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白堊紀公園景觀設計(白堊紀主題公園)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白堊紀公園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恐龍公園在哪個地方?
山東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在:濰坊市諸城市龍都接街庫溝村北(近龍骨澗)
山東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又稱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公園項目位于“中國龍城”----山東諸城龍都街道,項目總規(guī)劃面積6000畝,其中核心區(qū)1500畝,主要建設“一園兩城三大基地”。
“一園”即:白堊紀公園;“兩城”即:恐龍科學城、恐龍文化城;“三大基地”即:恐龍和地質科研科普基地、恐龍動漫影視基地、恐龍娛樂休閑基地。
諸城恐龍現有六館兩公園,分別是:諸城恐龍博物館、諸城恐龍文化館、諸城中國暴龍館、諸城中國角龍館、諸城龍立方館、諸城中國甲龍館、諸城恐龍公園、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建設背景
諸城市境內具有極為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是罕見的同時擁有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腳印化石的地區(qū)。經中外專家證實,至少已具有5個世界之最。
世界最大規(guī)??铸埢癫氐?。在全市13處鎮(zhèn)(街道),共發(fā)現恐龍化石點多達30處,埋藏總面積達1500多平方公里。諸城因此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中國龍城”。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恐龍之鄉(xiāng)
二、在遠古時代山東諸城地區(qū)是不是湖泊?為什么那地方集中了大量恐龍化石?
山東諸城被譽為“中國龍城”,境內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到目前全市已發(fā)現恐龍化石點多達30處,是我國重要的以大型鴨嘴龍類為代表的晚白堊世恐龍化石產出地,在我國乃至世界恐龍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諸城周邊農村地區(qū),走在野外的丘嶺上隨處可見恐龍化石碎片。在平坦地區(qū),土層下3——4米就能挖到恐龍化石。據當地人講,前些年還有一些村民以挖恐龍化石為職業(yè),挖到得零散的化石以20——40元/斤賣出。
據有關資料記載,這一地區(qū)在遠古時代是海洋,這一說法顯然講不通。如果恐龍是生活在水里的動物,在海水逐漸退去的時候恐龍會隨著海水一起退到海里,恐龍也不會滅絕,甚至能延續(xù)到現在。如果是陸地生物,也不會出現多種類、大規(guī)模的恐龍同時滅絕在這一海區(qū)的現象。
諸城市位于山東半島泰沂山脈與膠濰平原交界處,地勢南高北低,自南而東為起伏較大的山嶺地帶,間有若干谷狀盆地,西部、中部及北部,系大片波狀平原,屬膠萊沖積平原南部的濰河平原,其邊緣有低緩山丘分布。洼地、水面分布于境內各地,相當于一個小形盆地。
就算是當今年代,諸城市區(qū)南邊的三里莊水庫一旦決堤,整個諸城市區(qū)就會被淹沒。如果諸城西南方向的墻夼水庫決堤,那么整個諸城大部分地區(qū)都會受災,何況是在遠古時代,一旦遭遇洪水簡直無法想象。
在遠古時代諸城地區(qū)是低洼的小形盆地還是湖泊呢?如果是低洼的盆地,說明大部分恐龍是生活在陸地上的,但并不一定是完全生長在這一地區(qū),可能在幾百甚至上千公里之外的地方。因為攜帶大量泥沙的洪水淹沒了這一地區(qū),大量恐龍尸體順水而下,最終被沖到這里,有些恐龍尸體在洪水消退的過程中擱淺在了高阜處,還有大量恐龍尸體直接被淤泥埋葬,低洼處也被淤成平地。
遠古時代如果這一地區(qū)屬于湖泊,湖泊周圍一定植被茂盛,生活著大量陸地恐龍,湖內生存著大量水生恐龍,那么這一地區(qū)一定遭遇過連年大旱,湖水干涸,大量植物枯萎,恐龍因脫水而死亡,最終導致恐龍滅絕。
山東諸城是著名的“ 中國龍城 ”,因為在這里發(fā)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其中包括了著名的 山東龍、諸城暴龍、中國角龍 等等。
山東諸城發(fā)現的恐龍生存于距今7200萬至6600萬年前的 白堊紀末期 ,我們是怎么知道的呢?這些信息來自發(fā)現恐龍化石的地層,也就是 王氏組 (Wangshi Formation)。王氏組地層屬于 淡水湖相沉積地層 ,地層中含有紅色砂礫巖夾粘土及綠色砂頁巖,厚度在200米左右。
圖注:,在諸城發(fā)現的恐龍化石,圖片來自網咯
盡管是湖相沉積地層,并不代表白堊紀時期的諸城就是一座巨大的如同青海湖一樣的 湖泊 ,畢竟恐龍是生活在陸地上的。要是個大湖泊, 恐龍從哪里來呢?
