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瓷的文化
中國陶瓷歷史文化PPT免費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中國陶瓷歷史文化PPT免費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陶瓷的文化
作為漢族傳統(tǒng)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體中孕育、成長與發(fā)展,它以活生生的凝聚著創(chuàng)作者情感、帶著泥土的芬芳、留存著創(chuàng)作者心手相應的意氣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著漢族文化,敘述著一個個動聽的故事,展現(xiàn)著廣闊的社會生活畫卷,記錄著蕓蕓眾生的悲歡離合,描述著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發(fā)展與變化,伴隨著民族的喜與悲而前行。
新石器時期彩陶中的陶塑作品,記錄著先民生存的愿望。那陶塑的豬、牛、狗,模仿著打獵而來或者豢養(yǎng)而食的動物形象,演示著與大自然搏斗的酷烈,表達著文明的演化與發(fā)展。摩娑這些與實物逼真無二的作品,想象著先民的困惑、喜悅和奮爭,那在洪荒、野蠻中奔突與呼叫的景象,撼人心魄。 “唐三彩”所表現(xiàn)的那種激揚慷慨、瑰麗多姿、壯闊奇縱、恢宏雄俊的格調,正是唐代那種國威遠播、輝煌壯麗、熱情煥發(fā)的時代之音的生動再現(xiàn),宋代陶瓷藝術的俊麗清新,正是那個時代審美習尚、哲學觀念的反映,明清時期的斑斕與柔麗,是社會生活與審美觀念使然(熊廖《陶瓷美學與中國民族的審美特征》),改革開放以后的雄俊、奔放也是這個時期的政治、思想、觀念、生活綜合作用的結果。
所以說,一部中國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國歷史,一部形象的中國漢族文化史。
陶瓷文化與繪畫、書法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這些藝術部類,都是最為典型的中國民族藝術。從其實質來說,都是共同的,都是共通的。 陶瓷藝術與繪畫,無論是從藝術本質、特征,還是從表現(xiàn)手段來看,都有共通之處。繪畫藝術講究"氣韻生動"、"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講究"骨法用筆"、"畫龍點睛",著重形象的刻劃和意境美的追求,講究兼工帶寫,以渾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蘊藉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大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的創(chuàng)作原則,強調藝術家要深入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創(chuàng)作營養(yǎng),并反映生活。繪畫藝術所要求的這一切,陶瓷藝術無一例外要遵循。傳統(tǒng)派是如此,學院派也毫不例外。 繪畫性的彩繪作品是這樣,即使是陶瓷雕塑作品也和繪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我們知道,線條、無論是對于國畫,還是陶瓷雕塑以及書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現(xiàn)手段。 書法藝術,同樣講究和強調線的表現(xiàn)力。它在藝術特征方面,與陶瓷藝術的聯(lián)系,初看似乎不相關。實際上,兩者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首先,從書法藝術的審美特征來看,它是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統(tǒng)一、再現(xiàn)與表現(xiàn)、狀物與抒情相統(tǒng)一的藝術。它無色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來自自然形象而又遠離了自然形象。人們將自己的精神意蘊、生命情絲、審美趣味化為或縱或收、或枯或潤、或粗或細、或剛或柔的線條,并通過這些筆墨線條的枯潤、濃淡的個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審美經驗。"在造型過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起和筆力融合在一起活動著,筆所到處,無論是長線短線,是短到極短的點和由點擴大的塊,都成為感情活動的痕跡"。中國古代美學家對書法的這種特性早有精辟的論述。漢代的揚雄在《法言》中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蔡邕在《筆論》中言:"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唐代孫過庭認為書法藝術可以見出書法藝術家的情感,即"達其情性,形其哀樂","羲之寫《樂毅》則情多怫郁,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怪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清代劉熙載更是一語破的:"寫字者,寫志也"、"書法,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如其人而已"。
