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技術 > 專題列表 > 正文
國科大為什么不是雙一流(國科大為什么不是雙一流學科)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國科大為什么不是雙一流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nèi)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wǎng)頁版、PC客戶端
官網(wǎng):https://ai.de1919.com。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中國科學院大學是雙一流嗎
中國科學院大學是雙一流。
中國科學院大學是直屬于中科院的頂尖研究型高校,王牌專業(yè)有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等。雖然中國科學院大學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研究課題和研究水平絕對是國內(nèi)一流的,尤其是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并從2014年起開始招收本科生。是廣大考生的絕佳選擇。

1中國科學院大學簡介
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是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科教融合為特色的創(chuàng)新型高等學府。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是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lián)盟、京港大學聯(lián)盟、科技大學聯(lián)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lián)盟成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之一。國科大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經(jīng)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創(chuàng)辦的新中國第一所研究生院,培養(yǎng)了中國的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2012年6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年,國科大開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蓋本、碩、博三個層次的高等教育體系。
2中國科學院大學排名多少
由于中國科學院大學直屬于中國科學院,因此沒有參與到高校排名當中,根據(jù)校友會最新排名顯示,中國科學院大學星級評定為八星級高校,辦學層次為世界一流大學,屬于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3中國科學院大學師資力量如何
學校共有直屬教學科研單位55個,其中,京內(nèi)40個、京外15個;另有附屬醫(yī)院7所;有13個本科專業(yè);研究生學科分布在理學、工學、醫(yī)學等10個學科門類;學校有專任教師3000余名;各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有在崗研究生指導教師11737名,其中兩院院士240人,博士生導師6600余名;有在學本科生1541名;在學研究生4.9萬名,博士生數(shù)量位居全國第一,理學博士生占全國三分之一;在學外國留學生1757人,其中外國博士生1050人,外國博士生數(shù)量位居全國高校第一;所培養(yǎng)的學生有108名當選為兩院院士。
二、中科大和國科大哪家強?
客觀地說,對于絕多數(shù)學子而言,能考進這兩所大學中的任何一所,那都是光耀門楣,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但是,看了網(wǎng)友的回答, 大多都認為“中科大”比“國科大”更強,對于這一點,筆者倒是不太認同。
其實,有很多人都和題主一樣,覺得“中科大”是雙一流、985、211高校,而“國科大”純粹光標司令一個,什么頭銜都沒有,以至于產(chǎn)生了下面兩個不合理的認知:
一是, 大家只知“中科大”之威,而鮮有聽聞“國科大”之名,因此就理所當然地認為“中科大”比“國科大”強。甚至還有一些人干脆把“中科大”和“國科大”混為一談,認為兩者是同一所大學;
二是, 由于“國科大”的名頭沒有“中科大”響亮,因此很多人都覺得,如果要在兩所大學中選報一所的話,一定要選“中科大”,若報考“國科大”似乎就吃虧了。
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爸锌拼蟆惫倘缓軓?,而“國科大”也固然沒有雙一流、985、211的光環(huán), 但這些都并不影響“國科大”在中國高校隊伍中特殊而顯赫的地位。 如果僅憑大學頭銜來決定報考哪一所大學的話,這是對考生未來不負責任的選擇。
下面,我們來看看兩所大學的具體情況。
一說到大學,大家都習慣用各種排名來衡量大學的實力,這本沒有錯,但這種方法卻不能用在“國科大”身上。因為在諸如泰晤士、QS、U.S. News、自然指數(shù) 、中國軟科等著名的大學排名中,均無“國科大”的身影。這并非是說“國科大”不好,而是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性質(zhì)而決定的。因此,要比較兩所大學,就不能單純地從這些大學排行榜來衡量。
1.兩所大學雖然都是共和國年輕的大學,但均地位超然。中科大:
全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坐標合肥。始建于1958年,首任校長由 郭沫若 兼任,第二年就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當時的中科大匯集了一大批巨牛的師資: 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趙九章、郭永懷等 大科學家親自上課。1970年,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首批實施“985工程”、“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的大學之一,也是唯一參與國家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的大學。
國科大:
全稱中國科學院大學,坐標北京。其辦學 歷史 ,始于1950 年中國科學院啟動的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皣拼蟆鞭k學之初,招收對象沒有本科生,全是研究生,是一種源于中國科學院的高端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其1955年8月制定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暫行條例》還是由 周恩來總理 親自簽發(fā)后才頒布實施的。直到1982年,該校都還使用兩個名稱: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 2000年學校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并于 201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 至此,該校才形成了覆蓋本、碩、博三個層次的高等教育體系。
