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營銷推廣 > 專題列表 > 正文
古代公子的性格特征(古代公子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guān)于古代公子的性格特征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guān)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nèi)容,有小程序、在線網(wǎng)頁版、PC客戶端和批量生成器
官網(wǎng):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戰(zhàn)國四公子的為人,性格分別怎樣?
一、信陵君 魏公子信陵君無忌,“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嫠王異母弟也”,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因此多歸公子。而列國也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地十余年?!钡鸥哒屑?,安嫠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安嫠王即位十數(shù)年,齊楚相約攻魏。老臣唐睢西說秦昭王,秦發(fā)兵救魏。安嫠王昏庸無能,目光短淺,居然“以秦救之故,欲親秦而伐韓”。信陵君乃縱論天下形勢,諫阻魏王,指出秦乃虎狼之國,“非盡亡天下之國而臣海內(nèi),必不休矣”。韓為魏之屏障,韓存則“衛(wèi)、大梁、河外必安”,韓亡則魏危在旦夕。事實上,后來秦果于秦王政十七年亡韓,二十二年亡魏。作為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信陵君可謂高瞻遠矚。 魏安嫠王二十年,秦昭王破趙長平軍,進兵圍邯鄲,趙王請救于魏。三晉本為一家,趙魏尤其唇齒相依。但魏王畏秦,令晉鄙將十萬大軍屯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信陵君數(shù)勸魏王不得,乃竊符救趙。目光高遠,當機立斷,信陵君可謂不世之英雄。 信陵君留趙十年,“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安嫠王三十年,信陵君返魏,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乘勝追擊至函谷關(guān),“秦兵不敢出”。赫赫武功,名震天下。以秦之強,于公子在世之日,不敢復加兵謀魏。 信陵君親韓救趙存魏,于三晉及天下其功可謂大矣,可惜功高震主,秦王又以反間計日毀公子于魏王。魏王本畏公子,遂“使人代公子將”。為免殺身之禍,信陵君“謝病不朝”,“飲醇酒,多近婦女”,四年后便“病酒而卒”。實令人扼腕嘆惜。 四公子皆稱喜士,致食客數(shù)千,但唯有信陵君乃真正能下士者。每聞賢者,必卑躬往請,以誠相求,以禮相交。如大梁侯嬴、朱亥,邯鄲毛公、薛公。漢高祖少時即聞公子賢,即位后“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十二月,為戰(zhàn)國王者及秦始皇置守冢十家。非王而獲守冢者獨信陵君一人。史記: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信陵君之賢,誠不虛也。 二、春申君 春申君黃歇,四公子中唯一非王室中人。然相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輔國持權(quán),說一不二,自有其過人之能。 黃歇初以博聞辨術(shù)事頃襄王,封左徒。二十一年,秦拔楚郢,“燒先王墓夷陵”。二十二年,復拔巫黔中郡。是時黃歇為楚使于秦,知秦王輕楚,恐秦舉兵滅楚,遂以滔滔辨才說秦昭王,指出“天下莫強于秦楚”,秦楚相爭猶如二虎相斗。蚌鶴相爭漁人得利,滅楚而致韓魏強盛實屬不智之舉。