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排行榜 > 專題列表 > 正文
中西園林景觀設計圖差異(中西園林景觀風格的差異)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中西園林景觀設計圖差異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觀設計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中西方園林風格差異
園林的概念隨著社會歷史和人類知識的發(fā)展而變化的。不同歷史發(fā)展階段有著不同的內容和適用范圍,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樣。歷史上,園林在中國古籍里根據(jù)不同的性質也稱作園、囿、亭、庭園、園池、山池、池館、別業(yè)、山莊等。英美各國則稱之為Garden,Park,Landscape, 它們的性質、規(guī)模雖不完全一樣,但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定: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圍內,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為地開辟山水地貌,結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構成一個供人們觀賞、游憩、居住的環(huán)境。
在中國的園林發(fā)展過程中,由于政治、經(jīng)濟、文化、背景、生活習俗和地理氣候條件的不同,形成了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兩大派系,它們各具特色?;始覉@林主要分布于北方,規(guī)模宏偉,富麗堂皇,不脫嚴謹莊重的皇家風范;私家園林分為江南園林和嶺南園林兩個分支,江南園林自由小巧,古樸淡雅,具有塵慮頓消的精神境界;嶺南園林布局緊湊,裝修壯美,追求賞心悅目的世俗情趣。中國園林作為世界園林體系中的一大分支,都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風景園,都富于東方情調。這個造園系統(tǒng)中風貌各異的兩大派系,都表現(xiàn)了中國園林參差天趣,豐富多彩的美。
(1)皇家園林?;始覉@林追求宏大的氣派和“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意志,形成了“園中園”的格局。所有皇家園林內部幾十甚至上百個景點中,勢必對某些江南袖珍小園的仿制和對佛道寺觀的包容,同時,出于對整體宏偉大氣勢的考慮,必需安排一些體量巨大的單體建筑及組合豐富的建筑群落,這樣一來也往往比較明確的軸線關系或主次分明的多軸線關系帶入到本來就強調因山就勢,巧若天成的造園理法中。
(2)私家園林。
①江南園林:江南園林大多數(shù)是宅園一體的園林,將自然山水濃縮于住宅之中,在城市里創(chuàng)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居住環(huán)境,它是可居、可賞、可游的城市園林,是人類的理想家園。
江南園林的疊山、石料以太湖石和黃石為主,能夠仿真山之脈絡氣勢做出峰巒、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磯,或以散置,或倚墻徹壁山等等,更有以假山作為園林主景的疊山技藝手法高超,稱盛時,蘇州環(huán)繡山莊的假山堪稱個中佳作。
②嶺南園林:嶺南園林亦以宅園為主,一般都做成庭園的形式,疊山多因姿態(tài)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鑲,很有水云流暢的形象,沿海也有用珊瑚石堆疊假山的,建筑物通透開敞,以裝飾的細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畫風長。由于氣候溫暖,觀賞植物的品種繁多,園林中幾乎一年四季都是花團錦簇,綠陰蔥郁。
西方園林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臘,18、19世紀的西方園林可以說是勒諾特風格和英國風格這兩大主流并行發(fā)展,互為消長,當然也產生出許多混合型的實體,下面我們就幾個典型的園林國家來看一下其園林的特色。
(1)意大利文藝復興園林。別墅園為意大利文藝復興園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類型。別墅園多半建置在山坡地段上,就坡勢而做成若干層的臺地,即所謂“臺地園”(Terrace Garden)主要建筑物通常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處,在它前面沿山坡而引出的一條中軸線上開辟一層層臺地,分別配置平臺、花壇、水池、噴泉和雕塑。各層臺地之間以蹬道相聯(lián)系。中軸線兩旁栽植黃楊、石松等樹叢作為園林本身與周圍自然環(huán)境的過渡。站在臺地上順著中軸線的縱深方向眺望,可以收攝到無限深遠的園外借景,這是規(guī)整式與風景式相結合而以前者為主的一種園林形式。意大利文藝復興園林中還出現(xiàn)一種新的造園手法——繡毯式的植壇(Perterre),即在一塊大面積的土地上,利用灌木花草的栽植鑲嵌組合成各種紋樣圖案,好像鋪在地上的地毯。
(2)法國古典主義園林:法國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湖泊,法國人并沒有完全接受“臺地園”的形式,而是把中軸線對稱均勻齊的規(guī)整式園林布局手法運用于平地造園。
以凡爾賽為代表的造園風格被稱作“勒諾特式”或“路易十四式”在18世紀時風靡全歐洲及至世界各地,德國、奧地利、荷蘭、俄國、英國的皇家和私家園林大部分都是“勒諾特式”的,我國圓明園內西洋樓的歐式庭園亦屬于此種風格。
凡爾賽宮占地極廣,大約600h㎡。是由當時著名的造園家勒諾特(Andre Le Notre)設計規(guī)劃的,它有一條自宮殿中央往西延伸長達25m 的中軸線,兩側大片的樹林把中軸線襯托成為一條極寬闊的林陰大道,自東向西一直消逝在無限的天際,林陰大道的設計分為東西兩段:西段雙水景為主,包括十字形的大水渠和阿波羅水池,飾以大理石雕塑和噴泉。十字水渠橫臂的北端為別墅園“大特里阿農”(Grand Tfianon),南端為動物飼養(yǎng)園。東段的開闊平地上則是左右對稱布置的幾組大型的繡毯式植壇。林陰大道兩側的樹林里隱蔽地布列著一些洞府、水景劇場(Water Theatre)、迷宮、小型別墅等,是比較安靜的就近觀賞的場所,樹林里還開辟出許多筆直交叉的林陰小路,它們的盡端都有對景,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視景線(Vista),故此種園林又叫做視景園(Vista Grand)。