由于國科大2014年才招收本科生,這也是她在普通民眾中名聲不顯的原因所在,但她在業(yè)內(nèi)卻一直是當之無愧的高等教育巨頭。
兩所大學都是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培養(yǎng)高端建設人才而設。跟其他百年名校比較起來,她們的辦學 歷史 都比較年輕,但兩校都是現(xiàn)代 科技 發(fā)展和 社會 生產(chǎn)需求下的產(chǎn)物,都是國家高度重視、業(yè)內(nèi)各領風騷的高等教育名校。
2.兩所大學均屬于“小而精”的名門新貴,招收分數(shù)不相上下。
(以下數(shù)據(jù)均2019年12月)
中科大每年只招生2000人左右的理工學生,常年在校學生只有1.5萬左右。如果說“中科大”的招生屬于“千里挑一”,那“國科大”的招生就是“萬里挑一”了。
據(jù)“國科大”官網(wǎng)信息,該校在201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時,僅招收了332名。從此以后,每年都只招收300名左右的高中畢業(yè)生,在每個省市的招生計劃可謂是真正的“一票難求”。 截止目前,全校累計招收本科生也才1620名。
兩所學校每年的招收對象均為優(yōu)質(zhì)生源,目前的招收分數(shù)分數(shù)不相上下。以2017——2019年兩校在四川招生為例,其最低分和位次都相差不大:
中科大錄取情況
國科大錄取情況
從上面近三年的數(shù)據(jù)來看,國科大錄取分數(shù)僅在2019年略低于中科大,但在其它兩年均高于中科大,算得上是在伯仲之間。不過,在筆者看來,隨著“國科大”的崛起,將越來越被 社會 熟知和認同, 再加上其地理位置和研究生培養(yǎng)方面的優(yōu)勢,將來的錄取分數(shù)高于中科大,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種常態(tài)。
3.兩校均擁有優(yōu)質(zhì)、頂尖的師資隊伍,但“國科大”更強。中科大:
共有教學與科研人員2244人,其中教授749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62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及教學名師50人,青年拔尖人才20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1人,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7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含青年)46人。
國科大:
共有專任教師3000余名,其中兩院院士16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91人;各培養(yǎng)單位在崗研究生指導教師1125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786人(含中國科學院院士23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5人)。
從師資隊伍來看,兩校的教師在國內(nèi)各領域都屬于佼佼者,但由于“國科大”背靠中科院, 兩院院士任教的數(shù)量更多,整體師資力量更優(yōu)于中科大。
4.兩校的辦學實力均位列全國前端,但“國科大”的碩士培養(yǎng)得天獨厚。
中科大:
現(xiàn)有23個學院, 2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15個專業(yè)學位授權點,有6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和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yǎng)基地,有11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8個安徽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建有12個國家級科研機構、4個國家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和62個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
國科大:
共有直屬教學科研單位58個,另有附屬醫(yī)院19所, 4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16個專業(yè)學位授權點。在全國分布有23個培養(yǎng)研究生的國家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一個國家實驗室、兩個國家研究中心、7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89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9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個國家工程實驗室,自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所培養(yǎng)的學生有137名當選為兩院院士。
在研究生、博士生的保送和報考方面,“國科大”顯然要優(yōu)于“中科大”。
5.兩校的學科建設和培養(yǎng)方向側重不同。
中科大:
只招收理工類學生, 在學科和培養(yǎng)方向上,主要包括數(shù)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生物科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等,還涉及有同步輻射、微尺度物質(zhì)科學、火災科學、核探測與核電子學、類腦智能技術與應用、量子信息與量子 科技 等學科。
國科大:
在保持自然科學領域?qū)W科優(yōu)勢的同時 ,不斷加強應用學科、新興交叉學科以及人文、 社會 科學學科的建設,屬于文理兼招。除了理學、工學、農(nóng)學、醫(yī)學、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等自然學科外,其開設的哲學、經(jīng)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管理學、應用統(tǒng)計、應用心理等學科的實力也開始嶄露頭腳。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 國科大30個學科被評為A類, 其中A+學科18個; 中科大15個專業(yè)被評為A類, 其中A+學科7個。
在2020年1月公布的ESI最新數(shù)據(jù)中,國科大國際排名76位,超過清華、北大,位列內(nèi)地高校第1;中科大國際排名188位,位列內(nèi)地第9。 從學科建設這個角度來看,“國科大”的實力要高于“中科大”。
結束語:
“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科大 ”,這是60、70年代廣為流行一句話 。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中科大”當時地位之高,除了清北以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其它高校都無法撼動“中科大”的地位。但隨著“國科大”2014年面向本科招生后,“國科大”開始逐漸被 社會 熟知,其在國際國內(nèi)的影響力也不斷增強。
