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杭州西湖新十景
杭州西湖的IP形象(杭州西湖的ip形象介紹)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guān)于杭州西湖的IP形象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wù)客戶遍布全國,相關(guān)業(yè)務(wù)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杭州西湖靜得像什么
1、杭州西湖靜得像一面鏡子。
2、杭州西湖靜得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3、杭州西湖靜得像潭墨,湖水拉長了燈光,美得不像話。
4、杭州西湖靜得像一個滿腹愁緒又道不出的姑娘,沒有色彩,沒有樂聲,更沒有加載在她身上的賢人軼事,唯獨飄散出涼涼淡淡的味道,走過,便是滿身能擰出水的憂傷。
5、杭州西湖靜得像一面未打磨的鏡子。
擴展資料:
題目中的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了杭州西湖水面的靜態(tài),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比喻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以此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使語言生動形象,還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淺顯、具體地表達出來。
二、悠悠吳越曲·杭州之旅·西湖·西湖三賢
悠悠吳越曲·杭州之旅·西湖·西湖三賢
西湖之美,令人傾倒,悠悠歲月中與之結(jié)緣者甚眾。其中影響最大的要數(shù)白居易、蘇軾、林和靖這“西湖三賢”。
白居易與西湖《西湖三賢》古詩句出處: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這兩首膾炙人口的《憶江南》詞,為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陽時所寫。詞中表達了對江南、對杭州的眷戀之情。
西湖之美令人心醉,但其水患也曾給百姓帶來災(zāi)難。歷史上最早發(fā)動人民大規(guī)模治理西湖的,是白居易。
白居易曾因不滿朝廷和官府的橫征暴斂,寫下大量規(guī)諷的詩篇,為百姓的疾苦而呼號。他的諷諫,曾令唐憲宗難堪:“白居易,朕所拔擢也,怎敢直言放肆如此?朕豈能堪!”唐穆宗長慶二年(822),白居易被謫遷為杭州刺史。聞報后,他毫無慍色,說:“我白居易既蒙拔擢,做一日之官,自當(dāng)盡一日之職。立朝則盡言得失,守邦則撫字萬民,總是一般,何分內(nèi)外!況聞杭州有山有水,足娛我性情。”以“往若投淵魚”的歡快心情,輕裝簡從,來到杭州。
白居易到任伊始,即遍訪民間疾苦。當(dāng)時李泌開鑿的六口水井俱已湮塞,百姓飲食咸苦之水。西湖堤壩坍塌,周圍農(nóng)田常遭旱澇災(zāi)害。白居易疏理六井,讓百姓吃上清甜之水,并筑錢塘門至武林門的長堤,把湖水?dāng)r蓄在上湖,使下塘一帶田地再無旱澇之患。為“堤防如法,蓄泄及時”,他撰寫了《錢塘湖石記》,詳細說明長堤的作用,以及蓄水、放水、保護堤岸的方法,刻石立于湖旁。還規(guī)定:“貧民之犯法者,令于西湖種樹幾株。富民之贖罪者,令于西湖開封田數(shù)畝?!边@些措施的實行,使西湖出現(xiàn)了新貌。長堤上種了無數(shù)的垂楊桃李,一到春天,紅紅綠綠,綿延數(shù)里,像一條錦帶。白居易所筑的湖堤,現(xiàn)已湮沒?,F(xiàn)在西湖上的白堤,原名白沙堤,在白居易來杭前即已存在。因白居易常來此散步,而改稱白堤。
白居易治下的杭州,生聚漸繁,百姓日富。這在一首吟詠杭州元宵佳節(jié)的詩中可見一斑:“歲熟人心樂,朝游復(fù)夜游。春風(fēng)來海上,明月在江頭。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無妨思帝里,不合厭杭州?!?/p>
“凌晨親政事,向晚恣游遨。”在政事之余,白居易愛到西湖各名勝點游賞題詩。他還曾與越州(今紹興)刺史元稹詩函往來,各夸勝地之樂。西湖之美,使白居易詩興大發(fā)。在《杭州春望》一詩中,作者融自然之景與風(fēng)物人情于一篇,熱情贊道:“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p>
白居易在杭期間,“新詩日日成”,甚至打算“只擬江湖上,吟哦過一生”。西湖美景,曾給他許多快慰。其詩云:“煩襟與滯念,一望皆遁逃”。白居易常到孤山欣賞湖上景致,在孤山寺聽僧侶講經(jīng)。有一次,還乘興作《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盧橘子低山雨重,蓋櫚葉戰(zhàn)水風(fēng)涼。煙波淡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水中央?!比娬宫F(xiàn)了夕陽下湖光山色的一幕幕圖畫,孤山寺與蓬萊島渾然一體,難解難分,弦外之音回蕩不絕。
白居易在《留題郡齋》一詩中云:“更無一事移風(fēng)俗,唯化州民解詠詩”,意思是說自己在這里雖于移風(fēng)易俗并無建樹,但使百姓都懂得了念詩??梢娝脑娫诤贾萘鱾髦畯V。白居易詩風(fēng)直樸,后人曾評論其詠西湖詩“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隨物賦形,所在充滿”。
白居易在杭期間,與西湖詩僧韜光結(jié)下很深的友情。韜光系四川高僧,唐穆宗時辭師出游。出發(fā)前其師囑曰:“遇天可前,逢巢即止。”至靈隱巢枸塢,正值白樂天守杭,韜光悟師語而駐足筑庵。白居易慕名往訪,兩人常吟詩唱和,十分友善。一日,白居易還備好飯菜,以詩邀其入城:“白屋炊香飯,葷膻不入家。濾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清芥除黃葉,紅姜帶紫芽。命師相伴食,齋罷一甌茶?!?/p>
韜光回詩道:“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巖阿倚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種金蓮。白云乍可來青嶂,明月難教下碧天。城市不堪飛錫去,恐訪鶯囀翠樓前。”
白居易見他不肯入城,便親自上山訪晤。韜光寺內(nèi)有一蓮池,池水清澈見底,睡蓮遍生,相傳就是韜光所植的金蓮。韜光庵中的烹茗井,據(jù)說就是二人品茗吟詩之處。
西湖北山有鳳林寺,俗稱喜鵲寺。唐長慶年間,禪師圓修居于此四十余年,棲息松上,以一鵲巢為鄰,人遂稱其為“鳥窠禪師”。白居易也常與他交往。一次,他曾戲言:“大師居處甚險。”坐在松樹上參禪的圓修卻答:“太守險。”
白居易不解:“弟子位鎮(zhèn)山河,何險之有?”
禪師說:“心火相構(gòu),識浪不停,得非險乎?”此語所指乃官場之險。白居易頓時心口皆服。
關(guān)心百姓疾苦是白居易詩文的風(fēng)格,也是其為政的特色。這種“衣被天下”的理想體現(xiàn)在他守杭州的三年政績中。寒冬,白居易見兩個樂師只著單衣凍得瑟瑟發(fā)抖,就趕制了冬衣送給他們,并為自己未能救百姓于饑寒而自愧:“我有大裘君未見,寬廣和暖如陽春。此裘非繒亦非帛,裁以法度絮以仁。刀尺鈍拙制未畢,出亦不獨裹一身。若令在郡得五考,與君展覆杭州人?!?/p>
白居易任滿離開杭州時,百姓傾城相送。詩人非常感動,“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他把存在錢庫中的官俸,全部留贈州府公用,以補治湖之需。并留詩云:“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稅重多貧戶,農(nóng)饑足旱田。惟留一湖水,與汝救荒年。”
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績,當(dāng)然不僅在西湖,但西湖之美,卻與他的治理之功密不可分。
蘇軾與西湖《西湖三賢》古詩句出處: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是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在眾多的詠湖詩中,此詩堪稱絕唱。由于詩人形象地把西湖比作越國古代美女西施,西湖遂又多了一個雅號:西子湖。