(3)英國自然式風景園林。如茵的草地、森林、樹從與丘陵地貌相結合,構成了英國天然風致的特殊景觀,這種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促進了風景畫和田園詩的興盛,而風景畫和浪漫派詩人對大自然的縱情謳歌又使得英國人對天然風致之美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英國的風景式園林興起于18世紀初期。與“勒諾特”風格完全相反,否定紋樣植壇、筆直的林陰道、方壁的水池、整形的樹木,揚棄了一切幾何形狀和對稱均齊的布局,代之以彎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樹叢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講究借景和與園外的自然環(huán)境的相融合。
這時候,通過在中國耶穌會傳教士致羅馬教廷的通訊,以圓明園為代表的中國園林藝術被介紹到歐洲。英國皇家建筑師張伯斯(William Chambers)兩度游歷中國,歸國后著文盛談中國園林并在他所設計的丘園(Kew Garden)中首次運用所謂“中國式”的手法。
(4)日本園林。
日本園林受中國園林的影響很大,在運用風景園的造園手法方面與中國園林是一致的,但結合日本的地理條件和文化傳統(tǒng),也發(fā)展了它的獨特風格而自成體系。
日本園林的類型與特征:
①池泉筑山庭:平安時期,日本逐漸擺脫對中國文化的直接模仿,著重發(fā)展自己的文化,日本是一個島國,接近海洋而風景秀麗,真正反映日本人民對祖國風致的喜愛和海洋島嶼的感情,具有日本特色的園林也正是這個時期發(fā)展起來的,即所謂“池泉筑山庭”。
②枯山水平庭:13世紀時,從中國傳入禪宗,佛教和南宗山水畫,禪宗的哲理和南宗山水畫的寫意技法給予園林以又一次重大影響,使得日本園林呈現(xiàn)極端的寫意和富于哲理的趨向,這也是日本園林不同中國最大的最主要特點,“枯山水平庭”即此種寫意風格的典型。
“枯山水”很講究置石,主要是利用單塊石頭本身的造型和它們之間的配列關系。石形務求穩(wěn)重,底廣頂削,不做飛梁,懸挑等奇構,也很少堆疊成山。這與我國的疊石很不一樣。
③“茶庭”?!安柰ァ钡拿娣e比“池泉筑山庭”小,要求環(huán)境安靜,便于沉思冥想,故造園設計比較偏重于寫意。人們要在庭園內活動,因此用草地代替白沙,草地上鋪設石徑,散置幾塊山石并配以石燈和幾枝姿態(tài) 曲的小樹,茶室門前設石水缽,供客人凈水之用。
④“回游式”風景園。桂齋宮是日本“回游式”風景園的代表作品,其整體是對自然風致的寫實模擬,但就局部而言則又以寫意的手法為主。這座園林以大水池為中心,池中布列著一個大島和兩個小島,宛然受中國園林的“一池三山”的影響。
今天,中國園林的范圍和內容更為廣泛了。它不僅包括古代流傳下來的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風景名勝園林等重要組成部分,還擴大到人們游憩活動的大部分領域:居住區(qū)的綠地公園、街心游園、城市各種形式的公園以及城市周邊大塊綠地、自然風景區(qū)、國家公園瀏覽區(qū)和療養(yǎng)勝地等等。園林的形式也呈現(xiàn)百花爭艷之景。
西方人已經(jīng)開始越來越欣賞和喜愛東方的園林設計,并開始進行研究和學習。在東方的園林設計中更加注重每個部分的安排和擺放,比如植物、巖石、沙礫層、水和各種木制結構而不是以規(guī)模大小取勝。東方建筑中室內外之間的聯(lián)系較西方要接近得多。舉例來說,傳統(tǒng)的日式房屋裝有大面積的推拉門,門外即是花園,因此當門一被拉開,便陡然縮短了室內外之間的距離感。居住區(qū)域仿佛一下延伸到了自然景當中,同緊鄰住宅的花園融為一體。有趣的是,正是當時這些花園為領導當今建筑潮流的私家花園別墅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但是,在西方園林中,傳統(tǒng)仍是設計的根基,在造型上仍采用理 的方式去錘煉形式與探索空間,仍然以和諧完美作為設計所追求的終極目標。當然這種和諧完美,不局限于形式本身,而是形式與現(xiàn)代園林服務與社會和大多數(shù)人的諸多功能與需求的統(tǒng)一。而且這也是當代西方園林設計的主流。
二、中西園林建筑的異同點
理念與幻想的異同
法國著名文學家維克多·雨果高度概括過東西方兩大建筑體系之間的根本差別。他認為:“藝術有兩種淵源:一為理念——從中產生了歐洲藝術;一為幻想——從中產生了東方藝術?!币簿褪钦f,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著力處在于兩度的立面與三度的形體等;而中國建筑則具有繪畫的特點,其著眼點在于富于意境的畫面,不很注重單座建筑的體量、造型和透視效果等,而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單體為單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間上延伸的群體效果。西方重視建筑整體與局部,以及局部之間的比例、均衡、韻律等形式美原則;中國則重視空間,重視人在建筑環(huán)境中“步移景異”的空間感受,是動態(tài)美、空間美、傳神美的統(tǒng)一。因此,可以認為,歐洲建筑的理念性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實”上,而中國建筑的幻想性則主要體現(xiàn)在“空”上。
世界園林的四大流派
世界園林的四大流派(465)
世界各國的園林形態(tài)是一種民族文化的體現(xiàn),它是在一定的范圍內,根據(jù)自然、藝術和工程技術規(guī)律,主要由地形地貌、山水泉石、動植物、廣場、園路及建筑小品等要素組合、建造的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的空間境域。
模仿與寫意