目前,“國科大”已與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布里斯托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yè)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法國索邦大學、巴黎科學藝術與人文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建立了密切聯(lián)系與合作交流關系。 龐大的國際教育資源,這對本科生將來攻讀碩士、到世界名校留學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和吸引力
雖然目前兩所院校的綜合實力基本相當,在人才培養(yǎng)上也都屬于高大上的存在。不過,隨著“國科大”的不斷崛起,再疊加其主打研究生培養(yǎng)和地處北京的優(yōu)勢,將來在各方面超過“中科大”應是趨勢所在。
綜上所述,題主擔心:“國科大目前啥頭銜也沒有!在看雙一流,985,211的今天,選擇國科大,是不是有點不甘?”我覺得這是不正確的看法。 畢竟與雙一流、985、211的頭銜與光環(huán)相比,實力才是真正的王道。
如果選學校的話,肯定是中科大。
我有位朋友是國科大的老師,她自己就說,如果以后她的孩子能考上國科大,她也不想讓她上。
她不建議國科大的原因有幾個。第一,國科大的校園太小,每年招收的學生很少,沒有大學的氛圍。正常的大學應該有各種社團、活動,而國科大這些很匱乏。而且國科大都是理工專業(yè),缺少人文專業(yè),學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缺少一大塊。
第二,國科大本科生辦學時間不長,課程設置是院士們設計的,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梯度,難度很大,各個課程之間的銜接不是很好。學生念得很苦。
她沒說第三點。我認為第三點是,國科大的研究生院跟大學不一樣,到讀研的時候,學生是分散到各個研究所。中科院有100多個研究所,好的研究所有限,所以國科大的研究生含金量參差不齊。
而中科大已經(jīng)是一所成熟的大學,加工能力一流。中科大出的院士和著名科學家在所有的大學里面都排前列。我認識的一位清華老師的孩子,他沒有考上清華,就去中科大讀書。業(yè)內(nèi)人士都知道中科大的教學質(zhì)量非常好。
所以,我認為中科大更適合一般學生。對天才學生來說,國科大也許還可以,因為有院士直接指導,很早進入科研。
中科大
中科大遠比國科大強。主要是學科、人文精神、大師和教師導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大)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都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盡管兩所大學成立的時間不一樣,但是綜合實力都非常強勁,都位居國內(nèi)為數(shù)不多的頂尖高校之列。至于說究竟中科大和國科大哪家更強?筆者從三個方面來扼要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是教育部批準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科教融合為特色的創(chuàng)新型高等學府。 2012年6月,經(jīng)教育部、中編辦批復,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年經(jīng)教育部批準,國科大開始招收本科生,進行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積極 探索 ,形成了覆蓋本、碩、博三個層次的高等教育體系。學校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覆蓋了理學、工學等10個學科門類的39個博士一級學科、54個碩士一級學科,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覆蓋了工程、工商、心理等10大類別;2017年國科大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雙一流”建設學科2個;同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顯示:國科大18個一級學科獲評A+,30個一級學科達到A類,A+學科數(shù)量僅次于清華北大,位居全國第三。根據(jù)ESI最新排名,國科大位居國內(nèi)高校第一!
其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中科大于1958年9月創(chuàng)建于北京,1970年初遷校至安徽省合肥市,是曾經(jīng)的985/211工程建設大學,也是目前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華東五校之一,C9重要成員之一,是國內(nèi)為數(shù)不多頂尖高校之一。學校有2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專業(yè)學位授權點;11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顯示:中科大有7個一級學科獲評A+,有15個一級學科達到A類;根據(jù)ESI最新排名,國科大位居國內(nèi)高校第八!
再者、國科大和中科大依據(jù)國際四大權威“大學世界排名”機構最新排名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兩者孰強孰弱的端倪。 ARWU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和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是目前世界上比較權威的高校排行四大機構。在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中,國科大因為缺席,所以沒法橫向比較其與中科大的上下高低,不過中科大的排名都不低,都是位列國內(nèi)高校的第4名。然而在ARWU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最新排名和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兩所大學見了高下: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新生質(zhì)量排名中,國科大位列國內(nèi)第3,中科大位列國內(nèi)第4;U.S. News2021世界大學排行榜中,中科大位居國內(nèi)第4,國科大位居國內(nèi)第9。由此可見,還是老牌勁旅高校中科大更勝一籌!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關于“中科大和國科大哪家強”的問題,實際上很難說得清楚明白,畢竟兩所大學都是國內(nèi)的頂尖高校,即便存在差距也是微乎其微;通過國際視野,借用“旁觀者清”的方式,也許可以看得更準確一些,國內(nèi)老牌勁旅高校中科大,可能在綜合實力上,要比新晉頂尖高校略勝一籌吧!
當然是中科大,大學還是要有一定底蘊,雖說兩家的資源是一樣的,都是中科院旗下,但是中科大有完整的本科教育體系,也就是說是一所完整的大學,而國科大剛剛組建本科教育,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本科教學管理經(jīng)驗,都是比較淺的(本科教育從2014年才開始),學校建設這不是一日之功。要說背靠中科院,名師無數(shù),那中科大同樣擁有此資源,并非獨占,而這部分資源在日常教學中對本科教育的作用并不是非常大(日常教學還是要以本校老師為主)。至于北京的地域優(yōu)勢應該是現(xiàn)在國科大分數(shù)竄升的主要原因,而在這個層次的大學中,地域是真的不那么重要了,因為本科后基本都要深造的,并不是要在學校所在地生活工作。所以,個人建議還是首選科大。
