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什么是景觀設計的論文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什么是景觀設計的論文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一、求現(xiàn)代景觀設計的論文8000字+和1000字+評論
提及住區(qū)水環(huán)境設計,自古以來就有“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吉地不可無水”的說法。水體作為一個造景要素,不僅具有生態(tài)價值,而且可以調節(jié)溫濕度,凈化空氣,增強居住舒適感,水的形態(tài)、風韻、氣勢、聲音蘊含著無窮的詩意、畫意和情意,豐富了空間環(huán)境,給人美的享受和無限的聯(lián)想。古時即有“遙遙十里荷風,遞香幽室”?[1]、“深柳疏蘆之際略成小筑,足征大觀也”?[2] 之說(明·計成《園冶》)。
現(xiàn)代水景住區(qū)自20世紀90年代在歐美開始流行以來,這股流行浪潮很快就影響到中國,蔓延到廣州、深圳、上海、北京以及內陸省份。近年來,由于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建筑的高度密集、環(huán)境的嚴重污染,城市居民更加渴望能夠與純樸自然、親切優(yōu)美的湖光水色零距離接觸和朝夕相處。因此,住區(qū)水景設計也就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事實上,深圳由于地理位置優(yōu)越,區(qū)內山、湖資源豐富,氣候濕熱,經濟發(fā)達,為水環(huán)境設計與建設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其設計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一、水的景觀特性
水景住區(qū)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帶給人們無窮的趣味,毋庸置疑是源于水自身的特性。
流動性:地球的重力使水從高向低不停地流動,這種位移的變化使水處于不斷循環(huán)運動中,充分體現(xiàn)出水柔美、活潑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涌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狀態(tài)帶給人強烈的視聽感受。此外,風這一時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動,在平靜的湖面上,“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派詩情畫意。
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擴大景面,產生虛實對比、交相輝映的畫面。陽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綠、晴空和建筑交織變幻,視野收放開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瑩,色彩繽紛,將建筑環(huán)境襯托得如詩如畫。
可塑性:水是一種連續(xù)的物質,無形而消極,本身沒有固定形狀,但通過容器或噴頭,卻能塑造成多種形態(tài)。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說:“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靜,欲柔滑,欲汪洋,欲環(huán)繞,欲肥膩,欲噴薄……”,就極為詳盡地描繪了水的多種多樣的形態(tài)。
聲、色特性:水本沒有自己的聲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余空氣的多少決定了水的聲音。涓涓細流發(fā)出的悅耳動聽的水聲,瀑布、海浪發(fā)出的轟鳴都有益于營造空靈超脫的意境;水雖然沒有顏色,是透明的液體,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線中青藍色的反射作用賦予它豐富的顏色;周圍環(huán)境顏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隨著景物色彩的變化而變化。
二、水景的開發(fā)和利用
親水是人們的天性,水體的開發(fā)利用不僅可以營造“詩情畫意”的景觀效果,并且也能運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間,延伸、引導空間,用設計師的創(chuàng)意理念去多樣化地豐富景觀環(huán)境內容,達到活化空間、創(chuàng)造情意。
空間的拓展:規(guī)模較大的面狀空間,在環(huán)境空間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間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虛無的形態(tài)弱化了空間界限,延展了空間范圍,有助于空間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僅給水面帶來光波的動感,使水面產生虛空間,產生開闊、深遠之感。
空間的延伸引導:小規(guī)模的水面或點式水景,在環(huán)境中起著點景作用,構成空間的視覺焦點,從而起到引導作用,其布置較為靈活;并且這樣的水景與水面大面積不同,更易與人直接產生戲水活動,不僅增強了對景觀的參與性和趣味性,也滿足了人們親水的心理。