再者秦楚素來友好,韓魏于秦卻有累世之怨。故仇楚不如善楚,伐楚不如伐韓魏。昭王以為善,乃止將軍白起,“發(fā)使賂楚,約為與國”。 頃襄王二十七年,太子完質(zhì)于秦,黃歇隨行。三十六年,頃襄王病,黃歇乃設計使太子逃歸楚。秋,頃襄王卒,太子完立,是為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春申君,從此榮寵不衰。 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考烈王無子。趙人李國欲獻其妹于楚王,恐無子失寵,遂投春申君門下。春申君性好漁色,年近花甲,色心未衰,乃自取其妹。及有身,李園教其妹言于春申君:“楚王雖幸君,然王無子,百年后必立兄弟。君相楚日久,多失禮于王兄弟。異日恐有殺身之禍。不如進妾于王,一旦有子,則楚國盡為君之天下矣。”春申君“大然之”,乃進之楚王,欲效呂不韋故計。后果生男,立為太子,李園遂受重用。 李園本非善人,得勢后更是野心勃勃,陰養(yǎng)死士,欲取春申君而代之?!绑氩断s,黃雀在后”,春申君徒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卻懵然不知。二十五年,考烈王病,春申君門下賢者朱英勸春申君:“楚王卒,李園必殺君以滅口。”可憐春申君一生玩弄權(quán)術(shù)陰謀,此時居然天真,以為李園“弱人也,仆人善之,且又何至此!”十七日后,考烈王卒,李園使死士刺春申君于棘門,“盡滅春申君之家”。 春申君初為左徒時,外無賓客之助,內(nèi)無王室之親,說秦以存魏國,設計而歸太子,獨賴其才而成大事,其智何其明也。及為相國,五年將兵救趙,八年北伐滅魯,復興楚國。以非王室宗親而相楚二十五年,言必聽、計必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名為相國實則楚王也。其文治武功、才能手段可見一斑。一世英雄,暮年竟滅族于豎子之手,可憐!可嘆! 三、孟嘗君 齊田文,父為田嬰,祖為齊威王。宣王為其親叔,緡王為其堂兄。田嬰封于薛,謚為靖郭君。田文代立,是為孟嘗君。 孟嘗君少有遠謀,深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勸田嬰舍家業(yè)而厚待賓客,由是“名聲聞于諸侯”。孟嘗君待客平等,“食客數(shù)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且常施惠于賓客親戚,客以此多歸孟嘗君。 秦昭王聞其賢,乃先使涇陽君為質(zhì)于齊,以求見孟嘗君,不得。齊緡王二十五年,孟嘗君不得已而入秦。秦昭王始欲相之,后欲殺之。孟嘗君賴其客中能為雞鳴狗盜者之力,得脫此難。 后孟嘗君相齊,緡王惑于秦楚之毀,“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quán)”,遂廢孟嘗君。賴其客馮獾游說秦王和齊王而得復其位。 及田甲劫緡王,緡王甚疑孟嘗君為主謀。孟嘗君不得自辨,遂逃。其舍人魏子等“自剄宮門以明孟嘗君”,緡王乃“復召孟嘗君”。 孟嘗君所經(jīng)此三難,卒賴賓客之力而免,故世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司馬遷以為“名不虛”。但其心胸狹隘,好為陰謀,故王安石于“雞鳴狗盜者出其門”頗有微詞,不為無因。 齊緡王二十五年,孟嘗君脫秦難,經(jīng)趙返齊。趙人聞其賢,出觀之,皆笑其身材矮小。孟嘗君聞之,“怒,客與俱者下,斫擊殺數(shù)百人,遂滅一縣以去”。氣量何其小哉! 孟嘗君謝病歸養(yǎng)后,秦逃將呂禮相齊。孟嘗君恐失勢,乃行陰謀手段排擠呂禮,后又借刀于秦相魏冉,終將呂禮逼走。 齊緡王三十八年,齊滅宋,欲廢孟嘗君。孟嘗君“恐,乃如魏”?!拔赫淹跻詾橄?,西合于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緡王亡在莒,遂死焉”。孟嘗君為泄一已之憤,不思破六國之合,致使樂毅將六國之兵,下齊七十余城。若非有田單出世,行反間計,排火牛陣,齊國幾乎宗廟無存。孟嘗君實為齊千古罪人。 