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包頭黃河渡口景觀設計(包頭黃河渡口景觀設計招聘)

    發(fā)布時間:2023-03-06 22:12:01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119        問大家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包頭黃河渡口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包頭黃河渡口景觀設計(包頭黃河渡口景觀設計招聘)

    一、你能說出黃河上幾處著名渡口以及渡口名稱的來歷嗎?

    1.磧口。這是一座落于山西臨縣的古渡口。

    2.臨津古渡。它是絲綢之路南行的開端。它的一邊是甘肅積石山保安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自治縣,一邊是青海民和官亭鎮(zhèn),絲綢之路西進南入即在此分野。

    3.金城關渡。在甘肅境內,留下遺跡的只有一個:青石關渡口。青石關渡口自西漢以來一直是橫跨黃河最雄險的大渡口之一,連接中原和新疆、青海。

    4.位于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的蒲津渡是古代黃河的一大渡口。

    此外還有蘭州:古代的蘭州是西北軍事重鎮(zhèn)和茶馬貿易市場,也是絲綢之路穿越黃河的一大渡口,絲路文化與黃河文化的交融薈萃之地。

    二、黃河壺口瀑布簡介

    百度百科的介紹:

    黃河壺口瀑布位于宜川縣城以東35公里,吉縣城西45公里處的秦晉大峽谷黃河河床中,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因其氣勢雄渾而享譽中外。 壺口瀑布,是由于黃河流至壺口一帶,兩岸蒼山夾峙,把黃河水約束在狹窄的黃河峽谷中,河水聚攏,收束為一股,奔騰呼嘯,躍入深潭,濺起浪濤翻滾,形似巨壺內黃水沸騰。巨大的浪濤,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團團水霧煙云,景色分外奇麗。站在河邊觀瀑,游人莫不唱起“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威武雄壯的歌聲。

    滔滔黃河水在流經吉縣龍王山附近時,由300米乍縮為50米,飛流直下,猛跌深槽,如壺注水然,故曰“壺口”。駭浪翻滾,驚濤拍岸,云霧排空,其雄壯之勢,無與倫比。與瀑布相關的景觀還有“千米龍槽”、“水里冒煙”、“長虹臥波”、“旱地行船”等。壺口景色,四時各異,嚴冬則冰封河面,頓失滔滔;春來則凌汛咆哮,如雷貫耳;盛夏則大洪盈岸,蔚為壯觀;秋季則洋洋灑灑,彩虹通天。

    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黃河中游,秦晉大峽谷中段,總面積約60平方千米。黃河壺口瀑布聲如雷鳴,氣勢壯觀,它以排山倒海的獨特雄姿著稱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也是偉大中華民族的象征。

    壺口瀑布,號稱“黃河奇觀”,是黃河上唯一的黃色大瀑布,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的風景區(qū),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一體,展現(xiàn)了黃河流域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淀。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2002年,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

    壺口瀑布水勢洶涌,濤聲震天,景色壯麗,是黃河最壯觀的一段,也是國內外罕見的瀑布奇觀?!包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膾炙人口的佳句,勾畫出了大河奔流的壯觀景象。不觀壺口大瀑布,難識黃河

    山西一側觀賞百米懸瀑

    真面目,壺口瀑布這顆黃河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它巨龍般的姿態(tài)奔騰、咆哮著。當代詩人陳運和的詩《壺口——歌喉》夸黃河“為五千年文明史領唱 音符始終不變,氣勢震撼神州”。

    黃河壺口瀑布景觀(20張)

    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fā)布。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xié)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專家學會組”、“媒體大從組”與“網(wǎng)絡 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懊襟w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wǎng)友、手機用戶投票的方式各產生12個獲獎地方。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濃墨重彩推出的“專家學會組”獎項則別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島、海岸、瀑布、冰川、峽谷、城區(qū)、鄉(xiāng)村古鎮(zhèn)、旅游洞穴、沼澤濕地等15個類型。 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六大瀑布壺口瀑布位列其中。

