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金華特色景觀設計作品(金華特色景觀設計作品展示)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金華特色景觀設計作品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行業(yè)最低價)
文章目錄列表:
一、金華最值得旅游的景點有哪些?
金華有哪些旅游景點
金華:雙龍洞、黃大仙、大佛寺、八詠樓-古玩一條街、夏天安地漂流
蘭溪:諸葛八卦村、地下長河
武義:溫泉、牛頭山、郭洞、渝源、石鵝湖
永康:方巖、五金城
東陽:橫店影視城
磐安:百杖潭、花溪
義烏:國際商貿(mào)城、小商品城
浦江:仙華山、水晶城
雙龍洞風景區(qū)
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首批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qū),國家級森林公園。雙龍洞位于金華山雙龍風景區(qū)中心,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qū)核心景觀和象征,洞形成于約一億年前,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
黃大仙祖宮
坐落在雙龍國家風景區(qū)內(nèi)居鹿田湖畔,披皇嶺仙境,占地7.9公頃,宮殿建筑群占地1.8公頃,海拔562.8米,進深716米,七進階祖庭由19處宮樓、閣、臺組成。宮境深邃,成了中國之最。它三拔頭籌,一是道院大,占地79999平方米;二是宮殿大,棲主神的赤松宮,三清宮都是占地1000平方米,屋高20米上下的重樓高閣。黃大仙在世界許多地方都被人們所供奉、朝拜,尤其在港澳臺一帶信奉者眾多。
仙源湖度假區(qū)
度假區(qū)的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達到一級標準,負離子濃度為每立方厘米1000萬個以上,是大自然賦予的天然氧吧。仙源湖旅游度假區(qū)首期開發(fā)建設1.35平方公里,分為休閑娛樂中心、生態(tài)居住區(qū)和培訓基地三大功能區(qū)塊,結(jié)合中國桂花之鄉(xiāng)開發(fā)建設中國(金華)桂花文化園,并在安地鎮(zhèn)區(qū)配套開發(fā)浙中古典民居和風情游覽區(qū),為浙中第一生態(tài)旅游休閑度假區(qū)。仙源湖自然景色優(yōu)美,是金華南山景區(qū)的中心。
諸葛八卦村
位于蘭溪市西部,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陣圖”樣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國內(nèi)僅有、舉世無雙的古文化村落。該村地形中間低平,四周漸高,形成一口池塘。池是諸葛八卦村的核心所在,也是布列“八陣圖”的基點。
橫店影視城
位于東陽市橫店境內(nèi),為國家AAAAA級旅游區(qū),距杭州160公里,乘
橫店影視城
飛機、火車或走高速公路均可直達。自1996年以來,橫店集團累計投入30個億資金興建橫店影視城,現(xiàn)已建成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秦王宮、清明上河圖、夢幻谷、屏巖洞府、大智禪寺、明清民居博覽城等13個跨越幾千年歷史時空,匯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和兩座超大型的現(xiàn)代化攝影棚。已成為亞洲規(guī)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被美國《好萊塢》雜志稱為“中國好萊塢“。
永康方巖
位于永康市東部的方巖風景名勝區(qū),距永康城區(qū)約20公里,是植根于丹霞地貌的山水奇葩。方巖風景區(qū)以其驚心動魄的險峰絕壁、鬼斧神工的天然石雕像、星羅棋布的巖洞室、異彩紛呈的飛瀑平湖出彩。全區(qū)包括方巖山、五峰、南巖、石鼓寮、靈山湖、烈士陵園、狀元湖等八大景區(qū),總面積為92平方公里。方巖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區(qū),峰險石怪,瀑美洞奇,融雄偉峻險、青山秀麗于一體,兼擅山石、林壑之勝,而且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物古跡觸目皆是。
浦江仙華山
以山水文化和儒家文化及宗教文化為內(nèi)涵,以山頂峰林、江南第一家為特色,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以觀光攬勝、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風景旅游區(qū)。分為峰林仙華山、江南第一家、富春野馬嶺、幽谷古禪寺四大景區(qū),總面積約66平方公里。共有20個景群、270個景點,經(jīng)組合后為88處景源。
武義郭洞
景區(qū)融山水、古樹林、古橋亭、古寺院、古城墻等景觀于一體,元代至元三年(1337年),后裔仿珍藏北京白云觀的學仙修道寶圖《內(nèi)經(jīng)圖》營造村莊。砌城墻形成水口,建回龍橋聚氣藏風,植村周樹木善化環(huán)境,規(guī)劃民居、通道并巧設七星井,形成“山環(huán)如郭,幽邃如洞“的絕佳人居環(huán)境,故名郭洞。被譽為“江南第一風水村“。
二、的金華雙龍洞的歷史回答!~
根據(jù)史料記載,西漢元帝年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劉仲卿大將遭誣貶后,隱居于金華山中,唐代的柳宗元為之撰寫了《劉仲卿隱金華洞》(雙龍洞古代亦稱金華洞),從那時算起,雙龍洞的歷史已長達2000多年。
