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空間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世界著名的建筑設計師及作品(世界著名的建筑設計師及作品介紹)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世界著名的建筑設計師及作品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設計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問:舉例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師及作品,并加以闡述。
even 回答:3 人氣:16 提問時間:2008-09-19 12:37檢舉 答案
密斯·凡·德羅是二十世紀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現(xiàn)代建筑大師之一,與賴特,勒·柯布西耶,格羅皮烏斯齊名。出生于德國,德意志民族典型的理性嚴謹使他很容易從二十世紀初眾多的建筑大師中凸顯出來.正如其大多數(shù)的玻璃與鋼結構作品一樣,透過表象,我們可以很輕易的看到這位現(xiàn)代建筑大師留給二十世紀的偉大財富。
1886年,密斯出生于德國亞堔的一個石匠家庭,如果說現(xiàn)在的國人對亞深這個地方還有點熟悉的話,那就是因為一名中國球員--謝暉正效力于亞深的足球俱樂部.絕少有人知道一位現(xiàn)代建筑的先行者正是從這里走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密斯沒有受過正式的建筑學教育,他對建筑最初的認識與理解始于父親的石匠作坊和涯深那些精美的古建筑.可以說,他的建筑思想是從實踐與體驗中產(chǎn)生的.無論是在柏林的布魯諾.保羅事務所當學徒,還是在彼得.貝倫斯手底下做一名繪圖員,或者是在柏林開辦他自己的事務所...這些經(jīng)歷使他一步步的投身于二十世紀翻天覆地的重大變革中,并最終引領出一片貫穿二十世紀的建筑思想體系.直至現(xiàn)在,在美國和世界各地包括中國的密斯風格追隨者還在引申和發(fā)展這套理論.
作為一個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上看都離密斯很遠的中國學生.我對密斯最初與最深的印象來自他的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德國館.那大片的透明玻璃墻,輕盈的結構體系,深遠出挑的薄屋頂,似開似閉的空間印象...整個建筑猶如從山谷吹來的清新的風,讓我一下子從滿眼 總課 雜的裝飾建筑中解脫出來."少就是多","流通空間","全面空間"從這座存在時間很短的建筑中你都能體會到或預測到.的確.這就是密斯風格的最經(jīng)典注解.是這個從德國小城走出來的建筑大師最經(jīng)典的寫照.
"少就是多",這句話的含義你可以很輕易的從幾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美學和哲學中品味出來.國畫大師最有意境的東西往往不是涂滿筆墨的畫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當"少就是多"從密斯口中說出來時,當然沒有東方人悠閑與怡然,有的只是德國人的嚴謹與理性.是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簡,"多"不是擁擠而是完美.密斯的建筑藝術依賴于結構,但不受結構限制,它從結構中產(chǎn)生,反過來又要求精心制作結構."Less is more ",密斯對他的學生如是說"我希望你們能明白,建筑與形式的創(chuàng)造無關."巴塞羅那的德國館是這樣一個例子,在這件德國用來參加1929年世界博覽會的展品中,你絕對見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東西,沒有雜亂的裝飾,沒有無中生有的變化.沒有奇形怪狀的擺設品.有的只是輕靈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連續(xù)流通的空間.與此相類的
還有1954-1958年建于紐約的西格拉姆大廈.這座仿佛凌空生起的摩天大樓無疑是紐約最精致的建筑之一,這種精致不是來自樓里樓外充斥的雕花線腳,而是來自其精巧的結構構件,茶色玻璃和內(nèi)部簡約的空間.
在二十世紀以前,建筑形式在受到結構限制的同時也受到當時的建筑擁有者的思想限制.在西方建筑的各種形式中,繁多的裝飾件,龐大的結構體是其統(tǒng)一象征.只有當新的結構技術和新材料的大量使用時,建筑才會產(chǎn)生根本性的變革,二十世紀是鋼的世紀,電的世紀,當鋼鐵和玻璃廣泛應用于建筑之前,一批思想先進的建筑師走在了運動的前列.無疑,密斯正是這樣一位先行者."少就是多"就是居于這樣一種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的.在密斯的建筑中包括從室內(nèi)裝飾到家具,都要精簡到不能再改動的地步.我們無從得知密斯是在怎么樣的靈光一現(xiàn)之下找到了這句現(xiàn)代建筑史上最為經(jīng)典的名言,總之,現(xiàn)在它影響我們這個世界已經(jīng)七十年了.