    2010年7月5日,壺口瀑布出現(xiàn)的半清澈半渾濁交界的并流景觀,十分壯觀。

    三、包頭市好玩的地方

    包頭南海濕地景區(qū)

    南海,位于包頭東河區(qū)南側,總面積2000公傾,其中水面480公頃,水域遼闊,風光旖旎,北依青山,南接黃河,浩浩蕩蕩,飄飄渺渺,碧波蕩漾,群鷗翔集,蘭舟桂棹,漁歌對答,素有“塞外西湖”之美譽。2008年已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qū),同年,被內蒙古自治區(qū)批準為省級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qū),成為草原鋼城獨具特色的旅游景點之一。

    南海公園位于包頭東河區(qū)南側,昔日這里曾是九曲黃河的一段故道,河水改道南移后形成水面和灘頭草地,開發(fā)區(qū)總面積2000公頃,其中水面480公頃,分為水上活動區(qū)和湖濱游覽區(qū)。南海北有青山朦朧輝映,南有黃河玉帶環(huán)繞,湖中碧波蕩漾,湖濱水草豐美,天空鷗鳥翱翔,風景獨秀。1985年,這里被辟為旅游開發(fā)區(qū)。經過近幾年的精心規(guī)劃和開發(fā)建設,已初具規(guī)模。開發(fā)區(qū)把這里的自然美與人工美融為一體,使其既具有塞外渾厚、粗獷的特點,又有江南水鄉(xiāng)的嫵媚靈氣,享有“塞外西湖”的美稱,成為草原鋼城獨具特色的旅游風景區(qū)之一。到這里旅游,不僅能在水上泛舟,湖中垂釣、蒲蕩探幽、園中小憩,飽覽怡人的南海風光。

    包頭南海是我國較大的內湖風景區(qū)之一,緊鄰黃河,占地面積1585公頃,其中水域面積333公頃,濕生草地面積15000畝,有200多種野生動植物在這里繁衍生息。

    包頭南海素有“水旱碼頭”之稱謂,其中水碼頭就是指南海子碼頭,是康熙年間黃河岸邊的一個航運吞吐口岸,迄今已有330多年的歷史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黃河改道,原托克托城南河口鎮(zhèn)被水淹沒,從此南海子渡口成為黃河中上游的水運樞紐和皮毛集散地,老包頭在西北地區(qū)的經濟地位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的繁榮,使南海子渡口揚名天下。蒼茫河水見證著歷史上南海子渡口曾經有過的“船筏林立”的興盛以及河水離去的衰落。

    包頭南海公園的前身為包頭市魚種站,有著悠久的漁業(yè)生產歷史。品種有野生黃河鯉魚、花鰱、白鰱、鯽魚、草魚等傳統(tǒng)品種,還有中華絨鰲蟹、黃河鯰魚、團頭魴(武昌魚)、秀麗白蝦等名貴水產品,豐富的水產品,吸引了品嘗南?!叭~宴”的人們,也吸引了廣大釣魚愛好者。

    四、黃河古渡口的貴德黃河渡口

    貴德境內的黃河渡口與黃河橋梁

    黃河流經貴德縣,中貫全境,自古成為阻礙交通的一大天塹。兩岸人民為生產、生活和交流的方便,很早就開辟了大大小小的許多渡口,其中賀爾加渡口和滴水崖渡口是貴德黃河上兩個最大最早的渡口。賀爾加渡口位于貴德縣河西鄉(xiāng)賀爾加村南,滴水崖渡口在下游六、七公里處的河東鄉(xiāng)太平村北。

