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山水畫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guān)于山西山水畫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wù)客戶遍布全國,相關(guān)業(yè)務(wù)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論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演變
中國的山水畫發(fā)展演變
山水畫,是一種表現(xiàn)山川之妙并能為人類尋求某種精神寄托的畫種。中國的山水畫起源甚早,據(jù)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已有了山水畫,但實物未見流傳。而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山水畫,當是東晉名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中的背景山水。前面我們在人物畫一節(jié)中已談到,顧愷之的這兩幅畫是以表現(xiàn)人物為主體的,山水只是人物背景的襯托。
但是,作為人物背景組成部分的山、獸、林、鳥卻結(jié)合得很完整,表現(xiàn)得也很真實。山石開始依靠線的變化來表現(xiàn)不同的面,依靠層次來表現(xiàn)不同的山巒變化,利用俯視的角度來表現(xiàn)縱橫的山川。這些都是后來山水畫的基本表現(xiàn)技法,盡管這種表現(xiàn)還停留在比較幼稚的階段,但卻為以后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所以,顧愷之的名字,不但與中國人物畫的歷史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也為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在顧愷之之后的南北朝時期,山水畫勃然興起,出現(xiàn)了一批能畫山水畫的畫家和第一批專論山水畫的論文。但是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發(fā)現(xiàn)一幅當時的山水畫作品流傳下來,我們只能根據(jù)當時的有關(guān)山水畫的文獻,來認識那一時代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水平。不過從此之后,山水畫藝術(shù)以較完備的表現(xiàn)技法和系統(tǒng)的理論登上了中國畫壇。
中國山水畫到了隋唐時代,有了一個大的發(fā)展。隋代以展子虔為代表的畫家們的作品為我們研究這一時期的山水畫狀況提供了重要材料。展子虔,是今山東一帶的人,他曾歷任北齊、北周、隋三朝的大夫,是一個繪畫的多面手,據(jù)說對于人物、山水、界畫和車馬無不精湛。被世人稱為“唐畫之祖”。但是,他的最為杰出的貢獻還是在于山水畫方面,而現(xiàn)今留傳下來的他的惟一作品,就是現(xiàn)保存于故宮博物院的《游春圖》。
《游春圖》是一幅描繪自然景色為主的青綠山水畫卷,表現(xiàn)人們春天出游的情景。畫家在不大的絹幅上以妥善的經(jīng)營、細勁的筆法和絢麗的色彩,畫出了青山疊翠,花木蔥蘢,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圖中山青水秀,水天彌漫,在波光瀲滟的湖面上,一艘華麗的高篷游艇隨波蕩漾。船中三位女子縱目四望,陶醉于明麗的湖光山色,流連忘返。湖邊數(shù)人或騎馬或漫步于山間小道,或袖手仁立岸邊,興致盎然。畫家通過時各種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動的生動描繪,成功地體現(xiàn)了《游春》這一主題,展于虔的《游春圖》為唐代青綠山水畫派的形成開了緒端。
到了唐化,李思訓(xùn)和其子李道昭直接繼承了展于虔一系的山水畫畫風。李思訓(xùn)為唐王朝宗室,曾任“武衛(wèi)大將軍”。他繼承井發(fā)展了展子虔的畫法,用筆工致嚴整,著魚濃烈沉穩(wěn),畫面格局宏偉,堂皇華麗,裝飾性很強。他的幾了李昭道又繼承了他的畫風,時稱為“變父之勢,妙又過之”,并首創(chuàng)海景山水。
這樣,從隋代的展子虔,到唐代的李思訓(xùn)父子,一脈相承,形成了我國山水畫中具有特色的青綠山水畫派。在唐朝,還形成了另一山水畫派的源頭,那就是水墨山水畫。
水墨山水畫的開山始祖是王維,據(jù)說他詩、書、畫、音樂都很擅長,而且還官至尚書右丞。王維的畫喜用雪景、劍閣、棧道、曉行、捕魚等題材,其畫以筆墨精湛、渲染見長,具有“重”、“深”的特點。王維的山水畫還有一個重要的特色,就是詩和畫的有機結(jié)合。前面我們已談到,繪畫史一般把他看著是詩畫結(jié)合的創(chuàng)始者。王維之后的中晚唐時期,山水畫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場“水墨運動”,這樣,中國山水畫發(fā)展到唐代,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自由的新天地。