蘇軾一生中曾有兩次在杭州任地方官。一次是熙寧四年(1071),他三十六歲時;另一次是在元祐四年(1089),他五十四歲的時候。兩次總共五年。在這期間,他與西湖朝夕相處,為杭州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在《送襄陽從事李友諒歸錢塘》詩中云:“居杭積五歲,自憶本杭人。故鄉(xiāng)歸無家,欲買西湖鄰?!彼寻押贾莓?dāng)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杭州百姓感激蘇軾為官的賢明,在西湖設(shè)立了多處祭祀他的地方,而流傳在民間的關(guān)于蘇軾的故事,則更表達了百姓對他的愛戴和懷念。
蘇堤南起南屏路,北接曲院風(fēng)荷,橫貫西湖南北,全長2.8公里。堤上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等六橋。蘇軾曾為之題詩:“我來錢塘拓湖淥,大堤士女爭唱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卷蒼煙空?!?/p>
北宋元祐四年(1089),蘇軾再任杭州地方官時,適逢大旱,饑疫并作。入秋后,又逢連日大雨,錢塘、太湖泛濫成災(zāi)?!稗r(nóng)民棲于丘墓,舟楫行于市井”。蘇軾深深體會到西湖水利失修問題的嚴重。他認為,杭州之有西湖,正如人之有眉目。在上呈朝廷的《乞開杭州西湖狀》中,提出了西湖必須疏浚的五條理由。他力排眾議,親擬了浚湖辦法。他把朝廷給他的一百道僧人的度牒,賣了一萬七千貫錢,加上救災(zāi)余款,以工代賑,雇工浚湖。疏浚之時,他每日都到湖上巡視。歷時數(shù)月,終使西湖復(fù)見唐時煙水渺渺、綠波盈盈之舊觀。蘇軾又命人用葑草和淤泥堆筑成了一條長堤,橫貫湖面。這條長堤,便是后來人們所稱的“蘇堤”。
為了防止西湖再次淤塞,蘇軾又在湖中立三座石塔,規(guī)定石塔以內(nèi)的水面不準(zhǔn)種植菱藕,不準(zhǔn)占湖為田。這三座石塔,以后形成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
蘇堤景色四季不同,晨昏各異,而以“蘇堤春曉”最為旖旎。南宋畫院的畫家把它列為“西湖十景”之首。
蘇軾對醫(yī)藥頗有研究,曾著《良方》。后人將此書與沈括的《良方》合編為《蘇沈良方》?!端膸烊珪嵋吩疲骸八问看蠓蛲ㄡt(yī)理,而軾與括尤博洽多聞。其所征引,于病癥治驗,皆詳注其狀,鑿鑿可據(jù)?!彼诙蝸砗贾輹r,由于旱澇災(zāi)害,疫病流行。蘇軾多方募捐賑災(zāi),設(shè)立了病坊,收納貧苦罹病之百姓。三伏中的一天,他見一對農(nóng)民夫婦啼哭著抱一患時疫之癥的孩子慌張走來,進城求醫(yī)。蘇軾擔(dān)心病孩受不了路途的酷暑,便和他們一起回村中,親自制作稀粥藥劑,叫病孩服下,并把藥粥分給全村的病孩服用。大家吃后,果然全都康復(fù)了。事后,村民們才知道是蘇軾救了他們的孩子。為了紀(jì)念蘇軾給他們帶來的安樂,村民們把村子取名為安樂村。城里的百姓聞知后,也把城里的病坊稱為“安樂坊”。其名留傳至今。
浙江杭州西湖東坡紀(jì)念館
民間流傳著不少蘇軾秉公辦案的故事。
一天,蘇軾坐堂,有個叫吳小二的,告鄰居張二欠綾絹錢二萬不償還。蘇軾傳張二到堂,以制扇為生的張二申辯說,不還之因乃是連雨天寒,扇子賣不出去。蘇軾沉吟片刻,令其回去取來一大筐扇子,順手拿起二十把白絹面團扇,提起判筆,或題行書草圣,或畫枯木竹石,然后遞給張二,讓他拿出去賣錢還債。二十把扇子一會兒便告售罄。張二還清了欠債,百姓也都夸蘇軾的案判得好。
蘇軾的政事中也不乏詩人的風(fēng)流雅趣。一日,官伎鄭容和高瑩拿著牒文,向蘇軾求判。鄭容要求落籍,高瑩要求從良。蘇軾很同情她們,當(dāng)堂做二首《減字木蘭花》詞,分寫在兩紙牒文上。判鄭容的是:“鄭莊好客,容我樓前先墜幘。落筆生風(fēng),籍籍聲名不負公。”判高瑩的為:“高山白早,瑩骨冰肌那解老?從此南徐,良夜清風(fēng)月滿湖?!?
府僚諸公閱后,只羨詞義之美,卻不知其所指。蘇軾用朱筆在每句之首圈了一字,眾人方知“鄭容落籍”、“高瑩從良”八字已判在牒上。
臨安的玲瓏山上有“醉臥石”,這與蘇軾“三化琴操”的傳說有關(guān)。
琴操是宋時杭州的一名歌伎。她聰慧善良,喜讀佛書,但因家境貧寒而淪落風(fēng)塵。蘇軾首次在杭任職時,琴操只有十三歲。一次,有人唱秦觀的《滿庭芳》詞時,把“畫角聲斷譙門”唱為“畫角聲斷斜陽”。琴操聽后馬上給予糾正。唱者開玩笑說:“那么,你能改韻嗎?”琴操把原詞的幾個字顛倒改動后,當(dāng)即把“門”字韻換成“陽”字韻:“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斜陽。暫停征棹,聊共飲離觴。多少蓬萊舊侶,頻回首煙霧茫茫。孤村里,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低墻。魂傷,當(dāng)此際,輕分羅帶,暗解香囊。謾贏得青樓薄幸名狂。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余香。傷心處,長城望斷,燈火已昏黃?!碧K軾聞知此事,贊嘆不已。
蘇軾第二次來杭,琴操已二十八歲。蘇軾憐她有些佛性,恐她墮落風(fēng)塵,便要超度她。一次,他招她來湖中飲酒。飲到半酣,蘇軾說道:“你既喜看佛書,定明佛理。我今權(quán)當(dāng)作一個老和尚,你試來參禪何如?”琴操答道:“甚好?!北銌柕溃骸霸趺词呛芯?”《西湖三賢》古詩句出處:
蘇軾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琴操又問:“怎么是景中人?”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綰巫山一段云?!?
“怎么是人中景?”
“隨他楊學(xué)士,憋殺鮑參軍?!?
琴操再問:“如此究竟如何?”
蘇軾拍案而起:“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與商人婦?!?
琴操大悟,第二天便削去頭發(fā),在故鄉(xiāng)臨安玲瓏山下的庵堂里出家為尼。
后來,蘇軾曾專程到臨安探訪琴操,但琴操已經(jīng)去世,他看到的只是一抔黃土,一塊石碑。蘇軾心痛欲碎,醉臥在玲瓏山麓的方石上。后人便稱此石為“醉臥石”。
蘇軾出仕杭州期間,足履踏遍了西湖的山山水水。公務(wù)之暇,常帶一、二名老卒,出涌金門,泛舟游湖,飽覽湖光山色,至深夜方回。他以一首首充溢著深情的詩篇,贊美西湖的四季風(fēng)光。
詩僧道潛曾與客論詩,客說:“世間故事小說,有可以入詩者,有不可以入詩者。只有蘇東坡全不揀擇,入手便用。如街談巷議,一經(jīng)東坡手,似神仙點瓦礫為金,自有妙處?!钡罎撘舱f:“東坡牙頰間別有一副爐灶,他人豈可學(xué)耶?”蘇軾之弟蘇轍也說:“昔年蘇夫子,杖履無不至。三百六十寺,處處題清詩?!?
據(jù)丁敬《武林金石錄》載,蘇軾在西湖的詩文墨跡石刻不下二三十處之多,經(jīng)歷歲月滄桑,保留下來者寥寥無幾。但與他有關(guān)的許多地名,如過溪橋、參寥泉、六一泉等卻保留至今。
蘇軾在杭期間,與西湖的詩僧交游甚廣,互有唱和。龍井的過溪橋,就是他訪詩僧辨才流傳下來的古跡。辨才八十二歲時,歸老龍井寺。他在寺旁建“遠心庵”,作為取靜之地,時人稱他“遠公”。并立一清規(guī),貼于寺內(nèi):“山僧老矣,精神衰憊,不能趨承。謹以二則預(yù)告:殿上閑談,最久不過三柱香;山門送客,最遠不過虎溪。垂顧大人,伏乞相諒,山僧元靜叩白。”蘇東坡到龍井拜訪辨才,兩人細論古今,一見如故。蘇軾辭別回城,辨才送行,言談中不知不覺竟過了虎溪橋,小徒急呼:“遠公,遠公,送客已過虎溪橋矣!”兩人相顧大笑,東坡道:“我誤遠公,不知戒律。”辨才則答:“杜子美有詩云:‘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fēng)流’,今日之謂也。”后人便把此橋改名為“過溪橋”,并在橋上建“過溪亭”。
西湖孤山西南麓,有“六一泉”。相傳蘇軾來杭前,歐陽修把西湖詩僧惠勤介紹給他。蘇軾到杭的第三天,便訪惠勤于孤山下,惠勤盛贊歐陽修其人其文。并曰:“吾以為西湖蓋公(歐陽修)幾案間一物耳!”第二年,歐陽修逝世。蘇軾與惠勤為之痛哭哀悼。幾年后,蘇軾再次來杭州時,惠勤也已病歿。其弟子畫歐陽修像與惠勤像祀之。此時,有一泉自講堂之下涌出。蘇軾遂遵照惠勤生前的愿望,以歐陽修“六一居士”的號,題其為“六一泉”,并作銘記之。
孤山智果院內(nèi),原有參寥泉。參寥為智果院高僧道潛的號。蘇軾守黃州時,道潛曾前往探望,蘇軾夢中賦詩,有“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之句。過了七年,蘇軾再仕杭州。寒食節(jié)的第二天,蘇軾泛舟訪道潛,道潛汲泉鉆火,烹黃柏茶款待他。此情此景,正與蘇軾夢中詩句相符,遂把這泉命名為“參寥泉”,以紀(jì)念兩人間的友誼。另外,靈隱的冷泉亭附近的春淙亭、壑雷亭,也是據(jù)蘇軾“西湖春淙一靈鷲”、“跳波赴壑如奔雷”的詩意而來。
總之,蘇軾的名字已經(jīng)和西湖永遠連在了一起。西湖的蘇文忠公祠中,有阮元撰的對聯(lián),表達了杭州百姓的心愿:“欲共水仙薦秋菊;長留學(xué)士住西湖?!?
