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富蘭克林紀念館景觀設計(富蘭克林紀念館平面圖)

    發(fā)布時間:2023-03-24 16:35:34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108        問大家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富蘭克林紀念館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富蘭克林紀念館景觀設計(富蘭克林紀念館平面圖)

    一、費城景點介紹

    費城景點介紹

    費城位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東南部,是特拉華河谷都會區(qū)的中心城市,市區(qū)東起特拉華河,向西延伸到斯庫基爾河以西,面積334㎞。費城是美國最老、最具歷史意義的城市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費城景點介紹,歡迎閱讀!

    費城國家獨立歷史公園1948 年,國會通過法案,將舊費城中心獨立廳周圍所有的歷史性建筑加以保護并成立國家獨立歷史公園。獨立廳建于1732 至1756年間,原為賓夕法尼亞州的議會。第一、二次美洲大陸會議在此召開。1776 年7 月4 日,托馬斯·杰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也是在這里向公眾宣讀的。1787 年5月25 日,13 州代表來獨立廳開會,華盛頓親自主持各項秘密會議,讓代表充分交換意見。會議歷時4 個月,終于在同年的9 月17日通過美國憲法,由各州代表簽署。這一憲法及其修正條例,迄今仍是美國國法的基礎。

    獨立廳

    獨立廳的陳設保持原樣:13張會議桌上鋪著綠色絲絨臺布,零散的紙張、書籍攤在桌上;桌前文具盒上插著白色羽毛筆,每張桌上還放著一個蠟燭臺,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

    貝特西·羅斯屋貝

    特西·羅斯屋是公園里另一幢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在這座紅磚墻上鑲著白色門窗的兩層小樓里,一位愛國者,女裁縫羅斯夫人制作了第一面美國國旗——13條紅白相間的條紋為底,左上角的藍色方框中,由13 顆星組成一個環(huán)形。1777年在國會上被正式采用為國旗。羅斯夫人的家也因此被稱為“古老的光榮誕生地”。國家獨立歷史公園中的美國第一銀行建于1795 至1797年間,是美國最老的銀行大廈。第一銀行在這里營業(yè)至1811 年。此外,公園中還有華盛頓總統(tǒng)1793 至1798年的暑期寓所,富蘭克林任職美洲大陸會議、憲法會議主席及賓州州長時的住宅,哲學廳、國會廳、舊市政府和安葬著7位獨立宣言簽署者的基督教堂墳地以及在革命戰(zhàn)爭中為美國的獨立、自由犧牲的“無名戰(zhàn)士墓”等。

    費城唐人街

    美國費城的唐人街是美國第三大唐人街,東部第二大唐人街,前后都有兩三個街區(qū)的樣子,里面擠滿了店鋪,有100多家餐館、商店和服務機構,據(jù)報導,每周有75000多人光臨唐人街。唐人街還被列為費城的一個旅游景點。這里有一座標準性的拱門形牌坊,建于1983年,是費城與姐妹城市天津之間文化交流和友誼的見證。這個牌坊是由中國工匠適用天津運來的材料修建而成,是美國第一座正宗的中國牌坊。

    費城的唐人街就位于市區(qū)的7街、8街和9街之間,離獨立宮很近,已有135年歷史,它地處費城的中心地段,街道上開設了各類店鋪、超市、雜貨店、餐館和公司,是大費城地區(qū)華人華僑的主要聚集地。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顯示,費城的唐人街及其周邊地區(qū),總共居住著大約15萬左右來自兩岸三地、東南亞和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尤其是最近幾年,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大量增加,進一步促使了大費城地區(qū)華人華僑人口數(shù)目的不斷增長。

    看慣了費城的摩天大樓和那些灰蒙蒙的建筑,一下子來到色彩斑斕的唐人街,總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洋溢在心頭??吹浇稚先藖砣送兄瑯幽w色的中國人、亞洲人,心頓時會變得暖和起來。放眼四周,書店、餐館、超市、寺廟……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熟悉和溫馨,在異國他鄉(xiāng)擁有自己的地盤,讓漂流的游子有家的感覺,大概也只有中國人能做到了!

    獨立宮

    美國著名歷史紀念建筑獨立宮是比美國的歷史還要悠久的古跡。在費城國家獨立歷史公園獨立大廈內。1732~1756年建造。獨立大廈原為殖民時期賓夕法尼亞州的議會大廈。1774年9月和1775年5月在此召開第一次和第二次美洲大陸會議。1776年7月2日,13個英屬美洲殖民地代表組成的大陸會議在此舉行,7月4日通過了由杰克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布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建立“自由獨立的合眾國”。獨立宮是美國獨立的象征。

    參觀獨立宮和自由鐘是免費的,但是必須先到Visitor Center領取參觀的門票,工作人員會幫你安排參加一個解說團,由專業(yè)解說員帶領大家一起參觀獨立宮。領取了門票后,我們來到獨立公園的入口處,排隊等待安檢。安檢處的工作人員認真,負責,絕不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地走走形式,所有的游客被要求脫掉大衣,拿出身上口袋里的手機,鑰匙,打火機等所有物品,還要解掉皮帶,檢查得很嚴格。不過游客們也都很配合,畢竟這是比美國的歷史還要悠久的古跡,大家對它極力保護,珍愛之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經(jīng)過了安全檢查,我們先到了放置自由鐘的Liberty Bell Center,一座四周都是落地玻璃的建筑。寬闊的空間被隔成一個個小間,按時間順利展覽著自由鐘的歷史。走出了Liberty BelCenter,我們走向了著名的獨立宮Independence Hall。

    獨立宮建立于1732年,原為賓夕法尼亞州的州政府。這是一座兩層的舊式紅磚樓房,乳白色的門窗,乳白色的尖塔,塔上鑲嵌著一座大時鐘,塔頂就是當年懸掛自由鐘的地方。整座建筑樸實無華,卻又透露著莊嚴,令人肅然起敬。獨立宮的兩翼還有兩座對稱的小樓,一樣的紅色磚墻,一樣的建筑風格,分別是當年的舊議會大樓和舊市政廳。獨立宮的入口在樓的背面,所有的游客進入后,先在一樓一個房間休息,講解員進來后自我介紹,活躍了一下氣氛,隨后開始了滔滔不絕的講解。