至五代兩宋,是山水畫家輩出和山水畫派疊現(xiàn)的時代,這些畫家繼承并發(fā)展了南北朝、隋、唐山水畫家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把中國山水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形成了五代時期的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北宋時期的中原畫派與院體山水畫,北宋晚期的“米點山水”與青綠山水,以及南宋四大家為代表的南宋院體山水畫。
五代時期,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是荊浩和他的學生關(guān)仝。荊浩是北方人,曾隱居于太行山,所以他接觸的多是北方及太行山的崇山峻嶺雄壯的景色。所畫山水“上突巍峰,下瞰窮谷”,多作巨壑,具章法布局為中心全景式的布局,而以主峰為中心,用云蚰煙霞的斷白,襯托出中、前景的全局安排。場面浩大,氣勢雄偉,空間感很強。據(jù)傳《匡廬圖》就為他的名作。他的弟子關(guān)仝則為長安人,師荊浩,卻有“青出于藍”之譽,自成一體,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的關(guān)、陜一帶的風光。其傳世之作為《關(guān)山行旅圖》,畫上巨峰高聳,氣韻深厚;所畫林木,有枝無干,卻給人“亂而整,簡而有趣”的感覺。
與荊浩、關(guān)仝為代表的北方山水畫派相對應(yīng),南方有以董源和他的弟子巨然為代表的表現(xiàn)江南山水的江南畫派,也稱為“南派山水”。董源和巨然都是10世紀下半葉活躍在南方的畫家,他們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的環(huán)境,不同于曠寂、雄厚、寒冷的北方,而是地勢起伏平緩、陽光和煦、溫暖濕潤的地區(qū)。他們體察自然,并以獨特的藝術(shù)語言加以描繪。在董源的作品里,很難看到險峻奇峭的山峰,所見是平緩連綿的山巒映帶無窮、林麓小溪、山村漁舍,全是江南丘陵江湖的動人景色。董源的代表作是描繪瀟湘地區(qū)風景的畫卷《瀟湘圖》和描繪夏日江南風景的《夏山圖》,董源的弟子巨然,成了他畫風的最好繼承者,其代表作品有《秋山問道圖》。此畫表現(xiàn)深谷叢林中,臨溪的草舍里,三個隱士正在談經(jīng)論道,周圍是一片高爽的秋季景色,這也可以反映出畫家的身份和心意。
到了北宋,出現(xiàn)了中原畫派與院體山水畫。中原畫派以李成、范寬為代表,李成因徒居山東營丘,便常以齊魯原野的自然環(huán)境為描繪對象,范寬長期居住在終南山和大華山,他的畫也就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林木繁茂、氣勢逼人。繼李成、范寬之后,山水畫家接踵而起,在李、范的影響下,當時曾出現(xiàn)了“齊魯之士惟摹李成,關(guān)陜之土惟摹范寬”的傾向。
北宋政權(quán)統(tǒng)一后,江南的畫家們相繼北上,并受到北宋畫院的禮遇,這就沖擊了以中原畫派為主流的北宋山水畫,南北畫派開始了融合,便形成了以郭熙為代表的院體山水畫。
北宋的山水畫我們還要提到的畫派就是“米點山水”和青綠山水?!懊c山水”的創(chuàng)始人是米芾,他是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祖籍山西太原,后來移居襄陽、鎮(zhèn)江等地,長江沿岸常常能看到的霧雨瀠瀠的云山煙樹景象啟發(fā)了他,于是他在山水畫技法上進行了新的創(chuàng)造,用水墨點染的辦法來畫山水,以充分發(fā)揮水墨的融臺。墨色暈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瀠的神韻之趣。
再就是青綠山水。前面我們已經(jīng)談到,從隋朝的展子虔,到唐代的李思訓(xùn)父子,這一畫派就已形成。但五代宋初,此種形式卻為士大夫畫家所不尚,被看成是職業(yè)畫家的匠俗之作,曾一度在北宋消沉。北宋中期,一些畫家們力排眾議,又重新致力于青綠山水,創(chuàng)造出適合宮廷欣賞趣味的典麗的青綠山水畫。使青綠山水畫進入了成熟時期,其著名的代表畫家有王希孟、趙伯駒等。
北方民族入侵,宋室南遷,稱為南宋,在新的都城臨安建立了南宋畫院。由于政治上的變遷和畫家生活地區(qū)的由北南移,使南宋的繪畫藝術(shù)從內(nèi)容到風格都有了新的變化,出現(xiàn)以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這“南宋四大家”為代表的南宋院體山水畫。
二、王維為什么被譽為山水畫之祖?