"流通空間",在二十世紀初這應該是個很前衛(wèi)的名詞.我相信在密斯做了巴塞羅那的德國館后歐洲建筑界的震動是多么巨大.的確,對于那些從學院里走出來的,從水 輸秩 開始的建筑師,對于那些多多少少受到各種西方古建筑流派對建筑學的定義和限制的建筑師來說,這種完全與以往的封閉或開敞空間不同的--流動的,貫通的,隔而不離的空間開創(chuàng)了另一種概念.有趣的是.在西方,這是種全新的東西,而在古老的東方,中國古代的知名或不知名的文人和園林工匠已經(jīng)知道并精通了流動空間
的創(chuàng)造和應用,并且那本很著名的<<園治>>將其理論化了."步易景移","虛實互生",蘇州那些名著中外的園林就是中國造園者們千百年思想的總結,方寸之地中的千山萬水就是他們對流通空間出神入化的理解與應用."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國文人對這種空間的理解與密斯 又多么相似.
與二十世紀其他三為建筑大師中的賴特不同的是,密斯從頭到尾根本就沒顯露過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與向往.但"流通空間"概念和中國傳統(tǒng)造園藝術有驚人的共通性.只不過,誠如我前面對密斯的"少就是多"的理解,'他的流通空間之所以與中國造園藝術全然不同,其差異性甚至使一般人不會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原因就在于:這種流通空間是理性的,秩序的,室內(nèi)的空間,還有重要的一點,它是靜止的,其目的是實用性;而中國園林的流通空間是有意營造的隨意的,自由的,室外的,它是流動的,其目的是觀賞性.拋開它們的表象,二者又的確在本質上是共通的,在為人營造的這些空間中, 二者都成功了.
在稍后于德國館的吐根哈特住宅中,密斯再次成功的應用了"流通空間"思想,住宅底層的起居部分是建筑的精華.在開敞的大空間中,客廳與書房以精美的條紋瑪瑙石板墻分隔,餐室部分以烏檀木作成弧形墻,于是,書房,客廳,餐室,門廳作為起居的四個部分被劃分為互相聯(lián)系的空間.內(nèi)部流通
的空間同時又被玻璃幕墻引向花園,室內(nèi)詳室外延伸,室外向室內(nèi)滲透,"流通空間"再次在這里得到完美詮釋.
"全面空間",或稱為"通用空間"、"一統(tǒng)空間"是密斯另外一個重要的理論.我認為這是從"流通空間"中發(fā)展而來的.在"流通空間"中,大的空間被劃分為幾個互相聯(lián)系貫通的小空間,當我們把其中的隔墻移走,留下來的將是一大片空間整體.在這片空間中,我們可以隨意布置,將其改造成任何
我們想要的形式.這就是"全面空間"了,我無從推斷出密斯是否也象我這樣從"流通空間"得到"全面空間",但也許我可以試著尋找大師的足跡.與沙利文的"形式服從功能"不同的是,密斯認為人的需求是會變化的,今天他要這樣,明天他又會要那樣,而建筑形式可以不變,套句中國古話,就叫"以不變應萬變",只要又一個整體的大空間,人們可以在其內(nèi)部隨意改造,那需求就能得到滿足了.
1950-56年密斯在伊里諾理工學院的克郎樓中非常清晰的表達了他的這種想法,在120m*220m的長方形基地上、克郎樓的上層是可供400人同時使用的大空間,包括繪圖室,圖書室,展覽室和辦公室等空間,不同部分用一人多高的木隔板來分隔.克郎樓正象起名字--crown(皇冠)--一樣,精致典型但很不實用,據(jù)說很少有人愿意在其通透的大玻璃墻內(nèi)學習和工作.從這點說,克郎樓是失敗了,但其體現(xiàn)的"全面空間"思想,卻是二十世紀建筑界影響最大的思想之一.
