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排行榜 > 專題列表 > 正文
景觀設計中的起承轉合應用(景觀中起承轉合的節(jié)點組織屬于)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景觀設計中的起承轉合應用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觀設計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現(xiàn)代園林景觀設計有哪些要注意的
1、園林景觀設計雷同化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極大地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各類園林景觀設計精品選接踵出版,園林景觀設計師不出家門即可獲取國內外相關信息和發(fā)展動態(tài)。對成功作品的學習以及對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難免使各地的景觀趨于雷同,產(chǎn)生“特色危機”,這同時也是建筑界所面臨的問題。
2、園林景觀設計圍墻化
傳統(tǒng)的小區(qū)園林景觀設計講究圍合的概念,一般先有圍墻創(chuàng)造一個“容器”,之后設計師開始賦予這一“容器”內的范圍以生命。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居住需求已不能滿足于狹小的空間范圍,人們需要更廣闊的生活和活動的空間,因此,小區(qū)的園林景觀設計必須要結合小區(qū)周圍環(huán)境的特點,突破傳統(tǒng)圍墻式設計,涉足更大范圍的設計領域,使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真正的融入這個社會。
3、園林景觀設計西方化
小區(qū)園林景觀設計應具有地方本土性特征,而不能過于崇洋媚外。例如不同的氣候、地形特征,會有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植物而言,北方城市的園林景觀多遍植松柏,耐寒耐旱;南方地區(qū)多以熱帶植物為主,四季鳥語花香。各地園林都有自己的個性特色。
以上就是大業(yè)園林的技術人員為大家介紹的現(xiàn)代園林景觀設計應該避免的問題有哪些,主要就是以上介紹的三點了,現(xiàn)代園林園林景觀設計不僅僅是要規(guī)劃一個城市的園林綠地系統(tǒng),而是要規(guī)劃一個區(qū)域、城市乃至整個國土的大地景觀,即大地景觀規(guī)劃,將整個區(qū)域、城市乃至整個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大園林,實現(xiàn)城市、區(qū)域乃至整個國家的園林化!
二、景觀設計中的園路設計
園路和多數(shù)城市道路不同之處,在于除了組織交通、運輸;還有其景觀上要求:組織游覽線路;提供休憩地面,園路、廣場的鋪裝、線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園林景觀一部分??傊?,園路引導游人到景區(qū),沿路組織游人休憩觀景,園路本身也成為觀賞對象。
園路的類型和尺度
一般綠地的園路分為幾種:
●主要道路。聯(lián)系全園,必須考慮通行、生產(chǎn)、救護、消防、游覽車輛。寬7~8米。
●次要道路。溝通各景點、建筑,通輕型車輛及人力車。寬3~4米。
●林蔭道、濱江道和各種廣場。
●休閑小徑、健康步道。雙人行走1.2~1.5米,單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過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達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為園林一景。
注意三點:
一是,園路的鋪裝寬度和園路的空間尺度,是有聯(lián)系但又不同的兩個概念。舊城區(qū)道路狹窄,街道綠地不多,因此路面有多寬,它的空間也有多大。而園路是綠地中的一部分,它的空間尺寸既包含有路面的鋪裝寬度,也有四周地形地貌的影響。不能以鋪裝寬度代替空間尺度要求。
一般園林綠地通車頻率并不高,人流也分散,不必為追求景觀的氣魄、雄偉而隨意擴大路面鋪砌范圍,減少綠地面積,增加工程投資。倒是應該注意園路兩側空間的變化,疏密相間,留有透視線,并有適當緩沖草地,以開闊視野,并借以解決節(jié)假日、集會人流的集散問題。園林中最有氣魄、最雄偉的是綠色植物景觀,而不應該是人工構筑物。
二是,園路和廣場的尺度、分布密度應該是人流密度客觀、合理的反映。上述的路寬,是一般情況下的參考值。“路是走出來的”,從另一方面說明,人多的地方,如游樂場、入口大門等,尺度和密度應該是大一些;休閑散步區(qū)域,相反要小一些,達不到這個要求,綠地就極易損壞。60~70年代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公園草地,被喻為金子鋪出來的,就是這個原因?,F(xiàn)在很多規(guī)劃設計,反過來夸大第五立面、鋪砌地坪的作用,增加建設投資,也導致終日暴曬,行人屈指可數(shù),于生態(tài)不利,不能不說是一種弊病。
當然,這也和園林綠地的性質、風格、地位有關系。例如,動物園比一般休息公園園路的尺度、密度要大一些;市區(qū)比郊區(qū)公園大一些;中國古典園林由于建筑密集,鋪裝地往往也大一些。建筑物和設備的鋪裝地面,是導游路線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園路,是園路的延伸和補充。
三是,在大型新建綠地,如郊區(qū)人工森林公園,因為規(guī)模宏大,幾千畝至萬畝,要分清輕重緩急,逐步建設園路。建園伊始,只要道路能達到生產(chǎn)、運輸?shù)囊螅?,?00~500米,其密度就可以了。隨著園林面貌的逐步形成,再建設其他園路和小徑、設施,以節(jié)約投資。初期建設也以只建園路路基最為合理有利,如南匯的濱海人工森林公園。
園路的線型