    貴德黃河渡口的歷史相當久遠,可追溯到東漢時期。據(jù)《后漢書·鄧訓傳》記載,東漢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張掖太守鄧訓出使河湟,接任護羌校尉,對諸羌實行懷柔之策,眾羌歸附。唯獨羌酉迷唐不服,退居大小榆谷(今貴德黃河南岸)對抗。于是鄧訓發(fā)湟中之兵六千欲進擊迷唐,但因黃河所阻,無法用兵。鄧偶見羌人懷抱羊皮袋渡河,得到啟示,即命兵士“縫革為船,置于箅上,以渡河”,并取名曰“革船箅”。這種渡河工具即為今天的皮筏及木箅(木排筏子),那是首次用于貴德縣境內的黃河上,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在《后漢書·西羌傳》中還說,東漢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河湟護羌校尉貫友為渡黃河出擊居于大小榆谷的羌酋迷唐,“遂夾逢留大河筑城塢,作大航(即船),造河橋,以擊迷唐”。逢留大河為今貴德縣黃河北岸賀爾加河注入黃河處,即為賀爾加渡口。此種“作大航(船),造河橋”是黃河上游的第一座浮橋,迄今亦有1900多年的歷史。

    又據(jù)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西寧兵備道僉事楊應琚編《西寧府新志》卷十三建置、津梁記載:“滴水崖渡,在所城(指貴德縣城)北,即黃河也,舊系私船,多有勒索。乾隆四年(1739年)經西寧道僉事楊應琚、知府申夢璽、署所千總(即縣長)丁正國詳請,設官船二只,每船水手八名,應所需工食,按年從司庫請領。又設救生船一只,水手四名?!庇纱丝芍?,在今縣城東1公里處的黃河南岸滴水崖河沿,早在二、三百年前就有私船過渡。至清乾隆四年由楊應琚等府、縣官員始設官辦渡口。在不同季節(jié)輪換使用渡口,冬春季節(jié)在河南滴水崖放渡,至對岸虎頭崖下面出船,回船在南岸滴水崖下游一公里處的麻巴出船。至今麻巴油庫附近的黃河沿仍有一莊廓廢墟,是原來渡船水手居住處。夏秋洪水暴漲時,在黃河北岸的賀爾加渡口放渡,至南岸滴水渡口出船。

    在民國時期,貴德黃河上還是沿用古老的傳統(tǒng)渡船或皮筏過渡,船只簡陋,攻效不高,船夫由歷史上的四十八戶(河陰地區(qū))、東鄉(xiāng)楊家崖、河西下排村水手組成,分三班放渡,每班十天,依次輪流。渡船每天只能放渡一至二次,有時三四天不發(fā)船,旅客就在黃河岸邊露天住宿。每次渡船載畜五六十頭,行人八九十人,人畜混渡,擁擠不堪。渡船不慎時會超越渡口,這時則由旅客將船從下游逆水拉到渡口。渡口實為商旅畏途。人畜過渡均收船費,一般每人收銅錢15文,每頭大牲畜收60文,小牲畜收30文,收費隨物價而浮動。至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在賀爾加渡口處修建了浮橋,這處渡口遂廢。此后,民間仍用皮筏等渡河工具在貴德縣境內幾十公里的黃河上渡河于南北兩岸,或順流運輸。