林和靖“梅妻鶴子”
孤山,兀立于西湖之中,碧波環(huán)繞,勝絕諸山。高九萬《拜和靖墓》詩云:“至函香骨老云根,占盡孤山水月村。薦菊泉清涵竹影,種梅地冷帶苔痕。生前已自全名節(jié),身后從誰問子孫?惟是年年寒食日,游人來與酹清尊?!惫律揭悦坊ㄖ砉律劫p梅,不能不想到孤山處士林和靖。明人詞曰:“雪晴閑覽瘦筇扶,過西湖,訪林逋”。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復(fù),杭州錢塘人。少而孤,無所依傍。既長則淡于名利,但勵志為學(xué),經(jīng)史百家,無不通曉。曾周游江淮之間,因與時尚不合,又覺各地山水多不及西湖,遂回棹結(jié)廬于孤山北麓,心存不娶不仕之志,以作字題詩自適其意。
林和靖非常愛梅,隱居孤山后,遍種雪梅。所題詠梅詩句亦甚豐,其中多有絕妙佳作。如《山園小梅》:《西湖三賢》古詩句出處: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其它像:“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湖水倒窺疏影動,屋檐斜插一枝低”、“蕊訝粉綃裁太碎,蒂疑紅綪綴初乾”、“橫隔片煙爭向靜,半粘殘雪不勝清”等,亦把梅花的風(fēng)姿情志摹寫殆盡。
在林和靖的精心栽培下,梅樹日增月累,孤山的風(fēng)景也迥殊往昔。慕名前來賞梅者驟增,林和靖并不深拒,只在門板上告示:“休教折損,盡許人看。不迎不送,恕我癡頑?!痹诜N了三百六十株梅樹后,林和靖忽然想到:“這數(shù)竟按著周天之?dāng)?shù),一歲薪米可以無虞,是天培植我林君復(fù)之處。我之日給,何不竟以梅子所售之利為定則?!币虼藗湟黄孔?,將每一樹所獲之利包成一包,投于瓶中。日取一包,作生活費用,總以梅價之多寡為日用支給之豐儉。
林和靖常隱跡山水之間,為應(yīng)酬來客,便養(yǎng)了兩只鶴,稱“此猶吾子也”。并曾題詩云:“春靜棋邊窺野客,雨寒廊底夢滄州”。林和靖遨游湖山,竟日不歸,殊無定跡。但有客訪,則先由家童接待入室,然后放一鶴于空中。見鶴升空,林和靖便知有客,即掉棹還家。他與客人飲酒吟詩,鶴鳴聲起舞。其《鳴皋》詩云:“皋禽名只有前聞,孤引圓吭夜正分。一唳便驚寥泬破,亦無閑意到青云?!?
林和靖高臥孤山三十年,足跡不入城市,恬然自足。好事者謂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后世遂有“梅妻鶴子”的佳話。林和靖曾有詩表明志:“未許塵埃來幾席,不妨貧病是湖山。文章自問難追古,光景無多肯負閑。”
當(dāng)時,詩人梅堯臣曾說:“和靖之學(xué),談道則孔孟,語文則韓柳,趣向博遠,直寄適于詩爾。使之立朝,定有可觀?!倍趾途该棵柯牭絼衿洚?dāng)仕之語,只付之一笑。晚年,為堅定歸老孤山的志向,便自造一墓廬。臨終自題:“湖上青山對結(jié)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題畢,踱出庭前,撫摩著鶴頂說:“我欲別去,南山之南,北山之北,任汝往還可也?!庇謱M園梅樹道:“三十年來,享爾之清供已足矣。從此聽爾之舒放榮枯可也?!眰髡f林和靖死后,他養(yǎng)的鶴在其墓前悲鳴而氣絕。人們將它葬在墓側(cè),名之曰“鶴?!薄?
浙江杭州孤山放鶴亭
林和靖墓在孤山之陰。元胡僧楊璉真伽發(fā)其墓,惟端硯一枚,玉簪一枝。
林和靖生前,其詩稿隨寫隨丟,人曰:“詩風(fēng)雅物也,抒寫懷抱,使得流傳,詩人之榮也。奈何等閑輕視之?”和靖笑曰:“情景有會,不能自已,聊托詩以發(fā)之,原非為人也。況吾方晦跡,轉(zhuǎn)欲以詩傳名,豈不大相矛盾乎?”所以其詩流傳下來的僅三百余篇。
范仲淹當(dāng)年曾詩詠林和靖,以表欽贊之意:“片心高與月徘徊,豈為千鐘下釣臺?猶笑白云多自在,等閑為雨出山來?!?
后人思慕林處士高潔情懷,便在孤山之北建起了放鶴亭,林則徐曾為放鶴亭撰下“世無遺草真能隱;山有名花轉(zhuǎn)不孤”的對聯(lián)。
林和靖以不仕而自豪,宋真宗趙恒竟也敬重這位孤高自標(biāo)的處士,賜號“和靖處士”。
林和靖死后三百多年,有位宋朝君主也羨和靖氣節(jié),詠詩懷念,卻因此而丟掉性命,這便是趙顯(又稱少帝、幼帝、恭帝、德祐皇帝)。1276年,元軍攻入臨安城,七歲的德祐皇帝趙顯淪為階下囚。忽必烈為招徠南宋文臣武將,封他為瀛國公。后又令他到土蕃(今西藏)的薩迦大寺,學(xué)習(xí)佛法。趙顯伴著青燈黃卷、晨鐘暮鼓,度過了幾十年的歲月。他學(xué)會了藏文藏語,翻譯了深奧的佛教邏輯專著《因明入正理論》,并曾任總持,改名為合尊法寶。1323年,年過半百的趙顯在寺中題詩:“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yīng)是不歸來?!痹苏J為,趙顯詩詠林和靖,是在借題發(fā)揮,懷戀故國,煽動人心。這位昔日君臨天下的帝王,終于有口難辯,被賜死在河西(今甘肅河西走廊)。
三、杭州西湖新十景
新西湖十景(Ten New Views of the West Lake)
新西湖十景,更準(zhǔn)確地說應(yīng)該是西湖新十景,為1984年《杭州日報》社、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浙江電視臺、杭州市旅游總公司、《園林與名勝》雜志5單位聯(lián)合發(fā)起舉辦新西湖十景評選活動,得到杭州煉油廠、杭州啤酒廠、杭州中藥二廠、杭州橡膠廠、杭州電視機廠、杭州牙膏廠、杭州電風(fēng)扇總廠、杭州洗衣機總廠、杭州利民制藥廠等9家企業(yè)贊助,并邀請夏衍、吳冷西、王朝聞、劉開渠、常書鴻為景名評選委員會顧問。全國各地有10萬余人參加,共提供7400余條西湖景點,最后評選出10處景點,并由陳云題書“云棲竹徑”,陳叔亮題書“九溪煙樹”,趙樸初題書“虎跑夢泉”,李長路題書“黃龍吐翠”,劉海粟題書“滿隴桂雨”,王蘧常題書“玉皇飛云”,王個簃題書“龍井問茶”,蕭嫻題書“寶石流霞”,費新我題書“吳山天風(fēng)”,沙孟海題書“阮墩環(huán)碧”。1985年9月起由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先后在10處景點豎立景碑或鐫刻景名。
它們依次是:云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fēng)、阮墩環(huán)碧、黃龍吐翠、玉皇飛云、寶石流霞。
阮墩環(huán)碧 Ruangong is let submerged in green
在西湖外湖中,位于湖心亭西,阮公墩為湖中三島之一。清嘉慶五年(1800年),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以所挖葑泥堆疊成島,俗稱“阮灘”。島南北長34米,東西寬33米,面積0.57公頃,因地勢低平,土質(zhì)松軟,180余年間島上無建筑,雜樹荒草叢生,成為候鳥棲息地。民國23年(1934年),杭州市童子軍理事會曾一度辟為童子軍營地。1952—1958年間疏浚西湖時,島四周加添亂石護岸,面積稍有拓寬。1977年,島四周駁墈 ,再次擴大面積并加填客土。1981年,又在島上添客土1000余噸,開始建“環(huán)碧小筑”。“環(huán)碧小筑”建筑,采取竹結(jié)構(gòu)茅舍形式,以輕型鋼骨作屋架,利用盤根錯節(jié)的表土層,無需打椿,建筑體量適中,給人以輕巧、簡捷、淡雅、樸素之感。全島布局:島中心為一片林間空地,偏西北由廳堂、曲廊、矮籬、柴門組成院落。東南岸邊為船埠,東北部岸邊置一用杉樹皮結(jié)頂、棕櫚作柱的圓亭,取名“憶蕓”(是紀(jì)念阮元的意思)。堂名“云水居”,堂內(nèi)掛有“勝地重新在紅藕花中綠楊蔭里;清游自昔看長天一色朗月當(dāng)空”一聯(lián),為阮元所作。小小島嶼漂浮于粼粼碧波之上,遮掩在花木叢中,猶如碧玉盤中一顆晶瑩翡翠?!叭疃窄h(huán)碧”景名由此而來。整個環(huán)境,遠山近水,開闊明朗,清逸幽靜。阮墩環(huán)碧庭園設(shè)計獲1985年國家城鄉(xiāng)建設(shè)部優(yōu)秀設(shè)計二等獎;浙江省優(yōu)秀設(shè)計一等獎。1982年建成,開放初期辟作湖上第一處垂釣區(qū),游人可登島品茗、垂釣。1984年起,島上舉辦“環(huán)碧莊”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動中頗受歡迎。