明朝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則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進雙龍內(nèi)洞的?!靖艣r】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詩句生動概括了金華的重要位置和雄偉氣勢。金華市位于浙江省的中部,為省轄地級市,界于東經(jīng)119゜14′ -120゜46′30〃 ,北緯28゜32′-29゜41′,南北跨度129公里,東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積10918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447.94萬人,其中市區(qū) 91.34萬人。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金華的市樹為樟樹,市花為山茶花。
金華建制久遠,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置郡始名東陽,歷名金華、婺州,或設郡、州、路、府,或設道、區(qū)、專區(qū)和地區(qū),1985年5月,國務院批準撤消金華地區(qū),分設金華、衢州兩市,實行市轄縣體制。2000年12 月31日,國務院批準撤消金華縣,并將其與原婺城區(qū)轄區(qū)作了調(diào)整,設立金東區(qū)?,F(xiàn)金華市下轄婺城、金東2區(qū)及蘭溪、義烏、東陽、永康4市和武義、浦江、磐安3縣。
金華素有“小鄒魯”之稱,歷來為文化禮儀之邦,歷史上講學群起,書院迭興。宋元時期金華學派與金華文派名播四海。當今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三頭并興。文化興盛必然名人輩出。文壇巨匠、丹青大師、愛國志士、民族英雄、專家學者,金華土地上代不乏人。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詩名畫皆奇絕”的五代詩僧和書畫家貫休、宋代抗金名將宗澤、南宋“浙東學派”代表人物呂祖謙、陳亮,金元四大名醫(yī)之一的朱丹溪,明朝“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清代戲曲家、戲曲理論家李漁,近現(xiàn)代有國畫大師黃賓虹、一代報人邵飄萍、史學家吳晗、詩人潘漠華、艾青及文學批評家馮雪峰,杰出科學家嚴濟慈、蔡希陶等,他們彪炳史冊,光照千秋,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崇文重教的風氣沿襲至今,形成了如今金華“千名教授匯一市,百名博士集一鄉(xiāng)”的盛況。
金華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金華山川秀麗奇絕,國家級風景區(qū)雙龍洞早已蜚聲中外,省級風景區(qū)永康方巖、蘭溪六洞山地下長河、浦江仙華山、武義郭洞-龍?zhí)?、磐安花溪、東陽花都-屏巖、湯溪九峰山等,或為山奇,或為水秀,可謂各擅勝場。金華的文物古跡與奇山秀水交相輝映,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0處,省級文保單位37處,縣(市)級文保單位300多處,館藏文物達3萬多件。各處古跡遺址如顆顆明珠,點綴于八婺大地。太平天國侍王府、宋代名剎天寧寺、八詠樓、五峰書院等勝跡及諸葛八卦村、俞源太極村等神秘村落以及東陽盧宅等令游客流連忘返。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融、人稱東方好萊塢的橫店影視城也已成為廣大影視工作者和游客心中的福地。古婺風情多姿多彩,斗牛、道情、龍燈、浦江抬閣、永康《十八蝴蝶》、磐安龍虎大旗等民俗風情各具特色,引人入勝。
金華傳統(tǒng)名優(yōu)特產(chǎn)有金華火腿、東陽木雕、義烏南棗、金絲蜜棗、金華佛手、宣平蓮子等。它們有的曾被列為貢品,有的多次在國內(nèi)外博覽會上獲獎。
【自然風貌】
金華市位于浙江省中部,為省轄地級市,以境內(nèi)金華山得名。處于北緯28°32′~29°41′,東經(jīng)119°14′~120°47′之間。東鄰臺州,南毗麗水,西連衢州,北接紹興、杭州。市域東西直線距離151千米,南北直線距離129千米,面積10918平方千米。市區(qū)位于東陽江、武義江和金華江交匯處,面積2044.7平方千米,建成區(qū)面積63.78平方千米。
金華地處金衢盆地東段,為浙中丘陵盆地區(qū),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叭姝h(huán)山夾一川,盆地錯落涵三江”是金華地貌的基本特征。市境的東、東北有大盤山、會稽山,南屬仙霞嶺,北、西北接龍門山及干里崗山脈。仙霞嶺山脈從閩、贛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義縣、婺城區(qū)南部和永康市境,向東北延續(xù)為大盤山和天臺山脈,一般海拔500~1000米,山體多由火山巖和花崗巖構(gòu)成。大盤山是錢塘江、曹娥江、椒江和甌江部分支流的源地和分水嶺,西南段位于磐安、東陽、永康和義烏南緣,主峰在磐安縣安文鎮(zhèn)東南,海拔1245米。會稽山為天臺山支脈,主體朝東北方向伸展,西南段延伸至東陽北部和義烏,山體主要由火山熔巖、碎屑巖構(gòu)成,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東白山位于東陽、諸暨、嵊州交界處,海拔1194.6米。龍門山界于富春江與浦陽江之間,高度多在500-800米,分布在浦江、婺城區(qū)和金東區(qū)北部、蘭溪及義烏西緣,山體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巖和碎屑巖構(gòu)成,局部為花崗巖和石灰?guī)r,其余脈金華山呈塊狀山地,北隔墩頭盆地與龍門山脈相連,主峰海拔1312米。千里崗山脈由贛東北懷玉山脈延伸入境,余脈至蘭溪與建德市交界處,山體由沉積碎屑巖組成,中心部分為干里崗砂巖。延伸入境的山系受華夏構(gòu)造控制,山脈大多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同時受東北一西南和東西向斷裂帶的切割,延伸出來的眾多支脈縱橫交織,山形破碎、峰嶺交錯。境內(nèi)干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于武義與遂昌交界處的牛頭山主峰,海拔1560.2米,為全市最高峰。