密斯擅用鋼結構和大片玻璃墻,幾乎在其絕大部分作品中,二者都是最顯眼的."少就是多","流通空間","全面空間",在經(jīng)過了幾代人的口頭和書面?zhèn)鞑ズ笞兊枚焐踔晾咸字?重新認識這位現(xiàn)代建筑大師是必要并值得的.誠如透過那大片玻璃墻我們差不多就能看見全部的內(nèi)部構件,我們似乎不用思考就能通過許多人為我們總結分析的決論把密斯看得清清楚楚,從里到外!然而這都是假象,正如我們可以直接看到構件但我們并不能直接看懂密斯賦予這些構件所構筑的空間的內(nèi)涵和期望一樣,我們看到的密斯只是別人為我們勾勒出的平面形象,只有當我們把自己放入密斯的工作與生活環(huán)境中,與密斯同行,聆聽密斯的教誨,我們才能明白為什么他的這些思想會影響二十世紀的大半時間,今天,站在遙遠的東方,向遠行的密斯揮一揮手.我這個普通的年輕人所能理解的實在太少,只有借著這揮手表達我對大師的敬意.同時,也因為著遙遠的距離,使我能夠遠離大師的陰影去觀察他,閱讀他,思考他.或者說,密斯和其他的建筑大師一道為現(xiàn)代建筑和現(xiàn)代建筑以后踩出了一條廣闊的道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從這條道路走過并最終走出我們自己的路!!
作品: 1. 1927 白森毫夫公寓大樓(Weissenhof Apartment Building)
2.1928 德國克雷費爾德朗格住宅(Lange House Krefeld, Germany)
3.1929 西班牙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Barcelona Pavilion)
4.1930 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Tugendhat House, Brno)
5.1933 德國柏林 密斯·凡·德·羅住宅(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
6.1946 美國伊利諾斯州普萊諾 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 IL)
7.1948 湖濱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8.1952 美國伊利諾工學院建筑及設計系館(Chapel of Saint Savior IIT)
9.1956 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 皇冠廳(Crown Hall IIT)
10.1959 紐約西格拉姆大廈(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NY)
11.1968 梅隆 科技館(Mellon Hall of Science)
12.1968 德國柏林新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Berlin, Germany)
二、當代世界最著名的設計師有哪些
Ronnie Choong Swee Beng (馬來西亞)
亞太空間設計師協(xié)會(APSDA) 主席
馬來西亞室內(nèi)設計師協(xié)會(MSID) 主席
國際室內(nèi)建筑師設計師聯(lián)盟(IFI)
(2007-2009)執(zhí)行理事成員
RONNIE CHOONG先生是位資深室內(nèi)設計師,創(chuàng)意空間設計師,1987年創(chuàng)辦了S.I. Design Sdn. Bhd.公司, 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壯大, 如今已成為馬來西亞首屈一指的設計師公司, 擁有40多位專業(yè)職員, 占地8600平米, 座落于馬來西亞的中心地帶---吉隆坡。
Ms. Farida Alaydroes (印尼)
印尼最受尊敬的室內(nèi)設計師,印度尼西亞室內(nèi)設計師協(xié)會(HDII)會長 (2005-2008) 。
畢業(yè)于舊金山藝術學院, Kansas大學, 美術學士,主修室內(nèi)設計和辦公管理;
致力于人居環(huán)境,辦公商業(yè)大樓,主題展示廳,學校,酒店類等國際化工程的設計,擁有超過17年作為專業(yè)資深室內(nèi)設計師的工作經(jīng)驗;
Geoff Fitzpatrick(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設計協(xié)會(DIA) 理事長
演講主題: 澳洲室內(nèi)設計主流中的現(xiàn)行案例
