合在一起。 1.從學生的現(xiàn)狀一度開義課程資源 所有的課程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生的身上,開發(fā)出來的課程資源也是為他們服務的是課程資源開發(fā)的重要導向,要從兩方面人手進行分析: 一是要對學生的各方面的素質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看看這些學生的素質到底達到了多高的水平,實際上是對學生......>>
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教育教學資源庫應該具備以下功能:
能夠進行方便、快捷的信息檢索;教師可以自行添加資源;資源種類齊全、科學;要有一定的權限設置;系統(tǒng)維護簡單。它主要包括以下模塊
(1)資源管理模塊
資源管理模塊的操作對象是資源庫中的各類資源,在進行操作時要保證內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這一模塊具備的功能主要包括:
資源上載:允許在線的教師和教育工作人員進行單個或多個資源的上載。 資源下載:注冊用戶可以下載免費的資源。
資源審核:審核管理員主要負責對教師上載的資源進行評審,以確定是否發(fā)布該資源。
資源查詢:用戶根據查詢條件,輸入關鍵字查詢相應的資源。
資源刪除:資源審核員或系統(tǒng)管理員可以刪除不符合標準和過期的資源。
(2)系統(tǒng)管理模塊。
系統(tǒng)管理模塊主要負責對這個系統(tǒng)的維護工作,以保證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可擴展性及對并發(fā)訪問的支持。應具備的功能有:
資源庫系統(tǒng)的初始化:屬性、參數(shù)數(shù)據入庫
訪問控制:對訪問本資源庫系統(tǒng)的用戶數(shù)量的控制,可采取限定ip或限定訪問流量的方法。
安全控制:使用防火墻等措施以保證系統(tǒng)不受病毒侵蝕和黑客的攻擊。
(3)用戶管理模塊
教育資源庫有其特定的用戶群,其中應為不同用戶賦予各自的權限,從而確保系統(tǒng)的安全性和資源的質量。一般可以包括:系統(tǒng)管理員、資源審核員、教師、學生和游客(未注冊用戶),如有特殊的需求,還可視具體情況而變動。他們的權限應設置如下:
系統(tǒng)管理員應對數(shù)據庫系統(tǒng)有完整的控制權,允許他以瀏覽器伐式通過internet實施管理和維護,掌握所有用戶的情況,并具有初始化資源庫系統(tǒng)和審核注冊用戶的權限。
資源審核員:根據管理員分配的權限,主要負責對相應學科下的資源進行審核和管理。
教師:主要負責對某一特定學科的資源進行管理,包括瀏覽、查詢、使用和上載和審核該學科的資源。
學生:可以瀏覽、查詢、上載和下載信息庫中的資源。 游客:可以瀏覽、查詢和上載資源。
二、建設有特色的語文課程資源有什么
1.
校內課程資源包括教科書、教學掛圖、書報雜志、圖書館、實驗室、電視臺、廣播 站等教育場所和教學設施,學校開展的講座、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體育比賽、 戲劇表演等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師生關系、班級組織、學生社團、墻報、校園文化、校風學 風等人文資源。
2.
校外課程資源包括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少年宮、自然風光、文 物古跡、民俗民情、標語廣告、學生家庭環(huán)境、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社區(qū)的生活環(huán)境、各種標 語廣告、文化設施等。
3.