在地質構造上看,白堊紀的諸城位于膠萊盆地的南部,這座東西斜向走向的盆地完全處于陸相沉積。白堊紀的膠萊盆地之中河流密布、湖泊成片,繁茂的森林隨處可見,為恐龍的生存提供了最理想的棲息地。
圖注:白堊紀諸城的生態(tài)復原,圖片來自網咯
與今天相比,白堊紀時期諸城的氣候更加 溫暖濕潤 ,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其相互交替,在地層之中還能夠找到印記。在優(yōu)越的自然和氣候條件之下,諸城成了恐龍的樂園,在開闊地上能夠看到體長超過15米的 山東龍、諸城龍 ,還有長著大腦袋和尖角的 中國角龍 ,在森林中則生活著體型較小的 諸城角龍、巧合角龍 和 微腫頭龍 等恐龍。
圖注:體型巨大的山東龍,圖片來自網咯
圖注:長著大腦袋和頭盾的中國角龍,圖片來自網咯
圖注:霸王龍的中國親戚——諸城暴龍,圖片來自網咯
至于為什么能夠在諸城發(fā)現這么多的恐龍化石,那是因為恐龍在死后尸體被流水帶入湖泊之中,然后沉入湖底被泥沙等沉積物覆蓋,這樣更容易形成化石。在諸城發(fā)現的許多恐龍化石依然都是流水沉積造成的。
所以白堊紀末期的諸城有 眾多的湖泊 ,而且這些湖泊對于恐龍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尤為重要。諸城地下是一座 “白堊紀公園” ,期待這里能夠發(fā)現更多的恐龍!
圖注:目前在諸城發(fā)現的部分恐龍的體型對比圖,圖片來自網咯
諸城“巨大諸城龍”產地龍骨澗(言者青青拍照)
這里所指的山東諸城地區(qū)遠古時代是白堊紀晚期,距今約6500萬年。
白堊紀晚期,諸城在地質史上稱“諸萊盆地”或“萊諸盆地” 。這個盆地區(qū)域是諸城至萊陽,是當代人以諸城萊陽兩地命名的,簡稱“諸萊盆地”或“萊諸盆地”。
這個盆地呈東西走向。這在《地質學》上都有描述。因此,山東諸城地區(qū)在遠古時代(白堊紀晚期)是湖泊沼澤地帶的盆地。
既然是盆地,那么,在這里集中埋藏大量的恐龍化石是極有可能的。也可能是異地搬運,其范圍也是在“諸萊盆地”之內。
“巨大諸城龍”骨架(言者青青拍照)
從諸城產出的恐龍化石屬種發(fā)現:諸城地區(qū)產出的絕大多數是鴨嘴龍 。
鴨嘴龍是兩棲性的爬行動物 。它大多數時間是在陸地上行走,以后肢著地。它也在水中游泳,它的肢間有蹼。尤其是遭遇霸王龍侵襲時,它會很迅速的奔到水中逃離。
兩棲鴨嘴恐龍(言者青青從日本《巨型山東龍》畫報拍照)
“諸萊盆地”很適應鴨嘴龍在這里生活 。鴨嘴龍是素食動物,吃些植物樹葉和水中的小魚小蝦等。
為什么食肉龍在諸城地區(qū)很少?這里是湖泊沼澤地,不適應不會游泳的陸生恐龍生存,它們之所以到湖泊沼澤地的盆地中來,目的是想獲得食素恐龍。
以上條件促成諸城地區(qū)產出了大量的以鴨嘴龍為主的恐龍化石 。造成這里堆積如此之多的大量的恐龍化石,很可能恐龍遭遇火山爆發(fā),洪水泛濫,從西北向往東南(從產出恐龍化石走向斷定)搬運,而諸城地區(qū)正是“諸萊盆地”邊沿,因此,大量的恐龍被搬運到這里被盆地邊沿阻擋住了。
恐龍化石的形成是恐龍突然遭遇埋葬 。其尸體被容易揮發(fā)掉的物質揮發(fā)掉了,剩下的是具有高鈣質的骨骼沒有腐爛,此時的骨骼涌現了許多“蜂窩眼”。這些“蜂窩眼”,被那些不腐爛的物質如泥沙填充,最終使恐龍骨骼演化成了化石。
總之,諸城地區(qū)遠古時代的晚白堊是湖泊沼澤地帶的“諸萊盆地”,這里之所以集中埋藏大量的恐龍化石,是因為這里是“諸萊盆地”邊沿,恐龍被搬運到此之后,只能在這里滯留。
