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十大排名 > 專題列表 > 正文
全世界蛇十大排名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全世界蛇十大排名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一、毒蛇排名前十
毒蛇排名前十有細鱗太攀蛇、黑曼巴蛇、巴布亞太攀蛇、棕伊澳蛇、杜氏劍尾海蛇、裂頦海蛇、貝爾徹海蛇、西部擬眼鏡蛇、東部擬眼鏡蛇、眼鏡王蛇。
1、細鱗太攀蛇
細鱗太攀蛇俗稱內(nèi)陸太攀蛇,是全世界強毒性的陸棲蛇種。細鱗太攀蛇頭部扁平,眼睛相對較大,有灰色到黃褐色的鱗片,軀干部為褐色或橄欖綠色,頭部則為黑色或有黑色斑紋。其性格比較溫柔,若不捕捉它們,則不會輕易被激怒。
2、黑曼巴蛇
黑曼巴蛇,又稱“黑樹眼鏡蛇”,是第二大的陸生毒蛇類,是攻擊速度最快的蛇,可以達到19千米/小時的時速,也是曼巴蛇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有“非洲死神”之稱。
3、巴布亞太攀蛇
巴布亞太攀蛇,體長170-250厘米,分布于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島。長度170-250cm,毒牙長度:7.0-13.0mm。巴布亞太攀蛇很害羞,但其危險性絲毫不亞于另外兩種太攀,在受到威脅時,它也會將前半身高高抬起,給對手致命的打擊。
4、棕伊澳蛇
棕伊澳蛇是澳洲分布最廣的毒蛇。本種在新幾內(nèi)亞南部也曾有發(fā)現(xiàn)紀錄,但據(jù)最近的研究顯示,這些蛇有可能是另一個新品種。棕伊澳蛇毒性很強,棕伊澳蛇一旦受到威脅,在發(fā)動攻擊前會先撐平窄窄的頸部皮摺及抬高身體前部。
5、杜氏劍尾海蛇
杜氏劍尾海蛇是一種劇毒的劍尾海蛇屬,主要分布在包括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新喀里多尼亞和澳大利亞的北部,東部和西部沿海地區(qū),向西延伸至珊瑚海,阿拉弗拉海,帝汶海和印度洋一帶。
6、裂頦海蛇
裂頦海蛇屬于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海蛇科裂頦海蛇屬,前溝牙蛇類,毒液含神經(jīng),肌肉毒素,毒性極強,一般認為與異澳蛇不相上下,雖然異澳蛇至今還未有致命的記錄被證實,但本種卻發(fā)生過多次咬傷致死的事件,由于其強烈的毒液,裂頦海蛇無疑是海洋中最危險的生物之一。
7、貝爾徹海蛇
貝爾徹海蛇,又稱為貝氏海蛇,是蛇亞目、眼鏡蛇科、海蛇屬下的一種有毒海蛇,一度是全球毒性最強的蛇類之一,按照單位容量毒液毒性來講,其毒性是眼鏡王蛇的200倍。貝氏海蛇喜歡在大陸架和海島周圍的淺水中棲息,在水深超過100米的開闊海域中很少見,雖毒性強,但其性情卻頗為溫和,除非受到包含強烈敵意的對待才會進行咬擊。
8、西部擬眼鏡蛇
西部擬眼鏡蛇,體長約1.5公尺,屬中大型毒蛇。體色為黃褐色至深灰黑色,頭部為橢圓形,當其興奮或發(fā)怒時,頭會昂起且頸部擴張呈扁平狀(狀似飯匙),背部會呈現(xiàn)一對美麗的黑白斑,看似眼鏡狀花紋,因此而得名。
9、東部擬眼鏡蛇
東部擬眼鏡蛇十分危險,澳大利亞大多數(shù)的蛇吻致死事件幾乎都與本種脫不了關系。一旦受到威脅,就會積極反擊,首先會將身體前端抬高并彎繞成S型、撐平頸部、張開嘴巴,然后迅速猛烈攻擊。
10、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又稱山萬蛇、過山峰、大眼鏡蛇等。雖稱為“眼鏡王蛇”,但此物種與真正的眼鏡蛇不同,它是屬于獨立的眼鏡王蛇屬,相比其他眼鏡蛇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且排毒量大、毒性強,中毒后幾分鐘即可導致死亡,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
二、
三、世界十大毒蛇?