    1774年,北美殖民地人民對英國統(tǒng)治者殘酷,霸道的統(tǒng)治極其不滿,要求獨立的呼聲日漸高漲,當時13個殖民地的51名代表齊聚費城獨立宮,討論如何應付這種困難局面,革命的風雨在慢慢地醞釀,一觸即發(fā)。在第一、二次大陸會議上,由于多數(shù)代表對于英國統(tǒng)治王朝還抱有幻想,獨立革命被擱置。但歷史的發(fā)展令代表們逐漸意識到,只有革命取得真正的獨立才是他們唯一的出路。1776年7月4日,以約翰·亞當斯、托馬斯·杰弗遜、本杰明·富蘭克林為首組成了5人起草小組,由托馬斯·杰弗遜執(zhí)筆起草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最重要的文獻--《獨立宣言》。《獨立宣言》在第3次大陸會議上獲得通過,一個新的國家誕生了?!丢毩⑿浴肥醉搶懴拢骸叭松降?。”“人人擁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焙啙?,清晰,卻又強烈有力。

    位于美國費城的獨立宮獨立宮一樓的會議室,是《獨立宣言》和憲法的簽署地。當年華盛頓將軍、富蘭克林、杰弗遜、各州代表坐過的桌子、椅子,用來簽名的鵝毛筆、墨水,華盛頓當時宣讀《獨立宣言》的會議室前臺等等都以當年的原始狀態(tài)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寂靜的空間里,讓游人們回想起200多年前在這里發(fā)生的激烈辯論。是他們的勇氣與智慧改變了美國的命運,也奠定了當今美國人民價值觀念的基礎。獨立宮二樓是一間長方形的公共活動室,長條餐桌上擺放的都是當年建國領袖們用過的餐具原物,全都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活動室邊上還有兩件簡易的圖書室和餐廳,室內都保留著當年的家具裝飾。

    走出獨立宮,我們來到獨立宮正前方和華盛頓將軍的塑像合了影。室外零下3度的寒冷氣溫,讓我們決定不再繼續(xù)游覽,不妨等明年春暖花開時再回來逛逛費城美術館,羅丹博物館。

    獨立宮(Independence Hall)無論怎么講都可以稱之為美國的誕生地。這是一座兩層舊式紅磚樓房,乳白色的門窗,乳白色的尖塔,正屋和塔之間鑲嵌著一座大時鐘。就是在這座樸實無華的樓房里,誕生了《獨立宣言》和憲法。這里還曾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指揮中心,故而成為美國歷史文物建筑,被命名為“獨立宮”,室內保留著當時的會議場景和家具裝飾。《獨立宣言》在這里通過,聯(lián)合x章(或聯(lián)邦憲法)也是在這里討論、起草并通過。這個迄今最為古老的聯(lián)合x章是由當時的13個殖民地中的12個的代表們共同商定的,當時只有羅得島殖民地沒有派出代表。喬治.華盛頓主持了這次1787年5月到同年9月的討論會。這個由前言和七個章節(jié)組成草案被提交給當時的13個州,經(jīng)過9個州的批準后生效,1788年六月21日新罕布什而州作為第九個州批準了這個草案,次年的3月聯(lián)合x章正式實施。

    在費城300多年的歷史中,這些在這篇土地上發(fā)生過的重大事件,默默無聲地在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喚起著人們的記憶,提醒著現(xiàn)代人,費城,是美國革命的發(fā)祥地,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搖籃,是人類追求自由與民主的見證人。獨立宮也成為了費城的見證。

    自由鐘

    鐘面上刻著《圣經(jīng)》上的名言:“向世界所有的人們宣告自由?!边@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鐘,訂制于倫敦的Whitechapel鐘工廠,在1752年送達于費城,專為賓夕法尼亞州眾議院所設計,現(xiàn)在稱為獨立大廳。在安裝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個裂縫。自由鐘在美國歷史占有非常中要的地位使用于:美國第一次宣讀獨立宣言。在1846年是最后一次自由鐘聲響起時的是喬治豐盛頓的生日。

    自由鐘已經(jīng)沉默了很久,它成了一個象征自由與獨立的歷史見證。參觀者可以參觀自由鐘借以了解自由鐘的歷史意義。入口處的自由鐘中心是免費的。并有提供用阿拉伯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韓文、國語、葡萄牙語、俄語和西班牙語翻譯自由鐘的歷史。

    人們習慣上認為這座鐘在1776年7月4日慶祝獨立宣言簽訂時敲響過,其實不然。1777年它被運往賓夕法尼亞的阿克倫鎮(zhèn),以防英軍破壞。1846年敲鐘紀念華盛頓總統(tǒng)生日時,出現(xiàn)嚴重裂紋,無法修復,此后再沒有敲過。自由鐘是費城的象征,更是美國自由精神的象征,是美國人的驕傲。它參與了美國早期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自由鐘的歷史只有250多年,重量只有900多公斤,由多種金屬混合鑄成。1751年由賓州州議會以100英鎊的價格從英國訂購,當年工藝水平顯然有限,第二年大鐘運到費城,試敲時就破裂了。一年后兩個當?shù)罔T造工重新鑄造,總算成功。1835年慶祝華盛頓生日時,又被幾個孩子敲出了一尺長的裂痕。十年后在同樣的活動中,它被敲了幾個小時,結果出現(xiàn)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條著名的鋸齒狀裂縫,而在事實上那并不是唯一的裂縫。自由鐘再也無法修復,除了每年的獨立日,全美大小教堂鐘聲齊鳴,頭一個敲響的是自由鐘,它極少被使用。但那條裂縫,卻似乎成了米羅的維納斯的斷臂。美國人對自由鐘的珍惜,讓我們外人很難想像。自由鐘最早放在獨立宮的旁殿里,英國占領費城期間,被轉移藏匿,后又被移回費城。1976年搬入獨立宮后面的新殿。為便于參觀,又搬到獨立宮廣場上一個玻璃房里,聽說不久還要從這個玻璃房里遷入新址。兩地距離不足200米,但官方要為這次搬遷舉行隆重活動。每次搬遷的距離都并不遠,但每次人們都小心翼翼,生怕它“玉碎”。他們給鐘裝上可以測出鐘內百萬分之一米移動的微變量位移傳感器,測試其是否可以搬遷。

    自由鐘是費城的象征,更是美國自由精神的象征,是美國人的驕傲。它參與了美國早期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為第一次宣讀獨立宣言而鳴響,為合眾國憲法通過而鳴響,為送富蘭克林赴英陳請,召集市民討論英國頒布的《糖稅法》和《印花稅法案》而鳴響,為華盛頓的逝世而鳴響。它的似乎并不怎樣響亮的聲音宣告了美國的自由和獨立。