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起源于模仿,藝術是模仿的產物。古希臘建筑中的不同柱式建筑就是模仿不同性別的人體美。歐洲人較為重視形式邏輯,講求逼真,依仗論證,注重體現(xiàn)幾何分析性,在建筑的藝術構思與總體布局上較為強調對稱、具象以及模擬幾何圖案美。中國人則重視人的內心世界對外部事物的領悟、感受和把握,以及如何藝術地體現(xiàn)出這種心智的領悟和內心的感受,具有很強的寫意性。它是一種抽象美的概括與感悟,是某種有形實景與它所象征的無限虛景的結合或者融匯,所追求的是“得意忘象”的意境。中國人也講究逼真、論證,但須以寫意性的“傳神”為前提,且形似遜于神似。比如,我國古典建筑物頂上的形如飄風的飛檐翼角,其傳神的寫意性極富唐代畫家張文通所謂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激情,給人以強大的心理感染力。
禮樂與邏輯
禮樂的概念來源于春秋時期的《樂記》,即美與善、藝術和典章、情感與理性、心理和倫理的密切關系。禮是社會的倫理標準,樂是社會的情感標準,“禮樂相濟”或禮樂密切配合就是中國理性精神的表現(xiàn)形態(tài)??梢哉f,中國建筑的藝術感染力就是在理性(禮)基礎上所散發(fā)出的浪漫情調(樂),它所體現(xiàn)與蘊涵的是中國建筑的某種“詩意”美。這一點與中國人在行為方式上的“思方行圓”的處事方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西方建筑文化比較注重邏輯與論證,其特征可歸結為理性與抗爭精神、個體與主體意識、天國與宗教理念、建筑藝術處理的合理性與邏輯性,以及強調藝術、技術、環(huán)境的協(xié)調與布局,重視比例的適當與藝術的精巧,等等。所有這些特性,在歐洲人的建筑理論中都有所提及或有較多的闡述,在其建筑實體中也有較多的表現(xiàn)。
封閉與開放
中國的四合院、圍墻、影壁等,顯示出某種內向、封閉甚至“一勞永逸”的茍安思想傾向,乃至有人認為:“封閉的庭院象征著我們封閉的社會”、“中國是一個‘秦磚漢瓦’的圍墻的世界”……西方強調應以外部空間為主,稱中心廣場為“城市的客廳”、“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將室內轉化為室外的意向。比如,始建于1756年的法國凡爾賽宮,其占地220畝的后花園與兩旁對稱且裁剪整齊的樹木、一個接一個的水池群雕相即相融,一直伸向遠方的城市森林……中國一些較大的宅院或府第,一般都把后花園模擬成自然山水,用建筑和院墻加以圍合,內有月牙河,三五亭臺,假山錯落……顯然有將自然統(tǒng)攬于內的傾向??梢哉f,這是中國人對內平和自守、對外防范求安的某種單純防守性、自我封閉性、內向抑制性的文化心態(tài)在建筑上的反映和體現(xiàn)。
保守與進取
中國人營造的園林或偏愛的自然勝景等,一般都清高隱逸,或避世脫俗,反映了長期生活在農業(yè)社會的中國人,對自然環(huán)境的悠遠情誼和守土重農的田園意識。在建筑的整體布局、空間設置、功能劃分等方面,則比較注重別人與自我的“安其居,互不相犯”的內在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國人傾于保守、防范、協(xié)和相安的心理需要,也似乎與“外求自保,內得心安”的品性修養(yǎng)之取向同出一轍。歐洲大陸的規(guī)則式園林無論在布局、構圖及意境等多方面,都給人以眼界開闊、構思宏偉、手法復雜、情調浪漫之感;而其幾何式園林則體現(xiàn)了天人對立、人定勝天、天人相分的思維習慣與精神理念。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反映了西方人征服自然的外向、進取、外求的行為模式與價值取向。
群體與個體
中國建筑尤其是院落式建筑注重群體組合,“院”一般是組合體的基本單位,這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較為強調群體而抑制甚至扼制個性發(fā)展的反映,或與之有很大的關系。比如,一望無際的大大小小、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從地面上層層展開,在時間中呈現(xiàn)她的音韻,每一片青一色的灰色屋頂下,安住著一個溫暖的家。若在雨中觀景,一派“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叢樹萬人家”的意境更顯得格外幽遠與深長,耐人尋味。而西方的單體建筑則表現(xiàn)個性的張揚和“人格”的獨立,認為個體突出才是不朽與傳世之作。像法國巴黎的萬神廟、高達320米的埃菲爾鐵塔,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比薩斜塔,美國波士頓的約翰·漢考克大廈等等,都是這一哲學思想或文化理念的典型表現(xiàn)。這些卓然獨立、各具風采的建筑,能給人以突出、激越、向上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靜態(tài)與動態(tài)
中國園林里的水池、河渠等,一般都呈現(xiàn)某種婉約、纖麗之態(tài),微波弱瀾之勢。其布局較為注重虛、實結合,情致較為強調動、靜分離且靜多而動少。這種構思和格局較為適于塑造寬松與疏朗、寧靜與幽雅的環(huán)境空間,有利于凸現(xiàn)清逸與自然、變換與協(xié)調、寄情于景的人文氣質,表達“情與景會,意與象通”的意境。宛如中國的山水畫,一般都留有些許的“空白”,以所謂的“知白守黑”達到出韻味、顯靈氣、現(xiàn)意蘊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而西方園林中的噴泉、瀑布、流泉等,大都氣韻恢宏而且動態(tài)感較強,能表現(xiàn)出某種奔放、靈動、熱烈、前涌之勢。這一點猶如中國人發(fā)明了氣功(靜態(tài)),而西方人發(fā)展了競技體育(動態(tài))一樣,其間的異同與意趣,既令人困惑,又十分的耐人尋味。
含蓄與外露
中國較為強調曲線與含蓄美,即“寓言假物,不取直白”。園林的布局、立意、選景等,皆強調虛實結合,文質相輔?;蜃非笞匀磺橹?,或鐘情田園山水,或曲意寄情托志。工于“借景”以達到含蓄、奧妙,姿態(tài)橫生;巧用“曲線”以使自然、環(huán)境、園林在個性與整體上互為協(xié)調、適寧和恬、相得益彰而宛若天開?!扒捎谝蚪?,精在體宜”的手法,近似于中國古典詩詞的“比興”或“隱秀”,重詞外之情、言外之意??此坡唤?jīng)心、行云流水,實則裁奪奇崛、縝密圓融而意蘊深遠。西方則以平直、外露、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為美,比如開闊平坦的大草坪、巨大的露天運動場、雄偉壯麗的高層建筑等等,皆強調軸線和幾何圖形的分析性,平直、開闊、外露等無疑都是深蘊其中的重要特征,與中國建筑的象征性、暗示性、含蓄性等有著不同的美學理念。
