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蘇州庭院景觀設計作品欣賞(蘇州庭院景觀設計作品欣賞圖片)

    發(fā)布時間:2023-03-10 10:37:41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147        問大家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蘇州庭院景觀設計作品欣賞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蘇州庭院景觀設計作品欣賞(蘇州庭院景觀設計作品欣賞圖片)

    一、蘇州留園有哪些特點?

    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占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筑藝術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整個園林采用不規(guī)則布局形式,使園林建筑與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云墻和建筑群把園林劃分為中、東、北、西四個不同的景區(qū),中部以山水見長,東部以廳堂庭院建筑取勝,北部陳列數百盆樸拙蒼奇的盆景,一派田園風光。西部頗有山林野趣。其間以曲廊相連。迂回連綿,達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蘇州庭院景觀設計作品欣賞(蘇州庭院景觀設計作品欣賞圖片)

    中部是原來寒碧山莊的基址,中辟廣池,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筑。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木參天,顯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氣氛。山曲之間水澗蜿蜒,仿佛池水之源。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樓是留園的主體建筑,樓閣如前艙,敞廳如中艙,形如畫舫。樓閣東側有綠蔭軒,小巧雅致,臨水掛落與欄桿之間,涌出一幅山水畫卷。涵碧山房西側有爬山廊,隨山勢高下起伏,連接山頂聞木樨香軒。山上遍植桂花,香氣浮動。該處山高氣爽,環(huán)顧四周,滿同景色盡收眼底。池中小蓬萊島浮現于碧波之上。池東濠濮亭、曲溪樓、西樓、清風池館掩映于山水林木之間,進退起伏,錯落有致。池北山石兀立,澗壑隱現,可亭立于山岡之上,有凌空欲飛之勢。

    東部重門疊戶,庭院深深。院落之間以漏窗、門洞、長廊溝通穿插,互相對比映襯,成為蘇州園林中院落空間最富變化的建筑群。主廳五峰仙館俗稱楠木廳,廳內裝修精美,陳設典雅。其西,有鶴所、石林小院、揖峰軒、還我讀書處等院落。林泉耆碩之館為鴛鴦廳,中間以雕鏤剔透的圓洞落地罩分隔,廳內陳設古雅。廳北矗立著著名的留園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冠云峰高6.5米,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系江南園林巾最高大的一塊湖石。峰石之前為浣云沼,周圍建有冠云樓、冠云亭、冠云臺、佇云庵等,均為賞石之所。

    蘇州庭院景觀設計作品欣賞(蘇州庭院景觀設計作品欣賞圖片)

    西部以假山為主,土石相間,渾然天成。山上楓樹郁然成林,盛夏綠蔭蔽口,深秋紅霞似錦。至樂亭、舒嘯亭隱現于林木之中。登高望遠,可借西郊名勝之景。山左云墻如游龍起伏。山前曲溪宛轉,流水淙淙。東麓有水閣“活潑潑地”,橫臥于溪澗之下,令人有水流不盡之感。

    北部原有建筑早已廢毀,現廣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處建有葡萄、紫藤架。其余之地辟為盆景園,花木繁盛,猶存田園之趣。

    留園的建筑在蘇州園林中,不但數量多,分布也較為密集,其布局合理,空間處理巧妙。每一個建筑物在其景區(qū)都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從全局來看,沒有絲毫零亂之感,給人有一個連續(xù)、整體的概念。

    留園內亭館樓榭高低參差,曲廊蜿蜒相續(xù)有七百米之多,頗有步移景換之妙。建筑物約占園總面積四分之一。建筑結構式樣代表清代風格,在不大的范圍內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

    二、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是指中國蘇州城內的園林建筑,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于春秋時期的吳國建都姑蘇時(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興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占地面積不大,但以意境見長,以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安排,移步換景,變化無窮。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人間天堂,園林之城”的美譽。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 蘇州古典園林“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 1985年,蘇州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作為舉世矚目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吳文化底韻。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當地部族自號“勾吳”,蘇州稱“吳”。公元前514 年吳王闔閭建都于此,其規(guī)模位置迄今未變,為世界少有.既有湖光山色、煙波浩淼的氣勢,又有江南水鄉(xiāng)小橋流水的詩韻——素有“江南魚米之鄉(xiāng)”之稱的蘇州富饒美麗,是中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蘇州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的經濟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觀獨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勝地。聞名遐邇的蘇州園林采用縮景的手法,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為蘇州贏得“園林之城”的美譽..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獅園和環(huán)秀山莊,產生于蘇州私家園林發(fā)展的鼎盛時期,蘇州園林的自然美以其意境深遠、構筑精致、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范和代表。蘇州以園林見長,讓人感嘆園藝的巧奪天工與自然精致。以拙政園,留園,網獅園,環(huán)秀山莊為代表的古典園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2000年增補滄浪亭)。 獅子林,耦園,藝圃,退思園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

    蘇州地處溫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溫15.5℃,1月均溫2.5℃。7月均溫28℃。 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雨量充沛,平野稻香,碧波魚躍,農副物產十分豐富,人們傳誦的“近炊香稻識紅蓮”、“桃花流水鱖魚肥”、“夜市買菱藉,春船載綺羅”的詩句,就是歷代詩人對蘇州物產富足的贊美和謳歌。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蘇州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xiāng)”、“絲綢之府”,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 地形 蘇州市隸屬于兩個省一級的自然地理區(qū):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區(qū)和太湖平原地區(qū),分屬于4個二級自然區(qū):沿江平原沙洲區(qū)、蘇錫平原區(qū)、太湖及湖濱丘陵區(qū)、陽澄淀泖低地區(qū)。地貌特征以平緩平原為上,全市的地勢低平,自西向東緩慢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陽澄湖和吳江一帶僅2米左右。

    蘇州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 蘇州園林

    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其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借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fā)、渲染,使人于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筑規(guī)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蘇州古典園林,一向被稱為“文人園林”。白居易在《草堂記》中說:“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huán)斗水為池”,這是文人園林的范式。蘇州園林充分體現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設計構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來組織空間,造成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景觀藝術效果。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筑,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在都市內創(chuàng)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山林”.蘇州園林吸收了江南園林建筑藝術的精華,是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理所當然被聯合國列為人類與自然文化遺產。蘇州園林善于把有限空間巧妙地組成變幻多端的景致,結構上以小巧玲瓏取勝。網師園、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統稱“蘇州四大名園”,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譽。蘇州園林代表了中國私家園林的風格和藝術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蘇州園林是時間的藝術、歷史的藝術。園林中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家具陳設、各式擺件等等,無一不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無不蘊含著中國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 “雨驚詩夢來蕉葉”,這是對蘇州園林生動的寫照;“風載書聲出藕花”,這是對園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歲月之門,引領著我們走進“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