世界毒性最強的十大毒蛇排名
第十名:響尾蛇
響尾蛇是一種管牙類毒蛇。它的毒液屬于血循毒。體長一般約1.5~2米。身體呈黃綠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質(zhì)環(huán),為多次蛻皮后的殘存物。遇到敵人會迅速擺動尾部的尾環(huán),發(fā)出響亮的聲音,致使敵人不敢近前,因此,故稱為響尾蛇。
大多數(shù)的響尾蛇的毒素都是具有破壞血液組織的,少數(shù)如小盾響尾蛇的毒液還包含了能攻擊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而響尾蛇最為可怕之處在于其死后一小時內(nèi),仍可以彈起施襲。這種蛇即使已經(jīng)被人擊斃,甚至頭部切除后,仍有咬噬的能力。
第九位:眼鏡蛇
眼鏡蛇是眼鏡蛇科的一屬,其成員大多被統(tǒng)稱為眼鏡蛇。雖然世上也有不少其他蛇類的名字包含“眼鏡蛇”,例如眼鏡王蛇、水眼鏡蛇、唾蛇等等,但它們因演化親緣性不足而并不歸為此屬。甚至眼鏡王蛇還會撲殺眼鏡蛇為食。
多數(shù)眼鏡蛇體形很大,可達1.2-2.5米長眼鏡蛇的毒液是高危性混合毒液。眼鏡蛇最明顯的特征是其頸部皮褶。該部位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嚇對手。眼鏡蛇被激怒時,會將身體前段豎起,頸部皮褶兩側(cè)膨脹,此時背部的眼鏡圈紋愈加明顯,同時發(fā)出"呼呼"聲,借以恐嚇敵人。
第八:莽山烙鐵頭
莽山烙鐵頭蛇是中國特有的巨型毒蛇種,1990年才為學術界發(fā)現(xiàn)而被命名加以科學記載。截止到2013年僅知分布于中國湖南省宜章縣境內(nèi)莽山自然保護區(qū)幾千公頃的狹小范圍內(nèi)。
它是目前已知中國的毒蛇類里的最大型蛇種,迄今發(fā)現(xiàn)的莽山烙鐵頭蛇的活體,最重的為8.5公斤。該蛇類逐漸稀少以瀕臨滅絕。每條莽山烙鐵頭蛇的價格一度被炒到100多萬元。它屬于國家特級保護動物,可以說比大熊貓更加珍貴。
第七: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又稱山萬蛇、過山峰、大扁頸蛇、大眼鏡蛇、大扁頭風、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過山標等。雖稱為“眼鏡王蛇”,但此物種與真正的眼鏡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鏡蛇屬的一員,而是屬于獨立的眼鏡王蛇屬。相比其他眼鏡蛇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zhuǎn)動靈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
第六:銀環(huán)蛇
銀環(huán)蛇俗稱過基峽、白節(jié)黑、金錢白花蛇、銀甲帶、銀包鐵等。毒性極強,為陸地第四大毒蛇。銀環(huán)蛇毒腺雖然很小,但毒性卻極為猛烈,是環(huán)蛇屬中毒性最強的。事實上,它不僅是陸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綜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六之列。分布在中國安徽、浙江、江蘇、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云南,中國之外分布于緬甸、越南北部等。
第五:黑曼巴
黑曼巴為眼鏡蛇科的一員,它是非洲最長的蛇,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毒蛇,有死神之稱。它的爬行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蛇,速度可達16~20km/h,是全世界最致命的蛇。平均全長為2.4m,最大可達4.48m,僅次于亞洲的眼鏡王蛇,是世界第二長的毒蛇。
第四:虎蛇
虎蛇分泌強烈的神經(jīng)毒素、凝固劑、溶血素及蛇類特有的肌肉毒素,虎蛇攻擊性強,含劇毒液,是致人死亡的主要蛇種棲。其毒性能躋身世界最強烈的蛇毒之列。被虎蛇所咬后,除了傷口劇痛之外,從傷口附近延伸的毒素更會令足部及頸部出現(xiàn)痛楚,身體感到麻痹、出汗,隨即開始呼吸困難及局部肢體癱瘓。即使有有效的抗蛇毒素,但如果不立即治療的話,致命率仍高達45%。
第三:太攀蛇
太攀蛇又名普通太攀蛇或海岸太攀蛇,是一種大型的太攀蛇屬成員,亦為澳大利亞最大的毒蛇。分布于澳大利亞東部及北部沿岸一帶,另也出沒于新幾內(nèi)亞的島嶼。
根據(jù)數(shù)個毒理學報告的實驗白鼠皮下注射數(shù)據(jù),每咬一口釋出的毒液已足夠殺死100人,本種蛇也是新幾內(nèi)亞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兇。此物種的毒性在陸棲毒蛇中位列第三。這種太攀蛇曾今創(chuàng)造過100%的臨床致死率。
第二位:鉤鼻海蛇
海蛇的毒液屬于最強的動物毒。鉤嘴海蛇毒液相當于眼鏡蛇毒液毒性的兩倍,是氰化鈉毒性的80倍。海蛇毒液的成分是類似眼鏡蛇毒的神經(jīng)毒,然而奇怪的是,它的毒液對人體損害的部位主要是隨意肌,而不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海蛇咬人無疼痛感,其毒性發(fā)作又有一段潛伏期,被海蛇咬傷后30分鐘甚至3小時內(nèi)都沒有明顯中毒癥狀,然而這很危險,容易使人麻痹大意。
實際上海蛇毒被人體吸收非???,中毒后最先感到的是肌肉無力、酸痛,眼瞼下垂,頜部強直,有點像破傷風的癥狀,同時心臟和腎臟也會受到嚴重損傷。被咬傷的人,可能在幾小時至幾天內(nèi)死亡。
第一:內(nèi)陸太攀蛇
內(nèi)陸太攀蛇學名為細鱗太攀蛇,以前叫做內(nèi)陸盾尖吻蛇,還有沙漠猛蛇、兇猛太攀蛇、大斑蛇等別名。 它是全世界最強毒性的陸棲蛇種,這里沒有之一。其一次釋放的毒液就可殺死20萬只老鼠。但是,形體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僅為2米左右。
細鱗太攀蛇是陸地上最毒的蛇。比響尾蛇毒性強300倍,約相當于眼鏡王蛇的20倍,但是眼鏡王蛇的注射量彌補了這點。細鱗太攀蛇與鉤鼻海蛇的致死情況不相上下,在動物毒素學上足以排到前十位。其一次排出的毒液能在24小時內(nèi)毒死20噸的獵物,這相當于25萬只小白鼠、100個成年人或兩頭非洲大象的重量。殺死兩名成年人僅僅需要1毫克的毒液量。
四、
以上就是關于全世界蛇十大排名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網(wǎng)絡推廣一個月工資多少(網(wǎng)絡推廣一個月工資多少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