    美國革命之后,它的歷史從來未曾中斷。它進入了詩歌;它為爭取自由的婦女運動復制;它作為國寶在美國巡回展覽,從北至南,從東海岸到西海岸,所到之處,萬人空巷,爭睹圣物;二戰(zhàn)期間,它的聲音被電臺廣為播送,成為美國人信念的旗幟;黑人爭取投票權,圍繞它靜坐;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個夢想》的激昂演講中,那一連串氣勢磅礴的排比句反復高喊的就是讓自由鐘鐘音響起。

    兩百多年來,自由鐘就是這樣,以自由為主題,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歷史訴求代言,不斷地為美國歷史所詮釋,其象征的意義也隨之不斷地被豐富和提升,終至成為美國愛國主義最好的教材之一。

    費爾芒特公園

    費爾芒特公園坐落于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是一個城市公園系統(tǒng),由63個公園組成,占地9200英畝,名字源于園內第一個公園的名字,于1972年被列為美國國家史跡名錄。

    費爾芒特公園為美國最大的景觀城市公園,潺潺的小溪、蔥郁的樹木、可愛的動物、淡雅的湖泊、蜿蜒的小徑和休閑步行道將其裝扮成為費城最受歡迎的公園。這個五彩繽紛的公園由紀念廳、日式花園、費城藝術博物館、費城動物園等組成,因而來到了這里,可參觀的旅游景點眾多,既可觀賞充滿鳥語花香的植物園,也可游覽具有藝術氣息的博物館,更可觀賞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所以您的旅途絕對不會單一,更不會枯燥。除了大飽眼福外,還可以讓自己的全身運動一下,騎馬、劃船、野餐、玩飛盤高爾夫都是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如果您想靜下心來,閉上眼睛讓自己放松一下的話,就可去曼恩表演中心(Man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聽一場音樂會,讓自己在音樂的世界中享受生活。

    費爾芒特公園(FAIRMOUNT PARK)其特色為沿斯古吉爾河(Schuylkill River)設有 215英里的休閑步行道,該公園是全美最大的景觀城市公園。騎馬、野餐、玩飛盤高爾夫、在沿河船屋(Boathouse Row)參觀 19世紀的劃船俱樂部、在六個高爾夫球場之一打高爾夫、參觀美國的第一個動物園、在水上建筑公園解說中心 (Water Works Interpretive Center) 了解沿斯古吉爾河、在曼恩表演中心(Man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聽一場音樂會,并享受松風莊日本園林(Shofuso Japanese House and Garden) 的寧靜。

    ;

    二、什么是17~18世紀的雕塑?

    經(jīng)過了文藝復興時期雕塑的恢宏之后,這一時期的雕塑風格趨向沉靜自然,風格受巴羅克與洛可可藝術的影響最多。具有這一風格特點的重要雕刻家有貝爾尼尼、法爾康涅等。后期出現(xiàn)了新古典主義雕塑,成就最為卓著的是卡諾瓦。另一個對雕塑藝術發(fā)展有著推動作用的雕刻家是烏東,他創(chuàng)作的眾多的肖像雕塑豐富了這一領域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具有開拓意義。

    《牧神被孩子嬉戲》貝爾尼尼的這組群雕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內容表現(xiàn)牧神被孩子們嬉戲取樂的場面,運動與喧鬧是這件作品的中心。牧神的身軀向后仰,兩只胳膊一前一后,幾乎構成一條直線。整個作品以一個樹干作為依靠點,樹干上滿是果實,樹下躺著兩只獵狗。這組雕塑構圖生動活潑,到處充滿動感。

    這組雕塑人物造型沒有文藝復興時期的恢宏氣勢與力感,取而代之的是輕快與流動,體現(xiàn)了巴羅克藝術的風格。

    《浴女》,法爾康涅代表了18世紀法國洛可可雕塑的最高成就,這件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作者表現(xiàn)了浴女脫下衣裙,雙足即將踏入水中的瞬間動態(tài),運用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塑造了一個美麗、典雅、純潔的女子形象。人物體形豐滿迷人,線條柔和流暢,造型簡潔樸素,動態(tài)和諧自然。

    《浴女》優(yōu)美舒展的體態(tài)特征與現(xiàn)實主義的塑造風格,明顯地繼承了洛可可藝術的特點,同時融合了古典主義的簡潔風范。

    《富蘭克林肖像》為烏東所作,體現(xiàn)了烏東追求刻畫人物心理的特點:在極為有限的胸像范圍內,力求概括出人物一生的經(jīng)歷和其所處時代的特征。雕塑家對富蘭克林進行的嚴謹?shù)男误w塑造,使其形象顯得莊重安然,蘊涵著宏大的氣度,整個塑像的形體處理得極其概括、凝練。作者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形象逼真地刻畫對象,為肖像雕塑的發(fā)展寫下了不朽的一頁。富蘭克林是一位富有個性的美國社會活動家、作家和科學家。《富蘭克林肖像》概括出了其一生的經(jīng)歷和時代特征。

    《愛神之吻喚醒靈神》是卡諾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奠定他新古典主義雕塑風格的作品。這尊尺寸不大的塑像被雕刻得極為精細,充分地顯示了作者的高超技藝。作品中愛神的雙翼極薄,有一米多長,卻無一點斷裂損壞。作品不僅表面極其光潔,而且形式感也很強,充滿了浪漫的色彩。雕塑中表現(xiàn)的愛神之吻沒有肉欲,不帶激情,在平靜的氣氛中用精神喚醒了心靈之神。雕像顯示了藝術家對形式美的追求。

    《馬爾利的馬》是法國雕塑家?guī)焖箞D的作品。雕塑家著力塑造那匹性情暴烈、氣勢雄壯而又難以駕馭的馬,它昂首騰蹄,頗有不可阻擋的沖擊勢頭。馬旁是一位馴馬騎手,他企圖馴服這匹烈馬。馬與人在形體和力度上形成對比,傳達了一種不可征服的精神。在雕刻技巧上,雕塑家明顯繼承了巴羅克藝術手法。

    阿波羅與達芙妮意大利貝爾尼尼

    達芙妮(月桂女神)是位非常貌美的女神,當年曾與宙斯的大兒子阿波羅互相愛慕。終于,有一天阿波羅終于按耐不住自己對月桂女神的愛戀,對她展開了追求。可是因為阿波羅自己是太陽神,身體聚集了大量的熱能,使得月桂難以忍受,一旦靠近就有灼傷皮膚的危險。所以每次阿波羅追月桂,她就會躲。就這樣,一追一躲,可這樣畢竟不是辦法,終于月桂無法忍受了,她大喊救命。她的父親因不忍女兒遭受如此痛苦,就將大地劈裂了一條大縫。月桂縱身一跳,化成了一棵大樹從裂縫中長出。自此,這棵樹就叫做月桂樹。而阿波羅并不知道緣由,認為月桂寧可變成大樹也不愿和他在一起。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原來是因為自己太熱了才使得月桂化作一棵大樹。阿波羅發(fā)誓要永遠為月桂留下一片遮蔽。那就是我們現(xiàn)在知道的太陽黑子,在太陽神心中留下的永遠的遮蔽,他為月桂留下的遮蔽……