乇維,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他曾做過唐肅宗時的尚書右丞,后人又稱他為“王右丞”。他是唐代著名詩人和畫家。
王維擅長畫山水,被人推為山水畫之祖。他稱得上是一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山水畫家。他作青綠山水似李思訓(xùn),作水墨山水近吳道子。同時他首創(chuàng)了潑墨山水,舍棄了以往山水畫的浮華之氣,僅用水墨渲染而成,把原先以勾線為主的山水畫,向水墨發(fā)展推進了一步,并豐富了我國的繪畫技巧。明朝董其昌說王維的山水畫“一變勾斫之法為水墨渲染”,可見他對于山水畫的發(fā)展所作出的貢獻。由于他詩作得很好,吟詠自然,描寫形象具體;畫山水布局優(yōu)美,又富于詩意,所以蘇軾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山水,并不單純憑主觀想象,而有豐富的生活依據(jù)。他晚年居住在輞川別墅,和朋友們觀賞大自然。他的畫能給人以真實的感覺,宋代的米芾引用張彥遠評論他的畫說:“筆思縱橫,參于造化?!彼?,這決不是偶然的。據(jù)說宋朝文學家秦觀得過一場腸胃病,有個姓高的朋友拿著王維最有名的作品《輞川圖》給他看,并說:“看了這幅畫,你的病就會好了。”秦觀病倒在床上,心情很壞,但每天欣賞著這幅畫,好像已經(jīng)離開病床,到了輞川別墅,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面對著優(yōu)美的風景一樣,心情逐漸開朗,病也很快好了。
王維的石頭也畫得很好,據(jù)說他曾經(jīng)給唐玄宗的弟弟歧王李范畫過一幅怪石,畫的十分逼真。李范很喜歡,經(jīng)常坐在畫旁欣賞。有一天,風雨交加,雷電轟鳴,突然一個大霹雷,把畫中的石頭拔掉了,畫面立即變成一張白紙。畫石飛走的事情很快傳播開來,六七十年后,朝鮮送來一塊石頭,說是朝鮮神嵩山上飛來的奇石,上面還刻有王摩詰的印。皇帝讓人拿來王維的筆跡和石頭上的印章一對照,完全相同,才知道以前畫的那塊石頭,原來飛到朝鮮去了。畫的石頭會飛,當然是虛構(gòu)的神話,但由此可見王維畫的石頭一定是惟妙惟肖的。
王維觀察事物非常仔細深刻,這也是他在繪畫上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據(jù)說有一天,他到朋友庾敬休家做客,看見墻壁上掛著一幅《按樂圖》,這幅圖描寫吹奏音樂的場面。王維本來精通音樂,便欣賞起這幅畫來。他看了又看,忽然笑了。旁邊的人莫名其妙,問他笑什么。他說道:“這幅畫,畫的正是吹奏《霓裳羽衣曲》第三段第一節(jié)的時候?!庇腥瞬幌嘈?,就找樂隊來表演這首曲子,當演到那一節(jié)時,用畫對照,果然,吹奏者的姿勢動作表情完全和畫中一樣。
王維的繪畫成就很高,他開啟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并對后世文人畫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他一生把所有的感情盡情揮灑于山水之間,寄情造意,詩從胸發(fā),畫由意出,情景交融,詩畫同工,曲意盎然,達到了詩畫相融的最高境界。他曾寫了一首詩來評價自己,他說:“宿世謬詞客,前身應(yīng)畫師。”就是說:“人們都錯把我當做詩人,其實我的‘前世’倒應(yīng)該是畫家呀。”他的作品真跡很少。傳說是王維所作的《江山雪霽圖卷》和人物畫《濟南伏生圖卷》也早已流傳到日本,至于傳說為王維所著的《畫學秘訣》根據(jù)清朝人的考證也是宋代人假托的著作。這不能不說是藝術(shù)史上的損失。
三、王維著名的山水畫有哪些王維的畫詩配畫
; 王維的《畫》
王維《畫》
王維著名的山水畫有哪些?