山東省諸城市是恐龍之鄉(xiāng),有一個叫恐龍澗的地方,陸續(xù)出土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化石和規(guī)模最大的恐龍化石群。
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環(huán)撞擊地球導致地臺活化,地軸傾斜,隕石坑巖漿沖擊波層流逆掩和順推形成環(huán)太平洋斷裂帶和特提斯構造域。
大型的隕石坑巖漿沖擊波層流里金屬態(tài)氫離子聚合形成的烴降解掩埋了的古生物尸體形成了石油;如果隕石坑巖漿沖擊波層流沒有掩埋這些堆積,油田則揮發(fā)形成“瀝青湖”;有的“瀝青湖”(在哥倫比亞)會產生古生物骨骼化石!
中、小型隕石坑里金屬態(tài)氫離子聚合的碳或碳酸鹽則掩埋古生物尸體形成實體化石。
諸城位于東海隕石坑沖擊波層流逆掩區(qū)域,“屁股”朝向西北流動的恐龍尸體被“高溫低壓槽”截住,掩埋形成骨骼化石(皮肉高溫熔融)。這樣,今天的諸城恐龍骨骼化石看到的是恐龍向“東南”奔跑的樣子!
事實上,諸城市北的峽山水庫西岸,既有骨骼化石,也有實體化石,還有生痕化石。
應該是一片大海地理變遷得出的結論與結果!
諸城是聞名遐邇的恐龍化石寶庫,恐龍化石資源豐富。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諸城的恐龍化石已經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挖掘。2008年的第三次科學發(fā)掘, 成績斐然。經中外專家證實,諸城地區(qū)出土的恐龍化石之久、 歷史 規(guī)模之大、種類之全在全世界也是少有的。它是同時擁有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腳印化石的少有地區(qū),已具有五個世界之最:
——世界最大規(guī)??铸埢癫氐?/p>
——世界暴露面積最大的恐龍化石群
——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恐龍足跡群
——世界最大的鴨嘴龍骨架群
——世界最豐富的恐龍屬種產出地之一
諸城恐龍可追溯到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位于侏羅紀與古近紀之間,距今與1億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白堊紀是中生代的最后一個紀,長達7000萬年,是顯生宙是較長一個階段。發(fā)生在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分界。
諸城市的恐龍文化博物館總共分為三大展園,分別是:諸城恐龍博物館、白堊紀恐龍博物館、臧家莊暴王龍博物館。
諸城市恐龍博物館建于諸城恐龍公園之內,建筑面積約5400平方米,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恐龍博物館。它建筑風格獨特,俯視似八條巨龍相互擁抱,給人以騰飛的動感;平視似古埃及博物館。館內設五廳一室,分別是報幕廳、標本廳、環(huán)幕電影廳和白堊紀展廳,現已全部開放。標本廳陳列有一具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恐龍化石——“巨大諸城龍”(高9.1米,長16.6米),被恐龍專家譽為“世界龍王”;同時還陳列有據說撫摸可以帶來好運的恐龍股骨(有“摸摸龍骨,一生幸?!敝f)以及恐龍蛋等。
諸城旁邊有火山,其實恐龍當時每個地方都有,只是諸城的恐龍骨頭保存好而已!