    (英文名稱: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世界遺產委員會這樣評價蘇州古典園林: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 拙政園

    ,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范。這些建造于11~19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蘇州園林中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huán)秀山莊,于199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Ⅰ)(Ⅱ)(Ⅲ)(Ⅳ)(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遺產登錄過程

    1997年,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huán)秀山莊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0年,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遺產登錄標準

    因為滿足世界文化遺產下列評定標準而登錄: (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qū)域內,對建筑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zhèn)規(guī)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fā)展產生過大影響; (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蘇州園林

    (4) 人類歷史發(fā)展中某—建筑風格的杰出范例; (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于損壞。

    編輯本段列入世界遺產的園林

    拙政園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并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園,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拙政園位于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修建?,F存園貌多為清末時(公元20世紀初)所形成,占地面積達62畝。拙政園的布局主題以水為中心,池水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各種亭臺軒榭多臨水而筑。主要建筑有遠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聽閣、十八曼陀羅花館、三十六鴛鴦館等。拙政園建筑布局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

    滄浪亭

    滄浪亭位于蘇州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紀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于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筑,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與之襯映。

    獅子林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位于蘇州城內東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

    留園

    留園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始建于明代。清代時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后改為“留園”。留園占地約50畝,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留園內建筑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 網師園

    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園中分四個風景區(qū),以建筑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

    網師園

    網師園位于蘇州城東南部。始建于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當時稱為“漁隱”。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漁隱”舊意,改名為“網獅園”。網獅園占地約半公頃,是蘇州園林中最小的一座。園內主要建筑有叢桂軒、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殿春簃等。網師園的亭臺樓榭無不臨水,全園處處有水可依,各種建筑配合得當,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

    藝圃

    藝圃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名園。最初為明代學憲袁祖庚所建,初名“醉穎堂”,后歸文征明的曾孫、明末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相當于副宰相)文震孟,改名“藥圃”。明亡后,在清初為明崇禎進士姜埰(號敬亭)所有,改稱“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實節(jié)更名“藝圃”。至道光年間為綢緞業(yè)七襄公所所在地。

    退思園

    退思園位于江蘇吳江同里鎮(zhèn)東溪街,為古鎮(zhèn)的主要風景點,由清任蘭先罷官歸鄉(xiāng)所建,含“退則思過”之意,故名退思園。退思園總面積為九畝八分。此園一改以往園林的縱向結構,而變?yōu)闄M向建造,左為宅,中為庭,右為園。全園格局緊湊自然,結合植物點綴,呈現出四時景色,給人以清朗、幽靜之感。退思園簡樸淡雅,水面過半,建筑皆緊貼水面,園如浮于水上,是全國唯一的貼水園建筑。

    環(huán)秀山莊

    環(huán)秀山莊位于蘇州城中景德路262號,今蘇州刺繡博物館內。此園本是五代吳越錢氏金谷園舊址,明、清時期成為私家園林。現占地面積217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754平方米。園景以山為主,池水輔之,建筑不多。園雖小,卻極有氣勢。 網師園

    耦園 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內小新港巷,因有東、西二園,故名。東園始建于清初,原名涉園,后擴建而成目前局面。住宅大門在南,經門廳、轎廳,至大廳前西墻小門,即可進入西園。園中主廳為織簾老屋,南北各有庭院,都置假山。北院東北隅有藏書樓,與住宅相通,是書室與庭院結合較好的范例。自住宅大廳往東,經小院二重和小客廳,即達東園。東園面積較西園約大一倍,西北置石假山,東南為水池。北端主廳城曲草堂,為一重檐樓屋,下有主廳三間,上為重樓復道,與住宅毗連,為蘇州園林的罕例。堂前的黃石假山堆疊手藝高超。分為東西兩部:東部較大,有石級可登臨池石壁,氣勢峭偉;西部較小,逐漸下降,兩山間為“邃谷”,寬僅一米余。 未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園林 曲園 /怡園 /聽楓園 /南半園 /北半園 /可園 /殘粒園 /韜園 /五峰園 /古松園 /靈巖山館 /柴園 /植園 /慕園 /樂蔭園 /鶴園 /塔影園 /笑園 /樸園 /萬氏庭園 /蕙蔭園 /顧氏花園 /啟園(席家花園) /紫蘭小筑(默園) /翕圃(張家花園) /向廬

    編輯本段園林特色

    造園手法

    花窗借景

    游蘇州園林,最大的看點便是借景與對景在中式園林設計中的應用。中國園林講究“步移景異”,對景物的安排和觀賞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設計,這是區(qū)別與西方園林的最主要特征。中國園林試圖在有限的內部空間里完美地再現外部世界的空間和結構。園內庭臺樓榭,游廊小徑蜿蜒其間,內外空間相互滲透,得以流暢、流通、流動。透過格子窗,廣闊的自然風光被濃縮成微型景觀。題詞銘記無處不在,為園林平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涓涓清流腳下而過,倒映出園中的景物,虛實交錯,把觀賞者從可觸摸的真實世界帶入無限的夢幻空間。就技法來說,借景或把園外的美景,通過精心選擇和剪裁,收納到園林中來,這稱為遠借;或用一處景致映襯另一處景致,這稱為互借,等等。這樣不僅使得面積有限的蘇州園林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景觀,更深遠的層次,而且還極大地擴展了欣賞者的空間感受。在拙政園“倚虹亭”中能看到園外的北寺塔;滄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賞到屋外的竹林,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可在葉圣陶先生的(8上語文教科書21課)一文中,領略園林的魅力。

    藝術思想

    中國的造園藝術與中國的文學和繪畫藝術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特別受到唐宋文人寫意山水畫的影響,是文人寫意山水模擬的典范。中國園林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在內的兩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帶,后者則以蘇州為代表。由于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兩者在規(guī)模、布局、體量、風格、色彩等方面有明顯差別,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而蘇州園林則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寫意見長。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藝術的和諧統一,因而發(fā)展到晚期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chuàng)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內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園的“寫意”手法。

    居住條件與生活環(huán)境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筑形態(tài)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huán)境的一種創(chuàng)造。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huán)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建筑類型齊全,保存完整,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筑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家具、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明清時期(14--20世紀初)江南民間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南地區(qū)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調,帶動民間建筑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是偉大的歷史建筑物!