另外,繪畫藝術、書法藝術和陶瓷藝術還有一個共同特征:它們都不適宜于表現(xiàn)持續(xù)性的情節(jié)性的事件,而長于表現(xiàn)一動作瞬間,并在動作瞬間內創(chuàng)造出頗富生命力和表現(xiàn)力以及想象力的藝術形象。黑格爾曾經指出:繪畫"只能抓住某一頃刻",把"正要過去的和正要到來的東西都凝聚在這一點上。"萊辛說得更加具體和明確,他說:"繪畫在它同時并列的構圖里,只能運用動作中的某一頃刻,所以就要選擇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刻記得上,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從這一頃刻中得到清楚的理解。"這雖然說的是繪畫,但適用于陶瓷藝術和書法藝術,而且,這正是這兩種藝術的特征之一,書法藝術表現(xiàn)得更甚,盡管書法要求"每為一字,各象其形,"要"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站,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盡管要求書法藝術要有如"懸針垂露之異,奔雷附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tài),絕巖身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輕如蟬翼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但它畢竟是一種抽象性、表現(xiàn)性、虛擬性的藝術。
陶瓷藝術家們,或許從這種比較中,獲得對陶瓷藝術特征的更深入、更完整的理解,以加強陶瓷的表現(xiàn)性和抒情性,創(chuàng)作出更加有審美力度和審美價值的作用。
補充一下,還有薄胎瓷,厚度不到1毫米,做工非常精細,小巧玲瓏深受多數(shù)人的喜愛。
二、中國陶瓷文化的內容簡介
在寫法上,本書遵循雅俗共賞的原則,在不偏離學術性的前提下,用通俗的、兼具文學性的筆調來敘述和揭示中國陶瓷文化的風采和魅力,專業(yè)性、欣賞性和可讀性融為一體,使讀者在輕松的文字中悠游中國陶瓷文化。
本書適用于陶瓷藝術研究、收藏、鑒賞人士,歷史、文化、藝術界人士。
三、中國陶瓷文化的目錄
第一部分 陶瓷名品
第一章 陶器奇葩
第二章 瓷器擷英
第三章 “七五○一”瓷、“中南海用瓷”欣賞
第二部分 陶瓷文化
第一章 陶瓷習俗
第二章 中國陶瓷與中國文化
第三章 中國陶瓷在世界
第三部分 陶瓷歷史
第一章 中華名窯
第二章 陶瓷之路
第四部分 陶瓷技藝
第一章 陶瓷之謎
第二章 陶瓷工藝
第三章 陶瓷裝飾
四、中國瓷器文化和玉器文化是什么/
中國陶瓷文化(http://www.jpww8.com/life/2011/1120/17257.html )
中華素有瓷國之稱,英文CHINA,既是中國,也是瓷器。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同樣是世界上最先發(fā)明陶器的國家之一,至今有近萬年的歷史。瓷器,則是中國最先發(fā)明的。東漢初年就出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瓷器,至今,有著兩千多年的輝煌歷史。它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項偉大發(fā)明,從其對人類文明與發(fā)展的影響來看,堪稱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fā)明。陶瓷的產生和發(fā)展與人類的歷史有著極其密切而久遠的聯(lián)系。特別是陶瓷的發(fā)明及技術進步,對人類生活和社會文明進步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就是說,陶瓷發(fā)展的歷程,既是一種社會發(fā)展重要的時代標志;也是一種社會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發(fā)展進步的重要的時代標志。中國的陶瓷發(fā)展其路漫漫,中國陶瓷作為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物化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制造使用和欣賞陶瓷過程中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陶瓷既是物質產品,又是精神產品;在經濟社會中,陶瓷既是工藝美術品,又是商品。陶瓷作為一種獨特的工藝美術,它是科學技術與造型藝術的高度統(tǒng)一。陶瓷在積淀和物化中國文化的同時,產生并形成了特有中國陶瓷文化。伴隨著中國陶瓷制造技術、陶瓷工藝水平和陶瓷藝術水平的發(fā)展與進步的歷程,中國陶瓷文化本身也在不斷地發(fā)展與進步。各個歷史時期陶瓷造型與裝飾藝術,展示了當時人們的創(chuàng)造智慧;不同歷史時期陶瓷器物,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了當時的科學技術。陶瓷的價值,不僅在于工匠所傾付的心血和感情,也不僅在于它所代表的那個時代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更在于它是奠定當時藝術的基石,從而開啟了傳統(tǒng)文化的先河,成為人類歷史上無以倫比的瑰寶。陶瓷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文化,而且是一種特殊的文化。