(1)規(guī)劃中的園路,有自由、曲線的方式,也有規(guī)則、直線的方式,形成兩種不同的園林風格。當然采用一種方式為主的同時,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補充。仔細觀察,上海楊浦公園整體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規(guī)則式的;復興公園則相反,雁蕩路、毛氈大花壇是規(guī)則式,而后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這樣相互補充也無不當。不管采取什么式樣,園路忌諱斷頭路、回頭路。除非有一個明顯的`終點景觀和建筑。
(2)園路并不是對著中軸,兩邊平行一成不變的,園路可以是不對稱的。最典型例子是浦東世紀大道:100米的路幅,中心線向南移了10米,北側人行道寬44米,種了6排行道樹。南側人行道寬24米,種了兩排行道樹;人行道的寬度加起來是車行道的兩倍多。
(3)園路也可以根據(jù)功能需要采用變斷面的型式。如轉折處不同寬狹;坐凳、椅處外延邊界;路旁的過路亭;還有園路和小廣場相結合等等(見圖)。這樣寬狹不一,曲直相濟,反倒使園路多變,生動起來,做到一條路上休閑、停留和人行、運動相結合,各得其所。
(4)園路的轉彎曲折。這在天然條件好的園林用地并不成問題: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話下。而上海一般就不是這樣。為了延長游覽路線,增加游覽趣味,提高綠地的利用率,園路往往設計成婉蜒起伏狀態(tài),但是上海園林用地的變化不大,往往一馬平川而根據(jù)不足。這時就必須人為地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來配合園路的轉折和起伏。例如,在轉折處布置一些山石、樹木,或者地勢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綠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彎、五步一曲,為曲而曲,脫離綠地而存在。陳從周說:“園林中曲與直是相對的,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以明・計成的話要做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
(5)園路的交叉要注意幾點:
▲避免多路交叉。這樣路況復雜,導向不明。
▲盡量靠近正交。銳角過小,車輛不易轉彎,人行要穿綠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寬度、鋪裝、走向上應有明顯區(qū)別。
▲要有景色和特點。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對景,讓人記憶猶新而不忘。
(6)園路在山坡時,坡度≥6,要順著等高線作盤山路狀,考慮自行車時坡度≤8,汽車≤15;如果考慮人力三輪車,坡度還小,為≤3。人行坡度≥10%時,要考慮設計臺階。園路和等高線斜交,來回曲折,增加觀賞點和觀賞面,未嘗不是好事。
(7)安排好殘廢人所到范圍和用路。
園路的鋪裝
建議采塊料-砂、石、木、預制品等面層,砂土基層即屬該類型園路。這是上可透氣,下可滲水的園林--生態(tài)--環(huán)保道路。之所以如此建議,是基于下面幾點考慮:
(1)符合綠地生態(tài)要求??赏笟鉂B水,極有利于樹木的生長,同時減少溝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補充。
(2)與園林景觀相協(xié)調。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跡。尤其是郊區(qū)人工森林這種類型綠地,粗獷一些并無不當。
(3)新建園林,尤其上海園林,往往因地形變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園路、廣場處于新填土之上。
(4)園林綠地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要不斷補充完善。這種路面鋪裝適于分期建設,甚至臨時放個過路溝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極容易不必如剛性路面那樣開腸剖肚。
(5)園林綠地除建設期間外,園路車流頻率不高,重型車也不多。
(6)是我國園林傳統(tǒng)做法的繼承和延伸。
塊料路面的鋪砌要注意幾點:
□廣場內同一空間,園路同一走向,用一種式樣的鋪裝較好。這樣幾個不同地方不同的鋪砌,組成全園,達到統(tǒng)一中求變化的目的。實際上,這是以園路的鋪裝來表達園路的不同性質、用途和區(qū)域。
□一種類型鋪裝內,可用不同大小、材質和拼裝方式的塊料來組成,關鍵是用什么鋪裝在什么地方。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強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線條簡潔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種石料,變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徑、小空間、休閑林蔭道,可豐富多采一些,如我國古典園林。要深入研究園路所在其他園林要素的特征,以創(chuàng)造富于特色、膾炙人口的鋪裝來。例如,杭州的竹徑通幽,蘇州五峰仙館與鶴所間的仙鶴圖與環(huán)境融洽一體,詩情畫意,躍然紙上。明・計成在《園冶》中對此早有論述"惟所堂廣廈中,鋪一慨磨磚,如路徑盤蹊,長砌多般亂石,中庭式宜疊勝,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選鵝子鋪成蜀錦。
□塊料的大小、形狀,除了要與環(huán)境、空間相協(xié)調,還要適于自由曲折的線型鋪砌,這是施工簡易的關鍵;表面粗細適度,粗要可行兒童車,走高跟鞋,細不致雨天滑倒跌傷、塊料尺寸模數(shù),要與路面寬度相協(xié)調;使用不同材質塊料拼砌,色彩、質感、形狀等,對比要強烈。
□塊料路面的邊緣,要加固。損壞往往從這里開始。
□側石問題。園路是否放側石,各有己見。筆者認為要依實而議定:
①看使用清掃機械是否需要有靠邊;
②所使用砌塊拼砌后,邊緣是否整齊;
③側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園路邊緣的目的;