    社會文化內涵

    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取、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借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fā)、渲染,使人于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的。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筑規(guī)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三、蘇州,一座滲透著文人氣息的城市

        蘇州,位于江蘇省東南部,自古就被文人稱作人間天堂,也被馬克.波羅驚嘆為“東方威尼斯”。因外出學習,初次踏足這個城市。剛到達的第一感覺,現代城市的氣息較少,算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二線城市,街上的人不算多,行人走路的節(jié)奏也不算快,可以看得出平時的生活節(jié)奏屬于比較休閑的類型。利用會議空擋時間和會后一天的時間,在各打卡景點走走,品嘗各種蘇州小吃,慢慢體驗這個城市的特色。

        蘇州古城座落在水網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陸并行,建筑臨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放慢腳步走在街道上,跨過一座座石橋,聽著人家屋內傳來的昆曲評彈,感受兩千多年的古都文化,小文藝的氣息油然而生。要體驗蘇州的“小橋、流水、人家”,可以到平江路或七里山塘。蘇州城市不大,地鐵均可達到各大景點,交通還是挺方便的。由于時間關系,這次就去了離酒店比較近的七里山塘。

        唐寶歷二年(825年),大詩人白居易從杭州調任蘇州刺史,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稱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長約七里,叫“七里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蘇第一名街”之稱。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筆書寫“山塘尋勝”;如今山塘尋勝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對七里山塘情有獨寵,回京后在頤和園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

        雖然往日的繁華難以復制,但經過政府的努力,總算恢復了一條小河,幾座彎月般的石橋,和兩岸各一片白墻灰瓦的古宅。傍晚的時候,河邊的宅院都依次掛出紅燈籠,紅色的燈火同拱橋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輕輕地蕩漾著,讓你不由得一聲輕嘆:這就是蘇州。

        在蘇州,必須要看一下蘇州園林。其中比較有名的包括拙政園、獅子林、留園。其中拙政園為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是中國四大名園之首。園內總面積約五公頃,僅相當于頤和園的五十分之一而已,卻身兼著中國園林之母的名號,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足見其園區(qū)設計的水平是有多傲嬌。

        拙政園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在500多年歷史里前后更換了三十多位園主。除了最初主持建造的主人王獻臣,包括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等在內的后世園主,都曾有補建、擴建的大工程和裝修、輔修的細節(jié)添加,這才積蓄了今天蘇州現存最大的古典園林——拙政園的全貌。但據說居住在拙政園的官宦或者富甲,幾乎無人逃過革職、罰沒財產或者敗落的魔咒,后世人只好總結說,是因為這樣的貌美庭院只適宜遠觀欣賞,入住就涉嫌褻瀆了,所以才有前后三十幾位園主無人晚年不凄涼的結局。

        全園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以水為媒介連接成一體,又用繁茂花木做穿插設計,將各個區(qū)域隔斷成完整獨立的景致。最精彩是中區(qū),所有的景觀設計都環(huán)繞著既是中區(qū)主體建筑又是拙政園主體建筑的遠香堂開展。兼具景觀上向外延伸、向內聚攏兩種功能,舉手抬足都是戲,可謂是一步一景。

        走進拙政園的坊形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第一個景點,就是被兩株白皮古松凌云枝干掩映著的一座三開間堂屋,這就是拙政園的“蘭雪堂”。“蘭雪”二字出自唐代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之句,象征著主人瀟灑如春風,潔凈如蘭雪的高尚情操。明崇禎年間拙政園一分為二,園東部成為侍郎王心一的歸田園居,蘭雪堂就是園中一景。當年這里花木扶疏,樓臺掩映,高朋滿座,勝友如云,飲酒賦詩,流連忘返,如今尚留一樹怒放的梅花,令人遙想舊時明月朗照、文人雅集的優(yōu)美境地。

        進入堂中,可見正中陳設著一座大幅的漆雕屏風,南面為《拙政園全景圖》,精致清麗,從圖上看,拙政園東、中、西三部分以墻廊分割,園林風格同中有異,各有千秋。

        東部布局以平崗草地為主,廣植花木,配以山池亭閣,空間開闊,具有松岡、山島、竹塢、曲水之趣。中部是全園的主體和精華所在,曲折的水面,多樣的亭橋廊榭,平寬間敞,古樸典雅,使園內“隱現無窮之態(tài)。招搖不盡之春?!蔽鞑康慕ㄖ鄬γ芗?,裝飾華麗精美,有別于東、中部的疏朗。拙政園是私家園林,因此是宅園結合的,住宅位于園的南面,花園內則是散點布局、自由靈活、不拘一格的,著重顯示純自然的天成之美,顯示人與大自然的親近和融合,是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典范創(chuàng)造。

        屏風的北面為一幅翠竹圖。據園主王心一《歸園田居》記載,蘭雪堂“東西桂樹為屏,其后則有山如幅,縱橫皆種梅花。梅之外有竹,竹則鄰舍,旦暮梵聲,時從竹中來”,環(huán)境幽僻。正反兩面極具風雅的畫作,不禁讓人在此留步,去發(fā)現,去領略造園者賦予拙政園豐富的內涵和空靈之美。

        站在蘭雪堂東北面荷花池邊,望過去可以看到一座臨水而建的卷棚歇山頂的建筑,這就是芙蓉榭。榭是我國古代一種很美的建筑形式,憑借周圍風景臨水而建,形式靈活多變。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靈空架于水波上,佇立水邊、秀美倩巧,是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

        “芙蓉榭”的正面面對著一池荷花(估計在夏天才能看到),背后則是一堵高墻,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的強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溫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參照了這個設計,如果您走到芙蓉榭的門前向西面看,可以見到這個水榭進門的門框上裝了一個雕花的圓光罩,透過這個圓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橋流水,猶如一幅鑲嵌在圓形鏡框里的工筆畫。