網絡課程資源包括校園網、局域網、因特網等。
三、精品課程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摘 要:精品課程是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高職高專院校必須有反映特色的精品課程,精品課程的建設包括制定科學的建設規(guī)劃、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教材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機制建設等。
關鍵詞:高職高?!【氛n程 建設
一、精品課程的內涵
精品課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色的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品課程建設要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系統(tǒng)性、適用性和教育教學的普遍規(guī)律,具有示范性和輻射推廣作用。同時,精品課程建設還要反映各個高校自身的辦學理念和特色,高職高專精品課程也要體現(xiàn)高職高專教育特色。一般來講,精品課程有以下特點。
1、內容具有前沿性
高職精品課程的內容應該是前沿的、一流的,具有科學性、先進性、趣味性,要反映本學科、本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廣泛吸取先進的教學經驗,并能和本領域國民經濟發(fā)展需要相結合。精品課程內容建設要和本學科、本專業(yè)的教學改革與課程體系改革相結合,正確處理好單門課程建設和系列課程建設的關系。
2、形式具有多樣性
從性質與類別看,基礎課受益面大,某些專業(yè)受益面小,但不管是面大面小,都有自己的課程體系,同樣,從水平層次上看,重點大學、一般大學、高職高專都有自己的課程體系與特色,所以應該存在不同層次的精品課程序列。精品課程建設,就是以現(xiàn)代教育思想為先導,以建設相應層次的、具有較強針對性和適應性的優(yōu)秀教材為核心,以提高師資隊伍為前提,以教學內容現(xiàn)代化為基礎,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平臺,以科學的管理體制為保障,是集觀念、師資、內容、技術、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體建設。
3、載體具有立體性
高職高專精品課程的載體是立體化的,立體化的載體在形式上除了包括傳統(tǒng)的紙介質之外,還包括音像制品、電子和網絡出版物等;在內容上是一個由主教材、教師參考書、學習指導書、試題庫等組成的完整體系,能反映國內外課程建設與學科發(fā)展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思想,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教育教學的適用性。
二、高職高專精品課程建設的內容
1、制定科學的建設規(guī)劃
在課程建設全面規(guī)劃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定位與特色合理規(guī)劃精品課程建設工作,要以精品課程建設帶動其他課程建設,通過精品課程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技術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學管理制度。在制定規(guī)劃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著眼于課程的整體優(yōu)化,反映學校的教學特色。要在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組織教學內容,實施創(chuàng)新與實踐教學、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配套的改革。安排教學內容時,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和教學方式,形成立體化的教學內容體系。重視立體化教材的建設,將基礎課程教材、教學參考書、學習指導書、實驗課教材、專業(yè)課程教材配套建設,加強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多媒體軟件、電子教案、教學資源庫的配套建設。
2、教學內容建設
教學內容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精品課程的內容要有科學性、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是以培養(yǎng)崗位能力為著眼點,依據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所制訂“知識”、“技能”、“態(tài)度”的綜合能力表,構件成新的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體系結構中,不追求學科的完整性,內容的取舍遵循教學規(guī)律,知識結構有序可循,知識的綜合具有有機性和相融性,教學內容與培養(yǎng)目標相呼應,根據課程目標選擇、組合知識,確定基本內容。內容中應明確課程中主要內容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和結果,教師不引導學生過多地探究“為什么”,而是使他們懂得“是什么、怎么做”。對學生的要求是能夠正確運用方法進行操作,或是要求學生運用相關理論解決實際問題。
在高職高專精品課程建設中,要堅持基本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原則,改革實驗教學,加強工程實踐性訓練,既反對忽視基本理論對實踐的重要作用,又要防止把能力的培養(yǎng)誤認為就是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處理好基本理論和實踐教學的關系,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3、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的核心力量,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在師資隊伍建設上要以“三個面向”為指導,結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堅持以高起點、高標準為原則進行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精品課程的建設,通過課程的建設強化教師的團隊合作意識,促使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講教師負責的、結構合理、人員穩(wěn)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并按一定比例配備輔導教師和實驗教師的教師梯隊,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4、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和切入點。良好的創(chuàng)意需要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來實現(xiàn)。根據課程特點靈活的方法實施教學,采用現(xiàn)場教學、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加大訓練強度;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改革考試方法等。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教學方法產生了深刻的變化,利用多媒體技術既可以提高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先進性和趣味性,又可加強學生和教師的及時交流,還可以方便學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自主化、個性化的學習。因此,高職精品課程的教案、大綱、習題、實驗以及教學文件與參考資料都應上網開放。