Geoff Fitzpatrick先生是一個資深的專業(yè)家具設計師,擔任澳大利亞設計協(xié)會(簡稱DIA)的理事長,他曾是美國著名品牌BTR Nylex的首席設計師,在馬來西亞紡織公司管理階層任職五年,也擔任過澳大利亞商業(yè)家具公司的營銷總監(jiān),主導整個亞太地區(qū)的市場營銷;他曾是CDe集團的總經(jīng)理,是家具制造行業(yè)的專家;在墨爾本的Monash大學發(fā)表過家居設計的演講。
James Harper(澳大利亞)
BrookingHarper 公司總裁
澳大利亞設計協(xié)會(DIA)理事 畢業(yè)于澳洲Adelaide大學,建筑學士學位,在澳洲和英國的設計領域有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在倫敦著名的多方位設計顧問公司工作數(shù)年后,James先生作為合作人加入了摩爾本的GEYER設計公司,主要負責專賣展示廳的設計,多年的設計實戰(zhàn)工作經(jīng)歷加上他作為CPd公司(一家繪圖設計公司)總經(jīng)理的管理經(jīng)驗。
Maythinee Suwannabunya(泰國)
泰國室內(nèi)設計師協(xié)會(TIDA) 主席.Ms. Maythinee Suwannabunya ,前理事會成員,泰國國家注冊建筑師, KING MONGKUL建筑協(xié)會第一任副主席, 美術學院校友會前任會長。
龔書章(臺灣)
臺灣著名建筑師,原相聯(lián)合建筑師事務所 主持建筑師,AURA Architects & Associates Partner。 哈佛大學設計碩士、建筑碩士
梁景華(中國香港)
香港室內(nèi)設計協(xié)會副會長
香港PAL設計公司 總經(jīng)理
香港十大室內(nèi)設計師之一
近期代表作品有世界最大型之球會——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所等。過去兩年間獲得獎項包括:
2005年”透視”設計認可大獎服務業(yè)設計酒店金獎、Spa銀獎、2005年香港設計師協(xié)會 - 室內(nèi)設計會所及酒店組別優(yōu)異獎、2005年亞太區(qū)室內(nèi)設計大獎商業(yè)組金獎、銀獎。
來增祥(中國)
上海同濟大學建筑系博士生導師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中國室內(nèi)建筑師學會副會長
上海市人民政府建設中心專家組組長
國務院國家津貼專家
長期從事建筑設計,室內(nèi)設計的教學工作以及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的工程實踐。曾獲上海市重點工程個人立功獎章、上海優(yōu)秀建筑裝飾專業(yè)設計一等獎、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宴廳裝飾設計榮譽證書、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海廳裝飾設計榮譽證書等獎項。
松尾光伸 先生 (日本)
亞洲著名雕塑大師、環(huán)境藝術大師,曾任亞洲基礎造型學會秘書長。
Marco Denicolo(意大利)
意大利著名室內(nèi)設計師、家具設計師,
CASA INLUCE 總經(jīng)理 。
葉 青(中國)
建筑學碩士,高級工程師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執(zhí)行總建筑師
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
深圳市建筑節(jié)能重點實驗室主任
深圳市節(jié)能檢測評價中心主任
深圳市建筑節(jié)能檢測評價中心主任
建設部節(jié)能專家委員會委員
建設部住宅設計與產(chǎn)業(yè)現(xiàn)代化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城市建設和環(huán)境資源保護工作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規(guī)劃委員會法定圖則委員會委員
三、上海有哪些國外著名建筑大師設計建筑的作品
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KPF建筑事務所
東方明珠塔—江歡成
金茂大廈—SOM建筑事務所
上海中心大廈—甘斯勒
中銀大廈—日本日建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何鏡堂
震旦博物館、保利大劇院—安藤忠雄
上海香港新世界中心—B+H事務所
上海銀行大廈—丹下健三事務所
上海時代金融中心—鄭翊
四、關于貝聿銘的資料