急急急急!!! 王維有那些畫!!
王維的《畫》原文是什么?
王維的《畫》畫
[唐]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王維《畫》
畫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譯文〗
在遠處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顏色,
在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聲音。
春天過去了但花兒還是常開不敗,
人走近枝頭上的鳥兒卻紋絲不動。
〖點評〗
此詩把畫景于實景對照描述,
顯示了畫的形神兼?zhèn)洹?/p>
望采納!
王維著名的山水畫有哪些?
傳世作品有《雪溪圖》,絹本、墨筆畫??v36.6厘米,橫30厘米。坡石有漬染似無勾皴,無款。有宋趙佶標題“王維雪溪圖”。圖錄于《中國名畫寶鑒》。此《雪溪圖》構(gòu)圖平遠,可分為近景、中景、遠景三段。近景左下方一座披著素紗的木拱橋把人們引入一個冰雪天地;中景是一條結(jié)冰的大河,橫臥在畫卷中部,水平如鏡,波瀾不興;遠景,河對岸雪坡、樹木、房舍等平臥于黑水之上,掩映于茫茫白雪之中,使畫面更加深遠??v觀全圖,可使觀者沉浸在一片寧寂的山村境界之中,仿佛有雪花飄落和行人腳步聲悄悄傳入耳畔。此畫無款。右上角有趙佶題字“王維雪溪圖”,故長期以來認為是王維唯一的山水作品流傳至今?,F(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http://www.1619.com.cn/guiren-news/newsimg/49297-2.jpg
王維《袁安臥雪圖》,其中雪中芭蕉的意喻得到后世的推崇,這種超越于生活常理之外的藝術(shù)處理,確立了“神情寄寓于物”的表現(xiàn)手段,也進一步深化了“意在筆先”的思維方式。王維最重要的成就在于開創(chuàng)了詩情畫意的境界,詩與畫在意境上的交融,賦予了真正的氣韻生動的美感,從此詩的情懷進入了繪畫,逐漸成了重要的審美標準之一。
王維以畫山水最著名,其所畫《輞川圖》,山谷郁郁盤盤,云水飛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此外還善于畫人物及羅漢。亦作壁畫。
還有《伏生授經(jīng)圖》,《長江積雪圖》,《雪中芭蕉》等
急急急急!!! 王維有那些畫!!
王維有一幅畫《雪中芭蕉》,是中國繪畫史里爭論極多的一幅畫,他在大雪里畫了一株翠綠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則又是南方熱帶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這就是歷來畫論所爭執(zhí)的重心,像《漁洋詩話》說他:“只取遠神,不拘細節(jié)。”沈括的《夢溪筆談》引用張彥遠的話說他:“王維畫物,不問四時,桃杏蓉蓮,同畫一景?!?/p>
探討王維這幅畫之前,有必要強調(diào)一個本來完全沒有必要強調(diào)的問題,即該畫名為《袁安臥雪圖》,是一幀歷史人物故事畫,而絕非景物畫,只因存在“雪蕉”問題,故后人習以《雪中芭蕉》代而稱之。因此,討論該畫是不可以脫離袁安其人以及其臥雪故事背景,就“雪蕉”而奢談“雪蕉”。
袁安,東漢人,《后漢書》有傳,生平許多事跡均為后人所稱道。唐章懷太子注《后漢書·袁安傳》時援引漢魏周裴《汝南先賢傳》載:時大雪積地丈余,洛陽令自出按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干人。”令以為賢,舉為孝廉也。