寶石流霞 Precious ston hill floating in rosy cloud
在寶石(保俶)山。寶石山為西湖北岸屏障,山體屬火成巖,石色赭紅,日光映照,如流霞紛披,景名意出于此。寶石山巔為觀賞西湖全景勝地之一,多有歷代名勝古跡留存,著名的有保俶塔、屯霞石、落星石、秦皇纜船石、來鳳亭、初陽臺、川正洞、蹬開嶺等。
黃龍吐翠 Yellow dragon cave pressed in green
在棲霞嶺后掃帚塢,即黃龍洞。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黃龍積翠”一目,“黃龍吐翠”景名脫胎于此,用一“吐”字,突出貼泉池巉崖間龍口噴水,珠簾倒掛的特有情景。黃龍洞在宋、元、明、清代皆為佛教勝地,民國初期改為道觀。此處前為庭園,后有洞壑,融真山假山,自然景色與人工建設(shè)為一體,為期上雅幽園林之一。黃龍洞現(xiàn)存的格局及主要建筑、山石、水池,均系民國11年(1922年)廣東道教會徒眾出資修葺。是年,黃龍洞住持盧小嘉還俗,將洞產(chǎn)轉(zhuǎn)售于廣東道教會。黃龍洞的假山,全部用渾重的黃沙石依天然山勢疊成,為西湖假山洞景中規(guī)模最大者。假山半腰系人工砌成的山洞,稱“黃龍古洞”,內(nèi)奉石刻黃龍祖師像。山頂為“臥云洞”,常有霧氣彌漫。泉池旁一塊玲瓏山石,正面刻“有龍則靈”,背面刻“水不在深”?!拔幕蟾锩逼陂g,黃龍洞破壞嚴重,雕塑被毀,龍頭與部分年久失修的住房及木結(jié)構(gòu)曲廊遭拆除,又因開挖防空洞,截斷了龍口吐水的水源。1978年后,杭州市園林管理局整修頭殿、大殿、側(cè)殿,并在大面積封閉的山墻上,置9個神態(tài)各異的云龍花飾漏窗,將大門兩旁山墻改為黃色龍墻。重塑龍頭,斷流的泉水代之以自來水,恢復(fù)黃龍吐水景觀。重修水池旁“鶴止”、“香雪”二亭及部分曲廊。新建“翠云亭”和山崗的“翠靄亭”。又利用原香客住房的院落基地,辟建“方竹園”,種植方竹、鳳尾竹、紫竹、羅漢竹等觀賞竹。
玉皇飛云 Clouds surrying over Yuhuang Hill
即玉皇山。玉皇山北向西湖,南近錢塘江,東接鳳凰山,西連南屏、大慈諸山。山體挺拔高聳,山頂常有云霧飛繞,因以名景。玉皇山在南朝梁時已有佛寺,五代吳越國時經(jīng)全面開發(fā),后唐同光二年(924年)開通山東麓慈云嶺蹬道,又建祭天所用的“登云臺”及阿育王寺等佛寺。至南宋,寺廟更有所拓展。明代,玉皇山寺廟改為道教官觀,山頂福星觀及慈云宮在清代極為興盛。民國時期續(xù)有開拓。全山自然、人文景觀薈萃,《玉皇山志》載有“倚亭望仙”等玉皇山六十四景景目。山上建筑分布于山頂與山東麓慈云嶺一帶,建筑面積約2110平方米。1956年,山頂及慈云嶺、紫來洞的建筑物均加整修。1978年,新辟長4.23公里玉皇山游覽車道,并整修全山建筑。福星觀改建為一座大院套小院、高低錯落的庭苑。中部正廳(原玉皇宮)正面壁上嵌設(shè)玉龍木刻浮雕,四周陳列星象石碑,兩廊為介紹有關(guān)天文科學(xué)知識的櫥窗。原南天門改為進廳,墻上嵌刻“玉皇山”金色三字,廳壁繪制巨幅《群仙極樂圖》彩色壁畫。新建“登云閣”,游人可由螺旋轉(zhuǎn)梯登閣遠眺。修建福星觀素菜館,餐廳內(nèi)壁繪有西湖神話故事玉龍、金鳳與群仙共舞的大型壁畫。山頂配套設(shè)施的廚房、宿舍、貯藏室、廁所,隱設(shè)于地下層。山南坡與紫來洞,新建水池、泵房,引自來水至山頂,結(jié)束山頂用水靠雨水匯集的歷史。整理“天一池”庭院與慈云嶺敞廳。調(diào)整紫來洞前花木,補植香樟、、櫻花、桂花、紫薇等觀賞花木。改建飛云茶室,在此品茗賞景,可睹晨霧舒展或宿雨初晴時的煙霧輕飄,亂云飛渡,之江三折和六和塔雄姿,忽隱忽現(xiàn)。
滿隴桂雨 Sweet osmanthus rain at manjuelong village
在滿覺隴村、石屋洞前一帶。滿覺隴因古有吳越佛寺滿覺院(初名圓興院)而得名。滿覺隴俗稱滿家弄,明清時盛產(chǎn)桂花,為西湖著名賞桂勝地。抗日戰(zhàn)爭杭州淪陷期間,桂花樹被大量砍伐,僅剩少數(shù)農(nóng)家屋前屋后幾株老樹??谷諔?zhàn)爭勝利后稍有恢復(fù)。1950年后,新種植一批桂樹,至1955年前后,連同老樹,數(shù)達萬株,其中樹齡最長的約200年,最大植株盛花年可收桂花一石,桂花成為當(dāng)?shù)卮迕裰匾慕?jīng)濟收入。60年代初,杭州市園林管理局在石屋洞旁建茶室、小賣部,在新建的門樓兩旁,置雕塑圓窗。1980年,又在石屋洞西側(cè),擴建比石屋洞舊有范圍大二倍的院落,內(nèi)建三座高低錯落、歇山翹角屋面的“桂花廳”。主廳(茶室)四周,卷棚回廊,配以青石雕花欄桿,粉墻上點綴“飛天”漏窗,內(nèi)庭掇山理水,與原有景物渾為一體。傍山筑石級通石屋洞頂,半山腰建有結(jié)構(gòu)新穎的“吟香亭”,左通聳立洞頂、似可擒云的“摛云亭”。新院落與石屋洞前庭既隔又聯(lián),互相映襯。1983年,桂花以香飄十里的優(yōu)勢,又是杭州鄉(xiāng)土樹種,被評選為杭州市市花。此后滿覺隴、石屋洞賞桂更甚,再現(xiàn)清代丁立誠《滿覺隴擔(dān)桂》詩中“桂花蒸過花信動,桂花開遍滿覺隴,賣花人試賣花聲,一路桂花香進城”的情景。
虎跑夢泉 Dreaming of tiger spring at hupao valley
在大慈山西山岙。以虎跑泉為主景,包括原虎跑建筑群落、山林泉池和新辟庭院、雕塑及李叔同紀(jì)念館等設(shè)施,為西湖一處融自然、人文景觀于一體,具有鮮明林泉特色的勝景?;⑴苋诖蟠壬脚f定慧禪院(虎跑寺)內(nèi),地質(zhì)學(xué)上屬裂隙泉,水源旺盛,水質(zhì)優(yōu)良,其形成與當(dāng)?shù)氐锰飒毢竦淖匀粭l件有關(guān)?;⑴苋c龍井、玉泉、郭婆井、吳山大井,并稱杭州五大“圣水”。更因虎跑泉水質(zhì)特別純凈,世人將虎跑泉與龍井茶葉譽為“西湖雙絕”?;⑴苋砻鎻埩Υ?,水高出杯口3毫米而不泄溢,可供游人用錢幣試水取樂。1980年以前,原虎跑寺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有縱橫兩座廟堂,南北向為老定慧寺,東西向為虎跑寺。兩寺均為三進三級前、中、后殿,各有一套完整佛像。50年代初,虎跑寺頭山門為三開間,一門兩屋,進門左右為哼哈二將佛像。山門后空地有宋代石經(jīng)幢二座,分布左右。“文化大革命”期間,佛像、經(jīng)幢與寺內(nèi)蘇東坡游虎跑詩刻,明代璐王《蘭花詩》畫碑,五百羅漢線刻石像,羅漢亭、濟公塔院,先后被毀壞或拆除。1981—1983年,分兩期全面整修和改建,在原虎跑寺三大殿后祖師殿基地欏嚴塔高臺上,新添長9米、高5米“夢虎”雕塑一組。塑像為唐代性空(即寰中)僧,雙目微閉,手捻佛珠,安詳側(cè)臥,右側(cè)塑有兩虎作跑地作穴狀。山石上篆刻“夢虎”二字,為顧廷龍書。雕刻形象地表達虎跑泉乃是“南岳童子泉,當(dāng)遣二虎移來”的神話傳說。雕塑左后方崖壁上有沙孟海榜書“虎移泉脈”石刻。新建與整修的建筑有鐘樓、羅漢亭(內(nèi)置重新復(fù)制的五百羅漢線刻像)、濟公殿、虎跑菜館、濟公塔院等。并在原虎跑寺中殿辟建李叔同(弘一法師)紀(jì)念館。,“滴翠崖”上有李叔同墓塔。
九溪煙樹 Nine-creeks meandering throug a misty forest