        如果走過去再仔細看看,又可以發(fā)現這個水榭臨水的門框上裝了一個雕花的長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蜿蜒,兩岸種植了多株木芙蓉,把人引入了一種寧靜安謐、淳樸自然的境界中去。這是蘇州園林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造景手法,叫做“框景”。園主想通過這種手法,把來賓們的視線集中到最佳角度,以達到觀賞時最令人滿意的效果。框景是蘇州園林建筑的一大特色,在拙政園的很多建筑中都可以看到框景,框景中的景色都是設計者特意的布局,包括景中的植物、建筑都是圍繞景的主題而設計,例如春景種杜鵑、夏景種竹、秋景種銀杏、冬景種梅,倒影亭以對面的山亭與在湖中的倒影構成框景等,可謂別出心裁。 

        如果說在 “芙蓉榭”東面,我們領略的主要是自然秀色的樸實之美的話,那么當我們立足于西面正對水榭的曲橋上時,我們將驚嘆在綠柳成行、繁花彌望中的芙蓉榭建筑本身的優(yōu)雅。那種主體泰然端坐、戧角卻輕盈飛翔的姿態(tài)、那種整體簡樸到極致、細節(jié)卻考究到極致的矛盾的統一,為拙政園寫下了精彩的序言。

        走過芙蓉榭以北的一片紫薇草坪,即可見中間巍然聳立著一座重檐攢尖的八角亭,這里就是“天泉亭”了,這座天泉亭出檐高挑,飛檐高高翹起,看上去像鳳凰的尾巴,既富于動感和美感,更有利于采光和通風。外部形成回廊,莊重質樸,圍柱間有坐檻,四周草坪環(huán)繞,花木扶疏。

        亭子之所以取“天泉”這個名字,是因為亭內有口古井,相傳為元代大弘寺遺物。大弘寺東齋為僧人馀澤所筑,齋前有井,終年不涸,水質清冽甘甜,因而被稱為“天泉”。后元末寺毀,而東齋仍然留存。當初園主買下了包括大弘寺這塊地建起了這座園林。因此,這口延續(xù)涓涓700多年的古井,可以說比拙政園本身的歷史還要久遠。

        走過天泉亭,看到位于園北墻邊,外觀寬敞明亮的四面廳就是秫香館了。“秫”是指粘性的稷稻等谷物,“秫香”泛指五谷之香。此處古時墻外全是農田,豐收季節(jié),秋風送來一陣陣谷物的清香,令人心醉。稻谷飄香,正是最富田園特征的,也最切合“歸田園居”的造園主題,因此,明代園主王心一建園時,曾記:“樓可四望,每當夏秋之交,家田種秫,皆在望中”,秫香館便由此得名。

        秫花飄香的田園之景,被很多文學作品描寫過,宋代的田園詩人范成大的六十首《四時田園雜興》詩,是田園四季歌的先聲,其中有“塵居何似山居樂,秫米新來禁入城”,《紅樓夢》中的稻香村更是典型的一例。而此處的秫香館則是文學虛構與真正實景的結合,優(yōu)美的意境引人入勝,給人以無限遐想。秫香館的規(guī)模遠超過一般的廳堂,尺度與周圍開闊的園景極為相稱。面水隔山,室內寬敞明亮,長窗裙板和夾堂板上的48幅黃楊木雕,刻工精細、層次豐富,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中國古代的《西廂記》等戲文故事,栩栩如生,把秫香館裝點得古樸雅致,別有情趣。

        梧竹幽居位于中部花園的最東邊,同“倚虹亭”相鄰。“梧竹幽居”為中部池東的主要觀景點。是一座設計精巧、與眾不同的方亭。它背靠長廊,面對廣池,旁植梧桐、翠竹。亭的絕妙之處在于四周白墻開了四個圓形洞門,洞環(huán)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疊交錯的分圈、套圈、連圈的奇特景觀。四個圓洞門既通透,又雅致,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橋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韻的美麗框景畫面,鑲嵌著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南面桃紅柳綠,西面嫩荷吐尖,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意味雋永。

        亭內“梧竹幽居”的匾額,是文徵明的手跡。兩旁懸掛清代書法家趙之謙宛轉流麗的隸書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 聯中借入了大自然的風月山水,反映了《論語•雍也》中“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儒家審美心理。上聯是用清風明月來描繪自然風光的無限美好,下聯是用樂山樂水來揭示園林美景對陶冶情操的作用。動靜對比,虛實相濟,升華了亭周圍的景觀,透露了山水的人文內涵,簡單的十四個字正好把拙政園的內斂、細致、褪盡粉飾的風骨點了出來,同時還說盡了江南吳文化的特點:水鄉(xiāng)的親和、小家碧玉的溫柔和精致中鋪張的寬容。一切都在設計中,卻不落痕跡,可想而知當時的構思之周全,計算之精密,安排之合理。

        梧竹幽居亭西一池清水,池中東西兩座土山小島劃分池面,分隔南北空間。 六角攢尖的待霜亭在池中東面土山上,取唐代詩人韋應物“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句意而名。蘇州太湖東、西山遍植柑橘,十月霜降,柑橘始紅,秋色滿山,是一年中江南最好的季節(jié)。亭名“待霜”,能引起豐富的想象,亭周圍遍植橘樹,最適宜欣賞秋色。

        “雪香云蔚亭”是園林中部的至高點,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亭為長方形,在池中西部土山上,外觀質樸而輕快。亭旁植梅,暗香浮動,是早春賞梅佳處,是四亭中的冬亭。亭內有“雪香云蔚”及“山花野鳥之間”兩塊匾額,點出了周圍竹叢青翠,林木蔥郁,禽鳥飛鳴,溪澗盤行,頗有山林野趣的意境。亭柱上還有文徵明所書寫的楹聯:“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副對聯取自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的詩句,運用寂處有聲、以聲顯靜的藝術手法,表現出靜態(tài)美的園林意境。

        從雪香云蔚亭向西走,即到了觀賞夏景的荷風四面亭。此亭既使南北連貫,又將水域劃分東西,為中部園中的交通樞紐。西接空廊柳陰路曲,可達見山樓,南與倚玉軒相連。因四周皆植荷花,故名。這是一座六角攢尖亭,單檐翹角飛舉,造型輕巧。周圍池岸遍植垂柳,亭內有“荷風四面”匾額。在面東柱上有楷書對聯一副,內容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這是仿濟南大明湖歷下亭內劉鳳誥所撰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而作。置身其間,無風亦會清風徐來,無花也會想象到滿池荷花。春柳、夏荷、秋水,冬天池中山的倒影,可謂四季有景,而景又虛實相間,點景切題,為匾對中的畫龍點睛之筆。