境內(nèi)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為主,分布在南北兩側(cè)。山地內(nèi)側(cè)散布起伏相對和緩的丘陵,以江山一紹興斷裂帶為界又分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東段為主體,四周鑲嵌著由斷裂拗陷形成的武義盆地、永康盆地、南馬盆地、浦江盆地、墩頭盆地等山間小盆地。盆地之間丘陵、低山阻隔,盆地群外圍又為低山、中山所環(huán)抱,形成一個大致呈東北一西南走向,西面開口的大盆地。大盆地東自東陽市巍山鎮(zhèn),西至蘭溪市游埠鎮(zhèn),長約100多千米,寬數(shù)十干米不等。由盆周向盆地中心,呈現(xiàn)出中山、低山、丘陵崗地、河谷平原階梯式層狀分布,海拔高度逐級降落。大小盆地內(nèi)淺丘起伏,海拔在50~250米之間,相對高度不到100米。盆地底部是寬闊不一的沖積平原,地勢低平。上游東陽江自東而西流經(jīng)義烏,在金華市區(qū)匯合武義江而入金華江。金華江向西北流往蘭溪,在蘭溪城區(qū)匯入蘭江。蘭江北流至將軍巖入建德市境。將軍巖海拔23米,為全市最低點。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溫適中,有明顯的干、濕季節(jié)。春早秋短,夏季長而炎熱,雨量豐富,冬季光溫互補。光、熱、水條件優(yōu)越,時空分布不均衡。氣候水平差異較小,盆地小氣候多樣,有一定的垂直差異。氣象災害頻繁,影響較大。
年平均氣溫17.3℃-18.2℃。全年降水量普遍偏少,總降水量在1109.0毫米-1305.2毫米之間。6月初進入梅汛期,降雨連續(xù)時間較長,但降雨總量和強度不大。年日照時數(shù)1528.8-1808.9小時。
【水資源】
市域內(nèi)江河分屬錢塘江、甌江、曹娥江、椒江4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9332.73平方千米、949.71平方千米、341.6平方千米和293.96平方千米,分別占全市總面積的85.49%、8.69%、3.13%和2.69%。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江溪有40多條。
【礦產(chǎn)資源】
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礦產(chǎn)有56余種,可供開發(fā)利用的有32種。礦產(chǎn)以非金屬居多,其中以螢石儲量最為豐富,是國內(nèi)主要產(chǎn)地之一,分布成群成帶,探明儲量及有地質(zhì)根據(jù)計算的總儲量在3000萬噸以上。主要分布在武義、永康、義烏、東陽、金東等縣(市、區(qū)),共有大型螢石礦床(礦石儲量在200萬噸以上)3處,武義后樹居首位,中型礦床(礦石儲量大于50萬噸)30處,小型礦床60處及礦點礦化點292處。
其次為石灰?guī)r,主要分布于金華--蘭溪之間的北山南坡,儲量約為2億噸。金華九龍--山口巖礦儲量0.8億噸。
沸石資源主要分布于金華湯溪、永康中山、東陽馬宅一帶。
探明或基本探明儲量的礦有螢石、石灰石、凝灰?guī)r和粘土礦、金、銀、銅、鉛、鋅、煤、石煤、鈾、磷、石墨、珍珠巖、方解石等15種。其中主要已經(jīng)開發(fā)利用的礦產(chǎn)有螢石、水泥用灰?guī)r、磚瓦用粘土、建筑石料、建筑用砂、飾面用花崗石、粘土巖、蒙脫石粘土巖、珍珠巖、沸石、鉀長石、高嶺土、陶瓷土、金銀礦、煤、礦泉水、地熱水等18種,其中螢石、水泥用灰?guī)r、飾面用花崗石、建筑石料、鉀長石、礦泉水、地熱水等為我市優(yōu)勢礦產(chǎn)。
【土地資源】
2004年全市土地面積109.21萬公頃,人均土地0.24公頃。2004年全市耕地面積16.63萬公頃,其中水田14.43萬公頃,旱主地2.20萬公頃。人均耕地為0.045公頃,每個鄉(xiāng)村勞動力平均負擔耕地0.074公頃。全市園地面積6.01萬公頃,其中桑園4629公頃,茶園1.56萬公頃,果園3.32萬公頃。全市林業(yè)用地69.4萬公頃,其中有林地61.04萬公頃,灌木林地5.69萬公頃,疏林地3300公頃,未成林地3900公頃,苗圃地551公頃,無林地2.48萬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為61.3%。水域面積5.23萬公頃,其時生溪面積2.79萬公頃,水庫1.13萬公頃,:山塘1.31萬公頃。全市未利用土地面積有7.62萬公頃,其中宜農(nóng)荒地3.92萬公頃。全市土壤面積為100.9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2.45%,10個土類、16個亞類、53個土屬、102個土種。地帶性土壤有紅壤和黃壤兩類,其中紅壤34.93萬公頃,占士壤總面積的34.60%。非地帶性土壤有8類。
【生物資源】
金華市在植被分區(qū)中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全市植物資源有1500余種,其中森林樹種440種,草本植物約300余種,農(nóng)作物品種資源800余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銀杏、金銀松、鵝掌楸、凹葉厚樸、香果樹、青檀、浙江楠、半楓荷、花櫚木、天竺桂和短穗竹11種。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積量1279.8萬立方米,占全省的11.6%。具有較高經(jīng)濟價值的野生纖維、淀科糖類、油料、鞣料、芳香油植物及木本藥材等幾百種。糧食作物有水稻、麥類、豆類、薯類以及高粱、小米等400余種。經(jīng)濟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甘蔗、瓜類、蔬菜、茶葉、水果、蠶桑、藥材、花卉及苧麻、席草、蓮子、板栗、香榧等共70多類400余種,其中義烏的糖蔗、青棗,武義的西湖蜜梨、宣蓮、米仁,蘭溪的烏桕、大青豆,浦江的桃形李,金華的佛手、舉巖茶,東陽的東白茶、席草,東陽、磐安的藥材"浙八味"中的白術、白芍、元胡、元參,永康的五指姜、黃花菜等是地方優(yōu)質(zhì)品種。