    阿波羅與達芙妮貝爾尼尼

    希臘神話所述的阿波羅與達芙妮的愛情追逐,是非常吸引人的故事,不少藝術家喜歡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這個題材。其中最有名的是喬凡尼·洛倫茨·貝爾尼尼所刻的雕像。

    1623年貝爾尼尼為羅馬紅衣主教斯皮奧涅波爾蓋茲的花園裝飾了4組群像雕刻,《阿波羅與達芙妮》是其中的一組?,F(xiàn)收藏于意大利羅馬的博格斯美術館。

    雕像表現(xiàn)了阿波羅的手觸到達芙妮身體時的一瞬間。兩人都處在乘風奔跑的運動中,身體輕盈、優(yōu)美。達芙妮的身體已開始變成月桂樹,行走如飛的腿幻化為樹干植入大地,飄動的頭發(fā)和伸展的手指縫中長出了樹葉,即使是她最柔軟的雙乳也覆蓋上了一層薄薄的樹皮。但達芙妮的整個身體仍具有凌空欲飛的姿態(tài),手臂與身體形成了優(yōu)美的S形。她側著頭,目光由驚恐變?yōu)槁槟?,具有使人憐憫的感覺。阿波羅眼睜睜地看到達芙妮變成了月桂樹,神情由驚訝轉為悲傷,卻無力挽回。他的一只手仍然放在達芙妮的身體上,另一只手則向斜下方伸展,同達芙妮的手臂形成一條直線,使整個雕像有一種動蕩的感覺,充滿了表現(xiàn)力。

    貝爾尼尼的這件作品是摹仿希臘后期的雕塑風格而創(chuàng)作的,戲劇性的情節(jié)使雕像深入人心。整個作品的姿態(tài)更是無懈可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兩個人物都如同舞蹈般的優(yōu)美。這件作品是貝爾尼尼為當時最有權勢的一位紅衣主教所做的,問世后立即轟動了整個羅馬,所有見過它的人無不為之而感動。

    喬凡尼·洛倫茨·貝爾尼尼,意大利的雕刻家兼建筑師,是17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大師。他生于1598年,在82歲生日的幾天后去世。他是那一列杰出的、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藝術家中的最后一人,正是由于這些人的努力,才使得意大利在長達3個世紀的時間里一直成為西方世界之光。

    作為意大利巴洛克美術的首席,貝爾尼尼可謂是多才多藝。他能文善畫,頗具文藝復興時代的遺風。對于貝爾尼尼,當時人們曾經(jīng)這樣寫道:上演了一出大眾戲,其中布景是他畫的,雕像是他雕的,機械是他發(fā)明的,音樂是他譜曲的,喜劇的劇本是他寫的,就連劇院也是他建造的。他給予他那個時代的影響在歷史上是無人能與之匹敵的。

    貝爾尼尼生于拿波里,父親也是一位雕塑家,1605年舉家遷至羅馬。據(jù)說,他在8歲時就作了一個小孩頭像,這件事使他父親大吃一驚。至17歲時已能獨立地給大主教薩道尼作一件很不錯的胸像了。后來又結識了顯赫一時的紅衣主教斯皮奧涅·波爾蓋茲。在貝爾尼尼初出茅廬的時候,波爾蓋茲為了裝飾自己的花園,曾向他訂購了一系列作品。通過制作這些作品,貝爾尼尼可謂初露鋒芒,展示了自己的天才,獲得了出人意外的成功,贏得了極大的榮譽。他在1619年(也有人認為是在1623年)作的《大衛(wèi)》就是其中之一。

    貝爾尼尼塑造的人物總是處于激烈的運動中。大理石在他手中好像已失去了重量,人物的衣服總是隨風輕輕飄起,給人以一種輕快、活潑和不安的感覺。貝爾尼尼刻畫的人體的數(shù)量上不亞于米開朗基羅,而他更善于表現(xiàn)戲劇性的情節(jié)和人體在激烈的運動之中。從其作品中,我們還能看到古典主義傳統(tǒng)對他的影響,特別是希臘化時期的風格,很明顯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響。當組雕《阿波羅和達芙妮》完成后,貝爾尼尼贏得了整個羅馬的贊美,連一些宗教界的高級人士都為之感動,其中包括不久后成為教皇的烏爾班八世也對貝爾尼尼大加賞識。后來,他進入教廷,受教皇之托,為圣彼得大教堂制作了豪華的青銅華蓋,這是雕刻與建筑緊密結合的作品。這件雕刻的十分生動的作品,充分顯示出貝爾尼尼一心為宗教服務的思想,也顯示出巴洛克藝術的綜合性、豪華性、裝飾性、戲劇性等特點。其圣彼得大教堂前廣場柱廊的創(chuàng)造,氣勢宏大,富于動感,與米開朗基羅的大教堂圓頂相呼應,使這處景觀成為羅馬最壯麗的景觀。祭壇雕塑《圣德列薩祭壇》的成功,標志著貝爾尼尼雕塑的頂峰的到來。在這件作品中,貝爾尼尼體現(xiàn)出人文主義的思想。它反映了人的尊嚴、理想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也是貝爾尼尼創(chuàng)作中的積極成分,也是與一般的巴洛克藝術的不同的地方。

    貝爾尼尼的肖像雕塑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奉教皇、國王之命所作的肖像雕塑。這類作品多華麗有余、個性不足,往往缺乏人物內心的刻畫。第二類是他為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所作的肖像雕塑。在制作朋友和家人肖像時,他有更大的自由,所以表現(xiàn)得更為生動些。晚期,1665年他曾被法王路易十四邀請到法國參加設計盧浮宮的東正面。但這時貝爾尼尼的雕塑越來越顯示出一些程式化傾向,而人文主義色彩淡薄了,現(xiàn)實主義的因素也減少了,更多的是宗教神秘色彩。雖然在創(chuàng)作技巧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然而不少作品已缺乏生氣和創(chuàng)新。