戰(zhàn)國時諸侯爭霸,目無周王,然名義上周室仍為共主,有類于近代軍閥割據(jù)。因此士只求一展胸中抱負,并無忠君愛國之念。魏張儀相秦,齊孫武事吳,衛(wèi)吳起事魏相楚,東周蘇秦事燕并佩六國相印,皆自然之事。故伍子胥去楚事吳,引兵伐楚,以報父兄之仇,時人未嘗稍有非議。但孟嘗君身為齊宗室嫡親,不思救國反為魏相,坐看齊幾乎滅國,實乃數(shù)典忘祖之輩。 其后田單復齊,襄王立?!拔访蠂L君,與連和,復親薛公”。孟嘗君死后,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君遂絕嗣無后。 四、平原君 平原君趙勝,乃武靈王子、惠文王弟而孝成王叔也。趙之諸公子中,趙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shù)千人”。 孝成王七年,秦破趙長平軍,進兵圍邯鄲。趙使平原君請救于楚,賴客毛遂之力而定趙楚合縱。平原君返趙,楚魏救兵皆未至,而邯鄲危在旦夕。平原君聽李同之勸,盡散家財以饗士,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卻秦兵三十里,已而魏楚軍至,邯鄲圍解。 趙勝雖名列四公子,但名不副實。史書所言其“喜賓客”,其實“徒豪舉爾,不求士也”。為一美人而寒賓客之心,毛遂處其門下三年而不知其才,其好士不過爾爾。后信陵君留邯鄲,從賢者毛公、薛公游,平原君聞之,笑信陵君妄從博徒漿者游,致門下士“半去平原君而歸公子”。可見平原君徒好虛名以自喜耳。 平原君雖為趙相,其實才具平庸,目光短淺。孝成王四年,秦攻韓上黨,旦夕且下。上黨守將馮亭乃使使者告趙王:“韓不能守上黨。吏民皆安為趙,不欲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趙?!壁w王大喜,召平陽君趙豹相商,趙豹以為不可,“圣人甚禍無故之利”。趙王向無自知之明,臉皮又極厚,居然說:“人懷吾德,何謂無故乎?”復召平原君問之。平原君同樣愚蠢,既看不破此嫁禍之計,也未考慮后果。利令智昏之下勸趙王道:“發(fā)百萬之軍而攻,逾歲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趙王乃使趙勝受地。秦以傾國之力攻韓而趙坐受其利,乃移兵攻趙。趙遂有長平之禍、邯鄲之圍。 平原君雖不識大體,但所謂庸人有庸福。孟嘗君滅族,春申君滅族,信陵君才不得用抑郁而死。獨平原君歷相惠文王及孝成王,一生竟無大難。死后,“子孫代,竟與趙俱亡”。四公子中,以平原君結(jié)局最好,天妒英才,信不虛也。戰(zhàn)國四公子性格
分兩段{一}
信陵君:魏無忌
風流倜儻者,即有才干且言行卓異不受世俗禮節(jié)所拘。在戰(zhàn)國末年的中國大地上,便涌現(xiàn)出四大風流倜儻的人物——齊之孟嘗君、趙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和魏之信陵君,史稱“戰(zhàn)國四公子”。他們均以“養(yǎng)士”著稱,食客過千,貴為國相或上將軍,逞一時之英豪。依據(jù)《史記》、《資治通鑒》所載,我們不妨看看這“戰(zhàn)國四公子”究竟如何風流倜儻?
平原君:為跛足鄰居斬寵妾
平原君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曾經(jīng)三次罷相,又三次復位,可謂“三落三起”。
平原君府上與普通百姓家相鄰。一次,平原君寵愛的一個侍妾看見鄰居家的跛腿者,正一瘸一拐地走路,便禁不住失聲嘲笑。第二天,跛足鄰居到平原君府上,對平原君說:“小民聽說殿下禮賢下士,許多門客不遠千里來投奔您,皆因您以賢士為重,以妻妾為輕。小民不幸患有腿疾,而您的侍妾見后竟然嘲笑于我。小民希望得到嘲笑我那個侍妾的人頭。”平原君笑著回答說:“可以!”跛腳人走后,平原君便拿他取笑道:“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居然因一笑讓我殺掉侍妾,這實在是太過分了!”于是,他一直沒殺自己侍妾的念頭。