全市野生動物約有鳥綱12目23科100余種,哺乳綱8目13科30多種,爬行綱2目6科20余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穿山甲、大靈貓、金錢豹、云豹、鬣羚,屬二類保護動物有天鵝、獼猴、鴛鴦、大鯢(娃娃魚)等。畜牧業(yè)歷史悠久,主要畜禽種類有豬、牛、羊、兔、雞、鴨、鵝及蜂等,金華兩頭烏和蘭溪花豬、永康灰鵝等為地方優(yōu)質(zhì)品種。其中主要經(jīng)濟魚類有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鯉魚、鯽魚以及長春鳊、三角魴、團頭魴、鲴魚、鱖魚、鰉魚、泥鰍、黃鱔、鯰魚等30多種。此外還有甲魚、河蟹、河蚌、螺等水生動物。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全市近些年從外地引進藤稔葡萄、果桑、草莓、臍橙、加州鱸魚、杜洛克豬、伊沙雞、非洲駝鳥、超豐早1號水稻、泗棉3號棉花、彩色棉、春秋54白菜、姬松茸食用菌等300多個優(yōu)良品種。
【文物古跡】
早在新石器時代,金華就開始了人類生活的印跡,先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眾多的印跡。已在浦江白馬鎮(zhèn)、蘭溪新周鄉(xiāng)等地發(fā)現(xiàn)古人留下的眾多遺址遺物。婺州窯乳濁釉瓷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雅畈漢灶、瑯琊鐵店等地保存有460余處較完整的唐、宋、元古窯址。金華境內(nèi)還留存有從商周到明清歷代先人的古墓葬。
金華現(xiàn)存古建筑2600余座,牌坊40座,其中東陽明代盧宅建筑群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規(guī)模宏大,設計精巧,工藝水平很高。主建筑及附件均有較高的研究和觀賞價值,浦江鄭氏義門祠堂建于清代,留存有元、明、清碑匾多方,元代古柏9株。
金華有眾多的亭閣寺塔。八詠樓位于金華城區(qū)八詠路,留下了南朝沈括、宋李清照等眾多文人墨客的身影。天寧寺在婺州公園對面,元延佑五年重建,為全木結(jié)構(gòu),斗拱狀如飛鳥、邑人稱"百鳥朝鳳"。法隆寺經(jīng)幢雕刻刻工精致,形象生動而粗獷有力,結(jié)構(gòu)緊湊,比例勻稱。
金華觀
金華還有古月橋、石口橋、通濟橋等古橋梁200余座及云雷紋陶罐、原始青瓷豆等3萬多件古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國侍王府。它位于金華城東鼓樓里,現(xiàn)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原貌保存完整,在現(xiàn)存太平天國革命紀念建筑中十分少見。侍王府是太平天國的藝術寶庫。存有眾多的藝術品。庭院中有五代時錢镠時所植的古柏兩株,至今枝繁葉茂,蒼勁多姿。
八詠樓
八詠樓,中國三大名樓之一,又名玄暢樓。興建于南朝齊隆昌元年(公元494)。唐時遂易今名。今存八詠樓為清嘉慶年間重修。崔融、崔顥、嚴維、李清照等,都曾登樓攬勝,賦留名篇。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侍王府
唐宋州衙。清朝試士院。 1861年,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攻占金華后構(gòu)建。全國現(xiàn)存的太平天國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壁畫登藝術品最多的一處。有《兵營圖》、《四季捕魚圖》、《樵夫圖》、《砍柴圖》等壁畫。當年侍王的指揮中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寧寺
舊名大藏院,創(chuàng)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賜名承天寺。宋徽宗崇寧年間改為崇寧萬壽寺。政和年間(1111)稱今名。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為祀奉父王微宗,賜名報恩光孝寺.元代仁宗延佑年五年(1218)重建.明正統(tǒng)時修復,名為天寧萬壽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典型的元代木結(jié)構(gòu)建筑。
雙龍景區(qū)(黃大仙祖宮)
舊傳赤松子羽化成仙、黃大仙叱石成羊之地,素以林海莽原、奇異洞景、道教名山著稱于世,以 "臥舟"、"觀瀑"、"賞石"、"探險"聞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建制沿革】
金華市域春秋時屬越國。秦、漢為烏傷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東陽郡屬揚州,領長山(今婺城區(qū)、金東區(qū)、蘭溪市)、烏傷(今義烏)、永康、吳寧(今東陽)、豐安(今浦江)、太末(今龍游)、新安(今柯城、衢縣)、定陽(今常山)、平昌(今遂昌)9縣,治設長山。南朝梁紹泰二年(556)置縉州,陳天嘉三年(562)撤州,東陽郡改名金華郡,郡名金華自此始。隋開皇十三年(593)改置婺州。大業(yè)三年(607)復置東陽郡。唐武德四年(621)改東陽郡置婺州,并于信安(新安)縣分置衢州。唐天寶元年(742)改婺州為東陽郡,乾元元年(758)復為婺州,一直沿續(xù)到宋元。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為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寧越府,至正二十年改為金華府。明成化七年(1471)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8縣,故有"八婺"之稱。1912年廢府實行省、縣兩級制。1914年置金華道,轄區(qū)擴及原衢州、嚴州府。1927年廢道,各縣仍直屬于省。1932年6月設浙江省縣政督察專員辦事處第八區(qū),駐金華。9月,改設浙江省特區(qū)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第六特區(qū)。