貝聿銘 華裔美籍建筑師。1917 年4月26日生于中國廣東,在上海受中等教育。1935年赴美國,1940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學士學位。1946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1948 年起,任W.澤肯多夫的地產(chǎn)公司建筑部負責人。1955年他集合一批從整體規(guī)劃到室內(nèi)設計的專家,在紐約開業(yè)。他不僅從城市規(guī)劃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造了許多出色的個體建筑,而且這些個體建筑又使鄰近區(qū)域的面貌改觀,推動城市的發(fā)展。他對蒙特利爾、丹佛、費城、波士頓、紐約、達拉斯、新加坡等大城市的舊區(qū)改造和新區(qū)開發(fā)作出了貢獻。貝聿銘的建筑風格一般認為受W.格羅皮烏斯的影響,他掌握了在建筑設計中運用抽象幾何形體的嫻熟技巧,巧妙運用石、混凝土、鋼和玻璃等建筑材料。作為華人建筑師,他主張尋求恰當?shù)耐緩絹肀磉_中國建筑傳統(tǒng)的本質。貝聿銘是美國建筑師協(xié)會會員,英國皇家建筑師協(xié)會會員,美國室內(nèi)設計協(xié)會榮譽會員,美國設計科學院和國家藝術委員會成員。他曾多次獲獎,其中包括1979年美國建筑師協(xié)會金獎和1983年普里茨克建筑藝術獎等。他的代表作有科羅拉多州美國大氣研究中心、中國臺灣東海大學盧斯紀念教堂、費城社會嶺住宅區(qū)、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候機樓、新加坡中國銀行辦公樓、達拉斯市政廳、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波士頓肯尼迪圖書館、北京香山飯店、拿破侖庭園4座玻璃金字塔等。
聿銘簡介:
1917年生于廣州,他的祖輩是蘇州望族,父親貝祖詒曾任中國銀行行長,于 1919年到香港創(chuàng)辦了中國銀行香港分行。 1935年到美國留學,攻讀建筑系。如今其建筑設計遍布世界各地,如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德國歷史博物館等。建筑是科學,為何與藝術并列?貝聿銘不僅是杰出的建筑科學家,“用筆和尺”建造了許多華麗的宮殿;他更是極其理想化的建筑藝術家,善於把古代傳統(tǒng)的建筑藝術和現(xiàn)代最新技術熔于一爐,從而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在建筑設計中最為人們稱道的是關心平民的利益。他在紐約、費城、克利夫蘭和芝加哥等地,設計了許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經(jīng)濟實用的大眾化的公寓。他在費城設計的三層社會公寓就很受工薪階層的歡迎。
很多人都知道法國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越來越多的人將它與埃菲爾鐵塔一起視為巴黎的標志和象征。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它最初建造時遭到了巴黎絕大多數(shù)人的反對,它的設計者貝聿銘當時在巴黎的街頭也遭遇了不少白眼。因為盧浮宮是國家級的標志性建筑,人們希望它保持原樣。 12世紀時盧浮宮曾是一座城堡,主要供護城士兵居住,并存放糧食和彈藥。后來建筑不斷被擴建,并一度成為皇家宮殿,之后,有多位國王把他們的藝術品陳列于此。像北京的故宮一樣,盧浮宮正好處在巴黎的市中心,是皇家威嚴的象征。 1983年時,盧浮宮還是巴黎的一道屏障。如何將宮殿改建成現(xiàn)代化的博物館成了這個城市的一個難題。玻璃金字塔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有了金字塔之后,新舊對比使盧浮宮的建筑更明朗了。金字塔所采用的玻璃和金屬結構代表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與過去截然分開,它告訴人們當今的盧浮宮已不是法蘭西國王的宮殿,而是屬于“大眾”的公共博物館。人們對于建筑需要適應,需要一個接納的過程。很多人很早就見過玻璃金字塔的設計圖紙。畫面上的玻璃金字塔很單薄,所見只是一些交叉的鋼筋柱子,人們很難感受得到那種“一個閃亮的鉆石一般光芒四射”的感覺。所以它在開始的時候受到了人們的質疑。然而還是貝聿銘說得好:“人們往往很快就能理解建筑……建筑完成之后卻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有幸得以使用該建筑的話,人們可能就會感慨道:‘啊,確實很好,我明白了?!越ㄖ瓿珊笠私邮芫筒惶y了。難就難在把它建造起來?!?