        走過荷風四面亭向北,看到臨水而建的樓閣便是見山樓。它是一座兩層建筑,樓上稱“見山樓”,因可遙望前面的土山,而陶淵明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見山樓名即取其詩句,透露出造園者灑然自適的閑逸詩意。下層則叫“藕香榭”,因榭前池中遍植荷花而得名。

        從樓的北面看,見山樓就像龍頭,爬山廊就像龍身,戧角就像龍角,洞門像龍嘴,曲橋也成了龍須,云墻成了龍尾。龍的造型與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有關,據說這里當年就是忠王的辦公處。樓下陳設簡潔典雅,正中為大寫字臺、太師椅,兩旁放置茶幾、靠背,還猶如忠王在與部將們籌劃軍機大事。

        此樓三面環(huán)水,東南眺山,上層“見山樓”有蠡殼和合窗,下層“藕香榭”用落地長窗,沿水的外廊設有吳王靠。這里也是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小憩憑靠時,可近觀游魚,中賞荷花,遠則園內景致如畫一般地在眼前緩緩展開。春季滿園新翠,姹紫嫣紅;夏日薰風徐來,荷香陣陣;秋天池畔蘆荻迎風,寒意蕭瑟;冬時滿屋暖陽,雪景宜人。

        香洲與“荷風四面亭”隔水相望,從小飛虹即可隔水遠眺。遠遠看去,“香洲”像是一艘船停泊于池上,置身其中,有泛舟水面之感,可以感受到園主煙波野航、身心俱隱的精神追求。這艘石舫是由小橋、平臺、亭軒、水榭、樓閣五種典型園林建筑組合而成,結構造型匠心獨具:石板小橋與岸相連,猶如搭在船頭的跳板;船頭是伸進水面的平臺,三面開敞臨水,圍以雅致的低欄,給人以近水樓臺之感。 船身分三個部分,前艙為較高的方亭,型制高敞飄逸;中艙低矮,仿水榭,半墻上連續(xù)的窗欞質樸無華;尾艙最高,仿樓閣,上下兩層可登高遠眺。三部分高低錯落,虛實得當,與疏朗開闊的園景相得益彰。  走進香洲,抬頭可見匾額上的“香洲”兩字是文徵明的手跡。取唐代徐元固“香飄杜若洲”詩意,典出《楚辭》:“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杜若是香草,這里把荷花比作香草,寄托了文人的理想與情操。古時常以香草來比喻清高之士,此處以荷花景觀來喻意香草。

        在中國古典園林眾多的石舫中,拙政園香洲可稱得上是造型最為美觀的一個。站在船頭,四周開敞明亮,滿園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此地卻荷風陣陣,舉目清涼。

        出倚玉軒沿曲廊而行,可至廊橋小飛虹。橋欄為十字形朱紅色,倒影水中宛如彩虹,微風徐來,橋影起伏,勢如飛動,故名“小飛虹”。橋架碧波之上,將池水分割為二,使池顯得更幽,水顯得更深。這是蘇州園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橋。

        小飛虹南有小滄浪、志清意遠、凈深亭相連,構成了清涼幽靜的庭院組合?,F辟作“雅石齋”,集中展示中國四大名石昆石、太湖石、大理石、靈璧石等各類賞石,讓游人充分領略石文化的魅力。

        這一帶的水面以幽深曲折取勝。由小滄浪憑檻北望,可將香洲、倚玉軒的側影,荷風四面亭的倒影,遠至見山樓的重重景色,一齊納入視野,是園中部南北之間層次最豐富的觀景所在。

        遠香堂,中花園的主體建筑。  遠香堂環(huán)抱于山池之間,面闊三間,四面長窗,堂內無柱,開敞明亮,結構精巧,面水對山,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園林廳堂,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王獻臣初建園時,此處為若墅堂,至今圍廊下的青石屋基和蓮花覆盆石柱礎,似為明代遺物。

        來到遠香堂南側,抬頭可見堂正中懸掛一塊匾額,額上 “遠香堂”三字,得名于宋代周敦頤《愛蓮說》的“香遠意清”之句,與荷同潔,寓意高遠,是中國文人崇尚清雅、潔身自好、以荷寫意、以荷遣興的品行寫照。“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夏日堂北池中荷葉田田,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是園內賞荷的第一佳處。

        堂內陳設典雅精致,清式家具華麗莊重、雕刻繁復。四周裝飾透明玲瓏的玻璃落地長窗,規(guī)格整齊,圖案精致,窗欞透空,四周景物盡收眼底,如一幅山水長卷。 在遠香堂東南側,有一口清洌的水井,水質甘甜,百年不枯,據傳為明代文徵明曾題詠過的拙政園第三十一景“玉泉”。

        在遠香堂環(huán)顧四周,臨水碧波、山石亭榭、黃石假山,從遠處的山石掩映,到近處的水波渺渺,構成一幅幅美妙的畫卷。無論盛夏、嚴冬、霧晨、月夜,還是春曉、秋晚,遠香堂都是園內欣賞一年四季美景的最佳之處,堂東有牡丹圃,堂北有荷花池,堂西有桂花林,堂南有黃石假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趣味各異。

        中部花園除宜賞秋景的待霜亭、宜賞冬景的雪香云蔚亭、宜賞夏景的荷風四面亭外,在池南土石山上還有觀賞春日牡丹怒放的繡綺亭。這個三面敞開、一面粉墻的長方形亭造型飄逸,繡綺亭也在墻面上開設一長方形的空窗用以借景。登亭四望,園中景色爛漫如錦,既可隔水俯視池北的清麗山景,又可將枇杷園中的春紅夏綠盡收眼底。繡綺亭是中部花園欣賞四季植物四亭中的春亭,山下的花壇種植著牡丹,陽春三月,牡丹怒放,玉笑珠香,嬌艷欲滴,加上山上的大棵楓楊、百年圓柏等古樹名木,構成了一幅沁人心脾的清雅畫卷。中園配置的欣賞植物季相美的四亭,生發(fā)了“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的意境,令人賞心悅目。

