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微型洪澤湖景觀設計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guān)于微型洪澤湖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guān)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一、品杭州西湖
淮安與杭州這兩座大運河上的古城,都因大運河而繁榮,因湖而秀美,自古有"南有蘇杭,北有淮揚"之美稱。作為生長在洪澤湖東岸的大湖兒女,品杭州,賞西湖,則別有風味。
杭州西湖有名,蘇東坡詩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洪澤湖亦聞名遐爾,陳毅有詩云:“扁舟飛躍趁晴空,斜抹湖天夕陽紅?!?/p>
(洪澤湖晚歌)
(西湖斷橋殘雪)
西湖有堤,名曰柳堤,蘇東坡壘土為堤,植數(shù)株垂柳與碧水漣渏相映。洪澤湖亦有堤,名曰大堤,由無數(shù)工匠依濁浪波痕用條石壘成坡,疊成墻,綿延數(shù)十里,植楊柳和雜樹無數(shù),拱衛(wèi)石工堤。
洪澤湖大堤,說是堤,衛(wèi)星拍照,它更是一座雄偉的水上綠色長城,與北部古長城一樣清晰可見。與洪澤湖大堤相比,西湖的柳堤更似這西子湖的一張梳妝臺。
(洪澤湖大堤,水上綠色長城)
(西湖柳堤)
西湖有匯入的河,是人工精雕細琢的大運河,運河水溫柔細膩,曲徑通幽。洪澤湖邊不僅有大運河,更有鬼匠神工的淮河和奪淮入海的古黃河(亦稱古淮河)?;春铀龥坝浚鞑幌?,奔江入海,也為古黃河和大運河輸入溪流,沖刷那河底積沉的泥沙,保那條古運河南北漕運的暢通和繁華。
西湖適近觀,鶯歌燕舞,水波不興,煙霧飄緲。洪澤湖宜遠眺,波瀾壯闊,一望無際,說它是湖卻更象海,看它水面上的煙霧卻更象云彩,水天相接,浩瀚無邊。
(洪澤湖大堤邊臨湖望湖石和水天相連景觀)
(西湖亭榭)
游杭州,賞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西湖就是讓人一見傾心的江南嫣然處女。戀淮安,觀洪澤湖,玉樹臨風,就似那風流倜儻、放蕩不羈的白馬王子。
杭州一淮安,西湖一洪澤湖,大運河上天造地設的一對蘇南江北的美妙城市,愿它們比翼雙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式共創(chuàng)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洪澤湖有什么神秘的地方?
洪澤湖,我國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原為淺水小湖群,古稱“富陵湖”,西漢以后稱“破釜塘”,隋稱“洪澤浦”,唐(618~907年)始名洪澤湖。1128年,黃河南徙經(jīng)泗水在淮陰以下奪取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東潴水,原來的小湖擴大為洪澤湖。明清以來湖水全憑洪澤湖大堤作為屏障,形成“懸湖”。
現(xiàn)洪澤湖正常水位12.5米,面積1597平方千米,容積30.4億立方米,湖泊長度65千米,平均寬度24.4千米,平均水深1.9米,最深5.5米。汛期或大水年份水位可高到15.5米,面積擴大到3500平方千米。近年加固了洪澤湖大堤,防洪標準提高到16米。湖水主要經(jīng)由三河泄入高郵湖,再經(jīng)邵伯湖入里運河,到三江營入長江,是為入江水道。舊時排水不暢,大堤失修,水患嚴重。1949年以后新建規(guī)模宏大的三河閘,整修入江水道,加固洪澤湖大堤。1952年在高良澗以東修建蘇北灌溉總渠,長168千米,用以灌溉里下河平原,兼作排洪之用。湖水還可出二河閘經(jīng)楊莊水利樞紐由中山河(或稱新淮河)入海。1958~1960年又增辟淮沭河,由楊莊水利樞紐引洪澤湖水北上,到沭陽入新沂河。目前洪澤湖水共有這四條出路,已兼具泄洪、灌溉、航運、養(yǎng)殖之利。湖區(qū)沿岸每年都出現(xiàn)結(jié)冰現(xiàn)象,岸冰厚0.03米~0.05米。1969年1月31日強寒潮侵襲時全湖封凍,12天后才解凍,為幾十年來所未見。
洪澤湖屬中富營養(yǎng)型,洪澤湖主要污染物是有機物、氨、酚、總汞。年均水溫16.3℃,最高水溫在9月,28℃,最低水溫在1月,3℃,洪澤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結(jié)冰現(xiàn)象,只有當北方強冷空氣過境時,湖面才出現(xiàn)封凍,至湖心封凍一般發(fā)生在寒冷的1~2月。