美國肯尼迪總統(tǒng)圖書館
《貝聿銘談貝聿銘》,這個名字乍聽上去有些奇怪,其實完整的理解應該是貝聿銘談自己的經(jīng)歷及對建筑的理解,主要是自己設計的重要建筑。貝聿銘先生是著名的華人建筑師。 1917年出生于中國蘇州,蘇州的私家園林對他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他的建筑獨特地反映了歐亞兩大傳統(tǒng)交融產(chǎn)生的新的美學標準———永恒的石材和玻璃。中國文化的背景對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他絕不刻意凸顯這一點?!皩ξ襾碚f,建筑物的特殊功能要求及所處地點的人文歷史是最重要的,遠比我的中國文化背景重要。在法國設計盧浮宮時,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我的中國文化背景,而是法國的歷史和文化。我認為時間、文化、地點是建筑設計的要素?!必愴层懺谥袊慕ㄖO計同樣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如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北京中國銀行總行大廈、香山飯店等。正在設計中的蘇州博物館也在體現(xiàn)現(xiàn)代特點的同時努力與古城的粉墻黛瓦相協(xié)調(diào),力求做到“蘇州味”與創(chuàng)新之間的平衡。
法國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這本書的作者蓋羅·馮·波姆是貝聿銘的摯友,兩人的談話更像是老友隨意的聊天,將很專業(yè)的知識用淺顯的語言表達了出來。全書最后附錄了譯者訪談錄,向我們展現(xiàn)了貝先生的中國情懷。他對中國城市的發(fā)展頗為關注,如北京新城發(fā)展與舊城改造的關系、上海浦東的區(qū)域功能規(guī)劃等。中國的城市正處于高速發(fā)展中,很多地方都在建設新城區(qū)。中國有著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又有著廣大的國土面積,每個地方的情況都非常不同。因此各個城市應體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我們可以都說普通話,但我們不能都生活在一樣的城市里。一樣的樓房,一樣的街道,這種單調(diào)的重復是可悲的。我們需要更多有特色的建筑,需要更多貝聿銘那樣的建筑設計師。
貝聿銘
貝聿銘是國際著名的建筑師。他一生的70多件作品無一例外地與金錢、權力和政治糾結在一起。他將外交手腕和設計的獨特混合運用在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法國巴黎盧浮宮等建筑身上。
保留古建筑:我說因為故宮是一個文物,是國家的國寶。四面現(xiàn)在看出去綠化得很好,天、樹很和諧,高樓起來就破壞故宮文物了。
直到現(xiàn)在,貝聿銘仍認為禁止在紫禁城附近蓋高樓是他主要的貢獻。
貝聿銘:對我而言,那是最大的成就,也是最大的滿足。
我原來跟梁思成很熟,他來美國,我跟他見過很多次。北京的城墻拆了很可惜,我跟梁思成談過,蘇州的墻拆了也很可惜。你看意大利、法國的城墻都保留,他們有歷史的觀念,你不能把歷史全部毀壞。好的辦法是保留古代的建筑,這是最重要的。我覺得城墻拆了以后,面貌全改了。
1974年,我頭次回國,我在清華演講時說,在故宮附近不應該造高樓,這是我的意見,當時的副總理谷牧在人民大會堂跟我談這個問題,他問我,為什么不應該造高樓。我說因為故宮是一個文物,是國家的國寶。四面現(xiàn)在看出去綠化得很好,天、樹很和諧,高樓起來就破壞故宮文物了。他說你說的話跟周總理的話相同。我覺得很榮幸,我不敢再說了,我說算了,他的話比我的話重得多了。
后來他們就慢慢在北京城市規(guī)劃方面發(fā)表這個意見,說故宮附近的樓的高度應該是這樣,到了二環(huán)、三環(huán)你可以造高樓,因為不影響故宮。你在故宮旁邊,比如北京飯店造高樓,那就是破壞文物,故宮的文物,是值得研究的。在香港到處都是高樓,這個不成問題,因為它沒有歷史。