由于國科大的本科招生時間不長,所以很多人對這所學校并不是很了解。雖然覺得它可能很強,但卻沒有什么重要的頭銜作為參考。因此,這幾年每年在高考志愿填報時,很多選擇國科大的同學總是會猶豫。今天,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國科大,也幫助大家更好地弄清楚中科大和國科大之間的關系。
中科大和國科大其實算是同宗同源的兩所大學 ,都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國科學院,即 中科院 下屬的大學,并有什么強弱之分。這點,我們在中國科學院的官網(wǎng)上就可以查閱到相關資料。在學校及公共支撐單位一欄中,就可以看到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名字??陀^上, 中科大的招生專業(yè)要比國科大更多,而國科大的招生專業(yè)雖然少但培養(yǎng)方式獨樹一幟。
為了更好地介紹國科大,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中科大的 歷史 背景:
中科大, 全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成立于1958年,始創(chuàng)地在北京,1970年遷至合肥 ;它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醫(yī)學、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由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共建。
作為華東五校之一,中科大是原985工程大學,現(xiàn)在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院校,位列著名的C9聯(lián)盟,是中國綜合實力排名TOP8的學校 。中科大入選世界一流建設學科有11個,分別是 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
國科大 ,全稱中國科學院大學,是由1978年成立的中科大研究生院發(fā)展而來1977年,中國科學院籌建我國第一個研究生院,即中國 科技 大學研究生院,所以 國科大的前身其實就是中科大在北京的研究生院 。時任院長是嚴濟慈院士,研究生院開設有數(shù)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學、和無線電技術、計算機工程、空間技術環(huán)境科學以及科學組織管理等專業(yè)。2000年,中國 科技 大學研究生院更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教育也隨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fā)展階段。 2012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 。 2014年,國科大經(jīng)教育部批準開始招收本科生 ,目的在于培養(yǎng)拔尖的創(chuàng)新人才。首屆本科生332名,分布在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6個專業(yè)。由于國科大成立之初并不是一所開設本科教育的大學,自然也沒有參與之前的評級,但在 2017年的雙一流評定中,國科大還是成功入選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圍學科是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國科大的教學質(zhì)量和學校品牌都是頂尖的,非常值得報考從本科教育上看,國科大的教學質(zhì)量在國內(nèi)都是最頂尖的。 學校的招生和培養(yǎng)的目的非常純粹和直接 ,即致力于為國家尤其是為中國科學院100余個研究所培養(yǎng) 科技 創(chuàng)新后備人才和未來 科技 領軍人才,以此作為中科院人才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簡單說, 就是為中國科學院提供優(yōu)質(zhì)的大學生人才 。從招生上看,國科大每年都會招收300人左右進入本科或本-碩-博連續(xù)一體化培養(yǎng)階段學習,對于這些優(yōu)秀的高中生來說,能進入國科大讀大學,是非常幸運的。學校秉持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培養(yǎng)的理念,專門為學生制定精品化的培育方案, 學業(yè)導師制、小班制和三段式都是非常先進的培養(yǎng)方式,國際交流培訓、名師講座和高額的獎學金都是必備品 。因此,沒有必要用過去的985、211的標準來看待國科大。當然,最重要的是國科大提供的專業(yè),是不是跟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yè)理想符合,另外就是進入這樣優(yōu)秀的大學,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基礎準備和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意識。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國科大是中科大的兒子,前身是中科大在北京的研究生院,科大在合肥扎根了,不能回北京,就獨立成為新學校,但主要還是研究生博士生,本科生還怕是第一屆吧!科大肯定高于國科大,有校風有經(jīng)驗。國科大的許多教師是臨時的,科大相對是固定的。兩個學校師資力量都很強,都是科學院直屬的,教授中院士當然很多。
首先說兩所大學都非常厲害。中科大和國科大兩所大學主管部門不一樣,中科大是中國科學院直屬,國防 科技 大學有中央軍委直屬,教學方向不一樣,因此不好進行比較。但都是985/211雙一流大學,都是莘莘學子向往的大學,也國家培養(yǎng)了很多的 科技 人才,為國家的發(fā)展和強大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認為國科大(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實力強于合肥的中科大;
2017高考,我們義無反顧選擇了:國科大為第一志愿,南京大學為第二志愿;
最后,如愿以償被國科大錄?。?孩子很高興。
2017年12月底教育部公布的第四次學科評估結果:
北大、清華:各 21個A+ 學科,
名列第一、第二;
國科大:18個A+ 學科,名列第三;
浙江大學:11個A+ 學科,名列第四。
前三名,差別不大:21:21:18;
第三名與第四名,差別就大了:18:11;
中科大排名還要在往后面數(shù),所以,我認為 國科大(中國科學院大學)更好!
當然,最好的還是北大和清華;
只是相比較而言,當然“中科大”也是很好的大學;但是,我認為“國科大”實力還是強于“中科大”的。
總而言之,兩校都是實力非常強勁的高校,而目前網(wǎng)上對比兩校實力得出的各種結論,都只是每個人根據(jù)自己的側重點不同而得出的,我個人認為目前這兩所學校難分高下,且沒有必要非得分出個高低,作為中科院旗下的雙子星,無論哪所都是超一流的存在。
三、你認為在下一次評估雙一流中,有哪些學校會出局或入局?
一,會不會有雙一流大學出局?
網(wǎng)上有人說雙一流剛進行幾年,建設周期太短,所以應該不會有學校被踢出。
但是各位要想到另一個原因,211和985已經(jīng)實行20多年,建設周期已經(jīng)不算短了。這次雙一流的改動已經(jīng)說明了問題,這是國家對211和985工程進行鑒定,而不是為短短5年的雙一流進行鑒定。所以下一次雙一流評估有大學出局的可能性極大。
國家是借此對過去20多年進行的211,985工程建設進行最終的業(yè)務考核,檢驗國家在過去20多年高等教育的建設成果。
二,哪些學校不會出局?哪些學校可能出局?