④最重要的,是園路兩側綠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綠化尚未成型時,須以側石防止水土沖刷。
□建議多采用自然材質塊料。接近自然,樸實無華,價廉物美,經(jīng)久耐用。甚至于舊料、廢料略經(jīng)加工也可利用為寶。日本有種路面是散鋪粗砂,我們過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崗巖板也廣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如今拆房的舊磚瓦,何嘗不是傳統(tǒng)園路的好材料。按虹橋花園使用情況,厚150毫米以上塊石路面(通車),包含至鋪砌完成,價150元/平方米以內,彈街石價100元/平方米以內(以上未包含前期已施工碎石墊層)足比使用砼路而便宜。
園路與種植
(1)與園路、廣場有關的綠化形式有:
中心綠島、回車島等;
行道樹;
花缽、花樹壇、樹陣;
兩側綠化。
(2)最好的綠化效果,應該是林蔭夾道。郊區(qū)大面積綠化,行道樹可和兩旁綠化種植結合在一起,自由進出,不按間距靈活種植,實現(xiàn)路在林中走的意境。這不妨稱之為夾景;一定距離在局部稍作濃密布置, 形成阻隔,是障景。障點使人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棲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綠地則要多幾種綠化形式,才能減少人為的破壞。在車行園路,綠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車視距、轉彎半徑等要求。特別是不要沿路邊種植濃密樹叢,以防人穿行時剎車不及。
(3)要考慮把“綠”引伸到園路、廣場的可能,相互交叉滲透,最為理想:
使用點狀路面,如旱汀步、間隔鋪砌;
使用空心砌塊,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磚。波蘭有種空心磚,可使綠地占鋪砌面2/3以上。
在園路、廣場中嵌入花缽、花樹壇、樹陣。
(4)園路和綠地的高低關系。
設計好的園路,常是淺埋于綠地之內,隱藏于綠叢之中的。尤其是山麓邊坡外,園路一經(jīng)暴露便會留下道道橫行痕跡,極不美觀,因此設計者往往要求路比"綠"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由此帶來的是匯水問題,這時園路單邊式兩側,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淺的明溝,降雨時匯水瀉入的雨水口,天晴時乃是草地的一種起伏變化。
(5)城市道路的綠化,與道路的性質相關有很大不同,如高速公路、高架路、景觀大道、步行街等,這是另一個題目的文章了。
三、黑山石景觀石一般用于什么地方?
黑山石獨特自然、色澤渾厚,可擺放景區(qū)公園、小區(qū)等。如今黑山石備受歡迎,大部分應用于日式枯山水景觀,作庭園的點綴,構成庭院景觀中心,取其形,立其意,天然,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增色庭景。
四、中國現(xiàn)代園林的特點與發(fā)展方向
1*園林不僅是城市的容貌表現(xiàn),更是精神風貌的體現(xiàn),是市民使用頻繁的公共休閑場所。人們在物質上得到滿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國的園林事業(yè)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息息相關。中國現(xiàn)代園林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符合國際發(fā)展潮流的園林文化,是擺在每一個園林師面前的挑戰(zhàn)。
2*雖然中國現(xiàn)代風景園林設計還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和成功的經(jīng)驗可以照搬,但是中國現(xiàn)代風景園林的發(fā)展,既不能依賴于抄襲國際風景園林大師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國傳統(tǒng)的園林形式,應深入研究西方風景園林和中國傳統(tǒng)園林杰作中所蘊含的本質特征??梢哉f,設計觀念的國際一體化和設計手法的中國本土化,是中國現(xiàn)代風景園林發(fā)展的方向和捷徑。
3*中國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和卓越的園林文化遺產(chǎn)是現(xiàn)代風景園林師的寶貴財富。其中蘊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現(xiàn)地域景觀的手法,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借鑒,并融匯貫通于實踐之中。實際上,現(xiàn)代國際風景園林設計大師無不從前人的理論與實踐中吸取了大量的設計理念與靈感。就中國傳統(tǒng)園林而言,有許多極富現(xiàn)代意義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現(xiàn)代風景園林師去繼承和發(fā)揚。
4*中國現(xiàn)代園林的特點
園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質是一種追求愉悅的純粹精神活動。園林的本質可以說是自然之人化和人的自然化。那么,也可以說園林文化的基本線索:使自然人化和使人自然化。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中國味,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小中見大的空間效果,將全園劃分景區(qū)、水面的設置、游覽路線的逶迤曲折以及樓廊的裝飾等都是“小中見大”的空間表現(xiàn)形式。“大”和“小”是相對的,現(xiàn)代較大的園林空間的景觀分區(qū)以及較小的園林空間中景觀的濃縮,都是“小中見大”的空間表現(xiàn)形式和造園手法。關鍵是“假自然之景,創(chuàng)山水真趣,得園林意境?!?