洪澤湖為四周高、中間低的盆地,其幾何形態(tài)極不規(guī)則,東北—西南向的攔洪人工石壩,距湖心15千米,其余為天然湖岸,岸線彎曲,岸坡平緩,全源水域由成子湖灣、漂河湖灣、淮河湖灣三大湖灣組成;湖底質(zhì)為碎屑沉積物;匯入洪澤湖的較大河流有淮河、瀠潼河、濉河、徐洪河等。
洪澤湖的主要水源是淮河,淮河是我國自古以來水患最多的河流之一,而淮河水患必然殃及洪澤湖地區(qū)。因而洪澤湖的歷史也就是一部人類與洪水的抗爭史,并因此留下諸多美麗的傳說。洪澤湖的千年古堤就是歷代為治水而建,與都江堰齊名。
洪澤湖的整個形狀很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飛的天鵝。由于洪澤湖發(fā)育在沖積平原的洼地上,故湖底淺平,岸坡低緩,湖底高出東部蘇北平原4米~8米,成為一個“懸湖”。在治淮以前,洪澤湖汪洋一片,既無固定湖岸,又無一定形狀。參照對淮河的治理,對洪澤湖也進行了整治?,F(xiàn)在湖區(qū)的東部大堤寬50米,全長67千米,幾乎全用玄武巖的條石砌成。遠遠望去,宛如一座橫亙在湖邊的水上長城。這條長堤不僅保護著下游地區(qū)的萬頃良田和千百座村鎮(zhèn),而且攔蓄的豐富水源為航運、發(fā)電、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nèi),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注洪澤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蘇北灌溉總渠是洪澤湖分泄入長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歷史悠久的洪澤湖,給人們留下很多寶貴景點,可供當今的旅游者一飽眼?!,F(xiàn)存的主要景點有:萬頃碧波、百里長堤、港塢帆檣、奠淮犀牛、泄洪大閘、老君遺蹤、龜山晚眺、明陵石刻、臨淮觀日、墓園春曉、洪澤湖鎮(zhèn)水鐵牛。
萬頃碧波。遼闊的湖面,時而波濤滾滾,大浪排天;時而風平浪靜,湖水如鏡。極目遠眺,白帆點點,南來北往的運輸船隊,川流不息,左右穿梭的漁船,魚肥倉滿,爭相輝映,構(gòu)成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
百里長堤。已有1800年歷史,是防洪的屏障。宏偉的土堤,壯觀的石墻,青翠的綠柳,遠遠望去宛如一條移游欲飛的巨型青龍。那茂密的林蔭,新鮮的空氣,清脆的鳥鳴,和煦的湖風,人行其中,猶如步入仙境,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港塢帆檣。洪澤湖汛期水深、風疾、浪大,直接威脅著過往湖中漁民的安全。湖東岸原有蔣壩、高良澗兩座避風港。隨著水運的發(fā)展,1966年加固洪澤湖大堤時,增建九龍灣、夏家橋、周橋三座避風港,1994年又在洪洋湖心建一座避風港,另加三座船閘。這些避風港,四周皆用條石砌成,安全系數(shù)較大。船泊其中,在船頭仰視,儼如數(shù)十仞之城墻;港塢外。浪花飛雪騰湖面,百里狂濤撼大千。出航時,千篙撥得煙霞亂,萬里航行捷足先。仔細觀看,品味無窮,別有一番景象。
奠淮犀牛。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河督張鵬翮、采庫司張弼安安排鑄造,作為鎮(zhèn)水之物,安放在洪澤湖大堤險要地段。牛身略小于真牛,腹部有鑄淵,距今有300余年。原有9具,今尚存5具。分別存放在三河閘、高良澗和高堰等地的湖堤上。
泄洪大閘。位于洪澤湖東岸的三河、二河、高良,均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造的,承擔洪澤湖泄洪重任。閘身雄偉壯觀,作用非凡無比。蓄水時,同得火池掛碧奪,煙波浩渺在其中;泄洪時,滔滔巨浪歸江海,滾滾狂濤走巨龍。
老君遺蹤。洪澤湖南岸,淮河入湖處的老子山,古稱丹山,相傳老子(李耳)曾在此煉丹,故而得名。山上現(xiàn)有煉丹臺、青牛蹄跡和鳳凰墩等名勝占跡。游人登山時,能體會到“石上青牛留足跡,爐中紅火照仙顏,洞存石鏤去崖處,鳳起山崗霄漢間”的情景。
龜山晚眺。位于老子山南側(cè),山形如龜,為歷代用兵之地,古稱龜山鎮(zhèn)。為秦漢以來歷史名鎮(zhèn),留有夏禹治水之遺跡。清末仍有寺廟12座,和建筑宏偉的洪澤都司署。清代,龜山為清河縣南陲重鎮(zhèn),它扼立于淮河入湖口處,孤峰峙立是淮運分流的天然魚嘴。