民國期間,行政督察區(qū)序號、轄縣、專署駐地時有變換。1949年5月7日,金華解放,設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區(qū)。10月,改名金華專區(qū)。11月金華專區(qū)轄2市9縣。1955年3月,衢州專區(qū)撤銷并入。嗣后,金華專區(qū)轄縣(市)續(xù)有撤并、復置,并與杭州、麗水等毗鄰市地互有調(diào)整。1968年4月,改金華專區(qū)為金華地區(qū)。1985年5月,撤銷金華地區(qū),原金華、衢州兩縣級市分別升為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并于金華城區(qū)設立婺城區(qū),郊區(qū)設立金華縣,同時撤銷蘭溪縣,設立蘭溪市(縣級)。金華市轄婺城區(qū)、蘭溪市和金華、永康、武義、東陽、磐安、義烏、浦江7縣。原金華地區(qū)的龍游、開化、常山、江山縣劃歸衢州市管轄。1988年5月,撤銷義烏縣設立義烏市(縣級),撤銷東陽縣設立東陽市(縣級)。1992年10月,撤銷永康縣設立永康市(縣級)。2000年12月,撤銷金華縣,設立金華市金東區(qū)。
【行政區(qū)劃】
2004年末,金華市設婺城、金東2個市轄區(qū),轄武義、浦江、磐安3個縣,代管蘭溪、義烏、東陽、永康4個縣級市。全市共有69個鎮(zhèn)、37個鄉(xiāng)、40個街道,4836個村民委員會、352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年內(nèi)縣級以下行政區(qū)劃作了部分調(diào)整。4月9日,浙政函[2004]60號文件批復同意蘭溪市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撤銷芝堪鄉(xiāng)、朱家鄉(xiāng)建制,并入黃店鎮(zhèn),調(diào)整后,黃店鎮(zhèn)轄46個村;撤銷石渠鄉(xiāng)、橫木鄉(xiāng)建制,并入馬澗鎮(zhèn),調(diào)整后,馬澗鎮(zhèn)轄66個村、1個居民區(qū);撤銷下陳鄉(xiāng)建制,并入柏社鄉(xiāng),調(diào)整后,柏社鄉(xiāng)轄38個村;撤銷橫溪鎮(zhèn)、墩頭鎮(zhèn)、白沙鄉(xiāng)建制,合并設立梅江鎮(zhèn),轄78個村;撤銷官塘鄉(xiāng)建制,與香溪鎮(zhèn)部分行政區(qū)域(香一等21個村)合并設立新的香溪鎮(zhèn),轄43個村;撤銷馬達鎮(zhèn)、永昌鎮(zhèn)、女埠鎮(zhèn)、孟湖鄉(xiāng)、赤溪,鄉(xiāng)建制,其行政區(qū)域與香溪鎮(zhèn)其余行政區(qū)域改由蘭溪市政府直轄;撤銷城南街道建制,與上述區(qū)域調(diào)整設立上華、永昌、赤溪、女埠等4個街道,并調(diào)整擴大云山街道辦事處管理范圍。調(diào)整后,云山街道管理10個社區(qū)、25個村;上華街道管理1個社區(qū)、33個村;永昌街道管理1個社區(qū)、64個村;赤溪街道管理23村;女埠街道管理1個社區(qū)、36個村。此次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后,蘭溪市轄游埠、諸葛、黃店、香溪、馬澗、梅江6個鎮(zhèn),靈洞、柏社2個鄉(xiāng)和水亭畬族鄉(xiāng),城區(qū)設蘭江、云山、上華、永昌、赤溪、女埠6個街道。金華市區(qū)實施了28個村的撤村建居工作。婺城區(qū)撤銷白龍橋鎮(zhèn)葉店、馬海地、洞溪,乾西鄉(xiāng)鮑楊、上陳、上天師、聯(lián)合,城東街道上浮橋,城北街道五星,秋濱街道姜山頭、王五元、沈天田、冠山頂、馬鞍山、化山、呂獻塘、唐宅、后周、前周、蔣馬山背等20個村民委員會,分別設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金東區(qū)撤銷多湖街道七里販、望府墩、葉宅、林頭、橫塘沿,東孝街道王牌、戴店、下王等8個村,分別設立社區(qū)。東陽市進行了村(居)規(guī)模調(diào)整,由原來的1270個村(居),調(diào)整為392個村(居),村均人口2015人,村均區(qū)域面積4.44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畫水鎮(zhèn)畫溪村有7679人。與上年相比,全市共減少鄉(xiāng)級建制10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874個。
【人口】
2005年全市出生人口52776人,出生率11.65‰ ,人口自然增長率5.78‰。年末總?cè)丝?54.13萬人,其中市區(qū)92.16萬人;非農(nóng)業(yè)人口99.1萬人,其中市區(qū)31.36萬人。平均每戶家庭人口2.68人。 金華雙龍洞距金華市區(qū)約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層的雙龍洞之外,還有中層的冰壺洞和最高的朝真洞。雙龍洞分內(nèi)、外兩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廣、深各33余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洞內(nèi)陳放著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雙龍洞最奇趣的是外洞與內(nèi)洞之間,有一塊巨大的巖石覆蓋在一流清泉之上,水道寬丈余,巖底僅離水面一尺左右,進出里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從巖底的水面穿引而入,當穿到巖底中間時眼前一片漆黑,似乎周圍的巖石一齊朝身上擠壓過來,巖石幾乎擦著鼻子。進約二三丈,又豁然開朗,被譽為奇觀。內(nèi)洞約有2000多平方米,巖洞深邃。在小船上岸處,抬頭仰望,有一條青色鐘乳巖紋自東北洞頂蜿蜒而來,另有一條黃色鐘乳石自西北俯沖而至,人們稱為“雙龍”,龍狀清晰可辨,形象逼真。洞內(nèi)鐘乳、石筍奇形怪狀,縱橫交錯。
