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景觀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vi編輯器打開最后一行(vi編輯器下一行)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vi編輯器打開最后一行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一、Linux編輯器vi(Visual interface)末行模式,怎么用?
vim的末行模式
使用esc退出編輯模式
使用:進入末行模式
在末行模式下,直接輸入數(shù)字,回跳轉到對應行號
wq:保存并退出
q:退出,如果做了修改,提示是否保存,如果沒作修改,會直接退出
q?。和顺霾槐4?/p>
w:保存不退出
x:功能相當于wq,保存并退出Vim編輯器
在命令模式中也有一個退出并保存命令:shift + zz,但他跟wq是有區(qū)別的
wq會創(chuàng)建出新文件,shift + zz并不會
二、linux用vi命令進入了不存在的文件
vi是一個特殊的命令,也不光是命令還是Linux下的編輯器,由于篇幅關系就不在這邊多做舉例說明,講在以后配置網(wǎng)絡服務時介紹一些vi的實際應用。
vi命令是Linux下全屏幕文本編輯,vi編輯提供了豐富的編輯功能。這個編輯器十分簡陋,對初學者很不友好。但是因為Linux的vi編輯器作用非常大,尤其是在配置各種服務器時修改配置文件十分有用。
vi編輯器有3種模式:命令模式、輸入模式、末行模式。掌握這三種模式十分重要:
命令模式:vi啟動后默認進入的是命令模式,從這個模式使用命令可以切換到另外兩種模式,同時無論在任何模式下只要按一下[Esc]鍵都可以返回命令模式。在命令模式中輸入字幕“i”就可以進入vi的輸入模式編輯文件。
輸入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我們可以編輯、修改、輸入等編輯工作,在編輯器最后一行顯示一個“--INSERT--”標志著vi進入了輸入模式。當我們完成修改輸入等操作的時候我們需要保存文件,這時我們需要先返回命令模式,在進入末行模式保存。
末行模式:在命令模式輸入“:”即可進入該模式,在末行模式中有好多好用的命令。
vi的啟動和退出
直接輸入命令vi不指定文件名,由于這是一個沒有命名的空文件,顯示了vi的版本信息。
vim是vi編輯器的改進版本,在vi編輯器的基礎上擴展了很多實用的功能。大多數(shù)linux/unix版本都使用vim代替了原有的vi編輯器。
或者直接使用vi打開文件,如果文件存在打開存在文件;如果不存在的話,將以我們指定的參數(shù)作為文件名。
輸入q!是強制退出,同時沒有保存當前文件內容。如果文件沒有進行修改,或者已經保存完畢也可以使用q退出。保存退出使用wq,保存強制退出wq!
保存文件
如果文件已經有文件名,我們在末行模式直接輸入w保存,如果沒有文件名,輸入w 文件名進行保存。例如:w test其中test是文件名。
那么在vi中也可以另存為,就是在保存完以后,我們再使用w 另存為文件名。
三、linux中vi編輯器怎樣使用
工具:
Linux
方法:
1、首先進入Linux的命令行界面.在目錄下創(chuàng)建一個用于測試的文本文件(touch filename).這里就新建了一個test12文本文件.當然這個名字是可以隨便取得.
2、用"vi test12"命令進入vi命令行模式(vi filename). 如果要想編輯文本文件.必須要轉換到插入模式下,也就是按一下鍵盤上的"i"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編輯文本,刪除文本中的內容.按鍵盤上的上下左右鍵.來回移動了.就跟在windows 系統(tǒng)中編輯文本一樣.
3、輸入要輸入的內容.如果想退出文本編輯模式.并且保存剛剛編輯的文本.首先點擊一下鍵盤上的"ESC",然后輸入":wq!"這樣就將文本保存了.然后推出了vi編輯器.如果不想保存就按一下鍵盤上的"ESC",輸入":q!".如果不確定是否成功.可以通過"cat filename" 命令來查看.
4、光標的移動除了鍵盤上的上下左右鍵.也可以是小寫模式下,按鍵盤上的"h,j,k,l",
"ctrl+b":屏幕往后移動一頁
"ctrl+f":屏幕往前移動一頁
"ctrl+u":屏幕往后移動半頁
"ctrl+d":屏幕往前移動半頁
輸入任何一個整數(shù),然后輸入"shift+G" 就可以到這一頁的開頭了.
按鍵盤上的大寫"G"移動到文章的最后.
按"$"符號將光標移動到行尾
"^"將光標移到行頭
"w":將光標移到下一行頭
"b":跟"w"相反.移到上一行行頭
"e":將光標移到下一行尾.