明陵石刻。明祖陵,位于洪澤湖南岸,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的陵墓,始建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用了28年時間才完成。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大水后石刻被淹沒。1966年,洪澤湖水位枯竭,祖陵的正殿、神路相繼露出,石刻雕群經(jīng)維修后,恢復原來面貌。
臨淮觀日。臨淮頭,四面圩堤環(huán)抱,像一顆璀璨明珠飄浮在碧波萬頃的湖面上。每當黎明之際,站在防洪大堤上,極目東眺,一輪紅日從碧波如鏡的湖面上冉冉升起,那燦爛朝霞,閃耀金波,捧出即將出浴的金娃,搖晃于水盆之中,此情此景,較之泰山觀日有過之而無不及。
墓園春曉。位于洪澤湖西岸的半城鎮(zhèn)。沒有雪楓墓園,園內(nèi)安葬著新四軍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qū)司令員彭雪楓將軍遺體。墓園大門兩側(cè)為時任蘇皖邊區(qū)人民政府主席李一氓題寫的對聯(lián),墓東側(cè)建一座由鄧子恢題寫的淮北蘇皖解放區(qū)抗日陣亡烈士紀念塔,環(huán)塔有石碑13塊,銘刻著抗日烈士英名4079人。園內(nèi)還有紀念館,陳列著烈士遺物等革命文物。洪湖之濱,半城之陽,地居高崗,迎湖遏浪,墓隱丹楓,塔聳碧云,花草松柏,四季常青,每當“清明”祭掃,人群絡繹不絕,已成為教育后代的革命基地。
洪澤湖鎮(zhèn)水鐵牛。清康熙年間,洪澤湖大堤建成時,鑄九牛二虎一只雞用以鎮(zhèn)水。如今已是虎歸森林,鳥飛遠去,只有憨厚的鐵牛與洪澤湖朝夕相伴,可惜僅存五條,其中兩條在蔣壩三河閘管理處,兩條在公園和高良澗進水閘,一條在淮陰高堰。鐵牛系生鐵鑄成,除牛角均已殘缺以及部分銘文銹蝕外,余則保存較為完好。鐵牛身長1.70米,寬0.57米,高0.68米,有厚0.07米的一塊鐵板與牛身鑄為一體,共重約2250公斤(一說重4000公斤)。牛身肩肋處鑄有陽文楷書銘文。銘文曰:“惟金克木蛟龍藏,惟土制水龜蛇降,鑄犀作鎮(zhèn)奠淮揚,永除錯墊報吾皇?!?/p>
洪澤湖的形成,具有三大原因。其一,地殼斷裂形成的凹陷,是洪澤湖形成的自然因素,胚胎始于唐宋以前的小湖群——主要有富陵湖、破釜澗、泥墩湖、萬家湖等。
其二,黃河奪淮是形成洪澤湖雛形的又一原因。宋紹熙五年(1194年)。黃河決陽武,至梁山泊分南北二支,南支與泗水合,南流入淮,此為黃河改道之始。至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北徙,由利津入海,黃河奪淮長達近700年之久。由于黃河居高臨下,倒灌入淮,黃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將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洼地連成一片,匯聚成湖。
其三,大筑高家堰(洪澤湖大堤)是洪澤湖完全形成的人為原因,也是決定性原因。因此,洪澤湖被稱為人工湖。
洪澤湖上游,進入洪澤湖的主要河道有:淮河、懷洪新河、池河、新汴河、濉河、徐洪河、老汴河、團結(jié)河、張福河等。
下游出湖的主要河道有:一、淮河入江水道。全長156千米。上起洪澤湖三河閘,經(jīng)高郵湖、邵伯湖至揚州市三江營入長江,設計行洪流量12000立方米/秒,1954年8月6日實際最高行洪流量10700立方米/秒。
二、蘇北灌溉總渠。全長168千米,西起洪澤湖高良澗進水閘,流經(jīng)淮安(今楚州)城南與里運河平交,至射陽縣六垛扁擔港入黃海,設計行洪流量800立方米/秒,1975年7月19日實際最高行洪流量1020立方米/秒。
三、淮沭新河。全長196千米,南起洪澤湖二河閘,經(jīng)淮陰、沭陽進入新沂河入黃海,設計行洪流量3000立方米/秒,2003年7月11日實際最高行洪流量1320立方米/秒。
四、淮河入海水道。與蘇北灌溉總渠平行,全長163.5千米,西起洪澤湖二河閘,經(jīng)清浦、淮安、阜寧、濱海四縣(區(qū)),至扁擔港入黃海。近期設計排洪流量2270立方米/秒,遠期設計排洪流量7000立方米/秒。2003年7月5日投入使用,7月14日實際最高排洪流量1820立方米/秒。
洪澤湖水生資源豐富,湖內(nèi)有魚類近百種,以鯉、鯽、鳙、青、草、鰱等為主,洪澤湖的螃蟹也是遠近馳名的。此外,洪澤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蘆葦幾乎遍布全湖,繁茂處連船只也難以航行。蓮藕、芡實、菱角在歷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雞頭、菱角半年糧”的說法。
2006年4月5日,洪澤湖濕地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三、洪澤湖上唯一的島嶼是什么?