從這個意義上,新進入雙一流的25所大學的位置應該是比較穩(wěn)的,2017年雙一流的主題是“進”,而下一次的主題應該就是“出”。這樣才稱得上“有進有出”。
從雙一流中期評審的結果來看,安徽大學和延邊大學都在專家意見中出現(xiàn)了類似于“對學科建設方向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了意見”這樣的內(nèi)容,雙一流的位置非常危險。有可能在下一次雙一流評審中直接出局。
因為大學的學科建設一旦出現(xiàn)了方向性的問題,就不是一年兩年的問題,而是長年累月積累下來的。要想扭轉(zhuǎn),需要在人員配置、資源配置等各方面大動干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需要的毅力和魄力是難以想像的,這絕非一日之功,甚至不是一代兩代領導班子能夠完成的。
比較特殊的還有河北工業(yè)大學,這所大學的現(xiàn)狀比較難以形容,省內(nèi)招收的學生不少,但是論畢業(yè)生對省內(nèi)的貢獻,與鄰省的鄭州大學幾乎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在省領導班子眼中的地位也是天差地別。河北工業(yè)大學在河北省高校中經(jīng)費常年位居河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燕山大學之后,13億左右的建設經(jīng)費看似接近河北大學,但是要知道河北大學是一所偏文科的高校,而河北工業(yè)大學主打的是工科,全是燒錢的東西??!和隔壁省鄭州大學的63億和河南大學的32億比起來簡直慘不忍睹 。
我個人認為河北工業(yè)大學下次雙一流評審出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照這個趨勢下去,遲早完蛋大吉。
其它的學校肯定也有,恕我眼拙,看不太明白。但是原則上各省的雙一流應該是有保底的,想看著寧青藏蒙貴出局的可以歇歇了。國家比你聰明,不會做釜底抽薪的絕戶事兒。東南地區(qū)要發(fā)展,西部同樣要發(fā)展,不可能一點香火都不給人家留。同理,蘭州大學就算再沒落,它的雙一流A類照樣穩(wěn)如泰山。
三、哪些學校有可能入局?
就目前來說,下一批入局的有可能有:
①深圳大學,畢竟一線城市沒有一個被教育部官方認證的重點大學,有點說不過去。
至于同在深圳的南方 科技 大學這個網(wǎng)紅大學,作為理工科院校,每年就那幾百本科生,我認為不可能入局。原因么,教育部發(fā)的文里有個詞“ 社會 責任”,至少它的 社會 責任不是很夠。
②中國 社會 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已經(jīng)上車,社科大還遠么?
③燕山大學和河北大學之一,理由上面已經(jīng)說了,就看省政府更重視哪個了。河北省高校經(jīng)費最多的居然是河北師范大學的18億,總額96億且各校經(jīng)費比較平均,說明河北省領導對省內(nèi)大學并不愿意走“做大做強”的道路,未來能不能出現(xiàn)一個新的雙一流大學還是未知數(shù)。別弄到最后河北工業(yè)大學被踢出去了其它學校又頂不上,那樂子可就大了。
以上均為無責任猜測,不歡迎打臉,謝謝。
你認為在下一輪評估雙一流中,有哪些學校會出局或入局?
第一期雙一流高校建設中共有137所大學進入建設體系,其中世界一流大學42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137所(含42所一流大學)。據(jù)悉,雙一流建設采取動態(tài)管理的方式,每5年進行一次新的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確定新一輪的建設高校。
那么在下一輪雙一流評估中,有哪些高校會出局或者入局呢?以下我們分別來看一下,哪些大學可能會被踢出局,哪些大學又會成為“幸運兒”。
有可能出局的大學雖然說雙一流建設采取動態(tài)管理,任何已經(jīng)入圍的大學都有可能出局,但是每一所進入雙一流建設第一期的大學都是經(jīng)過科學的遴選的,它們的實力都是很不錯的,所以幾乎沒有出局的可能。但是將已進入雙一流建設體制內(nèi)的大學的位置調(diào)整一下是有可能的。比如將一些實力較弱的高校從A類劃入到B類。
有可能入局的大學從新疆大學、鄭州大學、云南大學這三所211大學入選第一期雙一流B類建設高校可以看出,雙一流評估還是會以促進高等教育地區(qū)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為原則的。因為新疆、河南、云南這三個省份原來只有一所211高校,而沒有985高校!所以下一輪評估中,那些省份代表性的211高校都有可能從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上升一個層級變?yōu)槭澜缫涣鰾類建設高校。當然排除因地區(qū)照顧政策而成為211高校的大學后,有這些大學可能在下一輪雙一流評估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B類):廣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南昌大學、內(nèi)蒙古大學、貴州大學。
另外個人認為有2所大學有可能成為下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南方 科技 大學
中國 社會 科學院大學
南方 科技 大學雖然建校時間不長,但是作為第一所改革試驗型高校,無論是在師資力量、科研實力,還是人才培養(yǎng)上,南方 科技 大學都可以與211、985高校比肩,在軟科發(fā)布的2818年“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南方 科技 大學位列全國第43位,超越了眾多211高校。而中國 社會 科學院大學的實力就更不用多言了,這所大學直接依托社科院的底子創(chuàng)辦起來的,其實力也是可以吊打一眾211、985高校的。
你認為在下一輪雙一流評估中,哪些高校會出局或者入局呢?
個人觀點,歡迎互動討論,謝謝~
如果按照教育部精神,雙一流不搞照顧,不搞平衡,只談績效,那么一流高校的出局和入局名單如下
出局:
*重慶大學,雙一流A類降B類。
重大上輪學科評估太差,沒有A和A+。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各種整改,機械國家重點實驗室差點被摘牌,逼得老教授跳樓才能保住牌子。這一輪雙一流周期,人才培養(yǎng)、三大獎也不見起色。
真不知道重大搞什么名堂,地處網(wǎng)紅直轄市,學科結構和城市發(fā)展高度匹配,為什么發(fā)展成這樣?