那么景芝離諸城那么近,景芝在那個時代是什么?景芝嶺上也有大片鵝卵石
相對來說……諸城………在古代……房價便宜點
三、最強蝸牛白堊紀主題公園在哪兒
最強蝸牛白堊紀主題公園在山東萊陽。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CretaceousNationalGeologicalPark),坐落于山東萊陽,坐擁兩個園區(qū),在這里挖掘了新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棘鼻青島龍,并發(fā)現了許多珍貴的恐龍化石與恐龍蛋化石,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四、世界地質公園
本節(jié)研究了世界國家地質公園的基本分布,并以法國普羅旺斯高地地質公園、希臘萊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質公園、英國大理石拱形洞世界地質公園、德國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為案例進一步介紹世界地質公園及其地質旅游開展狀況。
一、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分布
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分布見圖7-3。
圖7-3 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分布圖
二、世界地質公園舉例
(一)法國普羅旺斯高地地質公園
法國普羅旺斯高地地質公園位于法國東南部上普羅旺斯阿爾卑斯山脈和瓦爾省,中心是小鎮(zhèn)Digne-les-Bains,位于尼斯以北約150千米、巴黎以南800千米處,該區(qū)是普羅旺斯的北部,與阿爾卑斯山脈接壤,是海拔約400~2960千米的高地,區(qū)內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景觀類型豐富多樣,其最低處有濃香的葡萄酒產地和橄欖樹生長帶,最高的山峰位于高高的阿爾卑斯山脈上。
普羅旺斯的地質保護區(qū)位于西阿爾卑斯山脈外部,處在南部亞高山鏈區(qū)域與南部倒轉石灰?guī)r區(qū)交界處,南部亞高山鏈經歷過中等規(guī)模逆掩作用,而南部倒轉石灰?guī)r區(qū)則發(fā)生了早期構造演化,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本身對其影響不大。
依照1976年環(huán)境保護法,普羅旺斯自然地質保護區(qū)注冊有18處地質遺跡,占地總面積2.69325平方千米,周圍是一條保護帶,覆蓋了總面積約2000平方千米的55個地區(qū)。在這一遼闊的野外博物館中,禁止采集任何化石。同樣,在注冊的地質遺跡范圍內,有更加嚴格的規(guī)定,甚至禁止采集天然飛禽標本。然而,為了讓科學家繼續(xù)開展研究工作,并讓業(yè)余愛好者開展業(yè)余活動,允許在保護帶內采集有限的標本,但自然地質保護區(qū)除外。
地質旅游
普羅旺斯高地地質公園以農業(yè)活動和旅游業(yè)為主,通過養(yǎng)羊等農業(yè)活動,提高景觀保護方面效率。地質公園旅游重點是休閑、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礦泉水業(yè)和礦泉療養(yǎng)業(yè)在小鎮(zhèn)Degne-les-Bains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兩大支柱支持了當地的服務業(yè)和手工業(yè)產業(yè)的發(fā)展,但是該地區(qū)并沒有發(fā)展工業(yè)活動,以便更好地保護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
普羅旺斯高地地質公園有3條幽靜的小徑,它們將渾然不同的景觀連接起來。游客既可專注于化石、構造或地質沉積現象,也可從歷史景觀和植被中享受大自然的樂趣。因此,該地區(qū)的地質遺跡絕非是孤立的,相反游客可在輾轉途中通過所見所聞增長知識。與這3條小徑相連有3座博物館,這些博物館的使命并非取代游覽地質保護區(qū),而是為使游客領略奇觀而修建的,目的是使他們獲得比從大自然中更加詳細的信息,更加詳盡的了解地質科普知識,此外博物館內還定期組織其他科普展覽活動和地質知識培訓等。
(二)希臘萊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質公園