空間的層次:水景作為視覺對象,具有豐富的視覺層次。其多樣的形態(tài)和可塑性,可以靈活組織成各種點、線、面式的水景,通過不同疊合的方式形成三維立體空間;并利用周圍的環(huán)境,建筑掩映、分割和充實空間,起到點景、對景、背景的作用,獲得豐富的空間層次。
三、實例分析(深圳華僑城波托菲諾二期純水岸景觀設計)
深圳華僑城波托菲諾二期純水岸是深圳現(xiàn)代住區(qū)水環(huán)境設計的成功范例之一。
該項目占地面積8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08萬平方米,二期純水岸位于波托菲諾的腹地,地形綿延起伏,7萬平方米的天然湖泊燕棲湖穿越其中,對面環(huán)以蒼翠濃郁的荔枝林、高爾夫球場,北側是已經建成的天鵝堡一期,西側緊靠主題公園歡樂谷。區(qū)內空氣清新,含氧量高,原始環(huán)境條件得天獨厚。
設計理念:
以意大利海濱小鎮(zhèn)PORTOFINO為藍本,設計中融合了西方古代建筑和現(xiàn)代社區(qū)的特色,根據(jù)原有的自然特色,以盡量減少人工對原創(chuàng)的干擾為原則,創(chuàng)造了一個以水為媒體的主題水岸住區(qū)—享受自然,回歸質樸。
水景設計:
基于對基地自然環(huán)境的充分了解,遵循開發(fā)的策劃理念,設計上注重利用水景、硬質鋪裝、植物等多種造景元素,通過不同的水景處理方式既表達了東方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也體現(xiàn)了有趣味的西方人的“維理”觀念的特征。
入口廣場的線狀水景:住區(qū)的中部設計了一條輕松而令人陶醉的景觀軸線:入口廣場—休閑步行街—圣菲諾鐘樓—水岸廣場和碼頭,構圖上反映出純粹的意大利廣場式布局和建筑裝飾風格。入口處拾級跌落而下,順著緩緩而下的休閑步行商業(yè)街,一縷水帶在廣場中部集結,黑色石材汀步交錯浮于水面,細雨落下,濺起圈圈漣漪,是整個住宅小區(qū)的焦點和精華所在;盡端高大的鐘樓偏向一側,形成整個景觀軸線的高度控制,與遠端開闊的湖面形成強烈的對比。 一方面尊重其自然式布景;另一方面結合建筑形式對水面輪廓進行了部分梳理改造,局部拓寬和挖進,整理鄰水界面。這不但加大了湖岸線總長度,并且增加了水面的空間節(jié)奏感,消解了兩岸較為硬質的景觀物質;湖岸由疊石砌成,被各種自然植被覆蓋,野趣橫生,水面上根據(jù)高差設計了兩處疊水瀑布,為止水如鏡的湖面增加了無限的動感;湖水邊緣自然延伸到了的TOWNHOUS的四組水庭、會所和泳池,沿著湖邊或綠樹成蔭的小碼頭,以緩坡形式慢慢淹沒深入湖面的入口廣場,長長的木棧道順著湖岸向水面延伸……湖水、建筑、植物融為了一個整體。
點狀幾何式水景:除卻以上較大的水景以外,住區(qū)中還有分布于建筑組團內部的點狀幾何式水景。這些水景或是用麻石雕琢而成的吐水石面,或是由弧形水臺形成的瀑布,或是刻有精致花紋的圓形銅質水缽與八角形的水池的組合體布置在各軸線的交匯處,甚或與燕棲湖連成一個整體,形成中心視覺焦點。
水景與人工要素的和諧處理:
人具有親水性,喜歡和水保持近距離接觸,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感受它的氣味、水霧和濕潤。設計中在寬達5米的木棧道上面設置了木凳和木臺基,可作休息之用,使人們長時間親近湖面觀賞大自然的美景;水岸廣場延伸入湖水的緩坡,以及由青石板和鵝卵石鋪砌而成泊船碼頭,即強化了港灣效果又讓人們與水產生了直接的聯(lián)系;湖畔步道滿鋪方磚,臨水設置休閑咖啡座,漫步湖畔,湖水的靜謐和智慧沁人心肺;憑欄遠眺,廣闊的水面延伸遠處;極目燕含山的翠綠蔥蘢,滌蕩胸懷;臨街品茗,舒雅愜意,輕快靈透。
為了渲染地中海風情,使水面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起來,設計中注意人工要素的選材和色彩的匹配。 鋪地以青石板、鵝卵石、亞光面花崗石、砂巖為主,水池的池底則以小塊的花崗石與鵝卵石拼砌而成,欄桿、燈柱、花盆等配件多以鑄鐵、原木、陶土等原始材料做成;色彩上為了表現(xiàn)熱烈的海濱氣氛,采用了一些強烈的對比色,遠遠望去,在青山綠水的烘托之下顯出油畫般的效果。
建筑的布局和設計也充分考慮水景的引入。布局上采用“中央低,周邊高”的形式,鄰湖位置布置Townhouse和低層公建,以減少對湖面的壓迫感,基地北側布置較高層數(shù)的住宅建筑,以使在不影響湖景的前提下可以欣賞到湖景,同時在外圍成為小區(qū)中心的屏風;水岸廣場轉角處布置弧形的建筑組合,達到視線上的通透;組團之間采用了“Z”字形的建筑拼接手法,形成較為完整,具有親和力的內部空間。
立面造型上聯(lián)排式別墅體量較小,以小四坡頂為主要形式,造型豐富多彩,提供了良好的湖面邊界景觀效果。多層住宅因體量相對較大,在保持坡頂形式的同時,又融合了部分現(xiàn)代設計元素,色調以明黃為主,線條簡潔明快,配合豐富的門窗和陽臺古典元素的細部,立面十分簡潔和整齊。戶型設計考慮以湖面為主要景觀元素,強調舒適性和景觀面,270°超寬雙層觀景陽臺使得溫柔寧靜的湖水成為日常居家風景。
四、結語
總的來說,水景的設計要注重美學感受的營造,在保證環(huán)境健康發(fā)展的前提下,注重水景的開發(fā)利用,尺度節(jié)制,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建立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開放空間,增強鄰里交往,營造詩意、畫意、情意的情感體驗。
二、景觀設計專業(yè)的畢業(yè)論文因該怎么寫
題目可以是淺析景觀設計中的水景設計 ,這個題目比較小··容易答辯·資料也很多·
給你點資料吧·我也是做這個的
中國園林素有“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之說,由此可見水對于景觀的重要性。可是,現(xiàn)在的水景現(xiàn)狀卻令人勘憂。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大噴泉(如圖一)卻靜靜的躺在水里而不噴水,到處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還有那筆直高深的蓄洪大壩,更不用說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如圖二)這是一種很普遍的水景現(xiàn)象,這是一種很可悲的水景現(xiàn)象!