此即袁安最為后人推崇備至的臥雪故事,王維《袁安臥雪圖》即以此題材所作。 袁安臥雪的故事,在古代極有影響,成為傳統(tǒng)文學和繪畫廣為引用的典故和題材。
但是后代喜歡王維的人替他辯護的更多,宋朝朱翌的《猗覺寮雜記》說:“右丞不誤,嶺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紅蕉方開花,知前輩不茍?!泵鞒巅偷摹渡介韵菊Z》談到這件事,也說都督郭_ 在廣西:“親見雪中芭蕉,雪后亦不壞也?!泵鞒耐蹩咸谩队魧S筆麈》為了替王維辯護,舉了兩個例子,一是粱朝詩人徐_好一首詩:“拔殘心于孤翠,植晚玩于冬余。枝橫風而色碎,葉漬雪而傍孤”來證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一是松江陸文裕宿建陽公館時“閩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一株,橫映粉墻,盛開紅花,名美人蕉,乃知冒著雪花,蓋實境也。”
這原來是很有力的證據(jù),說明閩中有雪中的芭蕉,但是清朝俞正燮的(癸已存稿)又翻案,意見與明朝謝肇_的《文海披沙》一樣,認為“如右丞雪中芭蕉,雖閩廣有之,然右丞關(guān)中極雪之地,豈容有此耶?”謝肇_并由此提出一個論點,說:“作畫如作詩文,少不檢點,便有紙漏。......畫昭君而有帷帽,畫二疏而有芒躍,畫陶母剪發(fā)而手戴金馴,畫漢高祖過沛而有僧,畫斗牛而尾舉,畫飛雁而頭足俱展,畫擲骰而張口呼六,皆為識者所指摘,終為白壁之暇?!逼谄谡J為不論是作什么畫,都要完全追求寫實,包括環(huán)境,歷史,甚至地理等等因素。
整理了這些對王維一幅畫的諸多討論,每個人講的都很有道理,可惜王維早就逝去了,否則可以起之于地下,問他為什么在雪中畫了一株芭蕉,引起這么多人的爭辯和煩惱。
推想王維在作這幅畫時,可能并沒有那么嚴肅的想法,他只是作畫罷了,在現(xiàn)實世界里,也許“雪”和“芭蕉”真是不能并存的,但是畫里為什么不可以呢?
馮超然繪袁安臥雪圖
記得《傳燈錄》記載過一則禪話:六源律師問慧海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師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p>
六源又問:“一切人總?cè)鐜熡霉Ψ?”
師曰:“不同,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
這一則禪話很可以拿來為雪中芭蕉作注,在大詩人、大畫家,大音樂家王維的眼中,藝術(shù)創(chuàng)作就和“饑來吃飯,困來即眠”一樣自然,后代的人看到他的創(chuàng)作,卻沒有那樣 自然,一定要在雪里有沒有芭蕉爭個你死我活,這批人正是“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此所以歷經(jīng)千百年后,我們只知道王維,而為他爭論的人物則如風沙過眼,了無蹤跡了。我并不想為“雪中確實有芭蕉”翻案,可是我覺得這個公案,歷代人物爭論的只是地理問題,而不能真正觸及王維作畫的內(nèi)心世界,也就是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雪中真有芭蕉為王維所眼見,是寫景之作,另一種是雪中果然沒有芭蕉,王維憑借著超人的想像力將之結(jié)合,做為寓意之作。也就是“精于繪事者,不以手畫,而以心畫”的意思。王維是中國文學史、繪畫史、音樂史中少見的天才。