萊斯沃斯是希臘最大的島嶼之一,位于愛琴海東北部,占地面積1630平方千米,狀似樹葉,該島土地肥沃,植被種類繁多,有銀白色橄欖樹、暗綠色松樹、灰綠色橡樹和島上獨有的野花等。在該島的西海岸,火山巖與碧藍的愛琴海會合在一起,重重海浪緩慢剝露出遠古植物的石化殘留物,讓我們有機會了解2000萬年前愛琴海北部火山噴發(fā)期間在一片“火?!敝邢У牧硪粋€傳說中的大西洋。
希臘萊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質公園占面積2.86平方千米,其中的石化樹木的聚集地主要位于Sigri,Antissa和Eresos地區(qū),這是一片本土石化森林,占地面積1.5萬多公頃,除石化樹干外,還可看到保存完好的石化樹根、果實、樹葉和樹種等。大量根系完整、發(fā)育良好的直立石化樹木,為證明這些樹木是在其原始位置上石化的提供了證據。
萊斯沃斯石化森林為我們提供了大量有關遠古植物群的組成和特征以及氣候條件的信息。因此,這塊土地是記錄下至少2000萬年愛琴海盆地的地質歷史的天然見證。由于意識到該區(qū)具有極其重大的環(huán)境、地質學和古生物學價值,希臘政府宣布該石化森林為自然保護區(qū),目的是對該區(qū)進行有效保護和合理管理。
石化森林的形成是由于愛琴海北部的火山活動,導致火山碎屑物質從東向西流動。這些火山碎屑物質覆蓋了遼闊的地區(qū),并掩埋了當時該島西部生長的茂密森林。由于火山碎屑物質移動迅速,森林中的樹干、樹枝和樹葉幾乎頃刻間被掩埋。同時由于將植物纖維與外界環(huán)境相隔絕,以及確保了黃鐵礦中強烈的熱液流體循環(huán),植物纖維才在最佳條件下發(fā)生了完整石化。實質上,這種石化作用是由無機物逐個分子地置換掉有機植物物質。因此,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和樹木的內部結構被完好地保護下來。
如今,火山巖受到了自然剝蝕,顯露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直立或是倒下的樹干,樹干長達20米,直徑達3米。萊斯沃斯的游客在游覽不同的石化樹木聚集地時可有多種選擇,其中包括位于Sigri的萊斯沃斯石化森林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該館具有各種各樣的展品,并以十分生動的形式顯示出愛琴海的地質演化過程,在靠近該博物館的是Sigri地質公園,游客可觀賞到視覺獨特的石化樹根。另外,附近的Plaka地質公園還有許多直立的石化樹干和獨特的石化樹葉。
地質旅游
凡是到石化森林公園觀光的游客都會有一種獨特的體驗。該公園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石化森林區(qū),園內有保存完整的石化樹木,這些樹木在遠古時期曾構成茂盛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區(qū)內散布的許多直立的和倒下的樹干(有時高達7米、長22米)的數量和大小將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英國大理石拱形洞世界地質公園
大理石拱形洞世界地質公園位于英國北愛爾蘭弗馬納郡境內,Cuilcagh山脈石灰?guī)r斜坡下部發(fā)育著一個巨大的洞穴體系,其中的大理石拱形洞是英國和愛爾蘭最享有盛譽的洞穴之一。這些洞穴是1895年由任教于巴黎索邦神學院洞穴學專業(yè)的法國著名洞穴學家EdouardMartel首次發(fā)現的。
在Cuilcagh山脈頂部,頁巖和砂巖形成了寬廣的灘地,在那里降雨聚集為不連續(xù)的溪流與河流,遇到石灰?guī)r下滲后形成洞穴。大多數洞穴形成于Dartry石灰?guī)r地層上部,該地層為不同類型石灰?guī)r的復雜巖群,它們在厚度和特征上都有很大的變化,反映了逐漸增強的構造活動。盡管地質公園內的泥灘石灰石干凈、大部分為層狀,有助于形成大洞穴,Dartry石灰?guī)r地層的這些變化特點對洞穴的發(fā)育和形成卻具有重要影響。
這些巖石的巖性影響著Cuilcagh山脈的特征。砂巖、頁巖和石灰?guī)r之間的差異造就了Cuilcagh山脈明顯不同的植被、地形和水文。Cuilcagh山脈不高,海拔僅有668米,但它的北部地區(qū),在溫和的大西洋海洋氣候影響下,年平均降雨量達到1500毫米。
三條河流流經不滲透的砂巖和頁巖后,匯集到石灰?guī)r巖層,再沿石灰?guī)r層向前流動一段距離后,河水滲透到地下形成洞穴。著名的大理石拱形洞就在這里形成,它展示了復雜的洞穴起源,擁有珍貴的典型沉積物和形態(tài)萬千的鐘乳石。
地質旅游
大理石拱形洞1985年由弗馬納郡區(qū)的行政部門將其開發(fā)為旅游區(qū)。目前,它已成為愛爾蘭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已經接待了100多個國家的922000萬游客。
它被人們一致認為是世界上少有的極具觀賞價值的洞穴,并被稱贊為世界級的旅游勝地,游人在主溪流洞穴中可以觀賞到一條湍急的河流。