    貝爾尼尼不但是著名的雕塑家、建筑師,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畫家。關于這一點很少有人提起,其實他一生所作的100多幅作品中,有不少是優(yōu)秀之作。另外,他還畫了一些漫畫作品,貝爾尼尼也是17世紀著名的漫畫家。貝爾尼尼本質上是一位充滿信仰的人。他沒有寫過一篇文章來闡明自己的主張,但貝爾尼尼是獨一無二的:一些藝術家會同樣地充滿熱情,另一些藝術家則一樣富有創(chuàng)造力,但在整個藝術史上可能不會再出現(xiàn)一位為信仰而戰(zhàn)的更偉大的戰(zhàn)士了。

    貝爾尼尼的噴泉是他對羅馬市最顯著的貢獻。他的第一個噴泉是在西班牙廣場的《破船》,與華蓋同樣把雕刻和建筑融合在一起。《特里同》是羅馬式噴泉的大變樣,傳統(tǒng)的幾何形式廣場噴泉的重疊水池看起來栩栩如生。4條彎形魚舉起一個巨大的貝殼,海神站在貝殼上由一個海螺殼號角向上方噴水。

    但是貝爾尼尼早期的建筑設計并不是全部都成功的。1637年他開始建造圣彼得大教堂正面上方的鐘樓。但是到1646年,當鐘樓的重量開始使建筑物產生裂痕時,就把它們拆掉,貝爾尼尼一時失寵。

    貝爾尼尼最出色的公共紀念性創(chuàng)作是在16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完成的。羅馬那沃納廣場的《四河噴泉》是在一大塊空心巖石上方堅立一個古代埃及的方尖碑,巖石頂上有4個大理石像,象征著17世紀的世界四大江河,即歐洲的多瑙河、非洲的尼羅河、亞洲的恒河和美洲的拉布拉他河。方尖塔頂端有教宗的盾形紋章和銜棕欄枝的鴿子(教宗英諾森十世的家徽),這把意義表示得很清楚︰羅馬教廷已經(jīng)恢復而且生氣勃勃,它以上帝名義統(tǒng)治全世界。盡管具有明顯的象征意義,貝爾尼尼的噴泉乃是他最出色的永久性作品。

    貝爾尼尼所作的舞臺設計現(xiàn)有少量存世,在這方面也表現(xiàn)出他那善于綜合的想象力。貝爾尼尼的劇場的實質與其藝術的實質相同。他打破陳規(guī)舊套,與觀眾建立直接且往往出人意外的接觸。他以在演出時使用真火聞名,有一次他甚至用大水淹沒舞臺,至少在一瞬間使得觀眾成為參加演出的熱情演員。

    貝爾尼尼的成熟藝術最最杰出的范例是羅馬維多利亞圣母堂的柯爾納羅小禮拜堂,他從藝術生涯最初就開始的不斷摸索前進至此臻于大成。小禮拜堂由樞機主教柯爾納羅委托建造,在小教堂的一個不深的耳堂中。正中心為《圣特雷薩的沉迷》,描繪西班牙加爾默羅會偉大改革家阿維拉的圣特雷薩的一次神秘體驗。特雷薩夢見一位天使用上帝之愛的火紅的箭穿入她的心。貝爾尼尼是根據(jù)特雷薩本人敘述的情況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雕像的姿態(tài)是這位沉迷的圣徒正暈倒在太虛幻境之中,前遮一直垂紗幔,置放于祭壇上方的一個壁龕內,用空中光線照明。這一作品把建筑藝術和裝飾藝術的許多因素結合在一起而且有條不紊、層次分明。在左右兩邊類似歌劇院包廂的空間可以看到柯爾納羅家族的許多成員,他們或是交談,或是讀書,或是祈禱,都是精神飽滿的樣子。柯爾納羅小禮拜堂百分之百地體現(xiàn)了貝爾尼尼的立體圖畫的理想。圣特雷薩和天使的形象是用白色大理石雕刻的,但是觀看者識別不出它們究竟是立體雕刻或僅僅是深浮雕。天然的日光構成這一雕刻作品的組成部分,它從隱藏的光源照射兩個形像的上方和背后,金光閃閃?!妒ヌ乩姿_的沉迷》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雕刻,而是一幅有組織的風景畫,它由雕刻、繪畫和光線構成,還包括宗教劇中的崇拜者。

    貝爾尼尼最偉大的建筑藝術成就是圣彼得大教堂前環(huán)繞廣場的柱廊。巨大空間的主要功能是在復活節(jié)和其他特殊場合容納前來聆聽教宗祝福的群眾。貝爾尼尼設計的是一個巨大的橢圓形圖案,而連接教堂處則為一梯形前庭。他用這種形式比喻教堂是母親,兩臂作環(huán)抱狀。為了滿足可以自由出入的場地需要,設計各自獨立的列柱是一種石破天驚的解決辦法。廣場引導游人走向教堂,并彌補圣彼得大教堂正面過寬的缺點。貝爾尼尼的橢圓形廣場正中為1586年被西克斯圖斯五世移至教堂前面的梵諦岡方尖碑。貝爾尼尼把過去馬代爾諾建造的一個噴泉移入廣場的長軸,為了配景完美,在對面新加了一個一模一樣的。這一設計與貝爾尼尼所設計的奎里納爾丘圣安德烈亞廣場形象相似,而意義與功能又不相同,但兩個橢圓形圖案同樣令人心曠神怡。

    貝爾尼尼最華麗的宗教裝飾是1657~1666年完成的圣彼得寶座亦即教宗座椅,在中世紀木制教宗寶座(座椅)上加青銅鍍金面。貝爾尼尼的任務不僅是給椅子裝飾外表,而且是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后堂中為參詣該大教堂開創(chuàng)一個有意義的目標。寶座的外觀是由4位鼎鼎大名人物的青銅像支承,即早期基督教神學家圣安布羅斯、圣亞大納西、圣約翰·克里索斯托和圣奧古斯丁。上方有云端天使們的金色光輪和繪在橢圓形窗戶上的圣神散發(fā)的光線。圣神顯現(xiàn)所靠的天然照明變成上帝的慈悲通過教堂源源不斷流遍整個世界的可見的象征。座椅的創(chuàng)作時間與廣場大致相同,這兩件作品的明顯不同顯示出貝爾尼尼的多才多藝實在驚人。兩件作品均為齊吉家族出身的教宗亞歷山大七世(1655~1667年在位)創(chuàng)制。