承襲與創(chuàng)新
中國對形式美和工程技術的把握常憑直覺與經(jīng)驗,較為注重技能的掌握和技巧的運用。在建筑理論、建筑知識的教習上,一般采取師徒承襲或者口傳心授的方式。在建筑技能或營造技法的傳遞線路上,以師徒相授或父子相傳為主,若無后繼或后學,則往往人亡而藝絕。在建筑技能、技法的運用上,一般沿襲多于創(chuàng)新。在建筑式樣的選擇上,也往往是模仿大于超越。在建筑理論上,注重對建筑材料、施工技術和管理心得的記述,缺乏詳盡的總結梳理和理論建樹。相對而言,西方則從幾何分析入手,強調建筑數(shù)據(jù)的嚴格與精確,較為重視建筑理論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新的建筑形式,倡導并積極形成不同的建筑風格與流派,建筑教育則采取系統(tǒng)的、理性化的方式,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和中西醫(yī)在從業(yè)方式、藥理運作、術業(yè)傳授等方面的分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中國文化的兼容性,又決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不排斥外來文化,而是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加以吸收和創(chuàng)造,使之更好地融入本民族的文化體系之中。從建筑風格上看,約公元前后東漢時期,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引進了印度塔的形式創(chuàng)造了中國塔。唐代以后,伊斯蘭教從中東傳入,引進了伊斯蘭清真寺建筑創(chuàng)造了中國的清真寺建筑群樣式。在18世紀清乾隆時期,引進了意大利式的花園建于北京的圓明園內,等等。應該說,中國是相當注意引進、吸收外來優(yōu)秀建筑風格和設計手法的。
總之,城市、園林、建筑等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它的背后有著深刻的文化印跡和濃厚的人文精神要素。重視文化傳統(tǒng),探求民族特色,激活本國特殊的文化價值等,已成為國際性建筑思潮之一,建筑風格進入了“各顯神通”的時代,人文追求成為建筑新的價值衡量尺度。通過比較中西建筑文化的若干差異,可以看到中西建筑風格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獨特的表現(xiàn)韻味。由此,要產生具有中國氣派與文化底蘊、歷史精神與民族風貌的城市、園林和建筑,就必須在借鑒其他民族優(yōu)秀建筑文化的基礎上,努力將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把民族的、時代的、文化的、發(fā)展的要素結合起來,才能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建筑作品和體現(xiàn)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
世界園林可以分為四大流派:
中國自然山水園。中國園林充分體現(xiàn)著天人合一的理念,體現(xiàn)著人們順應自然,以求生存與發(fā)展的思想。在造園技法上是模擬自然而高于自然,即“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它以人工或半人工的自然山水為骨架,以植物材料為肌膚,在有限的空間里創(chuàng)造無限的風光。又運用隔景、障景、框景、透景等手法分隔組合空間,形成多樣而統(tǒng)一的不同景點,可謂步移景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宋代以后,又在模擬自然的基礎上,強化人們精神思想和文化上的追求,形成寫意山水園,以詩詞歌賦命題、點景,作為造園的指導思想。達到詩情畫意的境地,已成為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精髓。
意大利臺地式別墅園。由于意大利地處南歐地中海亞平寧半島,夏季炎熱干旱,冬季溫暖濕潤,三面為坡,只有沿海一線為狹窄的平原。因此自古以來,意大利的貴族、富豪多背靠山坡、面向大海建造宅院別墅。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成為經(jīng)濟繁榮的中心,使園林作為一種文化形態(tài)也達到極盛時期。特別是古希臘的建筑師、園林師為逃避土耳其入侵者,大批逃亡意大利,使希臘古羅馬帝國時期的文化在該國得以復興,并得到高度發(fā)展。臺地園的造園模式是在高聳的歐洲杉林的背景下,自上而下,借勢建園,房屋建在頂部,向下形成多層臺地;中軸對稱,設置多級瀑布、疊水、壁泉、水池;兩側對稱布置整形的樹木、植籬及花卉,以及大理石神像、花缽、動物等雕塑。人們在林中,居高臨下,海風拂面,一種獨特的地中海風光盡收眼底。
法國宮廷式花園。法國地處氣候溫和的平原地帶,王室、貴族占據(jù)著遼闊的領地,領地四周為茂密的森林。因此,其園林的形式從整體上講是平面化的幾何圖形,也就是以宮殿建筑為主體,向外輻射為中軸對稱,并按軸線布置噴泉、雕塑。樹木采用行列式栽埴,大多整形修剪為圓錐體、四面體、矩形等,形成中心區(qū)的大花園。茂密的林地中同樣以筆直的道路通向四處,以方便到較遠的地方騎馬、射獵、泛舟、野游。著名的凡爾塞宮可謂經(jīng)典之作。
英國自然風致式園林。英倫三島基本上為高低起伏的丘陵,為大西洋海洋性氣候帶,雖為高緯度,但受大洋暖流影響,使得四季冷涼而濕潤。由于陰霾、大霧的天氣居多,人們渴望陽光明媚的好天氣出現(xiàn),因此英格蘭和蘇格蘭民族對園林的形式就形成了崇尚自然的理念,遠處片片疏林草地,近觀成片野花,曲折的小徑環(huán)繞在丘陵間,木屋陋舍點綴其中,沒有更多的人工雕琢之氣。倫敦園為典型之作。
以上四大流派的園林風格,作為一種文化形態(tài)輻射影響著周邊國家,這就形成了所謂的歐陸風情及東方園林兩大體系。
參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219874.html?an=1&si=2
三、英國風景園林與中國風景園林的區(qū)別
1、歷史發(fā)展不同
中國園林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珍寶,造園藝術更是源遠流長,早在周武王時期就有建宮苑的活動;而英國園林發(fā)展較晚,從18世紀才開始進入莊園園林化時期,追求藝術的自然美.