    賀爾加渡口雖然廢止了渡船擺渡,可原渡口仍架橋使用。民國二十三年,青海省政府決定修建貴德黃河浮橋,省建設廳派一名姓郝的技術員負責修建。當時黃河以南為貴德轄區(qū),黃河以北為共和縣轄區(qū),雙方縣政府負責所在地段的工程項目。所用石料皆由人背畜馱運到工地,木料從貴德縣東溝和當車地區(qū)砍伐,由當?shù)孛窆み\到工地。所需鐵件由貴德縣商會承擔供應,雇用鐵匠在工地加工。木船由河東鄉(xiāng)貢麻(今保寧村)的木工梁掌尺負責建造,只付微薄工資,其余木工活由全縣木工輪流承擔。系船用的麻繩在尖扎康楊地區(qū)擰制后,由民工沿黃河邊扛到建橋工地。兩岸碼頭是木籠裝填石塊構成。地錨是系連船繩的將軍柱,人們將粗大的柳樹連根挖出,運到橋頭埋在地下作錨樁。成橋時,系船纜繩牢牢緊拴在兩岸固定的錨樁上,九只木制大船順纜繩均勻地拴牢,船與船之間架上四至六根長11米的縱梁,上下水的兩根在梁的兩頭又用木樁活栓連接。船可隨水的漲落而浮動。大梁上用木板鋪成橋面??菟畷r橋長113米,洪水時長171米,故橋面板按季節(jié)要增減??菟畷r兩碼頭有陡坡。橋兩邊碼頭上置有欄桿,橋頭兩側建有牌坊,并繪有彩畫。整個建橋工程由當年五月開工,九月竣工。因浮橋是由貴德與共和兩縣合修,所以定名為“和德橋”。當時竣工后從西寧請來秦腔劇團,在西河灘唱戲三天,以示慶賀。橋建成后,為管理方便,原共和縣所轄地方的黃河北部下郭密(今賀爾加、尕讓)地區(qū)劃為貴德轄區(qū),接著也就改橋名為“貴德浮橋”。貴德浮橋的建成,結束了貴德縣人民靠木船及羊皮筏子過渡的生活、文化、經濟交流。貴德浮橋的建成,是繼東漢初期“造河橋”后再次所建的黃河浮,橋為近代史上于黃河上游修建的第一座橋。

    至民國三十年(1941年),因浮橋船只腐朽,進行了一次較大的維修。這次維修抽換了部分大梁和橋面板,將原木籠拆除,改建為八字式木樁架橋座(臺),造新船三只,另將舊船兩只改造一只,共用款約590萬元國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八月,黃河水暴漲,橋面被沖毀,歷經四個月修復。爾后又用八號鉛絲灼火后擰成鐵繩取代原用的麻繩。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四月八日,又更換了全部船只和橋面,耗資859萬元國幣。

    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于貴德人民的保護,浮橋仍完好。1949年9月18日貴德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浮橋,更加重視對黃河浮橋的修建和管理,于1950年4月成立了黃河浮橋修建委員會和浮橋管理站。當年由省交通廳投資人民幣8633元,新做木船四只,重修兩岸碼頭,更換橋梁和橋面板43立方米。將碼頭改建為木板樁八字式橋臺,橋臺長15米,八字石籠墻長45米,與橋臺成45度交角。南北兩岸橋臺凈距140米。這時共用浮船11只,浮船身長11米,寬5米。船上游以3根、下游以1根鐵繩將浮船相連固定,鐵繩兩端錨于八字墻中的大木樁上。兩船間的大梁直徑25厘米,長11米,梁上鋪的橋面板寬20厘米,厚10厘米,長430厘米,可以維持通過一般民間車輛。1955年又整修一次,耗資人民幣5913元。1957年維修碼頭、橋板,新?lián)Q鋼絲繩一條,耗資6283元。1958年6月,解放軍某部工兵部隊來縣,對浮橋進行了整體加固,增船增梁,木船增到13只,并鋪設軌道板,標牌8噸,可通汽車。1963年元月,黃河河面結冰,群眾稱謂“站冰橋”。當時浮橋被積冰摧毀,縣上撥款90000元,立即搶修,并將兩岸的木籠碼頭改建為水泥漿砌石碼頭,將木地籠改為牽引絞車。1964年開始通行載貨汽車,每通行一次需時3分鐘,限定時速5公里。

    貴德黃河浮橋建成初期,縣政府決定設立黃河浮橋管理處,設管理員1人,派警察在浮橋執(zhí)勤,從河州(今甘肅省臨夏市)聘請水手2人,在浮橋長年值班,每人每月工資白洋60元。又從當?shù)爻檎{水手6人,平時輪流或集中維修浮橋,每人每月工資白洋6元,對水手班長每月增加補貼6元。凡是過往商客、牲畜、木輪大車均收過渡費,采取以橋養(yǎng)橋政策。不足部分由縣政府從公安經費中抽撥1468元歸浮橋使用,另撥白洋428元,作為浮橋臨時費用。