如果想讓文本顯示行號.就在命令行 模式下,在文本最后輸入":set nu"命令.就可以了
5、復制 「yw」:將光標所在之處到字尾的字符復制到緩沖區(qū)中。 「yy」:復制光標所在行到緩沖區(qū)。 「#yy」:例如,「6yy」表示拷貝從光標所在的該行"往下數(shù)"6行文字。 「p」:將緩沖區(qū)內的字符貼到光標所在位置。注意:所有與"y"有關的復制命令都必須與"p"配合才能完成復制與粘貼功能。
6、查找
用"/"加上要查找的內容.例如"/hello"或者是"?hello"也是可以的.
7、替換 「r」:替換光標所在處的字符。 ,按一下"r"然后輸入要即可.「R」:替換光標所到之處的字符,直到按下「ESC」鍵為止。
8、恢復上一次操作 「u」:如果誤執(zhí)行一個命令,可以馬上按下「u」,回到上一個操作。按多次"u"可以執(zhí)行多次恢復.就相當于"CTRL +Z"的操作.
四、Vi編輯器的使用方法
vi編輯器是所有Unix及Linux系統(tǒng)下標準的編輯器,它的強大不遜色于任何最新的文本編輯器,這里只是簡單地介紹一下它的用法和一小部分指令。由于對Unix及Linux系統(tǒng)的任何版本,vi編輯器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您可以在其他任何介紹vi的地方進一步了解它。Vi也是Linux中最基本的文本編輯器,學會它后,您將在Linux的世界里暢行無阻。 基本上vi可以分為三種狀態(tài),分別是
命令模式(command mode)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標的移動,字符、字或行的刪除,移動復制某區(qū)段及進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輸入,按[ESC]鍵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將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設置編輯環(huán)境,如尋找字符串、列出行號……等。
不過一般我們在使用時把vi簡化成兩個模式,就是將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a) 進入vi
在系統(tǒng)提示符號輸入vi及文件名稱后,就進入vi全屏幕編輯畫面:
$ vi myfile
不過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就是您進入vi之后,是處于[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您要切換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夠輸入文字。初次使用vi的人都會想先用上下左右鍵移動光標,結果電腦一直嗶嗶叫,把自己氣個半死,所以進入vi后,先不要亂動,轉換到 [插入模式(Insert mode)]再說吧!
b) 切換至插入模式(Insert mode)編輯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進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這時候你就可以開始輸入文字了。
c) Insert 的切換
您目前處于[插入模式(Insert mode)],您就只能一直輸入文字,如果您發(fā)現(xiàn)輸錯了字!想用光標鍵往回移動,將該字刪除,就要先按一下[ESC]鍵轉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再刪除文字。
d) 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命令行模式下保存并退出:輸入ZZ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冒號鍵進入[Last line mode],例如:
: w filename (輸入 [w filename]將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
: wq (輸入[wq],存盤并退出vi)
: q! (輸入q!, 不存盤強制退出vi)
:x (執(zhí)行保存并退出vi編輯器) 1). 插入模式
按切換進入插入模式,按“i”進入插入模式后是從光標當前位置開始輸入文件;
按[a]進入插入模式后,是從當前光標所在位置的下一個位置開始輸入文字;
按[o]進入插入模式后,是插入新的一行,從行首開始輸入文字。
2). 從插入模式切換為命令行模式
按[ESC]鍵。
3). 移動光標
vi可以直接用鍵盤上的光標來上下左右移動,但正規(guī)的vi是用小寫英文字母[h]、[j]、[k]、[l],分別控制光標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后”移動一頁。
按[ctrl]+[f]:屏幕往“前”移動一頁。
按[ctrl]+[u]:屏幕往“后”移動半頁。
按[ctrl]+[d]:屏幕往“前”移動半頁。
按[gg]:移動到文章的首行。(可能只在Vim中有效)
按[G]:移動到文章的最后。
按[$]:移動到光標所在行的“行尾”。
按[^]:移動到光標所在行的“行首”
按[w]:光標跳到下個字的開頭
按[e]:光標跳到下個字的字尾
按[b]:光標回到上個字的開頭
按[#l]:光標移到該行的第#個位置,如:5l,56l。