2、特點不同
中國園林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園林以自然的山、水、地貌為基礎,但不是簡單的利用,而是有意識、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加工,再現(xiàn)一個高度概括、提煉、典型化的自然。而英國園林注重比例感,曾受到法國古典主義的影響,崇尚經(jīng)驗主義,多為模仿自然風景畫的創(chuàng)作。
3、文化氛圍不同
中國的園林追求與自然的結合,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具有高雅的文化意境。中式造園除了憑借山水、花草、建筑所構成的景致傳達意境的信息外,還將中國特有的書法藝術形式,如匾額、楹聯(lián)、碑刻藝術等融入造園之中,深化園林的意境。
而英國園林以草地為主,生長著自然形態(tài)的老樹,有曲折的小河和池塘。18世紀下半葉,浪漫主義漸漸興起在園林的創(chuàng)造中,自然風致園發(fā)展成為圖畫式園林,具有了更浪漫的氣質,有些園林甚至保存或制造廢墟、荒墳、殘壘、斷碣等,以造成強烈的傷感氣氛和時光流逝的悲劇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園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英國園林
四、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及中西古典園林的不同
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從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一般有兩種分類法。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園林
是專供帝王休息享樂的園林。古人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統(tǒng)治階級看來,國家的山河都是屬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點是規(guī)模宏大,真山真水較多,園中建筑色彩富麗堂皇,建筑體型高大?,F(xiàn)存為著名皇家園林有:北京的頤和園、北京的北海公園、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
2.私家園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賈等休閑的園林。其特點是規(guī)模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瓏,表現(xiàn)其淡雅素凈的色彩?,F(xiàn)存的私家園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蘇州的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網(wǎng)獅園,上海的豫園等。
二、按園林所處地理位置分
1.北方類型
北方園林,因地域寬廣,所以范圍較大;又因大多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麗堂皇。因自然氣象條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園石和常綠樹木都較少。由于風格粗獷,所以秀麗媚美則顯得不足。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其中尤以北京為代表。
.江南類型
南方人口較密集,所以園林地域范圍??;又因河湖、園石、常綠樹較多,所以園林景致較細膩精美。因上述條件,其特點為明媚秀麗、淡雅樸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積小,略感局促。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無錫、蘇州、杭州、揚州等地,其中尤以蘇州為代表。
3.嶺南類型
因為其地處亞熱帶,終年常綠,又多河川,所以造園條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顯的特點是具有熱帶風光,建筑物都較高而寬敞。現(xiàn)存嶺南類型園林,有著名的廣東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番禹的余蔭山房等。
--------------------------
中西古典園林的區(qū)別
中國傳統(tǒng)園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載體,它不僅客觀而又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歷代王朝不同的歷史背景、社會經(jīng)濟的興衰和工程技術的水平,而且特色鮮明地折射出中國人自然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演變,蘊含了儒、釋、道等哲學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詩、畫等傳統(tǒng)藝術的影響;它凝聚了中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與智慧。而且與西方園林藝術相比,它突出地抒發(fā)了中華民族對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環(huán)境的向往與熱愛。
1990年,中國的風景名勝泰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自1994年起,中國承德的避暑山莊、北京的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留園和環(huán)秀山莊先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從而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這進一步說明中國傳統(tǒng)園林具有令人折服的藝術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它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獨樹一幟,風流千載。