    解放后,成立的浮橋管理站,總編制6人,其中有管理人員2人,工人(水手)4人,每月從過渡費中按國家核定標準計發(fā)工資。對浮橋管理仍采取了以橋養(yǎng)橋政策,但為方便群眾起見,對過渡費進行了調整。屬于兩岸人民從事生產活動的牲畜、車輛免收過渡費。對從事商業(yè)、運輸和外地的牲畜、車輛收取過渡費,每次騾馬2角,牛、驢1角,羊5分,木輪車5角,以后汽車過渡每次2元。從1965年起只收汽車過渡費,其他均免收。1969年起免收汽車過渡費。1971年9月由縣工交局管理浮橋,所有浮橋設施和人員全部移交公路交通部門。黃河浮橋由尕讓養(yǎng)路段管理養(yǎng)護。至1978年5月,貴德縣黃河大橋建成,浮橋旋即廢棄。

    1975年初青海省革命委員會批準修建貴德黃河公路大橋,由貴德縣承擔修橋任務。1975年8月27日,縣上成立了修建黃河大橋工程指揮部,并請青海省公路工程養(yǎng)護處測量隊的第一工程隊,和機械隊技術員攜帶機械設備來縣參加建橋的設計和施工。又從全縣范圍內抽調部分干部和技術人員,及上百個民工一齊參加了修建大橋工程。

    黃河大橋修建工程自1976年4月籌備備料,11月19日正式開始動工,于1977年12月13日完成了大橋的主體修建工程,1977的12月至1978年4月完成了收尾工程,1978年5月大橋工程全面竣工。6月1日,貴德縣各族人民慶賀貴德黃河大橋修成,剪彩通車。黃河大橋的建成,進一步改變了黃河上的交通面貌,使兩岸人民和寧貴公路上行馳的車輛暢通無阻。

    貴德黃河大橋位于寧貴公路112公里處,即原黃河浮橋下游100米處。大橋結構為雙柱式鉆孔灌注樁工型梁少筋微彎板組合結構的鋼筋水泥橋,共有16孔,每孔距離16米,另加1孔8米板梁橋。大橋全長264.4米,橋面凈寬7米,兩側另加0.75米寬的高臺人行道,橋凈高12.95米,大橋載重負荷標準汽車15噸,掛80噸。大橋修建工程共完成混凝土總量1332立方米,石徹護坡539立方米,鉛絲石籠1680立方米,完成土方30000立方米,砂礫石路面16100/3.6公里。工程總耗用水泥960噸,鋼材227噸,木材953立方米。

    貴德黃河大橋的修建經費全部由青海省經計委和交通廳等有關部門投資,共耗資262.5萬元,其中付30萬個勞動工日工資56.1萬元,材料費66.5萬元,材料等運輸費16.8萬元,工程損失3萬元。

    如今黃河大橋和昔日的黃河浮橋遺址已成為縣內外群眾旅游觀光的風景區(qū)。黃河南岸公路兩側平展展的麥田極目可望。河邊古木參天,柳枝飄動。尤其是黃河北岸的賀爾加林區(qū),綠樹成蔭,菌席寂靜,河水映日,格外吸引游人。

    包頭黃河渡口景觀設計(包頭黃河渡口景觀設計招聘)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包頭黃河渡口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

    包頭放心景觀設計報價(包頭優(yōu)質住宅景觀設計哪家好)

    包頭黃河渡口景觀設計(包頭黃河渡口景觀設計招聘)

    包頭專業(yè)品牌策劃怎么選(包頭策劃公司排行榜)

    有關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活動策劃(有關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活動策劃案例)

    物流工程專業(yè)就是個坑(物流工程是冷門專業(y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