在洪澤湖腹心略偏西的地方有一座小島,名為“穆墩島”,這是洪澤湖上唯一的島嶼。
其以傳奇的人文景觀,美麗的民間傳說,豐富的水產(chǎn)資源,旖旎的洪澤湖風光,被人們稱之為“湖上明珠”、洪澤湖“寶島”。
穆墩島是一座小島,面積僅1000多平方千米,但她卻像一顆翡鑲嵌在白玉盤中,像一只水鳥安臥在碧波之間。登島四眺,你可以真正領(lǐng)略洪澤湖的浩瀚、粗獷和水天一色的壯麗景觀。
四、泗洪縣景點
洪澤湖濕地景區(qū)、淮北抗日民主根據(jù)地紀念館、穆墩島景區(qū)、洪澤湖濕地觀鳥園、稻米文化館等。
1、洪澤湖濕地景區(qū):洪澤湖濕地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中國十大生態(tài)休閑基地,是泗洪縣充分利用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資源優(yōu)勢打造的集生態(tài)休閑、觀光游覽、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旅游景區(qū)。
2、淮北抗日民主根據(jù)地紀念館:淮北抗日民主根據(jù)地紀念館建筑占地面積2450平方米,由中科院院士齊康教授主持設計,構(gòu)思奇妙、氣勢恢弘、外形呈“五角星”形象征著共產(chǎn)主義精神永放光芒,主體設計為二層、總建筑面積2450平方米,層高為13.1米。
3、穆墩島景區(qū):穆墩島景區(qū)由杭州西溪濕地設計單位-杭州園林設計院,按AAAA級旅游風景區(qū)標準規(guī)劃設計,建成上島碼頭候船大廳、生態(tài)停車場和觀景臺等設施,景區(qū)入口區(qū)興建了穆柯寨碼頭、游客休閑廣場、游客服務中心,會議度假區(qū)建成10棟、共3000平方米的產(chǎn)權(quán)式公寓,以及6000平方米的度假酒店,同步配套綠化3000多畝,洪澤湖上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旅游勝地已初具雛形。
4、洪澤湖濕地觀鳥園:洪澤湖濕地觀鳥園(國家3A級景區(qū)):位于泗洪縣城頭鄉(xiāng)林場四場,占地面積1380公頃,園內(nèi)森林茂密,生長各種植物110余種,鳥類約194種。鳥類以鷺鳥為主,尤以牛背鷺、池鷺、蒼鷺、白鷺等居多,鳥類棲息高峰期可達數(shù)十萬只,場景非常壯觀,被江蘇省指定為“青少年愛鳥護鳥教育基地”,也是全國著名的鷺鳥拍攝基地,攝影家的天堂。景點很好的保存了濕地森林的原生態(tài)風貌,森林繁茂、空氣清新,湖水澄碧、百鳥鳴唱、野趣濃郁,是集森林觀光、會議旅游、休閑度假、參與性娛樂為一體的湖濱特色森林公園。
5、稻米文化館: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是江蘇省單體面積最大的稻米文化展覽館。展館外觀呈米斗型,寓意“天下糧倉”,共有四個展廳,分別展示了泗洪稻米歷史人文內(nèi)涵、大米的營養(yǎng)價值和泗洪稻米農(nóng)業(yè)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等。展館內(nèi)的創(chuàng)意廚房,展現(xiàn)米食文化,泗洪大米清香四溢,讓游客品嘗創(chuàng)意美食,回味無窮。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微型洪澤湖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guān)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