圖一:泰安市政廣場噴泉
圖二:泰安市樂園小區(qū)中心鋪裝
人固然有著親水的本性,而設計師們也在努力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近日,有關媒體刊發(fā)了一則“缺水城市濫刮圈水造景之風” 的消息。該文指出:在水資源緊缺的華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來出現(xiàn)大造城市景觀水之風。有的城市“攔河筑壩”,把河水“圈”在城內;有的城市耗巨資“挖地造湖”,人為制造水域景觀。據(jù)調查,目前黃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觀的大中城市已有16個,僅鄭州、西安、咸陽三市計劃投入的相關“圈水”資金就達40多億元[1]。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營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滿足人們親水的這種需求,成為擺在我們設計師面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二、解決對策
一般地,我們很多的設計師在設計水景時大都在采用借鑒的原則。國外及國內的很多大城市大都是用大噴泉、大水體(如圖三)來形成壯觀美麗的水景,于是各地的中小城市也都不顧自身的條件,爭著去模仿這種很體面的景觀,最后就出現(xiàn)了上述的結局。
在設計水景時,我們更應該考慮地域水資源的狀況,尤其是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qū)如何設計水景更應該值得考慮。在此,我想就如何在水資源缺乏地區(qū)營建水景做一些探討。
2.1 宜“小”不宜“大”原則
圖三:泰安市高新區(qū)旁大水體
圖四:圣•荷塞廣場公園旱噴泉水景
此處所謂的宜“小”不宜“大”原則指的是在設計水體時,多考慮設計小的水體,而不是那種漫無邊際、毫無趣味可言的大水體(如圖三)。之所以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那么多的大水體可能與人們“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響有關,也許大水體會讓人更能感覺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們的視線,可是建成后的大水體往往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大水體的養(yǎng)護之困難可能是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所沒有考慮到的;大水體往往讓人有種敬而遠之的感覺,而沒有想親近的感覺,因為往往在水體旁邊都會有警示性的牌子:此處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釣……等語句;大水體一般是靠人工挖出來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發(fā)生水體污染問題,那將是致命的。而小水體容易營建,這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體(如圖四)更易于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更能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更何況在后期養(yǎng)護管理中,小水體便于更好的養(yǎng)護,并且在水體發(fā)生污染的情況下,小水體更易于治理。
2.2 宜“曲”不宜“直”原則
圖五:橫濱市美術館前廣場水景一
圖六:橫濱市美術館前廣場水景二
所謂宜“曲”不宜“直”原則指的是水體最好設計成曲的。我們古典園林營建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師法自然”,即在設計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規(guī)律,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們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為這樣的水景更易于形成變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區(qū)中更易于設計成仿自然的曲水(如圖五)!然而,在現(xiàn)實中,很多人則將水體設計的成筆直的(如圖六),也許他們是想體現(xiàn)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2.3 宜“下”不宜“上”原則
圖七:東京灣喜來登大飯店賓館入口水景
圖八:芝加哥標準石油大廈旁水景
此處的“下”與“上”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設計的水景盡可能與自然中的萬有引力相符合(如圖七),不要設計太多的大噴泉(如圖八),他們大多是向上噴的,是需要能量來支持它們抵消重力影響的,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因此,在現(xiàn)實中我們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盡可能少的能量來形成盡可能美的景觀。這是需要考驗設計師創(chuàng)新能力的。