在文學史里,他和詩仙李白,詩圣杜甫齊名,被稱為“詩佛”。在繪畫史里,他和李思訓(xùn)齊名,李思訓(xùn)是“北宗之祖”,王維是“南宗之祖”,是文人畫的開山宗師,在音樂史里,他是一個琵琶高手,曾以一曲《郁輪袍》名動公卿。十五歲的時候,王維作了《題友人云母障子詩》、《過秦王墓》,十六歲寫《洛陽女兒行》,十七歲賦《九月九腎憶山東兄弟》,十九歲完成《桃源行》、《李陵泳》諸詩......無一不是中國詩學的經(jīng)典之作,十九歲的王維中了解元,二十一歲考上進士,他少年時代表現(xiàn)的才華,使我們知道他是個偉大的天才。
王維也是個感情豐富的人,他留下許多軼事,最著名的有兩個,當時有一位寧王,有寵姬數(shù)十人,都是才貌雙絕的美女。王府附近有一位賣餅的女子,長得亭亭玉立,百媚千嬌,非常動人,寧王一見很喜歡她,把她丈夫找來,給了一筆錢,就帶這女子回家,取名“息夫人”,一年后,寧王問息夫人:“你還想以前的丈夫嗎?”她默默不作聲。于是寧王把她丈夫找來,彼此相見,息夫人見了丈夫淚流滿頰,若不勝情。寧王府賓客數(shù)十人,都是當時的名士,看了沒有不同情的。寧王命各人賦詩,王維即席作了《息夫人怨》:“莫以今時完,而忘舊日思;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睂幫蹩戳舜鬄閯尤?,于是把息夫人還給她的丈夫。
另一個是安祿山造反時,捕獲皇宮中的梨園弟子數(shù)百人,大宴群賊于凝碧寺,命梨園弟子奏樂,他們觸景生情不禁相對流淚,有一位叫雷海清的樂工禁不往棄琴于地,西向慟哭,安祿山大怒,當即將雷海清肢解于試馬殿。王維聽到這個消息,寫了一首十分深沉的詩:“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奉管弦。”
從王維的許多小事看來,雖然他晚年寄情佛禪,專寫自然的田園詩篇,在他的性靈深處,則有一顆敏感深情,悲天憫人的心,這些故事,也使我們更確信,他的繪畫不能 光以寫實寫景觀之,里面不可免的有抒情和寄意。
他自己說過:“凡畫山水,意在筆先。”《新唐書》的王維本傳說他:“畫思入神,至山水平遠,云勢石色,繪工以為天機獨到,學者所不及也?!蔽艺J為,一位“意在筆先”、“天機獨到”的畫家,在畫里將芭蕉種在大雪之中,并不是現(xiàn)實的問題,而是天才的纖運。
王維的詩作我們讀了很多,可惜的是,他的繪畫在時空中失散了。故宮博物院有一幅他的作品《山陰圖》,花木扶疏,流水清遠,左角有一人泛舟湖上,右側(cè)有兩人談天, 一人獨坐看著流郛,確能讓人興起田園之思。據(jù)說他有兩幅畫《江山雪霧圖》、《伏生授經(jīng)圖》流落日本,可惜無緣得見,益發(fā)使我們對這位偉大畫家留下一種神秘的懷念。
歷來偉大的藝術(shù)家,他們本身就是藝術(shù)。以《雪中芭蕉》來說,那棵芭蕉使我們想起王維,他縱是在無邊的大雪里,也有動人的翠綠之姿,能經(jīng)霜雪而不萎謝。這種超拔于時空的創(chuàng)作,絕不是地理的求證所能索解的。在造化的循環(huán)中,也許自然是一個不可破的樊籠,我們不能在關(guān)外苦寒之地,真見到芭蕉開花;但是偉大的心靈往往能突破樊籠,把大雪消溶,芭蕉破地而出,使得造化 的循環(huán)也能有所改變,這正是抒情,正是寄意,正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最可貴的地方。寒冰有什么可畏呢?王維的《雪中芭蕉圖》應(yīng)該從這個角度來看。
王維的《畫》原文是什么?