一年多后,平原君府上的門客悄悄地走掉一多半。平原君非常不解地責怪道:“我趙勝對待門客從未有失禮之處,為何會有這么多人棄我而去呢?”當時有一門客稟報說:“由于殿下您不肯殺掉那個嘲笑跛足者的侍妾,故此大家認為您重色輕友,便棄您而去。”平原君就忍痛割愛,殺掉了那個侍妾,又親自到跛腳人家里去賠禮道歉。此后,那些走了的賓客便都悄悄地回來了。
春申君:敢送楚王“綠帽子”
春申君黃歇的門客最高峰時達3000多人,居“戰(zhàn)國四公子”之首。當時,楚考烈王無兒子,春申君便找來許多能生育的婦女進獻給楚王,但她們?nèi)晕茨転槌跎乱蛔影脶獭:笥汹w國的李園帶著美貌的妹妹準備獻給楚王,可聽說楚王不能生兒子,便擔心來日妹妹必定失寵。于是,他心生一計,先設法做了春申君的舍人。不久,李園告假回趙探親,故意超假才歸。春申君問其原因,李園便謊稱“齊國國君聞知家妹國色天香,使人來家中求娶,因此誤了歸期?!贝荷昃宦牼蛣恿诵?,急忙問:“齊王下聘禮訂婚沒有?”李園說:“還沒呢!”進而順水推舟,讓春申君納妹妹為妾。
不久,李園妹懷上身孕,李園便讓她去勸導春申君:“楚王寵幸你勝過自己的兄弟,如今你為楚相二十多年,楚王卻無子。若楚王一死,即位的只能是他的兄弟,到那時你不僅難保現(xiàn)在的地位,而且可能遭殺身之禍。妾懷身孕尚無人知曉,倒不如由您將我獻給楚王,若有幸生下個兒子,那就是您兒子繼承王位了,屆時這楚國全是您的了?!贝荷昃X得有道理,便將李園妹舉薦給楚王,楚王即把她納入宮中,十分寵幸。之后,李園妹果真生下兒子,被立為太子,李園妹自然做了王后,身為國舅的李園隨之地位顯赫,當政主事。
春申君敢送楚王“綠帽子”,但最終卻為急于取而代之的李園所殺,結(jié)束了其在楚國25年的令尹(國相)生涯。上海簡稱“申”,便是為記念這位最早開發(fā)上海的春申君。
孟嘗君:從棄兒到三國宰相
孟嘗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其父田嬰令其母棄之不養(yǎng)。但其母偷偷地把田文養(yǎng)大了。更出人意料之外的是,這個曾經(jīng)的“棄兒”不僅繼承了田嬰的爵位,而且最終門客三千,先后任齊國、秦國、魏國三國的宰相。
公元前299年,齊王派孟嘗君到秦國,久聞孟嘗君賢能的秦昭王,馬上任命他為秦國宰相。后來有人勸諫秦王道:“孟嘗君賢能不假,但他畢竟是齊王的同宗,現(xiàn)任秦國宰相,謀事必先替齊國著想,這對秦國很危險。”秦昭王便罷免了孟嘗君的宰相,將其囚禁,圖謀殺掉他。孟嘗君的一門客化裝成狗盜得那件狐白裘賄賂昭王寵妾,寵妾向昭王說情釋放了孟嘗君。待孟嘗君逃至函谷關(guān)時,昭王反悔派兵追趕。孟嘗群的另一門客便裝雞叫,誘使提前開關(guān)門而逃離。這便是“雞鳴狗盜”的故事。
齊王因為派遣孟嘗君去秦國而感到內(nèi)疚。孟嘗君回齊后,齊王即讓他做齊國宰相,執(zhí)掌國政。幾年之后,有人向齊王打小報告說“孟嘗君將謀反”。齊王便開始猜疑孟嘗君。孟嘗君只得出逃。后查清孟嘗君并無謀反之心,齊王便召回孟嘗君。孟推托有病辭官。之后,齊王滅掉宋國,愈加驕傲起來,打算除掉孟嘗君以絕后患。孟嘗君聞知后心生恐懼,便跑到魏國。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聯(lián)合秦國、趙國,幫助燕國擊敗齊國。
信陵君:膽敢竊兵符而救趙
信陵君魏無忌是魏昭王之子,魏安嫠王的異母之弟。魏無忌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士人因而爭相前往歸附于他,最高峰時門下曾有三千食客。因魏無忌的威名,各諸侯國連續(xù)十多年不敢舉兵侵犯魏國。
公元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危在旦夕。趙國丞相平原君的妻子是魏無忌的姐姐,平原君便向魏安厘王與魏無忌求援,魏安厘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前去救趙。秦昭王即派使者威脅魏安厘王,魏安厘王懼怕,讓晉鄙領軍在鄴扎營駐防,隔岸觀火。魏無忌屢次請求魏安厘王出兵,但魏安厘王懼怕強秦,不予采納。魏無忌的門客侯贏秘密獻策,讓魏無忌通過魏安厘王的寵妃如姬盜出兵符。魏無忌帶著兵符到鄴,假傳魏安厘王讓他代替晉鄙領兵,晉鄙合了兵符,驗證無誤,但還是表示懷疑,不愿交出兵權(quán)。魏無忌的門客朱亥用鐵椎殺死晉鄙,強行奪權(quán)。于是魏無忌從晉鄙的軍隊中精選士兵八萬開拔前線。此時,楚國的春申君也領兵救援,在楚、魏、趙三國的聯(lián)合下,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