泛指九溪十八澗一帶。清《湖山便覽》卷九:“《臨安志》云:九溪在煙霞嶺西南,通徐村,出大江,北流達龍井。按溪自嶺下楊梅塢發(fā)源,西南流會青灣、宏法……以達徐村,以其九水合成,故謂之‘九溪’。”《西湖新志》卷二:“九溪所會支水九派,凡其末人溪處,皆號曰澗。會溪之口,只九數(shù),當(dāng)其穿繞林麓,并括細流,不知凡幾,約而舉之,乃以十八為數(shù),言其倍于九也?!泵駠?6年(1947年),著名地質(zhì)學(xué)家李四光兩次到九溪作冰川考察,發(fā)現(xiàn)古代冰川遺跡,認為距今二三百萬年前第四紀(jì)時,杭州西湖尚為一片冰雪世界,當(dāng)時下龍井是一處儲水盤谷,承受大量冰雪,經(jīng)九溪十八澗東南流出,形成九溪十八澗峻險地段。民國期間,九溪十八澗一帶有二、三私家茶莊,賣茶水并供應(yīng)西湖藕粉、桂花糖等。茶莊所備桌椅不多,春秋佳日,游客以澗邊石塊權(quán)充桌椅。1953~1959年,杭州市政建設(shè)部門在此筑水池,建青少年科普教育用的水力發(fā)電站。整理九溪十八澗沿途山林環(huán)境,通車道路,修建登山步道與“望江亭”。1975年以后,園林部門分4期改造和新建九溪菜館、茶室、接待室;整理山林環(huán)境,疏浚泉池,筑水壩,架畫橋,布蹬道,造亭子,擴大游覽面積。
龍井問茶 Inquiring about tea at dragon well
泛指龍井古跡、風(fēng)光與龍井茶事。《西湖新志》卷二:“龍井,在風(fēng)篁嶺巔,流泉活活,四時不絕?!顿Y治通鑒》名龍井,《方輿紀(jì)要》曰龍湫,《圖經(jīng)》言本名龍泓。南宋乾道元年孝宗奉高宗,臨幸是山,酌泉井上。咸淳五年潛說友篆刻‘龍井’二大字于石上。秦觀作《龍井記》,米芾書,今有董其昌摹本存焉。元豐間往來山中者,秦、米而外,更有趙閱道、蘇子瞻、子由、楊無為、黃山谷、廉宣仲諸公,一時推為極盛。清乾隆二十六年,興復(fù)古跡,堂軒泉石,煥然鼎新。明年高宗臨幸,題前堂額曰‘篁嶺卷阿’,后堂額曰‘清虛靜泰’,又題‘過溪亭’、‘滌心沼’、‘一片云’、‘風(fēng)篁嶺’、‘方圓庵’、‘龍泓澗’、‘神運石’、‘翠峰閣’八額,稱‘龍井八景’?!饼埦卸?,風(fēng)篁嶺前稱里龍井,俗呼下龍井;過嶺為外龍井,俗呼老龍井。今里龍井在龍井茶室(原龍井寺)內(nèi),為一圓形泉池。外龍井一說在嶺上翁家山北坡,井圈上刻有“龍泉”、“葛洪遺跡”字樣,井上半部為人工修砌的石壁,中腰有盤角,可站立人。盤角以下井主要部分系自然形成的石壁、石洞,井下狀似一間小屋,面積約20至30平方米。一說為18棵御茶坡地后面,原胡公廟旁山崖邊的一水池,石壁上今尚刻有“老龍井”三字。1950年后,龍井風(fēng)景點多次整修,開辟汽車道路,拆除改建廟宇,開辟茶室、商店,供游人品茗、休息。神運石、滌心沼、一片云等古跡仍在。龍井茶,明代年間即為西湖風(fēng)景區(qū)著名特產(chǎn)之一。龍井品茗在北宋已成風(fēng)氣,元明間,人多以游龍井品茗為樂。清代,龍井茶列為貢品,聲譽益隆。1980年后,龍井村等產(chǎn)茶地先后開展茶鄉(xiāng)游樂活動,舉辦西湖茶葉節(jié),為游人當(dāng)場炒制龍井新茶,直接銷售。
云棲竹徑 Bamboo-lined path at yunqi
在云棲,人稱湖山第一岙區(qū),素以深山古寺,竹徑磬聲稱勝。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及四十六年,康熙皇帝四到云棲,賦詩題額,并賜一株大竹名為“皇竹”,浙江地方官為此建“御書亭”、“皇竹亭”以記盛事。相隔43年后,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又六到云棲,原寺院壁間留有乾隆題詩刻石及明代董其昌書寫的《金剛經(jīng)》碑石。云棲竹林茂密,古樹眾多,周圍有回耀峰、寶刀隴、青龍泉、圣義泉、金液泉、壁觀峰,合稱“云棲六景”。清末以后,云棲竹林屢遭破壞,不復(fù)舊觀??谷諔?zhàn)爭杭州淪陷期間,竹林更遭濫伐,幾近滅絕。1950年后,在杭州市園林部門護理下,竹林逐步復(fù)壯,整修寺宇,開辟茶室。1960年,云棲等部分殿屋改建為杭州市總工會休養(yǎng)所;寺前兩幢樓閣,整修為“沖云樓”、 “舒篁閣”,通往五云山的石級前新建“兜云亭”。1983年,全面整修由三聚亭至休養(yǎng)所的路面,拆去原云棲放生所緊貼竹徑的舊建筑,共改線路200米,路面寬度加闊為2.8米,并按當(dāng)年“御道”規(guī)格,用石板鋪面,中間為米色平整石板,兩側(cè)用小方塊石彈砌,彈石中間鑲嵌混凝土仿青磚“路筋”,再用青灰色花崗石作路緣石,箍緊彈石,防止啃邊。其余按原有路線整修。適當(dāng)擴大入口處路面,建三楹石牌坊一座,額枋上刻“云棲”二字。沿竹徑兩旁的“洗心”、“回龍”、“雙碑”(即御碑亭)、“遇雨”4座古亭與鉞斧池,均整修一新。1985年9月,黑底白字的“云棲竹徑”景碑,豎立于碑亭中央。
吳山天風(fēng) Heaverly wind over Wu Hill
泛指吳山范圍內(nèi)的名勝古跡。景名取意于元代薩都剌(天錫)《偕卞敬之游吳山駝峰紫陽洞》詩:“天風(fēng)吹我登駝峰,大山小山石玲瓏”;與近代秋瑾烈士(登吳山》詩:“老樹扶疏夕照紅,石臺高聳近天風(fēng)”。吳山山巒丘壑間多古樹、井泉、巖石、洞窟,尤以廟宇眾多著稱,《儒林外史》等名著中,均有對吳山的描述。吳山上,四時八節(jié),游人往來,攤肆買賣,有如一幅杭州民俗風(fēng)情圖。民國前吳山頗為熱鬧,自火車站、新市場相繼出現(xiàn)后, 日漸冷落,山上風(fēng)情則變化不多。今吳山猶存的古跡尚有歷代興建開辟的伍公廟、瑞石洞、感花巖、寶成寺,“第一山”摩崖石刻、麻曷葛刺造像及民國初的“云山萬古”刻石等。1958年拆除部分廟宇,開辟登山車道。1963年改建太歲廟為“極目閣”、“茗香樓”,作為外賓接待休憩場所;改建藥王廟為大眾化茶室、評書場。添植大批松柏等常綠針葉樹,修整“茗香樓”前有800年樹齡的“宋樟”。辟建“十二生肖石”附近空地為花壇,四周加鋪草坪。
1971-1987年間,新建“江湖匯觀亭”,翻建寶成寺,整理麻曷葛刺等造像、刻石。原藥王廟改建的茶室再改建為“吳山先賢堂”,展出歷代先賢蠟像與彩色塑像、畫像。鋪設(shè)登山與山間游步道,補栽以香樟為主的常綠闊葉樹,改善綠化環(huán)境。
2007年版西湖十景
10月27日浙江省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在27日晚舉行的第九屆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歷時8個月之久的三評“西湖十景”活動結(jié)果業(yè)已揭曉,榜上有名的最新西湖十大景點分別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臺云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
四、杭州西湖新十景介紹
1、云棲竹徑
(Bamboo-lined path at yunqi) 云棲竹徑位于西湖之西南,錢塘江北岸,五云山云棲塢里。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特殊,五云山上的五彩祥云,常飛集塢中棲留,并經(jīng)久不散,稱“云棲”。此地距杭州區(qū)約20公里,遠離市井,山深林神秘密,竹林滿坡,修篁繞徑,素以竹景的“綠、清、涼、靜”四勝而著稱于世。云棲寺舊址現(xiàn)為杭州市總工會工人休養(yǎng)院。 詩云:
五云山上五云祥,云棲塢里云棲晾, 云棲竹徑生天雨,天雨淅瀝落云棲。 云棲,人稱湖山第一岙區(qū),素以深山古寺,竹徑磬聲稱勝。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及四十六年,康熙皇帝四到云棲,賦詩題額,并賜一株大竹名為“皇竹”,浙江地方官為此建“御書亭”、“皇竹亭”以記盛事。相隔43年后,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又六到云棲,原寺院壁間留有乾隆題詩刻石及明代董其昌書寫的《金剛經(jīng)》碑石。云棲竹林茂密,古樹眾多,周圍有回耀峰、寶刀隴、青龍泉、圣義泉、金液泉、壁觀峰,合稱“云棲六景”。清末以后,云棲竹林屢遭破壞,不復(fù)舊觀??谷諔?zhàn)爭杭州淪陷期間,竹林更遭濫伐,幾近滅絕。1950年后,在杭州市園林部門護理下,竹林逐步復(fù)壯,整修寺宇,開辟茶室。1960年,云棲等部分殿屋改建為杭州市總工會休養(yǎng)所;寺前兩幢樓閣,整修為“沖云樓”、 “舒篁閣”,通往五云山的石級前新建“兜云亭”。 1983年,全面整修由三聚亭至休養(yǎng)所的路面,拆去原云棲放生所緊貼竹徑的舊建筑,共改線路200米,路面寬度加闊為2.8米,并按當(dāng)年“御道”規(guī)格,用石板鋪面,中間為米色平整石板,兩側(cè)用小方塊石彈砌,彈石中間鑲嵌混凝土仿青磚“路筋”,再用青灰色花崗石作路緣石,箍緊彈石,防止啃邊。其余按原有路線整修。適當(dāng)擴大入口處路面,建三楹石牌坊一座,額枋上刻“云棲”二字。沿竹徑兩旁的“洗心”、“回龍”、“雙碑”(即御碑亭)、“遇雨”4座古亭與鉞斧池,均整修一新。1985年9月,黑底白字的“云棲竹徑”景碑,豎立于碑亭中央。
2、滿隴桂雨
(Sweet osmanthus rain at manjuelong village) 滿覺隴,位于杭州西湖以南,南高峰與白鶴峰夾峙下的自然村落中,是一條山谷。五代后晉天福四年建有圓興院,北宋治平二年改為滿覺院,滿覺意為“圓滿的覺悟”,地因寺而得名。滿覺隴沿途山道邊,植有七千多株桂花,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種。每當(dāng)金秋季節(jié),珠英瓊樹,百花爭艷,香飄數(shù)里,沁人肺腑。如逢露水重,往往隨風(fēng)灑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樹叢中,沐“雨”披香,別有一番意趣,故被稱為“滿隴桂雨”。 詩云: 白鶴峰高澗水生,溪流跌蕩云霧騰,
玉樹繽紛飄金雪,圓覺馥郁來香風(fēng); 龍井青茶丹霞落,家弄竹奩糯米蒸; 滿隴盡是桂花雨,一路芬芳入杭城。 在滿覺隴村、石屋洞前一帶。滿覺隴因古有吳越佛寺滿覺院(初名圓興院)而得名。滿覺隴俗稱滿家弄,明清時盛產(chǎn)桂花,為西湖著名賞桂勝地??谷諔?zhàn)爭杭州淪陷期間,桂花樹被大量砍伐,僅剩少數(shù)農(nóng)家屋前屋后幾株老樹??谷諔?zhàn)爭勝利后稍有恢復(fù)。1950年后,新種植一批桂樹,至1955年前后,連同老樹,數(shù)達萬株,其中樹齡最長的約200年,最大植株盛花年可收桂花一石,桂花成為當(dāng)?shù)卮迕裰匾慕?jīng)濟收入。 60年代初,杭州市園林管理局在石屋洞旁建茶室、小賣部,在新建的門樓兩旁,置雕塑圓窗。1980年,又在石屋洞西側(cè),擴建比石屋洞舊有范圍大二倍的院落,內(nèi)建三座高低錯落、歇山翹角屋面的“桂花廳”。主廳(茶室)四周,卷棚回廊,配以青石雕花欄桿,粉墻上點綴“飛天”漏窗,內(nèi)庭掇山理水,與原有景物渾為一體。傍山筑石級通石屋洞頂,半山腰建有結(jié)構(gòu)新穎的“吟香亭”,左通聳立洞頂、似可擒云的“摛云亭”。新院落與石屋洞前庭既隔又聯(lián),互相映襯。1983年,桂花以香飄十里的優(yōu)勢,又是杭州鄉(xiāng)土樹種,被評選為杭州市市花。此后滿覺隴、石屋洞賞桂更甚,再現(xiàn)清代丁立誠《滿覺隴擔(dān)桂》詩中“桂花蒸過花信動,桂花開遍滿覺隴,賣花人試賣花聲,一路桂花香進城”的情景。
3、虎跑夢泉
(Dreaming of tiger spring at hupao valley) 虎跑夢泉位于西湖之南,大慈山定慧禪寺內(nèi)。虎跑之名,因夢泉而來。傳說唐代高僧性空住在這里,后來因水源短缺,準(zhǔn)備遷走。有一天,他在夢中得到神的指示:南岳衡山有童子泉,當(dāng)遣二虎移來。日間果見兩虎跑翠巖做穴,石壁涌出泉水,虎跑夢泉由此得名。 詩云:
定慧禪寺少云煙,南岳雙虎跑翠巖。 移來純凈童子水,沏出清茶杯中甘; 弘一法師行古道,濟公和尚濟世癲; 溪流叮咚花間醉,虎跑夢泉水清漣。 在大慈山西山岙。以虎跑泉為主景,包括原虎跑建筑群落、山林泉池和新辟庭院、雕塑及李叔同紀(jì)念館等設(shè)施,為西湖一處融自然、人文景觀于一體,具有鮮明林泉特色的勝景。虎跑泉在大慈山舊定慧禪院(虎跑寺)內(nèi),地質(zhì)學(xué)上屬裂隙泉,水源旺盛,水質(zhì)優(yōu)良,其形成與當(dāng)?shù)氐锰飒毢竦淖匀粭l件有關(guān)?;⑴苋c龍井、玉泉、郭婆井、吳山大井,并稱杭州五大“圣水”。更因虎跑泉水質(zhì)特別純凈,世人將虎跑泉與龍井茶葉譽為“西湖雙絕”?;⑴苋砻鎻埩Υ?,水高出杯口3毫米而不泄溢,可供游人用錢幣試水取樂。1980年以前,原虎跑寺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有縱橫兩座廟堂,南北向為老定慧寺,東西向為虎跑寺。兩寺均為三進三級前、中、后殿,各有一套完整佛像。50年代初,虎跑寺頭山門為三開間,一門兩屋,進門左右為哼哈二將佛像。山門后空地有宋代石經(jīng)幢二座,分布左右。 “文化大革命”期間,佛像、經(jīng)幢與寺內(nèi)蘇東坡游虎跑詩刻,明代璐王《蘭花詩》畫碑,五百羅漢線刻石像,羅漢亭、濟公塔院,先后被毀壞或拆除。1981—1983年,分兩期全面整修和改建,在原虎跑寺三大殿后祖師殿基地欏嚴塔高臺上,新添長9米、高5米“夢虎”雕塑一組。塑像為唐代性空(即寰中)僧,雙目微閉,手捻佛珠,安詳側(cè)臥,右側(cè)塑有兩虎作跑地作穴狀。山石上篆刻“夢虎”二字,為顧廷龍書。雕刻形象地表達虎跑泉乃是“南岳童子泉,當(dāng)遣二虎移來”的神話傳說。雕塑左后方崖壁上有沙孟海榜書“虎移泉脈”石刻。新建與整修的建筑有鐘樓、羅漢亭(內(nèi)置重新復(fù)制的五百羅漢線刻像)、濟公殿、虎跑菜館、濟公塔院等。并在原虎跑寺中殿辟建李叔同(弘一法師)紀(jì)念館。,“滴翠崖”上有李叔同墓塔。
4、龍井問茶
(Inquiring about tea at dragon well) 龍井,位于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風(fēng)篁嶺上,有泉名龍井,附近有龍井村,龍井本名龍泓,又名龍湫、龍井。它和白鶴峰下慧禪寺內(nèi)的虎跑泉,杭州植物園的玉泉在內(nèi)被譽為杭州三大名泉。西湖龍井茶主要產(chǎn)于龍井村地帶,龍井的茶不僅匯茶之色、香、味、形的四絕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的五名于一體。而冠名的西湖龍井茶葉有獅、龍、云、虎、梅之別,以獅峰、龍井地之茶為最優(yōu),其中奧妙,唯有親去龍井村品茗問茶方可悟出,因此就有了“龍井問茶”之趣說。龍井泉水清澈甘洌,龍井茶更負盛名,人們爭先前來問詢,構(gòu)成了獨特龍井茶文化。 詩云: 煙雨江南草木青, 詩畫西湖古風(fēng)凝。