中國古代神話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瑤池”和黃帝所居的“懸圃”都描繪成景色優(yōu)美的花園。青山碧水,這正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生活環(huán)境。據(jù)古文字記載,中國奴隸制的后期殷周出現(xiàn)了方圓數(shù)十里的皇家園林--囿,這是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雛形。秦漢時期,則產生了氣勢更加宏偉、占地面積達數(shù)百里、通過在自然山水環(huán)境中布置大量離宮別館而形成的山水宮苑。魏晉時期,儒、釋、道的思想,導致園林化的寺廟一一寺廟園林的產生,而此時樸素的山水詩、山水畫帶動了文人士大夫園林的發(fā)展。唐宋時代,山水詩、山水畫的水平處于巔峰狀態(tài),因此寫意山水園就應運而生。到了明清時代,寫意山水園的發(fā)展達到高潮,造園藝術更加趨于成熟、完美。這時,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文人士大夫,都在園林中追求著更真實的生命體驗,寄托進了更多的審美情懷與社會理念。這就使中國園林帶有了強烈的象征特色。
這種象征特色首先表現(xiàn)在園林和園中景點的命名上。中國園林的名稱并不直接與園主的名稱
相關,而更多地是與園主的人格理想相關。北京頤和園的前身叫清漪園。1886年重修后,西太后取意“頤養(yǎng)沖和”改用現(xiàn)名。這位曾“垂簾聽政”的“女皇”企盼“天下太平”,并能讓她“頤養(yǎng)天年”。無錫“寄暢園”的名稱則表達出它的主人希望自己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在中國及其文學作品中還有不止一處的“大觀樓”、“大觀園”,這既是說此處視野開闊、景色秀麗,也是說在此游覽、寄居的人要豁達、達觀。據(jù)史料記載,漢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就有一處園中園叫“博望苑”,指登高望遠、親近自然,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滋養(yǎng)和升華。
據(jù)專家考證,早在公元6世紀的時候,中國傳統(tǒng)園林藝術就傳到了韓國和日本,并在那里生根、開花、結果。18世紀的時候,中國傳統(tǒng)園林藝術又傳至歐洲,對當時風行的、規(guī)則式的英法園林產生了很大沖擊,一時間,仿建中國自然式園林在歐洲成為一種時尚。與此同時,歐洲的畫家和傳教士又應邀在中國北京的圓明園,創(chuàng)造了一組以洛可可風格為主又融有中國民族文化形式的西洋樓,開創(chuàng)了中西園林合作的先河。
中國傳統(tǒng)造園藝術的最高境界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實際上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園林中的體現(xiàn)。具體來講,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園林是按下面的原則來營造的。
1、構架山水。
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大自然懷有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對山環(huán)水抱構成的生存環(huán)境更為熱愛,山與水在風水理論中被認為是陰陽兩極的結合。而孔子曾指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從而把山水與人的品格結合起來。中國獨特的地理條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觀對中國造園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難怪中國人如此狂熱地在自然的山水中營造園林,或是在都市園林中構架自然的山水。
2、模擬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數(shù)次派人赴傳說中的東海三仙山——一蓬萊、方丈、瀛洲去獲取長生不老之藥,但都沒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蘭池宮中建蓬萊山模仿仙境來表達企望永生的強烈愿望。漢武帝則繼承并發(fā)揚了這一傳統(tǒng)。在上林苑建章宮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萊、方丈、流洲三仙山,自此,開創(chuàng)了“一池三山”的傳統(tǒng)。
3、移天縮地。
中國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有限的空間表達無限的內涵。宋代宋徽宗的艮岳曾被譽為“括天下美,藏古今勝”。而清代圓明園中的“九州清晏”則是將中國大地的版圖凝聚在一個小小的山水單元之中來體現(xiàn)“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的思想。明代造園家文震亨也在《長物志》中強調了“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造園立意。
4、詩情畫意。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山水詩、山水畫深刻表達了人們寄情于山水之間,追求超脫,與自然協(xié)調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詩和山水畫的意境就成了中國傳統(tǒng)園林創(chuàng)作的目標之一。東晉文人謝靈運在其莊園的建設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澗交過,水石林竹之美,巖岫嵔曲之好”,而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廬山所建草堂則傾心于“仰觀山,俯聽泉,旁睨竹樹云石”的意境。在園林中,這種詩情畫意還尤以楹聯(lián)匾額或刻石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起到了點景的作用,書法藝術與園林也結下不解之緣,成為園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5、形式獨特。