邯鄲大捷后,魏無忌料定魏安厘王不會原諒自己,便客居趙國十年。直至公元前247年,恢復元氣的秦國大舉進攻魏國,魏安厘王便派使者請魏無忌回國,任命魏無忌為上將軍,統(tǒng)帥全國軍隊。魏無忌派使向各諸侯國求援,各國紛紛派兵救魏。于是,魏無忌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聯(lián)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乘勝攻至函谷關(guān)。魏無忌聲威大震。秦王深感魏無忌是秦國的勁敵,就派人持萬斤黃金行賄晉鄙的舊門客,讓他們在魏安厘王跟前造謠說魏無忌欲自立為王,魏安厘王信以為真,奪了魏無忌的兵權(quán)。魏無忌便推托有病不再上朝,終日以美女醇酒為伴,四年后即郁郁而終。六國中唯一能與強秦抗衡的信陵君死后,秦掃六國便勢如破竹。
{二}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是為戰(zhàn)國四公子。
一、信陵君
魏公子信陵君無忌,“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嫠王異母弟也”,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因此多歸公子。而列國也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地十余年?!钡鸥哒屑?,安嫠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安嫠王即位十數(shù)年,齊楚相約攻魏。老臣唐睢西說秦昭王,秦發(fā)兵救魏。安嫠王昏庸無能,目光短淺,居然“以秦救之故,欲親秦而伐韓”。信陵君乃縱論天下形勢,諫阻魏王,指出秦乃虎狼之國,“非盡亡天下之國而臣海內(nèi),必不休矣”。韓為魏之屏障,韓存則“衛(wèi)、大梁、河外必安”,韓亡則魏危在旦夕。事實上,后來秦果于秦王政十七年亡韓,二十二年亡魏。作為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信陵君可謂高瞻遠矚。
魏安嫠王二十年,秦昭王破趙長平軍,進兵圍邯鄲,趙王請救于魏。三晉本為一家,趙魏尤其唇齒相依。但魏王畏秦,令晉鄙將十萬大軍屯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信陵君數(shù)勸魏王不得,乃竊符救趙。目光高遠,當機立斷,信陵君可謂不世之英雄。
信陵君留趙十年,“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安嫠王三十年,信陵君返魏,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乘勝追擊至函谷關(guān),“秦兵不敢出”。赫赫武功,名震天下。以秦之強,于公子在世之日,不敢復加兵謀魏。
信陵君親韓救趙存魏,于三晉及天下其功可謂大矣,可惜功高震主,秦王又以反間計日毀公子于魏王。魏王本畏公子,遂“使人代公子將”。為免殺身之禍,信陵君“謝病不朝”,“飲醇酒,多近婦女”,四年后便“病酒而卒”。實令人扼腕嘆惜。
四公子皆稱喜士,致食客數(shù)千,但唯有信陵君乃真正能下士者。每聞賢者,必卑躬往請,以誠相求,以禮相交。如大梁侯嬴、朱亥,邯鄲毛公、薛公。漢高祖少時即聞公子賢,即位后“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十二月,為戰(zhàn)國王者及秦始皇置守冢十家。非王而獲守冢者獨信陵君一人。史記: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信陵君之賢,誠不虛也。
二、春申君