翁家?guī)X上九溪水, 煙纏霧繞雀舌鳴; 獅峰山下十八澗, 云卷雨舒蓮心輕。 揚眉做歌留后世, 叩問龍井一段情。 西湖新志》卷二:“龍井,在風(fēng)篁嶺巔,流泉活活,四時不絕?!顿Y治通鑒》名龍井,《方輿紀(jì)要》曰龍湫,《圖經(jīng)》言本名龍泓。南宋乾道元年孝宗奉高宗,臨幸是山,酌泉井上。咸淳五年潛說友篆刻‘龍井’二大字于石上。秦觀作《龍井記》,米芾書,今有董其昌摹本存焉。元豐間往來山中者,秦、米而外,更有趙閱道、蘇子瞻、子由、楊無為、黃山谷、廉宣仲諸公,一時推為極盛。清乾隆二十六年,興復(fù)古跡,堂軒泉石,煥然鼎新。明年高宗臨幸,題前堂額曰‘篁嶺卷阿’,后堂額曰‘清虛靜泰’,又題‘過溪亭’、‘滌心沼’、‘一片云’、‘風(fēng)篁嶺’、‘方圓庵’、‘龍泓澗’、‘神運石’、‘翠峰閣’八額,稱‘龍井八景’?!?龍井有二,風(fēng)篁嶺前稱里龍井,俗呼下龍井;過嶺為外龍井,俗呼老龍井。今里龍井在龍井茶室(原龍井寺)內(nèi),為一圓形泉池。外龍井一說在嶺上翁家山北坡,井圈上刻有“龍泉”、“葛洪遺跡”字樣,井上半部為人工修砌的石壁,中腰有盤角,可站立人。盤角以下井主要部分系自然形成的石壁、石洞,井下狀似一間小屋,面積約20至30平方米。一說為18棵御茶坡地后面,原胡公廟旁山崖邊的一水池,石壁上今尚刻有“老龍井”三字。1950年后,龍井風(fēng)景點多次整修,開辟汽車道路,拆除改建廟宇,開辟茶室、商店,供游人品茗、休息。神運石、滌心沼、一片云等古跡仍在。龍井茶,明代年間即為西湖風(fēng)景區(qū)著名特產(chǎn)之一。龍井品茗在北宋已成風(fēng)氣,元明間,人多以游龍井品茗為樂。清代,龍井茶列為貢品,聲譽益隆。1980年后,龍井村等產(chǎn)茶地先后開展茶鄉(xiāng)游樂活動,舉辦西湖茶葉節(jié),為游人當(dāng)場炒制龍井新茶,直接銷售。
5、九溪煙樹
(Nine-creeks meandering throug a misty forest) 九溪煙樹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景點西湖之西的雞冠垅下,其發(fā)源有二:一自龍井獅子峰,一自翁家山的楊梅嶺,途中匯合了青灣、宏法、豬頭、方家、佛石、云棲、百丈、唐家、小康九塢之水,一路上穿越青山翠谷,又匯集了無數(shù)細流,上自龍井起蜿蜒曲折7公里入錢塘江,又稱九溪十八澗。 這里的溪流、茶園、迷霧、青川,構(gòu)成了這一景區(qū)的四大旅游特色,游人徒步行在高低不平的路徑中,但見迷離的霧氣似紗如緞地籠罩著山岡上翠綠的茶樹,但聽潺潺的溪流澗水流淌在垂蘭吊藤的山腳嶺根,如夢似幻,仿佛走在天庭的長街。 詩云:
春蠶吐絲獅峰織,迷霧流煙撲面濕, 天光云影青川走,嫩芽翹舌茶花遲, 千溝萬壑十八澗,重巒疊嶂落九溪; 一路歡歌入錢水,九溪煙樹天下知。 泛指九溪十八澗一帶。清《湖山便覽》卷九:“《臨安志》云:九溪在煙霞嶺西南,通徐村,出大江,北流達龍井。按溪自嶺下楊梅塢發(fā)源,西南流會青灣、宏法……以達徐村,以其九水合成,故謂之‘九溪’?!薄段骱轮尽肪矶骸熬畔鶗排桑财淠┤讼?,皆號曰澗。會溪之口,只九數(shù),當(dāng)其穿繞林麓,并括細流,不知凡幾,約而舉之,乃以十八為數(shù),言其倍于九也?!?民國36年(1947年),著名地質(zhì)學(xué)家李四光兩次到九溪作冰川考察,發(fā)現(xiàn)古代冰川遺跡,認為距今二三百萬年前第四紀(jì)時,杭州西湖尚為一片冰雪世界,當(dāng)時下龍井是一處儲水盤谷,承受大量冰雪,經(jīng)九溪十八澗東南流出,形成九溪十八澗峻險地段。民國期間,九溪十八澗一帶有二、三私家茶莊,賣茶水并供應(yīng)西湖藕粉、桂花糖等。茶莊所備桌椅不多,春秋佳日,游客以澗邊石塊權(quán)充桌椅。1953~1959年,杭州市政建設(shè)部門在此筑水池,建青少年科普教育用的水力發(fā)電站。整理九溪十八澗沿途山林環(huán)境,通車道路,修建登山步道與“望江亭”。1975年以后,園林部門分4期改造和新建九溪菜館、茶室、接待室;整理山林環(huán)境,疏浚泉池,筑水壩,架畫橋,布蹬道,造亭子,擴大游覽面積。
6、吳山天風(fēng)
(Heaverly wind over Wu Hill) 春秋時期稱吳山,在浙江杭州市西湖東南。山勢綿亙起伏,伸入市區(qū),左帶錢塘江,右瞰西湖,由延綿的寶月、娥眉、淺山、紫陽、七寶、云居等小山而成,山體伸延入市區(qū),山高均不超過百米。當(dāng)年漁民下海捕魚后在此亮?xí)窬W(wǎng),稱晾網(wǎng)山; 春秋 時為吳西邊界,故名吳山;還有說伍子胥的緣故,訛伍為吳,因此山有子胥祠,遂稱胥山;五代吳越中時山上有城隍廟,亦稱城隍山;唐時多稱青山。 詩云: 煙雨江南群山峨,詩話西湖舊事多,
褒貶難論伍子婿,恩怨情愁西施禍; 感花巖上桃花錯,十二峰巒費揣摩, 茶樓酒肆城隍廟,冷面寒鐵周新坐; 荒草萋萋宋遺址,大日如來至尊佛, 一盞龍井香茶問,五千年來如穿梭。 今通稱吳山,為杭州名勝。山巔“江湖匯觀亭”前楹聯(lián)沿用明人徐文長題辭, 點明了“吳山天風(fēng)”的意境。 那楹聯(lián)是: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 十萬家煙火,盡歸此處樓臺。 泛指吳山范圍內(nèi)的名勝古跡。景名取意于元代薩都剌(天錫)《偕卞敬之游吳山駝峰紫陽洞》詩:“天風(fēng)吹我登駝峰,大山小山石玲瓏”;與近代秋瑾烈士(登吳山》詩:“老樹扶疏夕照紅,石臺高聳近天風(fēng)”。吳山山巒丘壑間多古樹、井泉、巖石、洞窟,尤以廟宇眾多著稱,《儒林外史》等名著中,均有對吳山的描述。吳山上,四時八節(jié),游人往來,攤肆買賣,有如一幅杭州民俗風(fēng)情圖。民國前吳山頗為熱鬧,自火車站、新市場相繼出現(xiàn)后, 日漸冷落,山上風(fēng)情則變化不多。今吳山猶存的古跡尚有歷代興建開辟的伍公廟、瑞石洞、感花巖、寶成寺,“第一山”摩崖石刻、麻曷葛刺造像及民國初的“云山萬古”刻石等。1958年拆除部分廟宇,開辟登山車道。1963年改建太歲廟為“極目閣”、“茗香樓”,作為外賓接待休憩場所;改建藥王廟為大眾化茶室、評書場。添植大批松柏等常綠針葉樹,修整“茗香樓”前有800年樹齡的“宋樟”。辟建“十二生肖石”附近空地為花壇,四周加鋪草坪。 1971-1987年間,新建“江湖匯觀亭”,翻建寶成寺,整理麻曷葛刺等造像、刻石。原藥王廟改建的茶室再改建為“吳山先賢堂”,展出歷代先賢蠟像與彩色塑像、畫像。鋪設(shè)登山與山間游步道,補栽以香樟為主的常綠闊葉樹,改善綠化環(huán)境。
7、阮墩環(huán)碧
(Ruangong is let submerged in green) 阮墩是位于西湖中一座綠色小島,阮元,清代著名學(xué)者。為紀(jì)念他對浙江文化發(fā)展、保留古代文籍及治理西湖的功績,命名該島為“阮公墩”, 遠望去如碧玉環(huán)繞,世人稱之阮墩環(huán)碧。 詩云: 綠樹花叢藏竹舍,碧水晴天托祥云,
數(shù)只丹鶴柴扉落,水墨丹青長詩吟; 修書圈史浩如煙,名譽天下抗英頑, 后世自有功德論,阮墩環(huán)碧青萬年。 在西湖外湖中,位于湖心亭西,阮公墩為湖中三島之一。清嘉慶五年(1800年),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以所挖葑泥堆疊成島,俗稱“阮灘”。島南北長34米,東西寬33米,面積0.57公頃,因地勢低平,土質(zhì)松軟,180余年間島上無建筑,雜樹荒草叢生,成為候鳥棲息地。民國23年(1934年),杭州市童子軍理事會曾一度辟為童子軍營地。1952—1958年間疏浚西湖時,島四周加添亂石護岸,面積稍有拓寬。1977年,島四周駁墈 ,再次擴大面積并加填客土。1981年,又在島上添客土1000余噸,開始建“環(huán)碧小筑”。“環(huán)碧小筑”建筑,采取竹結(jié)構(gòu)茅舍形式,以輕型鋼骨作屋架,利用盤根錯節(jié)的表土層,無需打椿,建筑體量適中,給人以輕巧、簡捷、淡雅、樸素之感。全島布局:島中心為一片林間空地,偏西北由廳堂、曲廊、矮籬、柴門組成院落。東南岸邊為船埠,東北部岸邊置一用杉樹皮結(jié)頂、棕櫚作柱的圓亭,取名“憶蕓”(是紀(jì)念阮元的意思)。 堂名“云水居”,堂內(nèi)掛有“勝地重新在紅藕花中綠楊蔭里;清游自昔看長天一色朗月當(dāng)空”一聯(lián),為阮元所作。小小島嶼漂浮于粼粼碧波之上,遮掩在花木叢中,猶如碧玉盤中一顆晶瑩翡翠?!叭疃窄h(huán)碧”景名由此而來。整個環(huán)境,遠山近水,開闊明朗,清逸幽靜。阮墩環(huán)碧庭園設(shè)計獲1985年國家城鄉(xiāng)建設(shè)部優(yōu)秀設(shè)計二等獎;浙江省優(yōu)秀設(shè)計一等獎。1982年建成,開放初期辟作湖上第一處垂釣區(qū),游人可登島品茗、垂釣。1984年起,島上舉辦“環(huán)碧莊”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動中頗受歡迎。