2.4 宜“虛”不宜“實”原則
圖九:加州情景雕塑園中水景
圖十:在缺水地區(qū)用石塊營造的水景
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qū),虛的水景(如圖九)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此處的虛的水景是相對于實際水體而言的,它是一種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園要素如石塊、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體的形狀而成的(如圖十)。這樣的水景對于嚴重缺水地區(qū)水景的營建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這樣的水景更易于帶給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體驗。這也許是真實水景所無法比擬的,因為真實的水景往往只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滿足、一種很膚淺的體驗。
2.5 關注野草之美,反對草坪熱
圖十一:浙江臺州黃巖永寧公園中野草之美
圖十二:中山岐江公園中野草之美
前幾年全國各地興起了一股興建大草坪的熱潮,不管是身處海南,還是位于大連,你都能感受到這股熱潮的猛烈侵襲。到處是讓游人止步的大草坪,到處是被踐踏的一片狼藉的大草坪,到處是需要園林工人經常澆灌、修剪的大草坪,結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面貌”,但是對于人們所真正需求的環(huán)境卻并沒有多大的改觀。正因為這股浪潮,加速了具有地域特征、生命力強的野草的消亡;正因為這股浪潮,加速了水資源的日益短缺;正因為這股浪潮,最后終于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了野草的美麗(如圖十一、十二)。因此,對于水資源缺乏的地區(qū),更應該重視鄉(xiāng)土草的應用。
三、結語
水資源日益缺乏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因此,對于如何在缺水的今天去營建美好、宜人的水景是我們每一個景觀設計師的責任,正如約翰•O•西蒙茲先生所言:“我們可以說,景觀設計師的終生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qū)、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諧共處
三、園林植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的論文或者相關論文
園林植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李 文
(東北林業(yè)大學, 哈爾濱 150040)
摘要: 園林植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已經不是簡單的栽樹、種花, 而應該走向美學, 走向生態(tài)。這種植物景觀
設計才能與城市整體景觀相結合, 才能代表城市綠化、美化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 園林植物; 景觀設計; 美學; 生態(tài)學
觀賞植物是城市景觀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之一。
由于園林植物材料本身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 需
要特定的生境條件。因此, 用園林植物創(chuàng)造景觀,
既要考慮美觀, 又要考慮植物成活, 涉及到美學
原理和生態(tài)原理。
1 走向美學的設計
植物景觀設計是一個藝術門類, 它要遵循形
式美原則, 并可通過以下形式體現(xiàn)設計者的構思。
111 對比與協(xié)調
對比是借兩種或多種性狀有差異的景物之間
的對照, 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顯, 提供給觀
賞者一種新鮮興奮的景象。協(xié)調是通過布局形式、
造園材料等方面的統(tǒng)一、協(xié)調, 使整個景觀效果
和諧。其中對比可有以下幾種:
空間對比 開敞空間與閉合空間的對比。如
果人從開敞空間驟然進入到閉合空間, 視線突然
受阻, 會產生壓抑感; 相反, 從封閉空間轉到開
敞空間, 則會豁然開朗。如東北林業(yè)大學校園主
樓后, 通過高大植株組成的夾道很封閉, 當進入
到噴泉區(qū)時, 空間對比強烈, 小空間也顯得很開
闊, 使人心情舒暢。
方向對比 園林中由植株構成的具有線的方
向性時, 會產生方向對比, 它強調變化, 增加景
深與層次。如空曠的草坪和豎向高聳的密林相比,
草坪顯得更加開闊。又如水平方向開敞的大草坪
與垂直方向的孤植樹之間的對比, 使孤植樹更加
突出。
體量對比 體量指景物的實體大小而言, 還有粗細與高低的對比關系, 目的是相互襯托。如
哈市開發(fā)區(qū)綠地大小高低錯落的球形剪型樹與細
長的檜柏對比, 令人耳目一新。
色彩對比 色彩是造型藝術(視覺藝術) 的
主要因素?!斑h觀其色, 近觀其形”, 色彩給人第
一印象。三原色中, 每兩種原色混合成的間色與
第三種原色之間構成補色, 也稱對比色。如橙與
藍、紅與綠、黃與紫, 這種色彩對比能使人產生
興奮、刺激的感覺。如在花壇設計中, 黃色的金
盞可以用紫色的矮牽牛鑲邊, 絢爛奪目。
四、求幾篇景觀設計畢業(yè)論文的范文
1、課題背景介紹