不過畢竟所在城市底子好,對青年教師和學生吸引力不小。
*中央民族大學,雙一流A類降B類。
實力孱弱,若沒有國家照顧,甚至連一流高校B類都不該算。
*蘭州大學,雙一流A類降B類。
以前老牌名校,近年來不斷實力下滑。在可預見的未來,蘭大對外吸引力只會不斷下滑。
一旦把蘭大雙一流A類資格取消,基本上蘭大不可能翻身了。
*中國海洋大學,雙一流A類降B類。
如果僅僅靠海洋類學科就可以穩(wěn)居雙一流A類,那么為什么中國礦業(yè)、中國石油、中國地質(zhì)不能當A類高校呢?
入局:
*東北師范大學,升級為雙一流B類。
東北師范學科評估1A+3A2A-,這個成績在211中絕對頂尖,放在985高校中也比電子科大,西北工大,蘭州大學,重大,湖南大學,東北大學等強得多。如果再考慮照顧師范類院校和東北地區(qū)院校,東北師范大學升級概率很高。
*中國科學院大學,升級為雙一流A類。
我們可以嘲諷中科院的組合打包行為,但國科大靠實力升級,毫無爭議。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升級為雙一流B類。
西農(nóng)太弱,撐不起農(nóng)業(yè)類高校老二的地位。華中農(nóng)業(yè)和南京農(nóng)業(yè)才有資格爭老二。
兩校實力相近,同等條件下,華中農(nóng)業(yè)會占一點英雄城市武漢的便宜。
*中國礦業(yè)、中國石油、中國地質(zhì),升級雙一流B類。
還是那句話,如果僅僅靠海洋類學科就可以穩(wěn)居雙一流A類,那么為什么中國礦業(yè)、中國石油、中國地質(zhì)不能升級呢?
雙一流的大學,既是211的,又是985的,可以說影響巨大,是好多學子的夢想之地啊。
不知多少年之后,還要再評價一次,有一些可能出局,有一些新的學??赡苋刖?。
我們國家具有自己的特色,學校是黨的學校,人民的學校,政府的學校,國家的學校。
每一次的評價標準,都是由我們的政府制定,由我們的黨制定,由我們的人民制定的。
我們國家的學?,F(xiàn)代化的著名的幾十所大學,也是369等,呈現(xiàn)金字塔狀的分布。
一般來說級別比較高的學校,國家特別重視的學校,投入的資金,每年達到幾十億幾百億的學校,培養(yǎng)革命接班人的學校,都是雙一流的學校,都是國際一流的學校,這個不用懷疑。
至于哪一些學校出局,那就要看我們國家的發(fā)展方向和調(diào)整需要了。
“雙一流”建設是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國高等教育的又一重大建設舉措,目的是在于培育和創(chuàng)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首批“雙一流”建設工程分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和“雙一流”建設學科,其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均為原來的“985”工程高校,還有云南大學、鄭州大學、新疆大學等為了均衡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而納入的非“985”工程大學;“雙一流”建設學科入選高校則包括原來的“211”工程大學以及部分在學科建設中表現(xiàn)出色的“雙非”高校,例如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成都中醫(yī)藥大學等。
根據(jù)“雙一流”建設規(guī)劃,“雙一流”建設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建設周期和階段進行動態(tài)調(diào)整。下一輪“雙一流”建設動態(tài)調(diào)整正處于評估階段,待第一輪建設驗收結束后將會公布出來。我認為在下一輪“雙一流”建設評估中,以下幾所學校將脫穎而出,成為幸運兒。
1.湖南大學。該校在首批“雙一流”建設中被列為“雙一流”建設B類高校。這幾年來湖南大學奮起直追,卯足了勁要“一雪前恥”,連續(xù)奪得國家三大獎多項,入選多位“兩院院士”。有很強的實力在下一輪建設中升為A類建設高校。
2.東北大學。該校與湖南大學一樣被列為首批“雙一流”建設B類高校,這幾年發(fā)展勢頭也很不錯,在國家三大獎以及入選院士上與湖南大學不相上下,有可能晉升A類高校。
3.燕山大學。該校建校 歷史 很長,是老牌的全國重點大學,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近些年發(fā)展趨勢比較好,雖然目前還是“雙非”高校,但是無論是實力還是口碑都已經(jīng)具備沖擊“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實力。而且在政策照顧上,也理應如此,因為河北省還沒有一所“雙一流”建設高校。
4.湘潭大學。該校曾是全國16所重點建設的大學,由于限于所在城市的緣故,發(fā)展勢頭被位于省會城市的大學接連超過。但是近些年來,發(fā)展趨勢也還很不錯,尤其是考慮到某些因素,湘潭大學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潛力很大。
除此之外,我認為廣西大學、南昌大學、南方 科技 大學、深圳大學、寧夏大學、青海大學、內(nèi)蒙古大學、太原理工大學、溫州大學等都有可能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一來是為了均衡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平衡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矛盾;二來是因為這些學校發(fā)展勢頭都很不錯。
這個如果憑實力的話,很明顯啊。五年才評估一輪,有出有入,這很正常,否則就沒有發(fā)展和進步了。
1.B類雙一流全出
這個肯定有出有入,因為事實證明,現(xiàn)在的雙一流大學,尤其是6所B類雙一流大學,具有明顯的照顧成分——沈陽沒有就放個東北大學、鄭州沒有就放個鄭州大學……中國農(nóng)業(yè)高新技術示范區(qū)在陜西楊凌,就放個西北農(nóng)林 科技 大學。
照顧,能照顧出實力嗎?能照顧出強大嗎?能照顧出真正的世界一流嗎?