冰壺洞的洞口朝天,深達40多米。俯首下視,寒氣襲來,洞不見底,故稱“冰壺”。游人可踏著石階,盤曲通達洞底。冰壺洞內(nèi)的瀑布從15米左右高的洞頂傾瀉,瀑聲轟隆,震耳欲聾。朝真洞的洞口向西,前臨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四周群峰挺立,宛若百僧朝圣求真,洞名即由此來。洞中鐘乳高懸,石筍遍地,其中一根大石筍形似“觀音”,稱“觀音大士像”。洞的上方有一“天窗”,透進一束陽光,宛如半月,也稱“一線天”。
雙龍洞現(xiàn)為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素以林海莽原、奇洞異景、道教名山著稱于世。雙龍洞位于雙龍景區(qū)的中心,是整個景區(qū)的核心與象征。雙龍洞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內(nèi)洞及耳洞組成。外洞寬敞,面積達1200平方米。常年洞溫為15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之感。內(nèi)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僅通水路,水路長十余米、寬三米多。內(nèi)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要從外洞進內(nèi)洞,須平臥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驚無險,妙趣橫生,堪稱游覽方式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內(nèi)洞略大于外洞,如果說外洞是“龍廳”的話,那么內(nèi)洞就是“龍宮”。洞內(nèi)石鐘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顏色各異,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彩云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薄褒斏吖采薄皦坌桥c仙桃”“青蛙盜仙草”等四十余種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雙龍洞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文化遺產(chǎn)博大豐厚。東晉以來就為世人所鐘情,唐宋明清幾度輝煌,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蘇軾、李清照等歷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旅行家徐霞客寫下了4000多字的游記?,F(xiàn)代文學家郁達夫、葉圣陶、郭沫若、艾青等都為雙龍洞寫過膾炙人口的名作。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彭德懷、陶鑄、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跡。洞內(nèi)留有多處古今名人的墨寶。
石鐘乳、石筍都是由石灰質(zhì)聚集而成的。巖洞中的石灰質(zhì)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質(zhì)一點一點地聚集起來,在洞頂逐漸形成冰錐狀物體,這就叫石鐘乳,也叫鐘乳石(類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頂?shù)乃温湓诘厣?,石灰質(zhì)也逐漸聚集起來,越積越高,形成直立的筍狀柱體,叫石筍。石筍常與石鐘乳上下相對,日久天長,有些石鐘乳與石筍連接起來,就成為石柱。石鐘乳和石筍都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三、金華風景區(qū)哪個最好玩
金華最好玩的風景區(qū):
1、橫店影視城
橫店影視城,位于中國東陽市橫店境內(nèi),為國家AAAAA旅游區(qū),距杭州160公里,處于江、浙、滬、閩、贛四小時交通旅游經(jīng)濟圈內(nèi)。乘飛機、火車或走高速公路均可直達。自1996年以來,橫店集團累計投入30個億資金興建橫店影視城,現(xiàn)已建成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秦王宮。
2、金華之光景區(qū)
金華之光景區(qū)位于多湖中央商務區(qū)核心區(qū)塊,金華“心臟”三江交匯燕尾洲公園區(qū)域,與婺劇院相呼應,區(qū)位十分凸顯。整個項目占地面積4.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9萬平方米,總投資為10.65億元,規(guī)劃設計融入智慧之樹理念,四座建筑猶如四顆智慧果實,相互串聯(lián)。
3、神麗峽
浦江神麗峽地處風光秀麗的浦江縣,系橫店集團投資開發(fā),并已成為橫店影視城拍攝外景的一個影視基地。神麗峽交通極為便捷,距杭州120公里,義烏28公里,杭金衢高速公路浦江出口7公里。神麗峽景區(qū)屬典型的自然峽谷型景觀,山巒起伏、巨石嵯峨、瀑布跌水層出不窮。
4、金華山雙龍風景名勝區(qū)
金華山雙龍風景區(qū)位于金華市城北8公里西南山麓,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記》稱第三十六洞天金華山,是我國道教第三十六洞天所在地,又稱赤松山,相傳為晉時黃初平(號赤松子)-得道成仙處。
5、大紅巖風景名勝區(qū)
大紅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是武義旅游的核心景區(qū),(位于武義縣中部,距縣城18公里,44省道上松線西側(cè)。)有近10平方公里的典型丹霞地貌,稱為“十里丹霞十里畫廊”,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幅精美絕倫的自然畫卷。
四、記金華的雙龍洞,主要內(nèi)容,分段,講解,中心思想,作者背景,文章背景……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華,游北山的雙龍洞。