中國傳統(tǒng)園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強調明顯的、對稱性的軸線關系,而實際上卻表現(xiàn)出精巧的平衡意識和強烈的整體感。中國傳統(tǒng)園林之所以能區(qū)別于外國園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其整體形式的與眾不問。在這種自然式園林中,仿創(chuàng)自然的山形水勢,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與結構,多彩多姿的樹木花草,彎彎曲曲的園路,組成了一系列交織了人的情感與夢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園林空間。
6、造園手法高超。
中國古代造園師在園林創(chuàng)作活動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結合風水理論,分析園址內外的有利、不利因素;進而在此基礎上立意,即所謂的構思,確定要表現(xiàn)的主題及內容,因境而成景。接下來就是運用借景、障景、對景、框景等手法對造園四要素進行合理布局、組織空間序列,最后對細節(jié)進行細致推敲,此時造園師要巧妙處理山體的形態(tài)、走向、坡度、凸凹虛實的變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狀及組合方式,島、堤、橋的運用,建筑單體的造型及群體的造型和組合方式,園林植物的種類與種植方式,園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體問題,實際上中國古代的造園師除了進行圖紙設計工作外,更多的時間是花在建園的工地具體指導施工,從而保證設計意圖的貫徹執(zhí)行,并有利于即興創(chuàng)作。
中國明代造園大師計成(1582年~?)就著有《園冶》一書,精辟論述了中國傳統(tǒng)園林重要的造園手法。這是中國第一部造園專著,具有跨時代的、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
中國傳統(tǒng)園林給人的美學感受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如:全園被分成若干景區(qū),各有特色又相互貫通,往往通過漏窗、門洞、竹林、假山等手段保持一種若斷若續(xù)的關系,相互成為借景,也為游覽中景區(qū)的轉換做出鋪墊。在諸景區(qū)中常布上幾件盆景、花臺,那歷史的滄桑、人世的凄涼與生命的頑強等就都有了見證似的。當然,一個好的園子還會有一個好的名字;要有幾副佳聯(lián)傳世。儒家學者向來是講究“微言大意”的,一個好的名字可以意味深長,品嘗不盡。如蘇州網(wǎng)師園,所謂“網(wǎng)師”乃漁父之別稱,而漁父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既有隱居山林的含義,又有高明政治家的含義。佳聯(lián)點景抒情使眼前的景與心中的情溶為一體,園林更加魅力無窮。
中國皇家園林
從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紀)甲骨文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有關皇家園林“囿”的論述,據(jù)此,有關專家們推測,中國皇家園林始于殷商。據(jù)周朝史料《周禮》解釋,當時皇家園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現(xiàn)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環(huán)境范圍內,放養(yǎng)動物,種植林木,挖池筑臺,以供皇家打獵、游樂、通神明和生產之用。當時著名的皇家園林為周文王的靈囿。
秦漢兩代(公元前221年~220年),皇家園林以山水宮苑的形式出現(xiàn),即皇家的離宮別館與自然山水環(huán)境結合起來,其范圍大到方圓數(shù)百里。秦始皇在陜西渭南建的信宮、阿房宮不僅按天象來布局,而且“彌山跨谷,復道相屬”,在終南山頂建闕,以樊川為宮內之水池,氣勢雄偉、壯觀,秦始皇曾數(shù)次派人去神話傳說中的東海三仙山--蓬萊、方丈和瀛洲求取長生不老之藥。他在自己蘭池宮的水池中筑起蓬萊山,表達了對仙境的向往。漢武帝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礎上。大興土木,擴建成規(guī)模宏偉、功能更多樣的皇家園林--上林苑。漢代上林苑是中國皇家園林建設的第一個高潮,上林苑苑中既有皇家住所,欣賞自然美景的去處,也有動物園、植物園、獰獵區(qū),甚至還有跑馬賽狗的場所。在上林苑建章宮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萊、方丈和瀛洲三仙山。從此,中國皇家園林中“一池三山)的做法一直延續(xù)到了清代。
魏晉南北朝時期(220年--589年)皇家園林的發(fā)展處于轉折時期,雖然在規(guī)模上不如秦漢山水宮苑,但內容上則有所繼承與發(fā)展。例如,北齊高緯在所建的仙都苑中堆上山象征五岳,建“貧兒村”、“買賣街”體驗民間生活等。
隋唐時期(581年--907年調皇家園林趨于華麗精致。隋代的西苑和唐代的禁苑都是山水構架巧妙、建筑結構精美、動植物種類繁多的皇家園林。
到了宋代(960年--1279年調皇家園林的發(fā)展又出現(xiàn)了一次高潮。這就是位于北宋都城東京的艮岳。宋徽宗建造的艮岳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來仿創(chuàng)中華大地山川之優(yōu)美的范例,它也是寫意山水園的代表作。此時,假山的用材與施工技術均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元明清時期(1271年一1911年)皇家園林的建設趨于成熟。這時的造園藝術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又實現(xiàn)了一次飛躍,這個時期出現(xiàn)的名園如頤和園、北海、避暑山莊、圓明園,無論是在選址、立意、借景、山水構架的塑造、建筑布局與技術、假山工藝、植物布置、乃至園路的鋪設都達到了令人嘆服的地步。頤和園這一北山南水格局的北方皇家園林在仿創(chuàng)南方西湖、寄暢園和蘇州水鄉(xiāng)風貌的基礎上,以大體量的建筑佛香閣及其主軸線控制全園,突出表現(xiàn)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志。北海是繼承“一池三山”傳統(tǒng)而發(fā)展起來的,北海的瓊華島作為“蓬萊”仿建,所以,晨霧中的瓊華島時常給人以仙境之感受。避暑山莊是利用天然形勝,并以此為基礎改建而成。因此,整個山莊的風格樸素典雅而沒有華麗奪目的色彩,其中山區(qū)部分的十多組園林建筑當屬因山構室的典范。圓明園是在平地上,利用豐富的水源,挖池堆山,形成的復層山水結構的、集錦式皇家園林。此外在中國造園史上圓明園還首次引進了西方造園藝術與技術。