    圣特麗莎的狂喜意大利貝爾尼尼

    喬凡尼·洛倫茨·貝爾尼尼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巴洛克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可以說是巴洛克藝術的創(chuàng)始者。他作品的特點就是巴洛克藝術的特點,體現(xiàn)在教堂中是把建筑、雕塑、繪畫結合成一個整體,注重作品的形式感,特別是在雕塑中注重繪畫的成分,善于運用細膩手法和夸張的構圖,表現(xiàn)人物瞬間激烈的行動與精神狀態(tài),使作品具有了較強的戲劇感。圖中《圣特麗莎的狂喜》是巴洛克藝術的完美典范,雕像表現(xiàn)的是圣特麗莎在幻覺中看見一個天使向她擲來一枝金矛射中她的心,她的肉體和精神都因此而陶醉。雕像優(yōu)雅動人,充滿戲劇性的感情和動作,令人聯(lián)想起米開朗琪羅和古代的雕像。貝爾尼尼還是一位多產的藝術家,他用一件件杰作把羅馬點綴成了一座巴洛克式惟美的城市,漫步羅馬街頭,這些作品隨處可見。他是偉大的建筑家,羅馬圣彼得廣場的地面規(guī)劃,便是他在建筑上的最偉大的成就之一。由此可見他的創(chuàng)作受到當時的教廷和社會很大程度的喜愛。

    伏爾泰坐像法烏東

    伏爾泰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是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yōu)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伏爾泰不僅在哲學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衛(wèi)公民自由,特別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聞名。盡管在他所處的時代審查制度十分嚴厲,伏爾泰仍然公開支持社會改革。他的論說以諷刺見長,常常抨擊基督教會的教條和當時的法國教育制度。雨果曾評價說:伏爾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整整一個時代。他提倡盧梭所倡導的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予的,不能被剝奪,這就是天賦人權思想。

    伏爾泰坐像

    這是古典主義雕塑的杰出代表。老人怡然安靜地坐在安樂椅上,身披古羅馬式長袍,雙手按在扶手上,微微側過頭,仿佛正認真地傾聽人們的談話。瘦弱衰老的身軀隱約可辨,但袍服從上直貫而下將之遮掩,粗大的褶痕分外顯眼。這使整個雕塑具有紀念碑式的效果,處理的巧妙令人嘆服。伏爾泰的面部描寫尤其細膩微妙,蘊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他的力量不是外顯的,而是內在的,那是大智者在面臨一切問題時所具有的平靜的態(tài)度,居高臨下、游刃有余的從容,嬉笑怒罵、幽默風趣的機智。尤其是那一雙眼睛,是按真人的模樣制作的,虹膜部分完全凹進去,凹部的陰影被黑點填滿。這晶瑩透明、似乎含有水分、閃耀著灼灼光亮的眼睛,充滿了自信與力量。烏東可以說是第一個知道怎樣刻畫眼睛的雕塑家。他的一個朋友評價說。

    在西方美術史上屈指可數(shù)的雕刻大師中,烏東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生活在法國啟蒙運動時代,他是法國古典主義向現(xiàn)實主義過渡時期具有承前啟后作用的劃時代的雕刻大師。

    讓·安托萬·烏東出生于凡爾賽一個看門人家庭。他7歲那年,父親看管的院子成為專門培養(yǎng)出國優(yōu)等生的美術學校,因此小烏東自幼就接觸到法國一些著名的美術家。天賦和藝術熏陶使烏東少年時便具有相當?shù)乃囆g才能,15歲就進入了巴黎皇家美術學院。20歲時他以浮雕《西巴女王向所羅門王獻禮》榮獲大獎而被選送到羅馬法蘭西皇家美術學院深造。烏東27歲時在羅馬學成回到巴黎,他意識到年輕藝術家要得到社會的承認,必須爭取參加2年一屆的國家沙龍展。正是在這些展出中,他受到評論家狄德羅的賞識,由狄德羅將他推薦給俄國女皇葉卡德琳娜二世,為女皇作了雕像。

    烏東1769年所作的《睡神》于1771年在沙龍展出,由于這件作品的成功,他被晉升為皇家學院院士。這尊同真人等身的全裸男性雕像,使人們聯(lián)想到羅馬巴洛克的空間安排和米開朗基羅的雄強風格。烏東35歲時又塑造了一件驚世之作:《戴安娜》。這件作品還沒有展出就已經(jīng)引起轟動。該像為女性裸體,異常豐滿、圓渾、光潔、洗練而優(yōu)美,表情含蓄,充滿生氣。女神一腳著地,全身重量落在腳尖上,給人以輕快纖巧的美感。她手持弓箭的兩手和全身的協(xié)調動作,特別是昂起的頭部與前進方向的機警回顧,使雕像具有很強的運動感,這是極為成功之處。在作品中,烏東將傳統(tǒng)的古典主義同羅可可式的曲線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端瘛泛汀洞靼材取愤@兩件作品,是烏東理想化的古典主義風格的總結。

    狄德羅的朋友、作家格里姆曾指出,烏東可以說是知道怎樣刻畫人的眼睛的第一位雕刻家。烏東塑造、刻畫眼睛的手法和技巧是多種多樣的,以絕妙的點睛術深刻地開啟人們心靈的奧秘。經(jīng)他點化過的人物肖像,或英武而睿智,或溫柔而含蓄,無不給人以晶瑩、透明的豐富感覺。在烏東榮獲皇家學院院士的第二年,也就是他37歲這一年,是他創(chuàng)作上最豐盛的一年,杰出的肖像雕刻伏爾泰、莫里哀、盧梭、富蘭克林等便產生在這一年,其中以《伏爾泰》與《莫里哀》最為成功,它們都體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征。烏東能夠創(chuàng)造出這么多具有鮮明個性特征和思想深度的、時代先進人物的杰出肖像,是同他的社會理想和進步美學觀念分不開的,他曾說:“如此困難的雕刻藝術的最獨到的特點之一,即是能夠在保持其特征的全部真實性的情況下,把那些為祖國贏得了光榮、創(chuàng)造了幸福的人們雕造成幾乎是不朽的形象。這種思想在長期藝術勞動中不斷地跟隨并鼓舞著我?!?/p>

    這正是烏東的偉大之處。在烏東62歲時被授予皇家學院首席雕刻家和繪畫、雕刻建筑學院教授。他直接影響了呂德、卡爾波和羅丹,他們也都是他熱烈的崇拜者。

    三、淺析城市硬質景觀設計與發(fā)展?