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甸,過了羅甸就漸漸入山。公路盤曲而上。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紅色,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
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wù)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nèi)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洞外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大約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nèi)洞。
內(nèi)洞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見。雖然工人們提著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寬廣。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nèi)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像。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據(jù)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有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在洞里走了一轉(zhuǎn),覺得內(nèi)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間房子那么大,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里,出了洞。
[編輯本段]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內(nèi)容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后寫內(nèi)洞。
(二)中心思想
在游覽過程中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
(三)文章結(jié)構(gòu)
全文按游覽順序,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節(jié)),交代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時間及雙龍洞的地點。
第二段(第2、3小節(jié)),寫作者從金華城出發(fā),經(jīng)過羅甸,漸漸入山,一路上經(jīng)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寫山后寫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引出描寫的重點雙龍洞。
第三段(第4、5、6、7小節(jié)),分別寫作者游覽外洞、孔隙、內(nèi)洞的情景。
第4節(jié)先寫在洞口觀山的感受,然后具體描寫外洞,寫出外洞口“寬”內(nèi)“大”的特點。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第5節(jié)寫作者從外洞通過孔隙進入內(nèi)洞的情形,這一節(jié)寫得很詳細,可分為五層:
第一層寫泉水的來路,承接上文,自然過渡,引出下文。第二層介紹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層寫小船的形狀,使人對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確的認識。第四層介紹穿過孔隙進入內(nèi)洞的辦法。第五層寫穿過孔隙進入內(nèi)洞的感覺。先寫作者穿過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準備,再寫作者穿過孔隙時的感覺,讀了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第6、7小節(jié)寫作者游覽內(nèi)洞時的情景,這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寫“黑”,“內(nèi)洞一團漆黑”。第二層寫“奇”。借著汽油燈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鐘乳和石筍”。第三層寫“大”?!皟?nèi)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钡谒膶訉懰霸础?。“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發(fā)源地,點出了雙龍洞已到盡頭。這一段主要寫內(nèi)洞“黑”、“奇”、“大”三個特點。
第四段(第8節(jié)),寫出洞,自然結(jié)束文章。
這篇文章段落分明,條理清晰。一是按游覽順序劃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條水線在串連著全文,因而有兩條線:游線和水線同時貫穿全文。
分段時,如有的學生把4節(jié)看成第三段,5節(jié)為第四段,6、7節(jié)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為六段也是可以的。
(四)語言因素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顯得有精神?!边@是一個比較句,拿滿山開遍的映山紅與盆栽的杜鵑花相比,比的結(jié)果是山上的映山紅“有精神”?!坝芯瘛北緛硎切稳萑说?,這里借用,形容花的長勢好。盆栽的杜鵑花也是映山紅,為什么比不過山上開的呢?山上的映山紅根深葉茂,沐浴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嬌嫩而不茁壯,比起山上的映山紅就顯得遜色了。
