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活動(為什么要做探究性活動)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探究性活動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留學、移民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探究性學習是什么以及它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去探究問題的學習模式。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其目的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探究性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模式,要求師生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課本、教室三中心教學觀念,改變傳授型的教學方式,以適應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筆者是一名中學生物教師,又是一位科技輔導員,除了在生物課堂上實施探究性學習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之外,近年來,為適應探究性活動的需要,我在生物課外科技活動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上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二、如何有效開展初中生物探究性活動
如何有效開展初中生物探究性活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物學習也不例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新課程倡導的教育理念,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注重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外,還可有效地利用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課時間。如今,興趣小組活動已成為素質教育一塊必不可少的陣地。初中階段開展的生物興趣小組活動是科學研究的基本雛型,富于趣味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專長,培養(yǎng)未來的生物學人才,還可鞏固、加深和擴大學生課內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和技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那么,如何有效的開展好興趣小組活動呢?筆者通過長期開展生物興趣小組活動課,認為以下幾點做法效果較好:
一、避免學生選擇的盲目性
在我校,通常七年級新生入校后,每位學生都有選擇參加興趣小組的自主權。正確選擇一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興趣小組,學生的興趣才不會朝三暮四。有些學生在選擇興趣小組時,要么太隨意,要么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或聽父母意見或盲從,這樣,學生的興趣就不會持久。所以,指導教師在組建生物興趣小組前應對學生情況進行詳細地了解,選拔那些對生物學習真正感興趣的學生,只有這些學生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完成一系列興趣小組活動內容。
二、重視上好第一節(jié)生物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興趣小組活動課畢竟有別于平常上課,大多數時間需要在實驗室和戶外活動,動手操作要求較高。另外,小組成員來自不同的班級,為了順利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應使成員之間相互熟悉并融合為一個新的集體,而且應盡快制定出活動課的活動計劃和活動要求。
1、選拔班干,制定活動課規(guī)章制度
第一節(jié)課,可首先安排學生自我介紹,然后通過民主選舉,確立班長和小組長。班長即是小老師,與教師密切配合并指導小組長進行各種小組活動。小組長為從每個班級的成員中選出的一名代表,主要協(xié)助教師督促本小組成員完成分組活動。另外,在需要進行校外活動時也要求建立小組長督察制,由小組長協(xié)助班長和教師共同做好小組成員外出安全。
為了圓滿的完成興趣小組各項活動,需要制定活動課各項規(guī)章制度。如服從教師和班干的管理,遵守實驗室各項規(guī)章制度,注意小組活動安全等。
2、制訂合理有趣的活動計劃
學生們既然報名參加生物興趣小組活動,必然是抱著探索生命世界的極大的熱情和興趣而來。在興趣小組活動中他們最希望了解什么?最希望進行何種探究實驗?最渴望獲得什么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哪些幫助?此時傾聽學生的心聲顯得尤為重要。
在第一節(jié)課時,不妨讓學生們暢所欲言,說出他們的想法和計劃。教師與學生們一起討論活動計劃的可行性,并當堂制訂一學期大致的小組活動計劃,如采集并制作動、植物標本,舉辦標本展;為校園植物掛牌;觀察青蛙的發(fā)育;探究酸雨對種子萌發(fā)率的影響;調查本校學生的早餐營養(yǎng)狀況,調查包河水質污染情況;宣傳愛滋病的預防知識;欣賞資料《奇趣的生命世界》;舉辦生物論壇討論當前熱點生物學知識,撰寫生物小論文并交流心得、體會等。這些只是大致的學習計劃,如果學生們在興趣小組的進行過程中有“金點子”出現(xiàn),可以在討論后對以上的學習計劃進行補充、完善。
三、重視進行戶外實踐活動
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學科,離不開對生物圈的實地觀察和研究。平時的生物課堂由于受到時間、教學任務等限制,很少有機會讓學生進行戶外觀察、實驗等活動,開展生物興趣小組活動恰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在小組成員的強烈建議下,只要天氣情況允許,我總是帶領學生們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奔向大自然。小組成員們個個興致高漲,對周圍曾熟視無睹的生命世界充滿好奇,在認真完成活動目標后,學生們會提出許多感興趣的問題,如怎樣認識野外的動植物?有些昆蟲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七星瓢蟲等動物體表的花紋有哪些作用?我便因勢利導,教會他們使用動植物檢索書等,并且鼓勵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去尋找答案,然后再進行小組匯報交流。對有價值的問題,我還引導他們邊探究邊撰寫成小論文。通過開展這些戶外活動,學生們觀察和認識到了許多書本中不曾提到的有趣的生命現(xiàn)象,促使他們更有興趣學習生物學,更細心的觀察周圍的世界。
四、重視與高校合作,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中學的生物實驗內容相對較簡單、材料也有限,與附近高校生物實驗室協(xié)商后帶領學生參觀了標本室、組織培養(yǎng)室、觀察小白鼠在相關實驗中的反應等,這些活動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們紛紛表示要努力學習,將來爭取成為一名杰出的生物科學家,立志解決各種生命奧秘。
五、學生的進步離不開教師的督促和鼓勵
學生對生物學有興趣是好事,但有些學生耐心不足。有些實驗活動需持續(xù)較長時間,如探究酸雨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調查居民陽臺的綠化、調查包河水質污染情況以及指導學生撰寫生物小論文等活動,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督促和真誠的鼓勵,培養(yǎng)他們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今天,在初中階段,通過多種途徑有效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生物興趣小組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學效果。因此,可以說,開展初中生物興趣小組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探究性實驗教學策略