        松風水閣又名“聽松風處”,是看松聽濤之處。 這座水閣攢尖方頂,空間封閉,由廊間小門出入,其余三面采用半墻加半窗的結構。屋頂出檐特大,飛檐起翹尤高,表現出翩翩欲飛、飄逸輕靈的風采,整座建筑不是采用規(guī)整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斜過45度角,凌空架于水上,可避陽通風,最適宜于夏天觀景。亭側植有黑松數株,有風拂過,松枝遙動,松濤作響,色聲皆備,是別有風味的一處景觀。

        這里借松風之聲渲染園景的詩情畫意,閣中有清代書法家查士標所書的“一亭秋月嘯松風”行草匾額,點出了這里秋月灑滿水閣,秋風吹入古松,松風呼嘯,景色清幽的美妙境界。

        松、竹、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稱作“歲寒三友”。松樹經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將之喻為有高尚道德情操者。松之蒼勁古拙的姿態(tài)常被畫入圖中,也是中國園林的主要樹種之一。

        倒影樓位于拙政園西部,是一幢臨池而立的兩層建筑。倒影樓與隔水相望的宜兩亭利用水面作為互相對景的空間。從倒影樓南眺,便可見到宜兩亭掩映在一片蔥翠之中,而換個角度從宜兩亭北望,即可見倒影樓倒映在澄澈的池水中。兩兩相望,表現出蘇式園林移步易景的婉約之美。不同的方位,給予人不同的美感,故取唐代高駢的詩句“樓臺倒影入池塘”命名。

        樓下層為“拜文揖沈之齋”,是園主為表達對文徵明和沈周的敬仰之情而設。文徵明和沈周都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齋內兩壁嵌的書條石上有文徵明、沈周的肖像,以及文徵明所撰書的《王氏拙政園記》等。中間置銀杏木屏門六扇,屏門上雕刻有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無根竹圖》及題詞,是不可多得的珍貴佳作。

        浮翠閣在笠亭西北隔水土山上,為全園最高點。 這是一座八角雙層建筑,四面開窗,可登閣眺望。所謂浮翠,是水綠、山碧、天青的意思。宋代蘇軾《華陰寄子由》詩曰:“三峰已過天浮翠,四扇行看日照扉。”意思是說,乘著船過了三峰,天空顯得小了,好像是浮在遠處青翠的山巒上;因為船在行,所以透過船上的窗扉,邊行邊看著不同的窗景,不知不覺中太陽漸漸地傾斜了。這里是從山下仰望山巔樓閣時的視覺印象,突出了閣之高聳,居于樹叢蒼翠的小山上。浮翠閣在太平天國時期是忠王府的望樓,是哨兵站崗放哨的地方。當時有三層樓高,補園時期才改建為兩層。

        走過浮翠閣向南,是兩面臨池、前有平臺的留聽閣,閣名取唐李商隱“留得殘荷聽雨聲”詩意。深秋季節(jié),雨打枯荷,可于此倚欄靜聽淅淅之聲,這種悅耳動聽的水面清音,別有一種清冷蕭瑟的詩情。閣內飛罩、槅扇雕刻細致精美,是園內裝修最美的建筑。飛罩是銀杏木鏤空透雕,飾以松、竹、梅、雀圖案,構圖勻稱,手法精巧,寓“歲寒三友、喜上眉梢”含意。槅扇上云龍圖案是太平天國忠王府時遺物,圖案正面一條三爪蟠龍怒目圓瞪,栩栩如生,周圍云霧繚繞,造型非常生動。留聽閣南面為一臨水平臺,沿著溪澗可一直望到塔影亭,煙波深遠,與塔影亭成為絕妙的對景,并可互見水中倒影。

        沿著小路,您可以看見在樹木掩映之下,一個如同展開的折扇一樣的亭子。這就是極具特色的“與誰同坐軒”。軒依水而建,巧妙地將亭子修為扇形,遠觀近看,即可見到屋面、軒門、窗洞、石桌、石凳及軒頂、燈罩、墻上匾額、半欄均成扇面狀,故又稱作“扇亭”。蘇東坡有詞“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名“與誰同坐軒”。表現出園主流連山水、希求超脫的孤高氣質。

        獨特的結構也讓這座“與誰同坐軒”有著別具風情的視角,前方隔水與別有洞天半亭彼此呼應,從軒內透扇形空窗而望,笠亭正在框中,形成一幅無心圖畫;自軒兩側門框內外望,一邊對著卅六鴛鴦館,另一邊可見倒影樓倒映波心,置身其中,情趣萬千。人在軒中,倚欄而靠,既可270度觀景,又可成為畫中之景。

        最有意思的,還是站在與軒隔水而設的水廊上回望,軒的扇形屋頂正好與后面小丘上的笠亭亭頂相接,巧妙地構成一把倒置的大折扇。笠亭的圓頂是柄端,亭面脊瓦為扇骨,與誰同坐軒的屋面作扇面。這種利用亭、軒的屋面構成完整折扇的布局是象形寫意的空間處理手法,沖破一般的格調,別具匠心。

        拙政園西部花園的主體建筑是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這座館在古建筑中是一種鴛鴦廳形式,從外面看是一座建筑,而內部則以隔扇與掛落將大廳分隔成南、北兩部分,梁架一面用扁作,一面用圓作,似南北兩進廳堂合并而成。南面的十八曼陀羅花館適于在冬、春天取暖,而北面的卅六鴛鴦館宜于夏天賞荷納涼。

        中國古典園林是集居、

    四、蘇州有哪些園林

    旅游景點簡介:

    拙政園:位于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拙政園始建于明代,王獻臣是該園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間官居監(jiān)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罷官而歸,買地造園,借《閑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取名為拙政園。園內主要景點有:蘭雪堂、芙蓉榭、秫香館、放眼亭、遠香堂、小滄浪、留聽閣、浮翠閣等。

    交通:游1、2、5線,2、3路拙政園站下,往東步行100米即到。

    門票:旺季(3.1-5.31;9.1-11.30)70元;淡季(6.1-8.31;12.1-2.29)50元。兩個旺季分別舉辦免費杜鵑花節(jié)、荷花節(jié)。