2、布局流暢。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布局和整個園林的內容、形式、工程技術和文化藝術融為一體,遵循起、承、轉、合的章法,使景觀移步異景,也對場地的缺陷進行良好的彌補。用地廣闊者不顯空乏,狹小者不顯擁促,狹長者不顯冗長,扁闊者不顯短淺。
3、植物造景,在現(xiàn)代園林設計中,利用生態(tài)學原理,合理化選擇植物種類、精心配置,充分利用自然形和幾何形的植物進行構圖,通過平面與立面的變化,造成抽象的圖形美與色彩美,形成高質量的綠化景觀,使作品具有精致的舞臺效果;
4、抽象性、寓意性,具有意境,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它不脫離具體物象,也不脫離群眾的審美情趣,把中國園林中的山石、瀑布、流水等自然界景物抽象化,使它帶有較強的規(guī)律性和較濃的裝飾性,在寓意性方面延續(xù)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tǒng)。
5、漸進的空間組織,動靜結合、虛實對比,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引人入勝、漸入佳境的空間組織手法和空間的曲折變化,常常將園林整體分隔成許多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不同個性的空間,并且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參差交錯、互相掩映,將自然、山水、人文、景觀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別表現(xiàn),使人看到空間的局部,似乎是沒有盡頭的。過渡、漸變、層次、隱喻等西方現(xiàn)代園林的表現(xiàn)手法,在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同樣得到完美運用。
5*中國現(xiàn)代園林的發(fā)展
現(xiàn)代園林設計以自然為主體,是依據(jù)自然規(guī)律對遭到破壞的自然進行人工整治,或減少對自然的人為干擾,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類活動空間?,F(xiàn)代園林提出的自然化的設計概念,不同于傳統(tǒng)的模仿自然的概念,是要在原始的自然與營建的自然之間建立一種新的聯(lián)系,使營建的自然真正具有自然的功能與屬性。因此,一個好的園林作品,并不是憑空臆想出來的,而是從“鄉(xiāng)土”中“生長”出來的。正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園林景觀”。對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徑。
6*中國現(xiàn)代風景園林的發(fā)展,必須依賴于本土風景園林師的艱苦努力。中國風景園林師必須關注風景園林的本土化研究,積極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觀文化特征的風景園林作品。風景園林師的作用就像園丁一樣,要充分了解自己腳下的這片熱土,要精心選育適合這片“水土”的種子,并加以精耕細作、細心呵護,使其健康成長。
現(xiàn)代園林設計師要開闊思路,挖掘古典園林的現(xiàn)實意義,把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造園手法、空間布局形式、造園要素以及文化等等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使中國園林和人文在祖國大地上遍地開花,得到延續(xù)和發(fā)揚光大。造園既可以遵從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鑒西方的表現(xiàn)形式,兩者都不排斥。古今結合、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必然的趨勢。對古今中外的造園史、造園術以及它們的美學思想、歷史文化條件進行探討,繼承傳統(tǒng),吸取精華,取西方之長,補中國園林之短,融中國文化思想之內涵與西方現(xiàn)代之觀念創(chuàng)造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園林,沿著民族文化的人文,以嚴謹?shù)膽B(tài)度進行設計。
純粹的模仿和復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對西方及古典園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襲拼湊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態(tài)度,融會貫通,方可運用自如,創(chuàng)造出更精彩、層次更高的新園林,再創(chuàng)中國園林的輝煌時代。
綜上所述,深入了解國際一體化的風景園林設計理念,借鑒中國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營造具有深刻內涵、本土特色鮮明、生物多樣性的風景園林作品,是促進城市園林綠地系統(tǒng)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國現(xiàn)代風景園林正確的發(fā)展方向。
以上就是關于景觀設計中的起承轉合應用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景觀設計師考什么專業(yè)好(景觀設計師考什么專業(yè)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