所以,這6所學校必須出局。
2.A類這兩所可以不出
雙一流A類大學中,也有兩所大學讓大家說來道去的:中央民族大學與中國海洋大學,這兩所大學雖然實力一般,但是可以不出局。
為什么呢?
中國是多民族國家,最大的事情就是有關民族的事情,這個事情的重要性要比學科評估本身還重要,何況中央民族大學綜合實力也不錯,所以這個可以有。
還有中國海洋大學,海陸空嗎,雙一流中陸空都有了、不能沒有海呀,雖然中國海洋大學主要是研究海洋資源和海產(chǎn)品——海洋科學、水產(chǎn)養(yǎng)殖都是A+、綜合實力也可以。
雖然海礦沒有核能重要;養(yǎng)魚沒有造船重要,但是如果只能進一個,那就只能是中國海洋了,“中國”這個名頭大呀,但是最好不要因此而影響哈爾濱工程大學也進雙一流。
出局是因為弱、入局是因為強,但是問題的關鍵是——怎樣才能證明哪個大學是真的強?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有些大學為什么被美國制裁?不就是因為這幾所大學真正有實力、真正強大讓美國害怕嗎?這樣的大學不一流,還有什么大學可以一流呢?
所以第五次學科評估,出局的大學有:
湖南大學、東北大學、云南大學、鄭州大學、新疆大學、西北農(nóng)林 科技 大學等6所原雙一流B類大學。
能夠入局的大學有:
南昌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廣東工業(yè)大學。
其中哈爾濱工程大學會替代中國海洋大學,進入雙一流A類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將由A類降格為B類雙一流大學,其他5所會替代原來的5所B類雙一流大學,進入雙一流B類大學。
就是說:
原來的36所雙一流A類大學中,中國海洋大學降為B類,被哈爾濱工程大學替代、進入雙一流A類,雙一流A類大學仍然是36所。
原來的6所雙一流B類大學,將全部出局,被中國海洋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昌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廣東工業(yè)大學替代,雙一流B類大學仍然是6所。
雙一流大學總數(shù)仍然是:36A+6B=42所。
1.貢獻國家
這些被美國制裁的大學,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其科研和產(chǎn)品一定是讓美國生氣了、難受了,才會咬牙切齒的制裁。
制裁的實質(zhì)就是阻礙和打壓中國的 科技 進步和創(chuàng)新,就不往愛不愛國的高度扯了,清華北大、華東五校,都是雙一流、多厲害呀,美國咋不制裁呢?百分之七八十的畢業(yè)生都跑到美國去做貢獻,成了美國的人才培養(yǎng)基地,當然不會被制裁了。
2.實力強、涉軍工
這些被制裁的大學除了涉軍工,實力真的很強嗎?
按照學科評估的標準看,就是誰的A或B級學科多,誰就是一流——
把這6所被美國制裁的非雙一流大學的B+以上學科,與原雙一流6所B類大學的B+學科數(shù)比較一下就清楚了。
被制裁的大學B級以上的學科數(shù):42個;原雙一流B類大學B以上的學科數(shù):36個。
再看看A級的總數(shù):
被美國制裁的大學——有9個A學科;原雙一流B類大學:只有1個A學科,而且是云南大學的“民族學”。
拿廣東工業(yè)大學與鄭州大學來說:廣東工業(yè)大學有兩個B+級學科;而鄭州大學只有一個B+級學科。
再拿哈爾濱工程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與東北大學、湖南大學的學科比一比:哈爾濱工程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都有A+;而東北大學、湖南大學都沒有。
那么雙一流評的是啥?不是學科建設水平嗎?不是A、B的數(shù)量嗎?難道評的是照顧嗎?是平衡嗎?那還不如把需要照顧、平衡的大學,都寫上A+、B啥的就得了。
啥叫一流?。繍蹏攀且涣?;為國爭光才是一流;務實創(chuàng)新才是一流!
某些大學就算是世界第一了,培養(yǎng)的人才都跑到外國去做貢獻,算是一流嗎?
有的雙一流大學:一個A+學科也沒有;B以上的學科也不多,能算一流嗎?
被美國制裁的、痛恨的大學,不應該是我們致敬的、光榮的真正的雙一流大學嗎!
這次靠照顧進的一流學科學校,也就是那部分自定學科的學校,出局的可能性很大。
比如蘇州大學,這次就是靠照顧進的一流學科。他現(xiàn)在最好的學科也就是A—,想要升到A,幾乎沒有可能。更別說要達到A+的要求。
所以,下一次,如果按雙一流學科標準來考核學校,蘇州大學,基本上是要出局的。
這個問題,大家肯定只能是一種美好愿望一般的預測了,今天我也來猜一下:
1:東北大學必回雙一流A類東北大學在第一輪雙一流大學中錯失A類,真的很傷自尊,但是最近幾年奮起直追,在雙一流這一期建設中超額完成任務,而且建設控制與材料兩大優(yōu)勢學科群效果顯著,2020年還新評上兩位工程院院士,最近幾年國家三大獎評選中也是成果顯著,所以如果要是預測下一輪雙一流哪些大學會有變化,東北大學必然是一個大熱點!