    硬質景觀設計是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構成城市形象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作為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設計中的重要元素,硬質景觀在改變設計品位和景觀環(huán)境質量的同時,還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科技對景觀作品的駕馭能力。本文總結了硬質景觀的定義,提出新的分類,并初步歸納了硬質景觀設計在不斷進步的發(fā)展歷程中的新思路,力求啟迪設計者將硬質景觀設計不斷推陳出新。

    1、相關概念

    1.1景觀

    景觀概念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從美學概念到地理學概念再到生態(tài)學概念三個階段。16世紀末,“景觀”主要被用作繪畫藝術,泛指陸地上的自然景色。后來,“景觀設計”一詞是吉爾伯特·密森(GilbertMeason)最早使用。1899年,美國景觀設計師協(xié)會(ASLA)成立,標志著現(xiàn)代意義的景觀設計正式產生。第三階段的景觀是生態(tài)學概念的景觀——由一組以類似方式重復出現(xiàn)的,相互作用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所組成的異質性陸地區(qū)域。

    總之,地理學界和生態(tài)學界所論及的“景觀”總的來說還是屬于一種自然科學的范疇,而景觀設計學則是一門自然與人文相交叉的學科。它應該是同時具備景觀形態(tài)研究、景觀生態(tài)研究和景觀的人性化研究三個層次。

    1.2硬質景觀

    硬質景觀(HardLandscape)是英國人M.蓋奇(MichaelGage)和M.凡登堡(MaritzVandenberg)在其著作《城市硬質景觀設計》中創(chuàng)造并首次提出的,意指相對于植物的軟質景觀而言。即城市景觀分成以植物、水體等為主的軟質景觀和以人工材料處理的道路鋪裝、小品設施等為主的硬質景觀兩部分。本文結合王春沐對居住區(qū)硬質景觀的定義,認為城市硬質景觀即城市中以游憩、使用、觀賞為主要功能的場所內,以道路環(huán)境、活動場所、景觀設施等為主的景觀。廣義上說,除了城市綠化、水體和建筑物以外的有形物,都可認為是硬質景觀。其內容包括步行環(huán)境(含地面鋪裝、踏步、坡道、擋土墻、圍欄、欄桿、墻及屏障)景觀設施(含照明、座椅、垃圾箱、雕塑小品、電話亭、信息標志、護柱、種植容器、自行車停車場)活動場所(游樂場、休閑廣場、運動場)車輛環(huán)境四大部分。

    2、硬質景觀的分類

    硬質景觀分類有很多種,如根據(jù)美學原則可分為點、線、面三種類型的硬質景觀;根據(jù)設計要素又可分為步行環(huán)境、車輛環(huán)境、街道小品三類。還有根據(jù)硬質景觀使用用途分為類形成的道路、駁岸、鋪地、小品四類。本文主要從硬質景觀的景觀功能出發(fā),將其分為實用型、裝飾型和綜合功能型景觀三大類,再在此基礎上劃分。

    2.1實用型硬質景觀

    實用型硬質景觀包括道路環(huán)境、活動場所和設施小品三類。其中,道路環(huán)境又由步行環(huán)境和車輛環(huán)境組成,主要包括人行道、游路、車行道、停車場等;活動場所包括游樂場、運動場、休閑廣場等;設施小品即照明燈具、休息座椅、亭子、公共??空尽⒗?、電話亭、洗手池等。這類景觀是以應用功能為主而設計的,突出體現(xiàn)了硬質景觀使用功能強大、經(jīng)久耐用等特點。

    2.2裝飾型硬質景觀

    裝飾型硬質景觀以街道小品為主,又分為雕塑小品和園藝小品兩類?,F(xiàn)代雕塑作品種類、材質、題材都十分廣泛,已經(jīng)逐漸成為景觀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園藝小品即園林綠化中的假山置石、景墻、花架、花盆等。這類景觀是以裝飾需要為主而設置的,都具有美化環(huán)境、賞心悅目的特點,體現(xiàn)了硬質景觀的美化功能。

    2.3綜合功能硬質景觀

    一些硬質景觀同時具有實用性和裝飾性的特點。如設施小品中的燈具、洗手池、坐凳、亭子等,既具有使用功能,也具有美化裝飾作用;裝飾小品中的假山、花架、噴泉等,既是觀賞美景的對象,也是人們休憩游玩的好去處。這類具有綜合功能硬質景觀設計正是體現(xiàn)了形式與功能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被廣泛應用。

    3現(xiàn)代硬質景觀設計的新思路

    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后現(xiàn)代主義進入到藝術設計領域,也豐富了當代景觀設計的語匯?,F(xiàn)代科技手段的進步,造園材料的豐富及景觀設計思潮的不斷創(chuàng)新,使硬質景觀材料和設計思潮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并向新的方向不斷完善。許多在它們剛出現(xiàn)時讓人不可思議的表現(xiàn)手法,現(xiàn)在已出現(xiàn)在景觀作品中,而且收到了廣大人民的歡迎。

    3.1后現(xiàn)代主義符號學詮釋新景觀

    “符號學”最初是研究語言學上的符號(Sign)或象征(Symbol)的學科,后被運用到心理學、哲學和藝術研究的領域,隨后出現(xiàn)了建筑符號和城市空間的符號學。“景觀作為符號”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景觀觀,后現(xiàn)代主義景觀的符號類型又分為圖像符號、指示符號、象征符號三種。

    現(xiàn)代硬質景觀由于其材料豐富、可塑性強、功能多樣等特點,能夠充分體現(xiàn)和發(fā)揚后現(xiàn)代主義符號學景觀的設計思潮。利用景觀符號的“形”,使使用者體會到設計作品的“意”,進而傳達現(xiàn)代設計的“神”,正所謂聚“形”、延“意”、傳“神”,在審美和內涵兩方面得到了超越。

    后現(xiàn)代主義設計師也在不斷探索對景觀符號的應用。文丘里在富蘭克林庭院的設計中,利用不銹鋼骨架模擬原有建筑,創(chuàng)造出歷史效果。查爾斯.摩爾設計的新奧爾良廣場,以歷史片斷、夸張的細部及舞臺劇似的場景,賦予場所“雜亂瘋狂的景觀”。

    3.2材質色彩創(chuàng)造“軟”的質感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匯聚成一種國家的文化的特征:色彩是一個豐富而又生動的主題,他是一種符號,一種形式,一種象征,也是一種文化。”在很多發(fā)達國家,對城市整體景觀、街道和社區(qū)的色彩都進行規(guī)劃。城市的標志色彩又由總體色彩(主要由建筑構成)和近人尺度的城市硬質景觀色彩(主要由人行道及廣場鋪裝、各種標示廣告牌及城市設施的用色)構成。雖然硬質景觀大多材質堅硬,在心理上給人堅定、理性、現(xiàn)代的感覺,難以有親近感。但多種人工原料色彩的可控制性,使硬質景觀比植物,水體等軟質景觀具有更豐富的顏色選擇,通過色彩的調和,形成與軟質景觀一樣有親和力的空間。