中國陶瓷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們身上和全部財富中的生活方式之總體的東西,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包括行為方式和思考方式)。陶瓷既是中國文化的典型;又成了中華文化的象征!中國陶瓷自隋唐向世界流傳開始,中國陶瓷至今一直為世界人民所采用、所欣賞、所珍藏。中國瓷器走向世界,一是作為國際的禮物,贈送外國使節(jié)(如“尼克松”杯的嫦娥奔月就演繹了段夢想與科技相統(tǒng)一、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相結合、中國人民與美國人民相友好史話);二是通過宗教的紐帶傳播到世界各國(如流傳于印度及東南亞的佛教、伊斯蘭教的祭祀陶瓷用品);第三是瓷器的海外貿易,中國瓷器隨著“絲綢之路”和海上的“瓷器之路”,傳銷世界各國(如鄭和七下大西洋的舉世無雙之航海旅)。十八世紀以后,中國瓷器更是遍銷世界,并且已經深入到歐洲一般家庭之中,甚至“英國每一個鄉(xiāng)村人家都能見到它”。隨著各國人民的交往,擴大了中國陶瓷的傳播,形成了中國陶瓷文化與世界各國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美學藝術的相融與結合。以此同時,中國的陶瓷制造技術和生產工藝也逐漸地向國外傳播,中國的陶瓷技術啟迪、主導、影響著全世界的陶瓷技術發(fā)展;它以其獨特的魅力,使世界對它傾倒,“它被人們認為具有卓越的力量”。中國陶瓷技術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不僅推動了本國陶瓷制造技術的日益精進,而且,促進了世界各國陶瓷制造技術的發(fā)展,它極大地促進了世界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與發(fā)展。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國陶瓷凝聚了中國人的心路歷程,既是中國民族心理和審美心理的凝聚與結晶,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陶瓷在滿足中國人民自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時,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的風采和魅力。陶瓷是世界的物質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的不朽篇章,陶瓷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有人精辟地說過:“收藏是一種文化,收藏是一種閱讀,收藏是一種財富,收藏是一種幸福。”陶瓷藝術收藏品是華夏文明的縮影,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栽體,它以數(shù)量廣泛和自身獨具的魅力詮釋著特定的歷史文化。對陶瓷藝術品的收藏和鑒賞不僅可以使人漫步于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之中,而且還能使人在陶冶情操、愉悅心情、增強幸福感、增長知識的同時,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由此,陶瓷收藏與投資廣為中外收藏及投資者推崇。關于收回國外文物是對與錯的問題,我十分認同中國收藏家2010《北京宣言》,當時我與會并參加了簽名儀式。我今天再次重申中國收藏家2010《北京宣言》第4條內容“不提倡從海外高價競拍各種文物”。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和國民收入的提高,中國民眾有對包括陶瓷在內的藝術品的收藏與投資需求越來越大,不少境外公司為迎合民眾的這種心理,蓄意炮制中國文物一個又一個天價競拍,人為地制造中國古代藝術品,泡沫性的虛高牟取暴利,并以“愛國主義”的名義煽起中國企業(yè)家的購買欲望,致使巨額的企業(yè)和個人財富,落入境外無良投機商的腰包。事實上,在已經成交回歸的天價中國文物中,不少都是普通的中國清代文物,與中國民間收藏的文物相比,無論在年代上還是在研究價值上,都不可同日而語。然而高價拍回的結果,一方面讓無良利益集團操縱出天價,從而獲得不當?shù)美?,又掩蓋了是大量的中國珍貴文物,被以極為低廉的價格,甚至掠奪出國門的客觀歷史事實。另一方面由于高額利潤的誘惑,在國內則衍生出一種造舊作假的惡劣風氣,無論是在陶瓷界還是其它領域,為偽作假無所不用其極,在這種暮靄沉沉的氣氛里,思想的不是革新與創(chuàng)造,而是模仿復制,從而嚴重地影響了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當我們還在為某件仿造的惟妙惟肖而沾沾自喜時,世界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已經在高速的發(fā)展,就是作為陶瓷這一國粹,不但工業(yè)用陶瓷、衛(wèi)浴用陶瓷,外國的產品已經發(fā)展到了國貨不能企及地步,即是青花、釉里紅我們也要望塵而追了。其實,流失在國外文物,它永遠是一個中國文化的載體,是一面歷史的鏡子。無論它記錄的是一個那時代一段什么樣的歷史,無論在國內還是中外,都不能改變它所承載及傳播中華文化內涵。如果不是通過無償追索,以競拍或其它有償方式回收的文物,始終改變不了文物曾經被掠奪、被賤賣的事實,始終改變不了中國國民財富曾被掠奪、被侵吞的事實。那么,在我們無法進行無償追索時,先讓它在異國閃光吧。我希望國內收藏家們,把富余的財富投資投入在國內經濟文化事業(yè);投資那些具有性公益項目,這才是功德千秋,造福萬代的偉業(yè)!