    開放時間:8:15-17:30

    獅子林:位于城東北的園林路23號,是元代僧人天如禪師為紀念他的教師中峰神僧而創(chuàng)建的。獅子林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玲瓏眾多、出神入化,形似獅子起舞,被譽為“假山王國”,有“桃源十八景”之美譽。園中最高峰為“獅子峰”,另有“含暉”、“吐月”等名峰,建筑有“立雪堂”、“臥云室”、“指柏軒”、“問梅閣”等。

    提醒:可與蘇州民俗博物館、錢幣博物館同游。沿園林路向北百米即是拙政園。

    交通:游1、2、5線,2、3、4、40、701路可達。

    門票:旺季(3.1-5.31;9.1-11.30)30元;淡季(6.1-8.31;12.1-2.29)20元。

    虎丘:是蘇州城的標志性景觀,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稱。蘇州在春秋時是吳國的首都,吳王闔閭死后就葬于虎丘。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蘇州任刺史時,曾鑿山引水,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加秀美。宋代詩人蘇軾曾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惫湃嗽谠u價虎丘的特色時,曾提出:“九宜”之說,稱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

    現園內主要景觀有:世界著名斜塔——虎丘塔、“天下第三泉”、斷梁殿、憨憨泉、試劍石、劍池、擁翠山莊、萬景山莊等。

    交通:游1、2路,公交8、49路車可達。

    門票:旺季(3.1-5.31;9.1-11.30)60元;淡季(6.1-8.31;12.1-2.29)40元。兩個旺季分別舉辦花會、廟會。

    留園: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清乾隆末年被劉恕所得,擴建后改名寒碧山莊,時稱“劉園”。光緒初年,官紳盛康買下此園,吸取蘇州各園之長,重新擴建修葺,改名為留園。

    留園共分中、東、西、北4個景區(qū),景區(qū)間由700多米長的曲廊連接,長廊兩壁上嵌有歷代名家書法石刻300多方,人稱“留園法帖”。廊檐下有粉白花墻漏窗,圖案精美。從花墻望去,山池亭臺在花樹中若隱若現,有如丹青畫卷,別有情趣。

    交通:游1、2線,11路可達。

    門票:旺季(3.1-5.31;9.1-11.30)40元;淡季(6.1-8.31;12.1-2.29)30元。旺季免費提供“吳歈蘭薰”表演。

    開放時間:7:30-17:00

    西園寺:位于蘇州金門外下塘街,留園西側不遠處,西園寺是戒幢律寺和西花園放生池的總稱。

    該寺始建于元至元年間(1264-1294年),本名歸源寺,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寶殿、五百羅漢堂、觀音殿和藏經樓等建筑。其中羅漢堂特點突出,堂中央有一尊用整根香樟木雕成的13米高的千手千眼觀音,在它不遠處,還有一尊特殊的佛像,四面有四個不同面相的臉,據說代表了佛教的四大名山及主供神,即:五臺山文殊菩薩、九華山地藏菩薩、峨眉山普賢菩薩、普陀山觀音菩薩。堂內還塑有大肚彌勒像,寒山、拾得像,關公、韋馱像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瘋僧”、“濟公”兩像,其傳神與妙趣橫生令人驚嘆不已,堪稱杰作。

    西花園的放生池同樣引人入勝,池內有很多魚和鱉,大都是佛教徒所放生。其中五色鯉魚可與杭州玉泉媲美。池中還有一只三百多歲的大黿,只有在炎熱天氣才出水一現。

    交通:游1、2、3線,6、10、11、17路可達。

    門票:25元

    寒山寺:位于姑蘇城外楓橋邊,始建于六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唐貞觀年間改名為寒山寺。寺內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鐘樓、楓江樓等。大雄寶殿右側有一口日本友人送來的銅鐘,它是1906年由小林誠義等一批工匠鑄成的。此鐘一式共鑄兩口,一口在日本館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

    提醒:可順路游附近的楓橋、鐵鈴關等景點。

    交通:乘游3線、3、6、9、17、21、31、301路車楓橋站下。

    門票:15元/人,陳列館門票5元/人,聯票價格為20元/人,登鐘樓敲鐘5元(3下)。

    網師園:位于帶城橋路闊家頭巷11號,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宅園。最初是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吏部侍郎史正志罷官后建的一座宅院,自譽藏萬卷書,取園名“萬卷堂”,自號“漁隱”。清乾隆年間,光祿寺少卿宋宗元在萬卷堂故址,營造別墅,為奉母養(yǎng)親之所,始名網師園,“網師”是漁夫、漁翁的意思。全園面積5400平方米,由東部的宅第、中部的主園和西部的內園三部分組成。園內主要景觀有:轎廳、大廳、梯云室、月到風來亭、殿春庭院等。1981年建成于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的中國庭院“明軒”,就是以該園的“殿春”庭院為藍本設計建造的。

    網師園最特別的是夜花園部分,昆曲、評彈、江南絲竹、古箏、笛子等曲藝節(jié)目輪流在花園中不同的廳堂演出。由于表演有中國江南特色,環(huán)境又是著名的蘇州園林夜景,對游客了解吳地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因此極受海內外游客的喜愛。

    滄浪亭:蘇州最古老的園林,原為五代吳越廣陵王的池館。滄浪亭以清幽古樸見長,融園內的假山與園外的池水于一體,在假山與池水之間,隔著一條復廊,廊壁開有花窗,透過漏景,溝通內山外水。據說全園有108種花窗樣式,圖案花紋變化多端,構作精巧,是蘇州園林花窗的典型。

    滄浪亭在假山東首最高處,上刻清代樸學大師俞樾手書“滄浪亭”3字。建筑風格古樸,結構形式與整個園林氣氛非常協調。兩旁石柱上有石刻對聯一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怡園:位于市中心人民路中段,是清光緒年間富紳顧文彬所建的私人花園。東部原為明朝尚書吳寬的舊宅,西部為顧氏擴建。東西兩部間用一道復廊相隔,復廊墻壁飾有花窗,從花窗中看東、西兩面的園景,格外幽深曲折。

    交通:游1、4線,1、8、9、20、21、38、46、68、101、102、103路可達。

    門票:15元,軍人持證免費。

    盤門:位于蘇州古城墻的西南角,有著名的“盤門三景”瑞光塔、吳門橋和盤門城樓。

    現存的瑞光塔為北宋磚塔,塔高43.2米,7級8面,由外壁、回廊、塔心組成。瑞光塔中曾多次發(fā)現珍貴文物。1963年,在第一層塔壁內發(fā)現木佛兩尊,第三層塔心內取出石佛一尊以及大中祥符年間磚刻題等文物。1978年,又在第三層塔心磚龕內發(fā)現舍利寶幢、觀音、如來銅造像、木刻印刷和碧紙金書的經卷共100多卷,為五代至北宋時文物。