“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边@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聲都與山勢有關,請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像?!睘槭裁础笆紫犬斎皇恰彬暄言诙错?shù)碾p龍,因為它是雙龍洞的主要景點,雙龍洞也因此而得名,當然在內(nèi)洞諸多的景物中先看雙龍。葉老看后為什么說有點像,那么到底是像還是不像呢?兩條龍蜿蜒在洞頂,是動態(tài)的描寫,它們盤在那里,張牙舞爪,似要騰飛。再加上燈光搖曳,洞內(nèi)水汽蒸騰,看上去真有雙龍欲飛的感覺。但又因雙龍是石鐘乳自然形成,沒有經(jīng)過人工雕琢,因而葉老說有點像,還是肯定了像。
(五)詞語講解
臀部:人體后部兩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指洞頂上的石龍彎彎曲曲的樣子。
明艷:本課指明亮鮮艷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縫。本課指能通過一條小船的小洞。
時而:副詞。表示不定時地重復發(fā)生,有時候。
盤曲而上:盤曲,曲折環(huán)繞。課文指公路在山邊盤旋,繞著圈兒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勢高峻,樹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樣子。森郁,森林茂盛。
進:課文中作量詞。平房一宅內(nèi)分成前后幾排,每排稱為一進。課文說內(nèi)洞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即有十來排房子那么大。
(六)寫作特點
課文中描繪景色的句子,運用了對比、比喻、夸張的手法,引導學生仔細賞析、體會。如“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要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弊髡咄ㄟ^心理活動的描寫,把雙龍洞的內(nèi)洞入口處低矮狹窄的奇異景象非常生動地反映出來。
課文按兩點線索寫的。一條是作者的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來寫。是“順”的線索;另一條是泉水、溪水的來路,是“逆”的線索。兩條線索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不僅使全文脈絡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觀察的移動線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七)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孔隙和內(nèi)洞是雙龍洞的重要景觀,學習“孔隙”那一節(jié),應引導學生體會它的“矮”、“窄”、“險”。通過孔隙,險而不危,因而險中有奇、奇中有趣,著重體會心情。內(nèi)洞有兩個重點:一是奇景雙龍,一是各種形態(tài)和顏色的石鐘乳、石筍構(gòu)成的洞內(nèi)奇景,應引導學生充分地想象,活躍他們的思維。
難點:課文中有幾個難懂的句子,應引導學生弄懂它的內(nèi)涵。在教材分析中已經(jīng)涉及。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游覽順序記敘了作者游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過渡作用。
三、教案
(一)課時內(nèi)容安排
第一課時:釋題、簡介作者、通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劃分段落。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內(nèi)容、釋句、理解課文寫作方法。
(二)課時教案
第一課時要求:釋題、知道作者、了解游記段落劃分的線索,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要求:讀懂課文,掌握景物的特點,理解難懂的句子,并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提示
1.學生幾乎都沒有去過巖洞,有條件的學校教師要播放錄像帶。沒有條件看錄像也可以看幻燈片。連這條件也不具備的,教師可搜集圖片讓學生看。總之,應當有感性的材料供觀賞。
2.寫雙龍洞沿途景物要讓學生懂得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不然,學生寫游記,前面把看到的景物一一羅列會造成喧賓奪主,主次不分。
3.學完這課書,教師給學生組織一次旅游,可近距離的,讓學生抓住景物特點,按游覽順序?qū)懸黄斡洝?
五、作者簡介
葉圣陶(1894—1988年),原名葉紹鈞,江蘇關縣人。他從“五四”時期開始創(chuàng)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小說有《隔膜》、《城中》,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歲時,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和冰壺洞,寫了《記金華的兩個巖洞》這篇游記。本文是從這篇游記中節(jié)選的,節(jié)選時略有刪改。原文現(xiàn)收在葉圣陶的散文集《小記十篇》里。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金華特色景觀設計作品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