臨沂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素有“山東南大門”之稱,下轄3區(qū)9縣,面積1。72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區(qū)。臨沂城水資源豐富,縱貫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龍河和橫穿東西的祊河、涑河等5條河流在中心城區(qū)交匯,位于臨沂城區(qū)段的沂河橡膠壩長1248米,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上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萬平方米,湖水碧波蕩漾,面積相當于兩個杭州西湖,2001年被國家水利部評定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
過去由于只注重工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建設和環(huán)境保護等工作被忽略,市區(qū)濱河地段雜草叢生,1片荒蕪;挖沙船到處挖沙,使河邊變得坑坑洼洼,臟亂不堪;1些不法單位拉來建筑垃圾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壩上,許多工廠將廢水也排放到河里,使河水變得渾濁不堪,污染嚴重,無法飲用。不少居民也將生活垃圾傾倒在這里,使河邊變成了垃圾場,1到夏天,熏人的氣味撲面而來,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為了適應經濟的發(fā)展,擴大城市建設規(guī)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資源,同時改善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提升城市品位,臨沂市政府決定投入巨沂資規(guī)劃建設臨市區(qū)內的濱河區(qū)域。
2、課題擬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實驗方案
在上述情況的影響下,我這次所報的畢業(yè)設計課題為“臨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觀設計”,所以濱水空間的規(guī)劃、綠化和景觀設計是這次課題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
水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來就被賦予多種屬性,被當作理想人格的的1種象征,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滿了生命的靈性;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水逐漸成為1種根源性的隱喻,是代表自然與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說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禮制以外,對城市規(guī)劃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從飲用、灌溉、運輸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提供活動、景觀的載體,故濱水空間的性質也在不斷變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當前進入快速城市化階段,城市建設也陷入了不斷趨同、特色危機重重的窘境;在工業(yè)化時期幾近湮滅的水的特性再次成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這次設計中應充分利用城市與水的“骨架”與“血肉”關系,因地制宜,融合水與空間、文化的時空聯(lián)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與個性,使城市綠化面積擴大,景觀更加秀麗宜人,市區(qū)環(huán)境質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終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體與綠地相互依托并融為1體的豐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濱水生態(tài)城市”而貢獻1份力量。
實驗方案:
通過對課題所涉及的地區(qū)進行實地測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閱相關資料,對設計的方案進行綜合嚴密的驗證。從設計理念、設計原則、風水分析、構圖分析、植物配置幾大方面展開工作,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合理的方案。
設計理念:沂河貫穿臨沂市區(qū),是離城市公共密集地區(qū)較近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之1,是
城市向鄉(xiāng)村延伸,鄉(xiāng)村向城市滲透的區(qū)域,這種滲透體現(xiàn)的是1種人與自然的對話,在本方案中,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1為設計理念。
設計原則:A、生態(tài)原則:維持沂河生態(tài)環(huán)境是進行城市建設的基本門檻。
B、適應自然和社會運動周期的原則:關注人的活動周期和季節(jié)
變化,創(chuàng)造出適應季節(jié)變化的景觀。
C、經濟原則:通過設計對環(huán)境的改造,創(chuàng)造更舒適的生活環(huán)
境,實現(xiàn)其使用價值,同時也帶動周圍的土地升值。