    交通:游2、5線,7、30、701路到盤門景區(qū)站下。從人民路上的泰華商廈向西200米亦可到達盤門景區(qū)。

    門票:25元,免費提供評彈表演。

    開放時間:8:00-16:45

    旅游行程推薦:

    周六:早上在上?;疖囌境顺请H列車去蘇州,抵達后乘2路去拙政園、獅子林、蘇州民俗博物館,轉游1路依次游覽虎丘、留園、西園,再乘6路去寒山寺,夜游觀前街,宿酒店。

    周日:上午乘游2依次游網師園、滄浪亭、怡園,下午游盤門景區(qū),游畢后乘游2路回火車站,搭過路火車返滬。

    旅游行家指南:

    娛樂:

    蘇州樂園被譽為“東方迪斯尼”,它具有國際現代游樂高科技與深刻的文化內涵兼?zhèn)涞奶攸c。置身其中,既能領略繽紛絢麗的歐美風采,又能感受自然渾厚的東方情調,中西文化精粹如清風襲面,讓人耳目一新。

    蘇州的觀前街、十全街歷經數年修葺完善,業(yè)已成為集娛樂、餐飲、觀光、購物于一體的現代化商業(yè)街,如今是海內外游客蘇州之行的必游之地。

    餐飲:

    著名的蘇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魚、清湯魚翅、響油鱔糊、西瓜雞、母油整雞、太湖莼菜湯、翡翠蝦斗、荷花集錦燉等。蘇州小吃亦聞名天下,蜜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瓜子,蝦子醬油,棗泥麻餅,豬油年糕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嘗。

    “得月樓”和“松鶴樓”是老字號的蘇式餐館;“老蘇州茶酒樓”以傳統蘇幫菜而聞名;“朱鴻興面館”和“綠揚餛飩”等物美價廉,比較適合大眾消費。蘇州的主要美食街有:太監(jiān)弄、十全街、學士街、嘉馀坊、鳳凰街、干將路和石路金門商市美食街等。

    交通:

    上海到蘇州的城際列車,每天上午在上海新客站發(fā)車,40分鐘即可直達。

    蘇州南、北、西幾個汽車站每天日間都有高速大巴開往上海,北站最多,平均20分鐘一班,票價26-30元,車程1小時20分左右。上海下客站有恒豐路、滬太路、徐家匯虹橋路、浦東白蓮涇等地,建議在購票時詢問清楚,選擇離自己目的地近的車站。

    出租車:起步價10元(3公里)。3公里后,每公里單價1.8元,5公里后,加收50%空駛費。等候時間5分鐘免費,超過5分鐘,每5分鐘折合1公里。23:00后,車費(起步價)含增加30%。蘇州部分景點分布在小巷中,汽車不能直接到達門前,此時三輪車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了。三輪車起步價2元,每公里加收2元,包車時,每人每小時5元。

    蘇州的景點比較集中,騎著一輛自行車走街串巷、訪古探幽,您一定能沉醉于“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在火車站東側的平門橋一帶有許多租車店,大致價格為:4小時內2元,5-6小時3元,一天5元,需要身份證及押金。

    住宿:

    如果你是自駕車旅游,天平山附近以及太湖沿岸有不少豪華別墅,價格也便宜,一般一幢雙層別墅每日租金大約在400—600元之間。

    當然對那些希望省錢的旅游者來說,要找一家干凈、便宜的招待所也相當容易,在市區(qū)的大街上隨處都能找到100元左右的“標間”。例如地處五卅路的體育局招待所就比較舒服。

    購物:

    到蘇州購物,旅游紀念品首推蘇繡,蘇州的刺繡工藝與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廣東的粵繡并稱中國的四大名繡。蘇州的碧螺春茶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還有蘇州的宋錦、桃花塢木刻年畫、蘇扇等,都是當地的特產。此外蘇州豆腐干也是小有名氣的地方特色小吃,不妨買些回去與家人分享。

    蘇州的觀前街是一條聞名中外的集娛樂、餐飲、觀光于一體的商業(yè)步行街,并有觀光游覽車(每位1元)行駛街頭。閶門外的石路和新區(qū)內的淮海街也是有名的商業(yè)街區(qū),此外,十全街是旅游紀念品一條街,皮市街是花鳥市場,虎丘路和火車站前是婚紗和攝影器材一條街,都是購物好去處。

    渭塘鎮(zhèn)何家灣的“中國珍珠城”是個很大的珍珠交易集散地,可在蘇州火車站乘83路公交車直達,也可乘12、84路公交車到達。

    出游提示:

    特色菜:鲃肺湯 白汁黿菜 碧螺蝦仁 松鼠桂魚 西瓜雞

    特產:碧螺春茶 采芝齋糖果 宋錦 蘇式糕點 蘇式蜜餞 蘇式糖果 蘇繡 太倉肉松 太湖銀魚 桃花塢木刻年畫

    提醒:蘇州的景點大都在17:30以前就關門了,節(jié)假日也不例外,如果是自助游就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合理安排時間。

    蘇州地區(qū)旅游節(jié)慶:

    ·西山太湖梅花節(jié) 3月1日—10日

    ·虎丘花會 3月—5月

    ·拙政園杜鵑花會 3月—6月

    ·角直水鄉(xiāng)服飾文化節(jié) 4月

    ·南浩街神仙廟會 5月

    ·拙政園荷花節(jié) 7月—8月

    ·虎丘廟會 9月—10月

    ·中國絲綢旅游節(jié) 9月20日—25日

    ·蘇州天平紅楓節(jié) 11月

    ·寒山寺除夕聽鐘聲 12月31日23時起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蘇州庭院景觀設計作品欣賞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

    蘇州景觀屋頂花園景觀設計(蘇州景觀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招標)

    蘇州小花園景觀設計(蘇州小花園景觀設計招聘)

    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蘇州香山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景觀設計咨詢(天津景觀設計咨詢招聘)

    項目經理證書多少錢(項目經理證書多少錢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