四合院也應該保留,應該保留一片。你單單保留幾個王府,不夠,這不是好的辦法,要保留就保留一片。當然四合院不適應現(xiàn)在的生活實際,這個我很明白,最近我跟賈慶林(當時任北京市長———編者注)談過這個問題,我說請你一定要保留四合院,保留一片,不要再拆了。“我也想做,可是一個四合院十幾家人住在里面,利益怎么分配?怎么處理?”賈慶林問我。所以他有他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容易解決。不過,他同意,應該在附近再造一點房子,可以讓四合院里的居民搬到那個地方,然后再改造四合院,新的衛(wèi)生條件做好了以后,可以賣大錢。海外中國人想回到北京住的很多,他很可能出錢買下來。這件事是應該做的,因為這種四合院將來沒有了,越來越少了。
后來,貝聿銘用10萬美元設立了一個獎學金,幫助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他捐出這筆錢時立下一個規(guī)矩:學生們在結束研究后,可以花一個夏天游覽美國,但必須返回中國學以致用———如同他以前想做的一樣。
家世:1917年4月26日,貝聿銘出生在廣州,他的母親是一位笛子演奏高手,也是虔誠的佛教徒,給他起名聿銘,有光明的意思。
貝聿銘的家族有600年的歷史,第一代祖先在明朝的時候來到蘇州,在道旁擺小攤行醫(yī)賣草藥。后來貝家的子孫將家業(yè)發(fā)揚光大成為江南絕大部分藥店的供應商。到了18世紀,貝家已是大地主。
貝聿銘的祖父貝立泰先是在朝為官,后來他協(xié)助創(chuàng)建了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1917年,他創(chuàng)設蘇州分行并在那里當經(jīng)理。
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在美國大學畢業(yè)后投身北京中國銀行會計部,后來被派往廣州。1917年4月26日,貝聿銘出生在廣州,他的母親是一位笛子演奏高手,也是虔誠的佛教徒,給他起名聿銘,有光明的意思。貝聿銘屬蛇,蛇年出生的人被說成迷人、直觀、果斷、穿著虛榮、固執(zhí)己見。
貝聿銘:我的母親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女書法家、詩人、音樂家,母親這邊的家庭更具藝術氛圍,母親去世以后,父親對我的學習抓得很緊,很關心我將來想做什么。那個時候我也不知會做什么。
貝聿銘的母親因久病逝世,所以他回到老家與祖父一起生活。貝聿銘的家鄉(xiāng)是一個說吳儂軟語,出美女的地方———蘇州。貝聿銘的祖父貝立泰屬于帝制時代的老派人物,他逃避西服而穿著傳統(tǒng)長袍。以儒家道統(tǒng)持家,祭祖時有300名親戚齊聚祠堂,伴以音樂爆竹。為了培養(yǎng)對長輩的尊重,貝聿銘必然紋絲不動地坐在一張硬背椅上,面對祖父,直到老人家有動作為止。貝立泰自律甚嚴,子孫即使已經(jīng)成人,仍然懼怕他的訓戒。
貝聿銘:有一次,我們幾個小孩回家稍微晚了一些,怕驚動了老人家,只好悄悄地睡在了前庭。
貝立泰給貝聿銘灌輸儒家思想以培養(yǎng)高貴氣質:服從長輩、避免虛矯垮飾、不輕易生氣、保持冷靜從容。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星眾共之?!边@些讓貝聿銘在美國的生涯非常受益,雖然這個國家不太重視這種氣質。
香山飯店:貝聿銘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其實是一種提醒:大自然和建筑物過去是陰陽調(diào)和的,內(nèi)外永遠合二為一。
貝聿銘第一次在祖國設計的作品就是香山飯店,他想通過建筑來報答孕育自己的文化,協(xié)助中國建筑界探索一條新路。他想振興一般人仍能了解的特色———不是迂腐的宮殿和寺廟的紅墻黃瓦,而是尋常人家的白墻灰磚。他說就像我不會在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中找尋意大利的根源,而我會到佛羅倫薩去看平常人家的住屋一樣,建筑必須源于人們的住宅,他相信這決不是過去的遺跡,而是告知現(xiàn)在的力量。