8、黃龍吐翠
(Yellow dragon cave pressed in green) 在杭州棲霞嶺北麓的曙光路,護國仁王寺遺址處,順山路步行至茂林修竹深處,就可看到隱藏著道教洞天福地的黃龍洞古跡。南宋以來這里作為西湖上五大祀龍點之一而享有盛名,清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黃山積翠》一景即指此。一九八五年,杭州西湖管區(qū)將集宗教文化、人文文化與寺觀園林景觀為一體的黃龍洞辟建為仿古游樂園,冠名黃龍吐翠。 詩云: 棲霞嶺幽泛紫煙,
方竹婆娑立萬竿, 洞天福地兩相悅, 黃龍吐翠看水貪。 在棲霞嶺后掃帚塢,即黃龍洞。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黃龍積翠”一目,“黃龍吐翠”景名脫胎于此,用一“吐”字,突出貼泉池巉崖間龍口噴水,珠簾倒掛的特有情景。黃龍洞在宋、元、明、清代皆為佛教勝地,民國初期改為道觀。此處前為庭園,后有洞壑,融真山假山,自然景色與人工建設(shè)為一體,為期上雅幽園林之一。黃龍洞現(xiàn)存的格局及主要建筑、山石、水池,均系民國11年(1922年)廣東道教會徒眾出資修葺。是年,黃龍洞住持盧小嘉還俗,將洞產(chǎn)轉(zhuǎn)售于廣東道教會。黃龍洞的假山,全部用渾重的黃沙石依天然山勢疊成,為西湖假山洞景中規(guī)模最大者。假山半腰系人工砌成的山洞,稱“黃龍古洞”,內(nèi)奉石刻黃龍祖師像。山頂為“臥云洞”,常有霧氣彌漫。泉池旁一塊玲瓏山石,正面刻“有龍則靈”,背面刻“水不在深”。 “文化大革命”期間,黃龍洞破壞嚴重,雕塑被毀,龍頭與部分年久失修的住房及木結(jié)構(gòu)曲廊遭拆除,又因開挖防空洞,截斷了龍口吐水的水源。1978年后,杭州市園林管理局整修頭殿、大殿、側(cè)殿,并在大面積封閉的山墻上,置9個神態(tài)各異的云龍花飾漏窗,將大門兩旁山墻改為黃色龍墻。重塑龍頭,斷流的泉水代之以自來水,恢復(fù)黃龍吐水景觀。重修水池旁“鶴止”、“香雪”二亭及部分曲廊。新建“翠云亭”和山崗的“翠靄亭”。又利用原香客住房的院落基地,辟建“方竹園”,種植方竹、鳳尾竹、紫竹、羅漢竹等觀賞竹。
9、玉皇飛云
( Clouds surrying over Yuhuang Hill) 玉皇山位于西湖之南,介于西湖與錢塘江之間,海拔二百三十九米,五代時吳越王錢氏迎明州(今寧波)阿育王寺佛舍利于此供奉,始有“育王山”之稱。明代創(chuàng)建福星觀,尊祀玉皇大帝,位于玉皇山頂,原名玉皇宮,后改建為庭院。育王隨之更名玉皇山。 山上遺存有天池、白玉蟾井等古跡,山腰有八仙聚會之所---紫來洞。每當(dāng)風(fēng)起云涌之時,佇立山巔凌空突兀的登云閣上,襯以藍天白云,四周山姿雄峻巍峨,耳畔但聞習(xí)習(xí)之聲,時有云霧撲面而來,飛渡而去,頓覺湖山空闊,江天浩淼。 詩云:
錢王功業(yè)后世蔭, 阿育佛法揚善心, 飛龍洞中升氣紫, 玉皇山巔攬飛云。 玉皇山北向西湖,南近錢塘江,東接鳳凰山,西連南屏、大慈諸山。山體挺拔高聳,山頂常有云霧飛繞,因以名景。玉皇山在南朝梁時已有佛寺,五代吳越國時經(jīng)全面開發(fā),后唐同光二年(924年)開通山東麓慈云嶺蹬道,又建祭天所用的“登云臺”及阿育王寺等佛寺。至南宋,寺廟更有所拓展。明代,玉皇山寺廟改為道教官觀,山頂福星觀及慈云宮在清代極為興盛。民國時期續(xù)有開拓。全山自然、人文景觀薈萃,《玉皇山志》載有“倚亭望仙”等玉皇山六十四景景目。山上建筑分布于山頂與山東麓慈云嶺一帶,建筑面積約2110平方米。1956年,山頂及慈云嶺、紫來洞的建筑物均加整修。1978年,新辟長4.23公里玉皇山游覽車道,并整修全山建筑。福星觀改建為一座大院套小院、高低錯落的庭苑。中部正廳(原玉皇宮)正面壁上嵌設(shè)玉龍木刻浮雕,四周陳列星象石碑,兩廊為介紹有關(guān)天文科學(xué)知識的櫥窗。原南天門改為進廳,墻上嵌刻“玉皇山”金色三字,廳壁繪制巨幅《群仙極樂圖》彩色壁畫。 新建“登云閣”,游人可由螺旋轉(zhuǎn)梯登閣遠眺。修建福星觀素菜館,餐廳內(nèi)壁繪有西湖神話故事玉龍、金鳳與群仙共舞的大型壁畫。山頂配套設(shè)施的廚房、宿舍、貯藏室、廁所,隱設(shè)于地下層。山南坡與紫來洞,新建水池、泵房,引自來水至山頂,結(jié)束山頂用水靠雨水匯集的歷史。整理“天一池”庭院與慈云嶺敞廳。調(diào)整紫來洞前花木,補植香樟、櫻花、桂花、紫薇等觀賞花木。改建飛云茶室,在此品茗賞景,可睹晨霧舒展或宿雨初晴時的煙霧輕飄,亂云飛渡,之江三折和六和塔雄姿,忽隱忽現(xiàn)。
10、寶石流霞
(Precious ston hill floating in rosy cloud) 在寶石(保俶)山。寶石山為西湖北岸屏障,山體屬火成巖,石色赭紅,日光映照,如流霞紛披,景名意出于此。寶石山巔為觀賞西湖全景勝地之一,多有歷代名勝古跡留存,著名的有保俶塔、屯霞石、落星石、秦皇纜船石、來鳳亭、初陽臺、川正洞、蹬開嶺等。 西湖北岸的葛嶺、寶石山自成一體,景色奇特。這里的山巖呈赭紅色,巖體中有許多閃閃發(fā)亮的紅色礦物質(zhì),每當(dāng)陽光映照,滿山流霞繽紛,尤其是朝陽或落日霞光灑沐之時,保俶清秀,披著霞光分外耀目,仿佛數(shù)不清的寶石在奕奕生輝。因而被稱為“寶石流霞”。 詩云: 保俶清秀草木深,
汲取日月精華魂, 葛洪抱樸煉仙藥,寶石流霞滿乾坤。 西湖的南北西都處于山嶺的包圍之中,群山峻嶺環(huán)繞著美麗的西湖:西南有龍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煙霞嶺,大慈山、臨石山、南屏山、鳳凰山、吳山等,總稱南山;北面有靈隱山、北高峰、仙姑山、棲霞嶺、寶石山等,總稱北山;它們像眾星捧月一樣,捧著西湖這顆江南明珠。山體的高度雖然不超過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它們的山體均由侏羅系凝灰?guī)r構(gòu)成。凝灰?guī)r是火山凝灰?guī)r簡稱。一種壓實固結(jié)的火山碎屑巖。主要由粒徑小于2毫米的晶屑、巖屑及玻屑組成。碎屑物質(zhì)小于50%,分選很差,填隙物是更細的火山微塵。質(zhì)軟多孔隙。這里是玻屑凝灰?guī)r凝灰?guī)r,晶屑以石英、長石及含三價鐵較高的二氧化硅礦物組成。玻屑含量3-8%,凝灰質(zhì)膠結(jié),塊狀構(gòu)造,巖石堅硬,厚層-巨厚層狀,呈現(xiàn)玻璃質(zhì)有赭紅色的瑪瑙光澤。產(chǎn)生于距離火山口較遠地帶。 葛嶺、寶石山為西湖北屏,從斷橋、白堤北望,它們仿佛是一件放大的水石盆景。登上葛嶺 、寶石山,則南望平湖,水天蕩漾;北瞰萬畝平疇,樓棟鱗次櫛比;東則街衢商埠,市面廛充滿省活力;西有青嶂千疊,一派蒼翠遙接晴空?!毷綎|巔,保俶塔巍然挺秀。好那窈窕、高聳的外形,與好的美人別稱十分相合。這位“美人”誕生于北宋初年,原為九級磚木結(jié)構(gòu),直到明代重建時,依然保持這種與六和塔斯、雷峰塔并無太大差異的結(jié)構(gòu)?,F(xiàn)在的磚砌實心式樣,是一九三三年重建時仿自清代原樣,雖不能登臨了,卻以其漂亮的容顏和所處的顯要位置而成為引人矚目的西湖勝景標(biāo)志物。
以上就是關(guān)于杭州西湖的IP形象相關(guān)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guān)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杭州小區(qū)生態(tài)景觀設(shè)計價格(杭州小區(qū)生態(tài)景觀設(shè)計價格多少)
廣州餐飲品牌設(shè)計機構(gòu)(廣州餐飲品牌設(shè)計機構(gòu)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