5、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是教學改革成果的固化,精品課程應有系列化的優(yōu)秀教材。主講教師可以自行編寫、制作相關教材,也可以選用國家級優(yōu)秀教材和國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除了理論課教材外,還應加強實驗、實訓等教材的配套建設,主要由行業(yè)組織、學科專家和主講教師自行編寫和制作相關教材、教學參考資料。教材內容應符合教學內容和體系要求,適當引入本課程領域中的一些科技內容、新工藝和方法在本課程中的應用。教材的形式應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啟發(fā)學生思維,便于使用先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反映課程的特色。同時,還鼓勵建設一體化設計、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立體化教材。
6、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實習與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高專精品課程建設的特色之一,它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精品課程配套實訓基地是專業(yè)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一部分,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到精品課程實訓要求,模擬生產一線或就業(yè)崗位環(huán)境,把單個實驗(實訓)室的建設,向綜合性、創(chuàng)新型實踐基地發(fā)展。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中,要與相關企事業(yè)聯(lián)手,建立合作機制,把課程搬到企業(yè)中,建成能適應本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踐教學基地。
7、機制建設
精品課程建設是學校課程建設的深入發(fā)展,課程的精品化是學校教學質量的保證。因此,高職高專院校應從思想上真正重視起來。首先,要建立靈活的用人機制,建立主講教師負責制或精品課程首席教師制,鼓勵知名教師承擔精品課程建設;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設立精品課程專項基金,除保障建設中的正常開支外,對精品課程建設的有功人員進行獎勵和表彰;再次,要建立完善的評估機制,完善專家評審、學生評教、同行測評等檢查評估制度,全面促進精品課程建設。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精品課程所聚起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得到共享,可以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精品課程的示范作用,對其他課程建設有著積極的推動意義。高職高專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應確立明確的目標,確定專人負責,制訂出建設規(guī)劃,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打造出一批特色的精品課程,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學校課程資源是指哪些方面
充分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
學校提供的課程資源在各種課程資源中是占首位的。就中學生物課程而言,除各學科通用的課程資源外,還應當配備生物實驗室及相應儀器設備、生物學教學軟件、生物類圖書及報刊、生物學教學掛圖、投影片、音像資料等,有條件的學校還應建設生物園。此外,校園網上的有關信息以及校園中的生物也是應當充分利用的課程資源。
教師在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向學校領導宣講《標準》的要求和生物課的特點,努力爭取校領導的理解和支持,豐富學校的生物課程資源。比如,留意教育部教學儀器研究所頒發(fā)的生物學教學儀器設備目錄,以及生物學教學掛圖、投影片和音像資料的宣傳征訂材料,根據教學需要向學校申請購置。
第二,如果學校擁有較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應當注意進行適當整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對課程資源的需求可能會有較大的差異。比如,關于生物體的結構,如根尖的結構,花的結構,心臟的結構等,實物或模型具有真實感和立體感,可以作為首選的課程資源;掛圖或投影片具有圖像清晰、各種結構名稱有明確標注等優(yōu)點,可以在觀察實物或模型后用來進一步觀察和識別;用課件來演示亦無不可,但有大材小用之嫌;放錄像片(展示結構時配以背景音樂)則顯得喧賓奪主了。關于動態(tài)過程的內容,如動物的胚胎發(fā)育,細胞分裂等,用靜態(tài)圖解表示則有較大局限性,用動畫錄像片或多媒體課件教學,則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對各種課程資源的選擇和整合,是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
第三,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活生生的生物,學校校園中的生物及用學校經費購買的生物材料,都是學校提供的重要課程資源。這些課程資源具有其他課程資源難以替代的價值?!稑藴省肥种匾晫W生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觀察,觸摸乃至操作活的生物體,與面對模型、標本、掛圖甚至觀看錄像片相比,學生的情感體驗要豐富、鮮明而深刻得多。因此,不能只盯著儀器設備而忽視生物性的課程資源。有的教師用錄像片播放實驗內容,以此來代替學生親自參與的實驗活動,如果用于個別材料難找或因為其他困難難以完成的實驗尚可,作為一種先進的做法推而廣之就有失偏頗了。實際上,學校的生物園是學生探究和實踐的最重要的資源之一,這一資源的完備不能完全依賴學校,應當讓學生成為生物園的主人,在使用這一課程資源的同時,也參與這一課程資源的建設和管理。
第四,學校的課程資源并不只是為教ψ急傅模渲脅簧僮試從Φ庇糜諮淖災餮?、主厄溈?蕁痘〗逃緯談母鋦僖ㄊ孕校返木窈汀渡錕緯癱曜肌返睦砟睿獯慰緯談母锏鬧氐隳勘曛瘓褪譴俳胺絞降淖洌繼驕啃匝啊R迪終庵直涓錚隹懇槐窘炭剖槭遣還壞??课堂上?5分鐘也是不夠的。學校圖書館或資料室、生物園、生物實驗室等,都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所需要的,應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資料,查閱書籍,做探究性實驗,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學校應當為此提供條件。
第五,學校的某些課程資源可以校際共享,在有些城市已經出現(xiàn)這樣的做法:有的學校專門培養(yǎng)草履蟲,有的專門培養(yǎng)果蠅,有的學校則專門養(yǎng)花,通過校際共享,這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自《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解讀》)
以上就是關于課程資源建設的主要內容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的區(qū)別(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