探究性實驗教學策略
現(xiàn)代生物學是一個龐大而兼收并蓄的領域,由許多分支和分支學科組成。以下是我整理的探究性實驗教學策略,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一、動手激趣,重視第一個探究性實驗
七年級上冊教材共有探究性活動57個,本冊教材安排了6個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每個探究基本上都包含了科學探究的6個步驟。由于探究的內容不同,各個探究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訓練和探究技能訓練的側重點不一樣。本書第一個探究是“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這個實驗無論是知識背景還是材料用具對七年級學生來說都沒有難度,組織實驗也不受實驗器材和裝備的影響。從實驗設計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學生嚴格按科學探究的七個步驟去一一完成,而是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重點理解變量和初中階段設計實驗組和對照組只允許出現(xiàn)一個變量。 在教學中個人認為,教師在實驗中無論學生選擇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分、土壤、溫度、濕度)中的哪一個因素進行探究都是可以的,設計的實驗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讓不同的組探究不同的變量對鼠婦生活的影響,不僅
發(fā)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實驗興趣。為使實驗設計更加完善,教師及時給予點撥:(1)需要做對照實驗嗎?需要探究幾個變量?這么多變量需要設計幾組對照實驗?要幾個實驗裝置?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然后教師講解探究實驗重點在于控制變量法,每一組對照實驗只能控制一個變量,其余條件都相同。這次活動需要較長的觀察時間,教師要有耐心,要安排足夠的時間。這樣,一則學生有成功感;二則可讓學生體驗探究的基本過程,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二、授人以漁,規(guī)范探究性實驗的基本程序
無論學習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實驗亦如此。教材專門安排了《探索生命的方法》這節(jié)內容,編排了實驗法研究的示例——“蛆是從哪兒來的”,并歸納出實驗法研究的七個步驟。本人認為,在實際教學中不能只注重七個步驟的記憶而忽略七個步驟之間的因果關系和思維順序,不能只注重探究過程的完整性而忽略各步驟的獨立性。
所以在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本人重點結合已做過的探究性實驗“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比對課本示例,完善“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一節(jié)中探究性實驗的基本程序,從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維順序。要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維順序,本人有意識地設計了針對思維操作技能的強化訓練。也就是說,在教學中不急于讓學生一下子設計出完整的探究性實驗,這樣不僅可以分散教學難點,而且可以排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在實際教學中,本人感覺到實驗設計對于學生來說是最難的,而明確實驗變量是實驗設計的關鍵,也是學生實驗設計的難點。
本人根據課本中提供的不同的探究實驗,使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實驗變量確定的方法,總結實驗變量確定的方法。
方法一:直接從實驗目的獲取。如: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變量是什么?(光)
方法二:分析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推出。如:觀察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首先演示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分別泡在濃糖水和清水中的蘿卜條所呈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浸在不同溶液中的蘿卜條會出現(xiàn)不同的變化?如果將已經皺縮變軟的`蘿卜條放在清水中,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濃糖水和清水有何區(qū)別?蘿卜條的細胞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如何解釋這些現(xiàn)象?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實驗原理是細胞吸水或細胞失水,找出實驗變量——細胞外界溶液的濃度,主要在實驗設計中理解“什么是對照”、“什么是干擾因素”、“如何巧妙地設置對照組”、“如何避免干擾因素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等關于科學探究實驗的設計方法和思路。掌握了實驗設計的關鍵,一舉突破了實驗設計的難點,所以對緊接其后的探究性實驗起到了“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三、科學訓練,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沒有探究,就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訓練,就不能形成能力。真正要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必須在生物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訓練。
1.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實驗,從感性認識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學中,可根據實驗的目的改變實驗材料或重新設計。如“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這一實驗的目的是要學生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實驗中增加將天竺葵的葉片與銀邊天竺
葵葉片直接進行對比實驗,用淀粉的產生部位同時也證明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2.以試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探究思維訓練,從理性認識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圍繞學生探究能力訓練的試題不少,選擇與學生已有的學科知識為背景的探究試題效果更好,也可以根據學生熟悉的生物學知識、事實和材料為背景編制訓練題。 在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實驗的教學無疑是對生物教師提出的一個更高要求。
;四、對于一次探究性實驗活動內容適合于涉及哪些探究要素
一、觀察實驗的教學設計要素及案例
(一)學生分析
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必須認真分析了解學習者的基本情況,分析學習者的特點。觀察實驗是學生利用一定的觀察和測量工具,采用科學的觀察方法,盡可能多的收集觀察對象的材料特征和數據,進一步認識觀察對象的過程。