原文如下: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翻譯如下:
春天過去,可是依舊有許多花草爭奇斗艷,人走近,可是鳥卻依然沒有被驚動。
注釋如下:
色:顏色,也有景色之意。
驚:吃驚,害怕。
《畫》
看遠處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畫上的山色卻很清楚,在近處聽流水,應(yīng)當聽到水聲,但畫上的流水卻無聲。在春天盛開的花,隨著春天的逝去就凋謝了。而畫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節(jié),它都盛開著。人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它就會受驚飛走。但畫上的鳥,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會驚飛。
遠看山有色
遠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為有色?清秀俊朗紅濕綠垂是色,寒色蒼蒼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異色,只因其距離而產(chǎn)生美感,讓人覺其有無限的風光。此乃是“靜境”,靜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靜心者能品之。這就好比是陽春白雪,一開始就將下里巴人給趕出了藝術(shù)空間。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賞美的資格。在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靜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畫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著擋不住的盛情傾瀉而出.一種流動之美跳躍于詩人的眼中。
近聽水無聲。
源頭活水本是“動境”,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寧靜致遠.和首句并無矛盾之處.動靜的取舍上詩人可以說是能夠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靜的如此讓人難以放棄去一探究竟,這樣,我們就會接近此詩此畫,這樣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處只是因為“無聲”,無聲是一種美。王羲之的詩中有“在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便也是這種美。有聲無聲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籟之聲!莊子所提的“天籟”之聲就是如此,當“天籟”與“人籟”“地籟”一起時,便共同構(gòu)成一個常人無法言語的自然之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花兒在那個最美的季節(jié)里盡情的開放,并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燃燒般的開到最美。美到極致后,飄然而去。但此中花兒不謝,只因在畫中。不僅僅是如此,寫的近近是畫中的花,是春盡之時,花兒盡逝,無處得美而傷懷的感觸在里面。
鳥兒不驚,不知青春已盡,歲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詩中的畫似乎代表著一種夢想,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但那種夢想只是在人的心靈處于一種安靜的狀態(tài)中我們才能夠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實,詩人唯有帶著淡淡的幽思去尋覓世間最后的能夠寄托情懷的東西。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人又來,沒有永恒的美麗,而一切的美麗都將隱于虛幻。
作者王維簡介如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漢族,唐朝河?xùn)|蒲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四、張三友山水畫市價現(xiàn)在多少一平方尺
張三友,1940年生于山西大荔,1963畢業(yè)于西安美術(shù)學院,現(xiàn)任西安美術(shù)學院國畫系教授,兼日本武庫川大學客座教授,曾任西安美術(shù)學院國畫系主任,作品《好雨》被中國美術(shù)館收藏,《行云流水》被柏林博物館收藏,《秦嶺春》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盤根錯節(jié)》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參加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展覽有《偉岸》入選黃河畫展,《秦嶺深處》入選澳門回歸展并獲銅獎,《秦嶺》獲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80周年優(yōu)秀獎,《長城頌》入選華夏之魂獲銅獎,《延安晴雪》入選西部輝煌中國畫提名展。出版有《張三友畫集》兩冊?!睹佬g(shù)》、《中國畫》、《中國書畫》等雜志多次發(fā)表其作品。作品《好雨》被中國美術(shù)館收藏,《行云流水》被柏林博物館收藏,《秦嶺春》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盤根錯節(jié)》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參加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展覽有:《偉岸》入選黃河畫展,《秦嶺深處》入選澳門回歸展并獲銅獎,《秦嶺》獲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80周年優(yōu)秀獎,《長城頌》入選華夏之魂獲銅獎,《延安晴雪》入選西部輝煌中國畫提名展。出版有《張三友畫集》兩冊?!睹佬g(shù)》、《中國畫》、《中國書畫》等雜志多次發(fā)表其作品。論著《詩情畫意》被日本大和出版社,《山水畫探微》被陜西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硯邊拾穗》發(fā)表于香港《收藏天地》,《畫家的書法》發(fā)表于海峽兩岸書畫研討會會刊;《師造化得心源》、《難忘的一課記大師劉海粟》發(fā)表于《西北美術(shù)》,《鑄魂》發(fā)表于陜西日報,《李可染談味》發(fā)表于中國美術(shù)報,《性情中的畫》發(fā)表于《美術(shù)界》,《一代宗師》發(fā)表于《財富與收藏》。近年來先后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十五次。畫家心語我愛畫大西北,愛他天之廣漠、地之深沉、草木之強勁、川流之生生不息、人民之敦厚自強,我感到大西北的一切風物,似乎都和黃陵古柏、周原古銅、大秦兵馬俑、漢武石刻、盛唐文化遺產(chǎn)是一脈相承的,從中可覓尋到中華民族精神的根。傳略輯入《中國現(xiàn)代美術(shù)家人名大辭典》、《中國當代美術(shù)家人名錄》、《中國當代藝術(shù)界名人錄》等。按照目前市場價格,應(yīng)該在2-3萬每平尺,四尺的價格大約在8-10萬元人民幣,朋友或熟悉的人會少一些。
以上就是關(guān)于山西山水畫相關(guān)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guān)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