皇家園林的鼎盛發(fā)展取決于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這時的封建帝王全面接受了江南私家園林的審美趣味和造園理論,而它本來多少帶有與主流文化相分離的出世傾向。清代有若干皇帝不僅常年在園林或行宮中料理朝政,甚至還美其名曰:“避喧聽政”。
另一方面,皇家造園追求宏大的氣派和皇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就導致了“園中園”格局的定型。所有的皇家園林內部的幾十乃至上百個景點中,勢必有對某些江南袖珍小園的仿制和對佛道寺觀的包容。同時出于整體宏大氣勢的考慮,勢必要求安排一些體量巨大的單體建筑和組合豐富的建筑群,這樣也往往將比較明確的軸線關系或主次分明的多條軸線關系帶入到原本強調因山就勢,巧若天成的造園理法中來了,這也就也使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判然有別。
私家園林
中國私家園林很可能與皇家園林起源于同一時代。但是從已知的歷史文獻中,人們了解到在漢代有梁孝王的免園,大富豪袁廣漢的私園。這類私家園林均是仿皇家園林而建,只是規(guī)模較小,內容樸實。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社會陷入大動蕩,社會生產力嚴重下降,人口銳減,人民對前途感到失望與不安。于是就尋求精神方面的解脫,道家與佛家的思想深入人心。此時士大夫知識分子轉而逃避現(xiàn)實,隱逸山林。這種時尚必然體現(xiàn)在當時的私家園林之中,其中的代表作有位于中國北方洛陽的西晉大官僚石崇的金谷園和中國南方會稽的東晉山水詩人謝靈運的山居。兩者均是在自然山水形基礎上稍加經(jīng)營而成的山水園。
唐宋時期,社會富庶安定,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尤其是詩書畫藝術達到了巔峰時期。文人造園更多地將詩情畫意溶入到他們自己的小小天地之中。這時期的代表作有詩人王維的輞川別業(yè)和作家司馬光的獨樂園。
明清時期,私家造園之風興盛、盡管此時私家園林多為城市宅園,面積不大,但是就是在這小小的天地里,卻營造出了無限的境界。正如清代造園家李漁總結的那樣:“一勺則江湖萬里”。此時出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私家園林,其共同特點在于選址得當,以假山水池為構架,穿鑿亭臺樓閣。樹木花草,樸實自然,托物言志,小中見大,充滿詩情畫意。這壺中天地,既是園主生活場所,更是園主夢想之所在。這時期著名的南方私家園林有無錫的寄暢園。揚州的個園、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和環(huán)秀山莊獅子林等。北方私家園林則有萃錦園、勺園、半畝園等。
從現(xiàn)今留下來的明清時期的宅園布局來看,北方的私家園林受四合院形制的影響較大,顯得較為拘謹;南方的私家園林則在空間布局上更加自然大方。從水池大小來看,北方私家園林中通常水面較小,而南方私家園林因基地水源豐富而水面較大。從假山材料來看,北方私家園林選用的是北方產的石頭為多。南方私家園林選用的是太湖石;從園林建筑外觀造型來講,北方園林建筑顯得穩(wěn)重大度,屋角起翹較平;而南方園林建筑則空靈、飄逸,屋角起翹很大。從植物材料上來看,北方私家園林中,油松、檜柏、白皮松、國槐、核桃,柿子、榆樹、海棠較為常見,而南方私家園林中常以梅花、王蘭、牡丹、竹子、榆樹、芭蕉、梧桐等為主要樹種。從色彩構圖上講北方園林是灰瓦、灰墻。紅柱、紅門窗、綠樹、黃石、青石為特點。色彩艷麗、跳動。南方園林則是以灰瓦。粉墻、棕柱、棕門窗、灰白石、綠樹為特點,色彩清雅,柔和。
私家園林的成熟實際上反映了中國封建知識分子與封建權力之間持久的沖突與融合。文人士大夫私家園林原也是受到皇家園林的啟發(fā),希望造山理水以配大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負。但社會的動蕩和政治的腐敗總令信奉禮教的中國知識分子失望,于是一部分士大夫受老莊思想影響,崇尚自然,形成與儒家五行學說比較形式化的天地觀相對立的,以自然無為為核心的天地觀念,因此園林中的山水不再局限于茫茫九派、東海三山;又由于封建權力和禮制的打壓,私家園林的規(guī)模與建筑樣式受到諸多限制,這正好又與莊子齊萬物的相對主義思想相吻合。于是從南北朝時期起,私家園林就自覺地尚小巧而貴情趣。一些知識分子甚至借方士們編造的故事,將園林稱作“壺中天”。要人們在小中見大。中國知識分子的“壺中天地”給這個民族留下了一整套的審美趣味和構園傳統(tǒng),留下了一大批極為寶貴的文化遺產。
儒家知識分子雖不像道家知識分子那樣消極遁世。卻也有了“道不明則隱”的清醒選擇。于是他們也需要一個能與封建權力分庭抗禮的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也無需很大,無需奢侈,無需過多的建筑,而是要在城市的喧鬧中造就一種隱居的氛圍,使他們在簡樸的生活中繼續(xù)磨練自己的意志和德行,世道一旦清明,明君一旦出現(xiàn),他們就可即刻復出。更重要的是,在這里他們已可直接與天道相通,而不必假皇權的中介了。這當然也是符合他們的人生社會理想的好去處。他們以孔子對顏回的贊譽為鑒,在小小的園林(“勺園”、“壺園”、“芥子園”、“殘粒園”等)中“一瓢飲,一簞食”,樂而不改其志,堅定地等待著。正所謂“身在山林,心存魏闕”,這時的半畝方園就成了“孔顏樂處”。失意的士大夫們便可“文酒聚三楹,晤對間,今今古古;煙霞藏十笏,臥游邊,山山水水”了,在這種情況下,園林中不僅建筑面積所占比例很小,單體建筑體量不大,屋面常用灰瓦卷棚頂,裝修簡潔,不施彩畫等,然它們的淡雅精深,其中文學藝術作品(匾額、楹聯(lián)、勒石、詩詞書畫)之多和寓意之深刻,是皇家建筑所不能比的。
私家園林的審美趣味后來為皇家所吸納,一些宗教寺廟,尤其漢傳佛教寺廟的營建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它的影響;而一些儒家知識分子一旦當了地方官。也適時修建一些郊野公共園林或少量園林式建筑,供市民踏青登高賞景之用。這種園林或建筑就更與私家園林氣味相投了,例如杭州西湖風景區(qū)的形成就與著名詩人蘇東坡兩度在此為官,曾先后疏浚西湖,筑蘇堤,修石燈塔,造各種亭臺,并留下大量贊美西湖的詩詞有很大的關系。因此,了解私家園林之美,可進一步懂得中國園林之妙,并直觀地了解傳統(tǒng)中國文化中與官方意識形態(tài)有所區(qū)別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以上就是關于中西園林景觀設計圖差異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馬云預言疫情后十年黃金行業(yè)(2023年做什么行業(yè)比較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