觀察實驗的教學設計必須了解學生對科學觀察方法的掌握情況,對觀察工具的使用情況,對該實驗所要求的基本生物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何,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都學了哪些相關內容,做過什么相關實驗。
(二)教學目標
生物教學實驗目標的制定要以課程標準的總目標為依據,結合實驗教學對象,充分考慮當地的課程資源等情況,使實驗教學目標成為達到總目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實驗教學目標也應涵蓋知識、技能和情感價值態(tài)度與價值觀3個方面,并聯(lián)系實驗內容使目標具體化。
(三)實驗教學內容
實驗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實驗教學的目標為基本依據,實驗教學目標的達成有賴于教學內容的成功傳遞。二是要充分考慮實驗對象的特點,包括學習風格,初始能力,學習需要,性格愛好等。準確的了解學生的特點才能使實驗內容的選擇和設計更加客觀、富有實效,有利于教學實驗目標的達成。三是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實驗教學資源。
(四)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策略是對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學活動程序、方法、形式、等要素的整體考慮。 教學案例:觀察植物細胞
(五)教學評價設計
實驗教學評價主要包含兩部分:
1.教學過程的評價
教學過程的評價,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來評價教學目標實施的結果;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適時的鼓勵性評價,尤其對學生的思維成果的鼓勵性評價,對于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與有重要意義。
2.教學結果的評價
教學結果的評價,通過反復練習,鞏固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來評價學生獲得和掌握知識的情況。
二、驗證實驗的教學設計要素及案例
驗證性實驗是指學生根據實驗指導在實驗室內進行獨立操作,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與對實驗結果的分析來驗證新知識,同時訓練操作技能的實驗。
在進行教學實驗設計前,先要進行預試驗,了解實驗的內容,實驗的條件并可以見證實驗原理,設計實驗誤差,確定實驗結果,同時還可以了解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其次是將學生編號實驗小組,安排好實驗座位,培養(yǎng)小組長,使他們成為實驗課中教師的好幫手。
驗證實驗設計應包括以下六部分
(一)實驗教學的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實驗內容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而確定。
(二)實驗的原理
每個實驗都是圍繞實驗原理設計的,他是實驗內容的靈魂,在實驗教學中應盡量使實驗內容與實驗原理聯(lián)系起來、做到活學活用。
(三)實驗的對象、藥品、試劑及儀器
在實驗課上向學生介紹選擇實驗對象的原則和各種實驗對象的特性,使學生理解各個實驗中選擇實驗對象的原因。
(四)實驗步驟
這部分要細致入微,條理清晰,而且重點突出。
(五)實驗結果與分析
這部分可以體現(xiàn)學生對實驗內容和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又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重要部分。在這部分要引導學生應用實驗原理分析數據、判斷實驗結果是否理想、實驗誤差有哪些方面,原因是什么?
(六)實驗教學的評價
實驗目的是否達到,實驗效果如何,可以用以下方法進行評價:
1.個別檢驗法
在實驗的過程中,可根據實驗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他們所看到的實驗現(xiàn)象、結果,或實驗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或解釋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
2.填表法
將實驗的結果統(tǒng)計印成表格,發(fā)給同學,填寫實驗現(xiàn)象并分析原因。
教學案例: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三、探究實驗的教學設計及案例
探究性實驗的一般步驟是:問題----假設----實驗----分析、總結---應用,基本過程可歸納為
(一)實驗教學對象-----學情分析
1.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了解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以設計有針對性的實驗內容。
2.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期,并根據實驗教材所給出的實例及自身體驗,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并嘗試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
(二)實驗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三)實驗教學內容
實驗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以實驗教學的目標為基本依據,實驗教學目標的達成有賴于教學內容的成功傳遞。
二是:要充分考慮實驗對象的特點,包括學習風格,初始能力,學習需要,性格愛好等。準確的了解學生的特點,才能使實驗內容的選擇和設計適應高中學生對于科研探索過程的基本步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分析結論)已初步熟悉的事實。
(四)實驗教學策略
探究實驗教學策略設計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
在生物學探究實驗的教學過程中,要抓住生物學知識之間的滲透和遷移,努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明確提出探究問題,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探究課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思維潛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問題情境中來。
2.充分分析,提出假說
在學生對課題進行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應盡量在誘發(fā)性的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類推等不斷產生假設并圍繞假說進行推理。
3.設計實驗、實施實驗
實驗方法步驟的設計具有開放性,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重點,采用不同方法進行設計。在教材的實驗指導中,實驗假說和實驗預期大多隱含在“實驗原理”中,實驗方法類型、實驗對照類型則一般隱含在“方法步驟”里。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并挖掘教材中隱含的信息,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實驗設計的理論知識,以便培養(yǎng)學生獨立設計實驗的能力。
4.分析結論,關注拓展
對實驗現(xiàn)象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也可進一步拓展進一步探究。
5.實驗教學的評價
實驗教學的評價可以編制評價量表對實驗教學的效果進行量化評價。 教學案例: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以上就是關于探究性活動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幼兒園大班探究性活動有哪些(幼兒園大班探究性活動有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