春申君黃歇,四公子中唯一非王室中人。然相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輔國持權(quán),說一不二,自有其過人之能。
黃歇初以博聞辨術(shù)事頃襄王,封左徒。二十一年,秦拔楚郢,“燒先王墓夷陵”。二十二年,復拔巫黔中郡。是時黃歇為楚使于秦,知秦王輕楚,恐秦舉兵滅楚,遂以滔滔辨才說秦昭王,指出“天下莫強于秦楚”,秦楚相爭猶如二虎相斗。蚌鶴相爭漁人得利,滅楚而致韓魏強盛實屬不智之舉。再者秦楚素來友好,韓魏于秦卻有累世之怨。故仇楚不如善楚,伐楚不如伐韓魏。昭王以為善,乃止將軍白起,“發(fā)使賂楚,約為與國”。
頃襄王二十七年,太子完質(zhì)于秦,黃歇隨行。三十六年,頃襄王病,黃歇乃設計使太子逃歸楚。秋,頃襄王卒,太子完立,是為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春申君,從此榮寵不衰。
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考烈王無子。趙人李國欲獻其妹于楚王,恐無子失寵,遂投春申君門下。春申君性好漁色,年近花甲,色心未衰,乃自取其妹。及有身,李園教其妹言于春申君:“楚王雖幸君,然王無子,百年后必立兄弟。君相楚日久,多失禮于王兄弟。異日恐有殺身之禍。不如進妾于王,一旦有子,則楚國盡為君之天下矣?!贝荷昃按笕恢保诉M之楚王,欲效呂不韋故計。后果生男,立為太子,李園遂受重用。
李園本非善人,得勢后更是野心勃勃,陰養(yǎng)死士,欲取春申君而代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春申君徒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卻懵然不知。二十五年,考烈王病,春申君門下賢者朱英勸春申君:“楚王卒,李園必殺君以滅口?!笨蓱z春申君一生玩弄權(quán)術(shù)陰謀,此時居然天真,以為李園“弱人也,仆人善之,且又何至此!”十七日后,考烈王卒,李園使死士刺春申君于棘門,“盡滅春申君之家”。
春申君初為左徒時,外無賓客之助,內(nèi)無王室之親,說秦以存魏國,設計而歸太子,獨賴其才而成大事,其智何其明也。及為相國,五年將兵救趙,八年北伐滅魯,復興楚國。以非王室宗親而相楚二十五年,言必聽、計必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名為相國實則楚王也。其文治武功、才能手段可見一斑。一世英雄,暮年竟滅族于豎子之手,可憐!可嘆!
三、孟嘗君
齊田文,父為田嬰,祖為齊威王。宣王為其親叔,緡王為其堂兄。田嬰封于薛,謚為靖郭君。田文代立,是為孟嘗君。
孟嘗君少有遠謀,深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勸田嬰舍家業(yè)而厚待賓客,由是“名聲聞于諸侯”。孟嘗君待客平等,“食客數(shù)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且常施惠于賓客親戚,客以此多歸孟嘗君。
秦昭王聞其賢,乃先使涇陽君為質(zhì)于齊,以求見孟嘗君,不得。齊緡王二十五年,孟嘗君不得已而入秦。秦昭王始欲相之,后欲殺之。孟嘗君賴其客中能為雞鳴狗盜者之力,得脫此難。
后孟嘗君相齊,緡王惑于秦楚之毀,“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quán)”,遂廢孟嘗君。賴其客馮獾游說秦王和齊王而得復其位。
及田甲劫緡王,緡王甚疑孟嘗君為主謀。孟嘗君不得自辨,遂逃。其舍人魏子等“自剄宮門以明孟嘗君”,緡王乃“復召孟嘗君”。
孟嘗君所經(jīng)此三難,卒賴賓客之力而免,故世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司馬遷以為“名不虛”。但其心胸狹隘,好為陰謀,故王安石于“雞鳴狗盜者出其門”頗有微詞,不為無因。
齊緡王二十五年,孟嘗君脫秦難,經(jīng)趙返齊。趙人聞其賢,出觀之,皆笑其身材矮小。孟嘗君聞之,“怒,客與俱者下,斫擊殺數(shù)百人,遂滅一縣以去”。氣量何其小哉!