風水分析:風水上講究,曲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線(主路)來化解直線帶來的煞氣。
構圖分析:本方案設計設計地段位于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匯處,河道比較彎曲,因此在設計中,以北斗7星為主構圖元素,根據(jù)人文和地理將其分為3個區(qū)域:
A區(qū):古文化區(qū),臨沂市是1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古稱瑯琊,距今已有2400年歷史。聞名中外的漢代帛畫和《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等,就出土在臨沂市銀雀山下。我國許多歷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時期的曾子、子路,戰(zhàn)國時期的荀況,東漢珠算發(fā)明家劉洪,西漢經學家匡衡,3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東晉書圣王羲之,南北朝文藝批評家劉勰,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等,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這里生活過,都留下了難以湮滅的印跡。
B區(qū):自然生態(tài)區(qū),以沂河自然風光為主題,以生態(tài)親水公園為中心,形成適合休閑娛樂的場所。
C區(qū):沂蒙革命精神區(qū),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qū)。革命戰(zhàn)爭年代,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3萬沂蒙的優(yōu)秀兒女獻身疆場。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紅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臺兒莊戰(zhàn)役、孟良崮戰(zhàn)役記下了這1段光榮的革命業(yè)績。
植物配置:從人性化、鄉(xiāng)土性、生態(tài)原則3方面進行植物配置。
3、相關文獻綜述
中國建材出版社出版,湯振寧編著的《城市河道景觀設計》1書,以大量實景照片向我們展示了北京,上海,韓國等地的1些優(yōu)秀河道景觀設計,本書內1些優(yōu)秀設計作品的作者分別為具有豐富施工經驗和設計經驗的專業(yè)人士,使該書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同時該書也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前瞻性,給我這次所做的課題提供了很多的參考。
上林國際文化有限公司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濱水區(qū)域景觀規(guī)劃》1書,挑選了如“廣州市番禹區(qū)橋河——河兩岸城市設計”,“海南洋浦經濟開發(fā)區(qū)濱海生活服務區(qū)設計”等34個典型濱水區(qū)域,對照其不同的設計思路歷程,闡述了濱水景觀規(guī)劃的設計著眼點。從不同角度,不同細節(jié)的解析,使我對濱水景觀設計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比如該書中強調的人體工程學、環(huán)境心理學、審美心理學等要素,因此在這次設計中、使我深入地去了解人們的生理特點、行為心理和視覺感受等方面對景觀的設計要求,以便于做出更好的設計。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沈蔚、李竹等編著《室外環(huán)境藝術設計》1書介紹了環(huán)境藝術設計這門涉及生態(tài)、園林、建筑、結構、材料、城市規(guī)劃等領域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的實質是以現(xiàn)實條件和自然環(huán)境為基礎,人性化地對環(huán)境進行科學和藝術改善及創(chuàng)造,使之更適應于人們生活、工作和休閑等各種社會生活和人文交流,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文明進步。閱讀該書使我了解了景觀設計的元素、手法、進行的基本程序、表達的方法,以及設計的實施,盡可能實現(xiàn)它的功能性、藝術觀賞性、科學合理性、經濟性。通過學習和研究此書,使我對景觀設計有了更專業(yè)的認識。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盧新海、楊祖達編著的《園林規(guī)劃設計》介紹了園林設計的要素、方法、步驟等具體的內容。內容包括中外園林、園林設計的基本理論、園林設計的原則與依據(jù)、園林設計的依據(jù),園林設計的依據(jù)、構成要素的規(guī)劃與設計及各類綠地的規(guī)劃設計。其中我國古典園林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手法,布局形式,依據(jù)與原則等給我的設計帶來很大的啟發(fā)。
4、預期成果
實施這1工程將使城市綠化面積擴大,景觀更加秀麗宜人,很好地改善市區(qū)人們生活環(huán)境現(xiàn)狀,整體上提升臨沂市的城市品位與城市形象,同時通過設計重塑環(huán)境,關注城市與自然的關系,建設1個概念明確的公共濱水地帶,完成城市公共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什么是景觀設計的論文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