2:雙一流學科大學新入選預測長春理工大學 (光學工程)
東北 財經(jīng) 大學(應用經(jīng)濟學)
中國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
山西大學(物理學)
燕山大學(機械工程)
南京工業(yè)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
江蘇大學(農(nóng)業(yè)工程)
浙江工業(yè)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
南京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
隨著下一輪雙一流評選的日益臨近,我也在每天思考這個問題 。
下一次,讓哪些大學新晉,又讓哪些大學出局呢?這還真是一件燒腦的problem!在上一次進入“ 雙一流俱樂部” 高校里,既包括原來的39所985高校,又新晉“鄭、云、新”3所大學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共42所),另外就是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計 137 所。
這137所雙一流高校中,有的大學雖然位列211工程建設高校,經(jīng)過多年人力、物力、財力的大量投入,按說綜合實力應該足夠強悍,但是在 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卻連一個A類學科都沒有,這樣的學校是不是應該出局?
但是問題來了,你讓這些學校出局,學校會干嗎?師生會答應嗎?地方政府會高興嗎?你不讓他它出局,別的實力派學校又要進來,只增不減,如何體現(xiàn)雙一流“動態(tài)調(diào)整”的初衷?
尤其是近幾年來,有的地方政府為了扶植某些高校進入下一輪雙一流,可謂是下了血本,又是下發(fā)文件,又是到處挖人,又是拿錢猛砸 。
而這些學校呢,也很爭氣,人家不僅有A類一流學科,而且又是拿國家級大獎,又是有杰青入選,不入雙一流,也的確說不過呀?怎么辦?
實在不行,我就把一些呼聲比較高的大學,比如 燕山大學、深圳大學、浙江工業(yè)大學,南京工業(yè)大學、廣東工業(yè)大學 等, 連同那些木有A類學科的大學 ,放到一個碗里,讓他們抓鬮,聽天由命,咋樣?運氣好呢,就入雙一流,運氣差點呢,就下一次,風水輪流轉(zhuǎn),今年到我家,大家看如何?
燕山大學,入局
立貼為證
四、國科大是什么學校?國科大屬于名牌大學嗎?
國科大全稱為中國科學院大學,是北京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體的雙一流高校。該校從2014年才開始招收本科生,所以一些高考生和家長們對這所學校不算特別了解。本期,圓夢志愿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這所國內(nèi)頂尖高校。
一、國科大是什么學校?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這所學校,圓夢志愿整理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發(fā)展進程,詳見下圖。
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本科生招生和培養(yǎng)的目的,主要是為中國科學院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眾所周知,中國科學院是國內(nèi)最頂尖的學術機構和研發(fā)中心,而發(fā)端于它的 中國科學院大學則是一所以精英化本科教育為特色,以科教融合為辦學模式的高水平大學,是中國科學院人才培育和儲備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之一。
二、國科大屬于名牌大學嗎?
1. 國科大的綜合實力
從校友會2020北京市最好大學排名榜單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全國沒有具體的名次,但是在星級排名和辦學層次上,該校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這3所大學相同??梢姡?國科大的綜合實力和它們是不相上下的,是當之無愧的名牌大學之一 。
2. 國科大的學科建設
根據(jù)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國科學院大學共有30個學科獲評A類,其中A+學科18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A+學科都為21個,可見 國科大在學科建設上,和北大清華不相上下 。
另外,在2020年ESI最新數(shù)據(jù)中, 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國際排名76位,位居內(nèi)地高校第一 。學校的材料科學和化學學科進入 ESI世界前萬分之一 ;材料科學、化學、環(huán)境科學與生態(tài)學、工程、植物和動物科學、農(nóng)業(yè)、地球科學7個學科進入 ESI世界前千分之一 。
所以說, 國科大是一所學科建設處于頂尖水平的名牌大學之一 。
3. 各省的錄取分數(shù)線
國科大是一所為中科院培養(yǎng)人才的頂尖高校,對于學生的高考分數(shù)自然要求非常高。根據(jù)學校2020年普通本科招生計劃,學校將在 北京、江蘇、陜西、四川、河南、湖南、云南、浙江、山東、遼寧、湖北、福建12個省市預計招收本科生約400人 (其中包含內(nèi)地西藏班和內(nèi)地新疆高中班8名)
我們來看看中國科學院大學 2019年以上12個省份的錄取分數(shù)線 :( 理科或不分科考生 )
福建?。鹤罡叻?72,最低分654
北京市:最高分679,最低分674
江蘇?。鹤罡叻?24,最低分410( 高考總分為480分 )
河南?。鹤罡叻?77,最低分662
云南?。鹤罡叻?16,最低分686
四川省:最高分701,最低分692
山東省:最高分684,最低分673
遼寧省:最高分683,最低分669
湖南?。鹤罡叻?71,最低分661
浙江?。鹤罡叻?94,最低分692
陜西?。鹤罡叻?93,最低分681
湖北?。鹤罡叻?77,最低分662
以國科大在四川省的理科最低錄取分數(shù)線692分和最高分701分為例 ,這兩個分數(shù)在2019年四川省理科的 高考位次分別為519和156 ,可見能夠考取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考生,在本省的位次都是拔尖的, 說國科大是國內(nèi)頂尖名牌大學,一點也不為過 。
我總結:中國科學院大學是一所為中國科學院培養(yǎng)人才的世界一流大學,學校不論在綜合實力還是在學科建設上,都是國內(nèi)頂尖,也是最難考的名牌大學之一。
以上就是關于國科大為什么不是雙一流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杭州最好小區(qū)排行榜(杭州最好小區(qū)排行榜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