    在景觀設計中運用色彩的代表人物如瑪莎.施瓦茨。她設計的“面包圈花園”(BagelGarden),將面包作為園林造景的一部分,以面包圈的黃色和沙礫的紫色作對比,創(chuàng)造了一種家庭氛圍。再如,明尼阿波利斯市聯(lián)邦法院前廣場,鮮明的色彩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可識別的景觀設計”。

    3.3注重景觀形式與社會生態(tài)的統(tǒng)一

    景觀設計是為公眾服務的,其目的是改善人居環(huán)境。現(xiàn)代硬質景觀設計不同與傳統(tǒng)設計的方面,就在于它還考慮諸多不能由視覺顯現(xiàn)的設計因素,如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社會因素、文化因素、環(huán)境因素、生態(tài)建設等。因此說現(xiàn)代硬質景觀設計是形式與社會、生態(tài)的統(tǒng)一,是社會、自然、藝術的綜合體。

    我國中山岐江公園及彼得.拉茨設計的杜伊斯堡風景公園,都是將硬質景觀與社會、生態(tài)的設計相結合的范例。兩個設計都是使廢舊物在利用中都獲得了新生,保留了工廠基址生態(tài)的和視覺的特點,也保留了真實而彌足珍貴的城市記憶。

    4、結論

    硬質景觀是城市景觀設計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造型豐富,材料繁多,而又充分顯現(xiàn)了現(xiàn)代的科技手段,越來越受設計者的青睞,使用者對硬質景觀的需求和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硬質景觀的設計和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代景觀設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硬質景觀的社會、文化、功能等各方面的效果,正是可以調控人與自然關系的砝碼之一,甚至成為設計作品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只有認真探討硬質景觀設計的發(fā)展方向,理解硬質景觀設計的新思路,才能在設計中盡善盡美。

    參考文獻:[1]廖艷紅.試論城市硬質景觀的設計與建設[J].中外建筑,1999,(2):5.

    [2]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tài)與感知[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3]楊錫榮.現(xiàn)代景觀設計的方法論初探[D].南寧:廣西大學.2004.2.[4]M.蓋奇(MichaelGage),M.凡登堡(MaritzVandenberg)城市硬質景觀設計[M].張仲一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5.3.[5]王春沐.居住區(qū)開發(fā)空間中硬質景觀的規(guī)劃與設計[J].北京園林,2005,21(2):7.[6]陳開森.淺析園林綠地硬質景觀設計[J].閩西職業(yè)大學學報,2005,9(3):125-126.[7]廖艷紅.試論城市硬質景觀的設計與建設[J].中外建筑,1999(2):5.[8]葉迎君現(xiàn)代居住區(qū)硬質景觀規(guī)劃設計[J].住宅科技,2001,(2:)14[9]廖秋林.后現(xiàn)代主義符號學景觀設計理論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研究生處,2005.139-277.[10]孫成仁.廣場設計的后現(xiàn)代語匯[J].規(guī)劃師,1998,(1):81.

    作者簡介:朱明,女(1980.2-),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長沙,410004。胡希軍,男(1964.6-),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長沙,410004。熊輝,女(1982.9-),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長沙,410004。推薦閱讀:

    我國現(xiàn)代園林中材料的運用與發(fā)展

    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分析及處理

    泵送混凝土的質量控制及裂縫處理

    淺談淤泥質軟土地基處理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wǎng)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四、說說本杰明富蘭克林......大神們幫幫忙

    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資本主義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航海家。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是他自己所說過的一句話“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fā)明家和音樂家。為了對電進行探索曾經(jīng)作過著名的“風箏實驗”,在電學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探討電運動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匯。他借用了數(shù)學上正負的概念,第一個科學地用正電、負電概念表示電荷性質。并提出了電荷不能創(chuàng)生、也不能消滅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礎上發(fā)現(xiàn)了電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針的設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針,避免了雷擊災難,破除了迷信。 他是一位優(yōu)秀的政治家,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老戰(zhàn)士。他參加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積極主張廢除奴隸制度,深受美國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國第一位駐外大使(法國),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較高的聲譽。 早期經(jīng)歷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蘭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頓。他的父親原是英國漆匠,當時以制造蠟燭和肥皂為業(yè),生有十個孩子,富蘭克林排行第八。富蘭克林八歲入學讀書,雖然學習成績優(yōu)異,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所以,他到十歲時就離開了學校,回家?guī)透赣H做蠟燭。富蘭克林一生只在學校讀了這兩年書。十二歲時,他到哥哥詹姆士經(jīng)營的小印刷所當學徒,自此他當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學習從未間斷過,他從伙食費中省下錢來買書。同時,利用工作之便,他結識了幾家書店的學徒,將書店的書在晚間偷偷地借來,通宵達旦地閱讀,第二天清晨便歸還。他閱讀的范圍很廣,從自然科學、技術方面的通俗讀物到著名科學家的論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 1736年,富蘭克林當選為賓夕尼亞州議會秘書。1737年,任費城副郵務長。雖然工作越來越繁重,可是富蘭克林每天仍然堅持學習。為了進一步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他孜孜不倦地學習外國語,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廣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先進成果。為自己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752年7月,他做了一個吸引雷電的風箏實驗,轟動了全世界。從前人們一直認為,天空中出現(xiàn)電閃雷鳴,這是大自然在顯示神威。而富蘭克林的實驗結果表明,這是大自然的一種放電現(xiàn)象。本杰明·富蘭克林 正當他在科學研究上不斷取得新成果的時候,由于英國殖民者的殘暴統(tǒng)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實驗儀器,積極地站在了斗爭的最前列。從1757到1775年他幾次作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國談判。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參加了第二屆大陸會議和《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經(jīng)七十高齡的富蘭克林又遠涉重洋出使法國,贏得了法國和歐洲人民對北美獨立戰(zhàn)爭的支援。1787年,他積極參加了制定美國憲法的工作,并組織了反對奴役黑人的運動。 富蘭克林度過的最后一個冬天是在親人環(huán)護中度過的。1790年4月17日,夜里11點,富蘭克林溘然逝去。那時,他的孫子譚波爾和本杰明正陪在他的身邊。4月21日,費城人民為他舉行了葬禮,兩萬人參加了出殯隊伍,為富蘭克林的逝世服喪一個月以示哀悼。本杰明.富蘭克林就這樣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靜靜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他的墓碑上只刻著:“印刷工富蘭克林”。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富蘭克林紀念館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

    富蘭克林紀念館景觀設計(富蘭克林紀念館平面圖)

    景觀設計接私活(景觀設計接私活的途徑)

    抖音推廣任務接單平臺(抖音推廣任務接單平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