孟嘗君謝病歸養(yǎng)后,秦逃將呂禮相齊。孟嘗君恐失勢,乃行陰謀手段排擠呂禮,后又借刀于秦相魏冉,終將呂禮逼走。
齊緡王三十八年,齊滅宋,欲廢孟嘗君。孟嘗君“恐,乃如魏”?!拔赫淹跻詾橄?,西合于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緡王亡在莒,遂死焉”。孟嘗君為泄一已之憤,不思破六國之合,致使樂毅將六國之兵,下齊七十余城。若非有田單出世,行反間計,排火牛陣,齊國幾乎宗廟無存。孟嘗君實為齊千古罪人。
戰(zhàn)國時諸侯爭霸,目無周王,然名義上周室仍為共主,有類于近代軍閥割據(jù)。因此士只求一展胸中抱負,并無忠君愛國之念。魏張儀相秦,齊孫武事吳,衛(wèi)吳起事魏相楚,東周蘇秦事燕并佩六國相印,皆自然之事。故伍子胥去楚事吳,引兵伐楚,以報父兄之仇,時人未嘗稍有非議。但孟嘗君身為齊宗室嫡親,不思救國反為魏相,坐看齊幾乎滅國,實乃數(shù)典忘祖之輩。
其后田單復齊,襄王立?!拔访蠂L君,與連和,復親薛公”。孟嘗君死后,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君遂絕嗣無后。
四、平原君
平原君趙勝,乃武靈王子、惠文王弟而孝成王叔也。趙之諸公子中,趙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shù)千人”。
孝成王七年,秦破趙長平軍,進兵圍邯鄲。趙使平原君請救于楚,賴客毛遂之力而定趙楚合縱。平原君返趙,楚魏救兵皆未至,而邯鄲危在旦夕。平原君聽李同之勸,盡散家財以饗士,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卻秦兵三十里,已而魏楚軍至,邯鄲圍解。
趙勝雖名列四公子,但名不副實。史書所言其“喜賓客”,其實“徒豪舉爾,不求士也”。為一美人而寒賓客之心,毛遂處其門下三年而不知其才,其好士不過爾爾。后信陵君留邯鄲,從賢者毛公、薛公游,平原君聞之,笑信陵君妄從博徒漿者游,致門下士“半去平原君而歸公子”??梢娖皆胶锰撁宰韵捕?br/> 平原君雖為趙相,其實才具平庸,目光短淺。孝成王四年,秦攻韓上黨,旦夕且下。上黨守將馮亭乃使使者告趙王:“韓不能守上黨。吏民皆安為趙,不欲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趙?!壁w王大喜,召平陽君趙豹相商,趙豹以為不可,“圣人甚禍無故之利”。趙王向無自知之明,臉皮又極厚,居然說:“人懷吾德,何謂無故乎?”復召平原君問之。平原君同樣愚蠢,既看不破此嫁禍之計,也未考慮后果。利令智昏之下勸趙王道:“發(fā)百萬之軍而攻,逾歲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壁w王乃使趙勝受地。秦以傾國之力攻韓而趙坐受其利,乃移兵攻趙。趙遂有長平之禍、邯鄲之圍。
平原君雖不識大體,但所謂庸人有庸福。孟嘗君滅族,春申君滅族,信陵君才不得用抑郁而死。獨平原君歷相惠文王及孝成王,一生竟無大難。死后,“子孫代,竟與趙俱亡”。四公子中,以平原君結(jié)局最好,天妒英才,信不虛也。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c414a0100a3sf.html
什么人能稱為公子?
什么人能稱為公子:周王朝將諸侯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如齊是姜子牙的后代,當時被封為公,所以被稱為“齊公”。晉國、魯國等都是如此。鄭州的舊村被稱為“鄭伯”,如《鄭伯克段于鄢》。楚吲的舊磚被稱為“楚子”。這些稱呼都是根據(jù)他們的爵位而定的?!_始,只有“公”的兒子才能稱為“公子”,后來所有諸侯的兒子都被稱為公子了。也有諸侯的女兒被稱為公子的?!豆騻?#8226;莊公元年》:“群公子之舍則以卑矣。”此處的“公子”即指女公子。逐漸地,“公子”被用來稱呼豪門貴族的子弟,也作為對別人兒子的尊稱。周朝時,諸侯的兒子凡是沒有做成國君的,就一直被稱為公子,而不管年齡大小。后世將一般人稱為公子,則主要指年輕人。
中國古代男人性格如何?有什么特點?
比較豪放,有英雄氣概,特別崇拜英雄好漢,大將軍。古代兒女情長的比較少,當然了,婚姻也只是走形式而已,古人很多談這個,一切都是以國家為重,特別講究禮制,講究仁義,忠勇等,以報國戰(zhàn)死沙場為榮,其實很多都值得我們現(xiàn)代人學習。以上就是關(guān)于古代公子的性格特征相關(guān)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guān)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23專升本(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23專升本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