近幾年來,大理石拱形洞在保護與開發(fā)、教育和地質旅游方面取得的成績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2001年,大理石拱形洞和Cuilcagh山公園成為英國第一個歐洲地質公園。2004年2月,大理石拱形洞又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四)德國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
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位于德國北部,環(huán)繞哈爾茨山脈,其北部位于布朗斯韋爾境地,直至弗萊希廷根山脊。整個地質公園的面積為11.5平方千米,包括聯邦德國3個州的18個地區(qū)。由于該地質公園占地面積非常大,因而它由兩個協會組成的委員會負責管理:一個是位于奎德林堡的哈爾茨區(qū)域機構(由哈爾茨山區(qū)鄉(xiāng)村行政管理部門成立的一個機構),另一個是被稱作FEMO的注冊協會(它是布朗斯韋爾土地/奧斯法勒管理機構分支)。
在哈爾茨山脈的基地巖塊與弗萊希廷根山脊的巖鹽構造之間,形成了一個由背斜和向斜組成的特殊地質模式。這一地區(qū)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巖層序列包括了許多沉積巖相,有鐵礦石、褐煤和巖鹽沉積礦床。由于這些沉積礦床的存在催生了采礦業(yè)以及鋼鐵和汽車工業(yè)(如大眾汽車)等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因此,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的座右銘是:“地球歷史是工業(yè)社會發(fā)展的基石”。
日爾曼三疊系沿巖鹽背斜有完好的露頭。地層的主要組成是早三疊世疊層石和鮞粒巖、中三疊世的含有化石的石灰?guī)r以及晚三疊世的三角洲沉積物。侏羅紀巖層特征包括含有化石(菊石、昆蟲和脊椎動物)的早侏羅世的黑頁巖相以及出露在哈爾茨山脈北部邊緣(最近在此挖掘出一個恐龍動物群)的晚侏羅世碳酸鹽巖。白堊紀地層的特征是沉積型鐵礦石礦床(扎而茨吉特/派訥型)和薩博赫塞恩白堊紀向斜巖相,它是從陸地硅酸質碎屑物經三角洲向海相碳酸鹽巖沉積物的過渡地帶,沿東/西向露頭很好。
在黑爾姆施泰特—施塔斯富特巖鹽背斜邊緣的向斜上,可以觀察到含褐煤的三疊紀地層,它與海相含海綠石互層。更新世地層的典型沉積物是所有的冰川循回(冰磧物、冰水沉積物、泥炭、泥漿、黃土、鈣華)。冰川還在較老的巖石,如條紋狀的雷蒂亞砂巖(費爾普克)和冰川柱。
作為人們熟知的中歐基底綿延山脈,哈爾茨山有世界上著名的地質遺跡(巴特哈爾茨堡,哈茨布格特),它們?yōu)檠芯抗派降亟ㄔ旌偷厍騽恿W機制提供了極佳的地質記錄。哈爾茨山脈的特征是地理空間上小規(guī)模出露沉積巖(砂巖、板巖、燧巖、雜砂巖、礁灰?guī)r)以及火成巖(變質玄武巖、角斑巖、凝灰?guī)r)。哈爾茨南部地區(qū)出露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早二疊世和晚二疊世的火山-沉積序列(銅頁巖、碳酸鹽巖和石膏喀斯特)。
哈爾茨山脈具有1000多年的采礦和研究歷史。甚至J.W.vonGoethe還研究了花崗巖屋頂與布羅肯峰花崗巖的聯系。哈爾茨山脈的歷史礦床及其采礦歷史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例如,拉默爾堡聚乙烯金屬沉積型礦床(世界文化遺產)。
地質旅游
德國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內建有一個巴洛克式的木結構信息中心,該信息中心為地質公園提供各種服務工作,它同時還為游客提供地質教育和參觀服務,游客們可以從這里了解自然景觀中的地質現象與我們生活世界的關系,游客還可以在此觀賞化石遺跡,進一步了解自然,了解地球。
在哈爾茨山脈北部邊緣,古生代基底作為正向斷層疊置在陡峭的、甚至是反轉的中生代層狀巖石的前緣上。沿著許多逆沖的絕好露頭,游客從這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地質沉積歷史。因此,戈斯拉爾與哈爾茨堡之間的地區(qū)被稱為“典型的地質平方英里”,并將其作為整個地質公園的座右銘。
此外,哈爾茨地區(qū)還有一些早期人類歷史發(fā)現的重要場所,如史前格拉夫葡萄酒和著名的挖掘地點(扎耳茨吉特的穴居人和獨角獸洞穴)。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白堊紀公園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