玉器文化(http://wenwen.soso.com/z/q334420695.htm?ch=wtk.title )
玉器是我國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存,從河姆渡時期玉文化產生,玉器所體現(xiàn)的物質文化因素在不斷地演進,在演進中玉器所體現(xiàn)的各種文化因素也有著不同程度的繼承和發(fā)展。筆者將淺析玉器在以下幾個方面所體現(xiàn)的物質文化因素。
在新石器時代玉器曾是生產工具的代表,比如在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出土過玉斧、玉鑿等器具,此類工具在最早的時候多用于生產生活,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在這時期玉器更多地被當作生產工具來使用。當然,并不排除玉器在此時也用作兵器。在良渚文化遺址中有玉鉞出土,這被認為是軍權的象征。而且玉斧、玉鑿在某種程度上亦可作為作戰(zhàn)的兵器。
但是這時期玉器所體現(xiàn)的則是一種神玉文化,因為像上面提及的玉斧等玉器畢竟少數(shù),更多的則是體現(xiàn)天人溝通、宇宙崇拜、宗教意識的玉器。原始先民對自然界的不測風云、人間的旦夕禍福無法理解和預測,因而他們轉向求助于神靈。玉作為“石之美者”被用于溝通神靈,古人這樣記述:“巫能以玉事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玉器實際上是作為一種溝通神靈、聯(lián)系上天的神器。另外,玉器中一些動物性玉雕如龍、鳥等, 是祖先崇拜和圖騰崇拜在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反映。例如在紅山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到玉豬龍、C型龍等玉器就很有可能是原始先民的圖騰崇拜。
到了夏商周時期,玉文化進一步發(fā)展,玉器所體現(xiàn)出的更多的是一種禮玉文化。出土的玉器中,夏代的玉兵器的數(shù)量相對之前是要多的。也就是說,隨著國家的出現(xiàn),玉被賦予一種政治因素或者說政治文化。周代以后,統(tǒng)治階級為維護禮制,制作了大量玉制的禮器和佩器?!吨芏Y》、《儀禮》、《禮記》等先秦文獻記載了西周有關體現(xiàn)等級功能玉器的名稱、形制、規(guī)格與用途。據《周禮》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zhí)鎮(zhèn)圭,公執(zhí)桓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子執(zhí)谷璧,男執(zhí)蒲璧?!泵鞔_規(guī)定了等級不同,所執(zhí)的玉器就不一樣。
玉器之所以體現(xiàn)禮玉文化,關鍵在于玉器很重要的一個功用就是用于祭祀。在《禮記·春官·大周伯》中有這樣的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庇糜裰屏骷漓胩斓厮姆?,這樣就將玉器賦予禮制的內涵。
另外,玉器還用作皇帝的印璽。婦孺皆知的和氏璧在被進獻之后就被鑄成國璽,秦國一度想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秦統(tǒng)一六國后成為傳國之璽,后來和氏璧不幸遺失。帝王的印璽多以玉鑄成。這又進一步豐富了玉器的禮玉的內涵。另外,玉器還作為陪葬之物,當時的人們認為:玉石具有靈氣,“金玉在九竅, 則死人為之不朽”。諸如玉衣、玉塞、玉含都是陪葬之玉器,這同樣是禮玉的體現(xiàn)。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產生了德玉文化,玉器被賦予人們所希冀的美好的德行操守。從春秋末期始,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在社會理念上出現(xiàn)了“君子比德于玉”的觀點,玉器作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視。在《禮記·聘義》中記載玉有德十一,分別為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把玉擬人化了。這種觀點代表了儒家對于玉的認識和看法,強調了玉的可貴不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內涵與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并息息相關。人們賦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內涵,使玉成為君子的化身。詩經中有這樣的話: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由于玉被賦予了如此豐富的道德內涵,因此君子必須佩戴它。君子佩玉,無故不離其身,也就成為一時的風尚。君子比德于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