在香山的日子里,貝聿銘通常把意念傳達給設計師后,就去做別的工作,然后定時回來監(jiān)督進度,再向客戶報告。香山飯店是他個人對新中國的表達,因此他悉心照顧。人們很訝異地看到他手里拿著鉛筆,在公司繪圖桌上搔首不已。這是數(shù)年來他惟一親自主持的計劃,每隔兩個小時他就拿著藍圖和立面圖和他的伙伴開一次會,而且長時間工作。
在西方,大型的建筑常常是以一個正面呈現(xiàn)給人的,但是這是在香山,香山在委婉地展延。按照貝聿銘的構想,客人先走過插著五面紅旗的牌樓,來到鋪著灰色地磚的前庭,才看到開著傳統(tǒng)八角和梅花型窗戶的白色灰泥墻正面。人走進來以后,能看到環(huán)繞貝聿銘典型空間架構天窗的大廳。這種風格介于蘇州園林和華盛頓國家藝術館的中庭之間,是個在樹影搖動中,喝茶、欣賞綠竹和池魚的地方。
貝聿銘:在西方,窗戶就是窗戶,它放進光線和新鮮的空氣。但對中國人來說,它是一個畫框,花園永遠在它外頭。
中國園林建筑的借景很重要。比如說像法國的大花園,就是那個凡爾賽宮,站在那兒一目了然,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可是中國的園林彎彎曲曲很多景,你要這么一彎腰看是一個景,走幾步再看一看又是另外一個景,這個巧妙得很,這個對我的建筑有點影響。還有一點非常有意思,你到一個中國園林里頭,一進門看見正對著門的那條路,你肯定走不通,你必須從旁邊的小路繞半天才可以到那個大屋子,這個跟中國人處事很像。
精心規(guī)劃的長排潔白樓房,高度都不超過4層,裝飾著格子花樣和八角窗,沿著中庭蜿蜒開來,據(jù)說這樣安排可以驅邪。這棟虛幻、祥和的樓閣對中國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因為這是貝聿銘參考蘇州的平坦屋頂和白墻做的建筑,在北京看來很不合時宜。有的人對貝聿銘刻意營造的儉樸感到慌張失措。“貝聿銘希望表達真正的美,”他的助手方佛瑞(FredFang)解釋說:“它就像沒有擦口紅的少女一樣?!?
貝聿銘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其實是一種提醒:大自然和建筑物過去是陰陽調(diào)和的,內(nèi)外永遠合二為一。
貝聿銘:過去讀書人的書房前面如果沒有一座花園,就稱不上是書房,這二者必須是一體的。
根據(jù)這種風格,貝聿銘為香山飯店設計的西式客房可以瀏覽11座種滿花草和古樹的美麗庭園。蜿蜒的花園小徑上鋪著用彩色圓石排成的精巧梅竹圖案,那些石頭是他的美國助手在越南邊境附近的一處河床上采集來的。
貝聿銘:當?shù)卮迕駨奈匆娺^外國人,當我的美國助手騎著騾子到那個地方時,村民還特地殺豬來招待他,血流滿地。他不了解這個情況,回來告訴我說他當時非常害怕,心里想,天哪,他們要殺了我。村民也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個洋人竟然要花幾千塊錢買他們的石頭。結果,所有的老太太和小孩都跑到河里去采石了。
香山飯店是1980年起施工的,那個時候中國跟現(xiàn)在的中國大不相同。那個時候中國能夠施工的新建筑很少,技術方面是差一點。但那并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管理。貝聿銘從美國帶回來一套吸塵器,那時候在中國還很少有這種東西,幾乎就沒有。吸塵器用完要常換過濾器,他們沒換,結果馬達都燒壞了。
貝聿銘:去了北京好多次,香山飯店很少回去過。有一次,我的夫人在香山飯店看到窗很臟。她說這個不行啊,看不到外面的風景,她去擦,這個確有其事,但那是在過渡時期。中國現(xiàn)在跟20年前相比大不相同了,現(xiàn)在回去很愉快,我覺得國家是在進步了。
香山飯店在美國造成的沖擊也非常大,后現(xiàn)代主義者說這是貝聿銘投降的動作。他們認為,現(xiàn)代主義終于也采用歷史性的依據(jù)和裝潢了。貝聿銘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說現(xiàn)代主義并未衰竭。當然,它已經(jīng)改變,變得更好,更加自由。
以上就是關于世界著名的建筑設計師及作品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景觀設計與市政區(qū)別與聯(lián)系(景觀設計與市政區(qū)別與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