Vi還提供了三個關于光標在全屏幕上移動并且文件本身不發(fā)生滾動的命令。它們分別是H、M和L命令。
(1)H命令
該命令將光標移至屏幕首行的行首(即左上角),也就是當前屏幕的第一行,而不是整個文件的第一行。利用此命令可以快速將光標移至屏幕頂部。若在H命令之前加上數(shù)字n,則將光標移至第n行的行首。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命令dH將會刪除從光標當前所在行至所顯示屏幕首行的全部內容。
(2)M命令
該命令將光標移至屏幕顯示文件的中間行的行首。即如果當前屏幕已經充滿,則移動到整個屏幕的中間行;如果并未充滿,則移動到文本的那些行的中間行。利用此命令可以快速地將光標從屏幕的任意位置移至屏幕顯示文件的中間行的行首。例如,在上面屏幕顯示的情況下(不論光標在屏幕的何處),在命令模式下,輸入命令M之后,光標都將移到add這一行的字母a上。同樣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命令dM將會刪除從光標當前所在行至屏幕顯示文件的中間行的全部內容。
(3)L命令
當文件顯示內容超過一屏時,該命令將光標移至屏幕上的最底行的行首;當文件顯示內容不足一屏時,該命令將光標移至文件的最后一行的行首??梢?,利用此命令可以快速準確地將光標移至屏幕底部或文件的最后一行。若在L命令之前加上數(shù)字n,則將光標移至從屏幕底部算起第n行的行首。同樣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命令dL將會刪除從光標當前行至屏幕底行的全部內容。
4). 刪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刪除光標所在位置的“后面”一個字符。
[#x]:例如,[6x]表示刪除光標所在位置的“后面”6個字符。
[X]:大寫的X,每按一次,刪除光標所在位置的“前面”一個字符。
[#X]:例如,[20X]表示刪除光標所在位置的“前面”20個字符。
[dd]:刪除光標所在行。
[#dd]:從光標所在行開始刪除#行
5). 復制
[yw]:將光標所在之處到字尾的字符復制到緩沖區(qū)中。
[#yw]:復制#個字到緩沖區(qū)
[yy]:復制光標所在行到緩沖區(qū)。
[#yy]:例如,[6yy]表示拷貝從光標所在的該行“往下數(shù)”6行文字。
[p]:將緩沖區(qū)內的字符貼到光標所在位置。注意:所有與“y”有關的復制命令都必須與“p”配合才能完成復制與粘貼功能。
6). 替換
[r]:替換光標所在處的字符。
[R]:替換光標所到之處的字符,直到按下[ESC]鍵為止。
7). 恢復上一次操作
[u]:如果您誤執(zhí)行一個命令,可以馬上按下,回到上一個操作。按多次“u”可以執(zhí)行多次回復。
8). 更改
[cw]:更改光標所在處的字到字尾處
[c#w]:例如,[c3w]表示更改3個字
9).撤銷更改
[u]:撤銷上一次更改,可以一直按[u],一直撤銷到最舊修改狀態(tài)。
[ctrl]+[r]:恢復撤銷的更改,可以一直按該組合鍵達到最新的改變。
10). 跳至指定的行
[ctrl]+[g]列出光標所在行的行號。
[#G]:例如,[15G],表示移動光標至文章的第15行行首。
4、Last line mode下命令簡介
在使用[last line mode]之前,請記住先按[ESC]鍵確定您已經處于[command mode]下后,再按[:]冒號即可進入[last line mode]。
A) 列出行號
[set nu]:輸入[set nu]后,會在文件中的每一行前面列出行號。
B) 跳到文件中的某一行
[#]:[#]號表示一個數(shù)字,在冒號后輸入一個數(shù)字,再按回車鍵就會跳到該行了,如輸入數(shù)字15,再回車,就會跳到文章的第15行。
C) 查找字符
[/關鍵字]:先按[/]鍵,再輸入您想尋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關鍵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會往后尋找到您要的關鍵字為止。
[?關鍵字]:先按[?]鍵,再輸入您想尋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關鍵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會往前尋找到您要的關鍵字為止。
D) 保存文件
[w]:在冒號輸入字母[w]就可以將文件保存起來。
E) 離開vi
[q]:按[q]就是退出,如果無法離開vi,可以在[q]后跟一個[!]強制離開vi。
[wq]:一般建議離開時,搭配[w]一起使用,這樣在退出的時候還可以保存文件,可以在后面再跟[!]強制保存退出。
[ZZ]:保存并退出vi。
F) 語法加亮
[syntax on]:vi編輯器默認不打開語法加亮功能,打開vi編輯器后在[last line mode]下使用[syntax on]命令即可打開語法加亮功能,此時編輯器會高亮顯示文件中的關鍵字,方便編程使用,用[syntax off]命令可關閉該功能。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vi編輯器打開最后一行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
怎么在蘋果官網(wǎng)買東西(手機怎么進入蘋果官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