從原始先民到春秋戰(zhàn)國,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現(xiàn)象:所有能佩玉、有玉的人都是出于當時社會上層的人,即最初的玉器的占有和使用是社會階級上層的特權。但到漢代時,玉器便出現(xiàn)世俗化的趨勢。漢代,玉器在社會禮儀、日常生活中使用更加的廣泛,用于玩賞的玉器大量出現(xiàn)。到了唐代,玉器上出現(xiàn)了富有生活氣息的花鳥、人物繪飾。另外,有實用價值的玉質杯碗也逐漸增多,還出現(xiàn)了表示官階高下的玉帶飾物。這些都說明了玉器的功用正一步步地世俗化。宋元明清時期是玉器的普及化時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玉器更是進入了平常百姓家。
玉器是一種非常受人們喜愛的裝飾品。隨身裝飾玉器的風俗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目前已知的最早用玉器作裝飾品的是距今7000~6800 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璜、管、珠、墜等。從其出土的部位可知,璜、管、珠、墜都是項飾。殷商時代,佩飾玉器也較為常見,殷墟婦墓中就有大量的發(fā)飾、頭飾、頸飾和腰飾。戰(zhàn)國時代,出現(xiàn)了由許多玉器組成的“組佩”,由不同類型的佩玉串聯(lián)而成。秦漢時代,佩玉成為普遍的風尚。漢代以后,特別是明清兩代,裝飾玉的種類和形式日趨豐繁,制作也更精致,玉器的裝飾功能漸漸地成為其主要的社會功能。并且在明清時期,由于古玉數(shù)量已不可觀,故而古玉收藏之風甚為熾熱。時至今日,玉器成為人們生活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裝飾品。
玉器從開始由生產工具到兵器、神器、禮器,直到普通百姓的飾物,不斷地發(fā)展演變,始終是人們所喜好的東西。與此同時,玉器就自然而然的被賦予許多美好的含義,成為美好事物的代名詞??梢哉f,玉器從一出現(xiàn)便與美聯(lián)系在了一起。以“玉”為美的修飾詞在古代文獻中比比皆是,諸如:比喻人的品格為“玉潔冰清”,形容人的相貌美麗為“玉容”、“玉貌”,稱贊男子的風度為“玉樹臨風”,稱贊女子的氣質為“亭亭玉立”,贊美天帝為“玉皇”、“玉帝”,稱居住之所為“瓊樓玉宇”,好聽的聲音為“玉聲”。人們甚至用玉來贊美音樂的動聽和詩文的優(yōu)美,如我們熟知的杜牧的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自漢代以后,用玉或玉字旁的字命名也漸成風尚,玉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綜上所述,可知我國的玉文化源遠流長,并且玉器所體現(xiàn)的物質文化因素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地發(fā)展。玉器從最早祭祀神鬼、充當禮儀用具、殮葬尸體、為少數(shù)權貴服務,隨時代進步,除繼續(xù)參與祭祀、禮儀活動之外,還為更多的人(包括王公貴族、士大夫文人、富庶百姓)提供現(xiàn)實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效力。而玉文化也由最初的神玉文化演變?yōu)槎Y玉、德玉文化,最終提升為美好事物的代名詞,這其中無不體現(xiàn)著豐富的物質文化因素。
以上就是關于中國陶瓷歷史文化PPT免費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中小企業(yè)品牌有哪些(中國前100名中小企業(yè)排名)
杭州銀行企業(yè)網銀登錄(杭州銀行企業(yè)網銀登錄密碼錯幾次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