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消費還是收入(gdp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gdp是消費還是收入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代運營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是什么?
兩者的區(qū)別如下:
一、兩者的定義。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個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遺產稅和贈與稅、不動產稅、人頭稅、汽車使用稅以及交給政府的非商業(yè)性費用等以后的余額。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
二、兩者的區(qū)別。人均GDP即一個國家或地區(qū)一個時期內的GDP總值除以當期內的人口總數國內生產總值(GDP)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tài),即價值形態(tài)、收入形態(tài)和產品形態(tài)。
1、從價值形態(tài)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中間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
2、從收入形態(tài)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chuàng)造并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
3、從產品形態(tài)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價值之和。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人均GDP當然是用人口總數除一下了。
二、GDP的生產總值是如何統(tǒng)計出來的
GDP的計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和收入法,以下是兩種方法下GDP的計算方法:支出法計算GDP:GDP=投資+消費+政府支出+凈出口。
收入法計算GDP: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yè)轉移支付+折舊也可看成是GDP=生產要復素的收入+非生產要素。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tǒng)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qū))的經
濟實力和市場規(guī)模。
三、GDP和國民收入是什么關系 GDP和國民收入關系簡述
1、GDP,國內生產總值,包括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額,這是從生產力角度對經濟整體的把握,反映經濟整體盤面大小。
2、收入,每個勞動者可以獲得的報酬的多少,屬于分配制度范疇的概念。因此,兩者沒有直接必然的聯(lián)系,即GDP高不一定收入就高。
3、收入既然是分配問題,那么就和國家的稅收政策有很大關聯(lián),即政府是大政府還是小政府,小政府藏富于民,大政府需要巨額財政收入維持??傮w來看,GDP提供的是經濟發(fā)展的總量,即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其中當然有質量高低問題,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反映了基本面,而國家的分配制度起到了調節(jié)作用,最后到手的才是收入。
4、其實與GDP相比,更能反映國民富裕與否的指標是國民財富,這必須基于企業(yè)利潤,比較一下我國的企業(yè)與那些跨國公司的業(yè)績就可以看出我們的財富還遠遠不如人家,盡管GDP已經很高。
拓展資料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還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2012年1月,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2011年重要經濟數據,其中GDP增長9.2% ,基本符合預期。
2015年我國GDP達676708億元,同比增長6.9%。2016年我國GDP達744127億元,同比增長6.7%。
初步核算,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
詳細介紹
法律依據
GDP核算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統(tǒng)計法》的規(guī)定,中國GDP是按照《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CSNA)的要求進行測算的,該體系采納了聯(lián)合國1993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國家統(tǒng)計局正在對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修訂的2008年SNA進行研究,并將逐步對我國GDP核算制度方法進行修訂。
資料來源
在季度GDP核算時,將所有可以在核算時獲得的、適用的經濟統(tǒng)計調查數據都用于GDP核算。資料來源主要包括兩部分:
一是國家統(tǒng)計調查資料,指由國家統(tǒng)計系統(tǒng)實施的統(tǒng)計調查獲得的各種統(tǒng)計資料,如農林牧漁業(yè)、工業(yè)、建筑業(yè)、批發(fā)和零售業(yè)、住宿和餐飲業(yè)、房地產業(yè)等統(tǒng)計調查資料、服務業(yè)抽樣調查資料、人口與勞動工資統(tǒng)計資料、價格統(tǒng)計資料等。
二是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記錄資料,主要包括: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保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等行政管理部門的相關數據,例如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情況、國家稅務總局分行業(yè)的稅收資料等。
核算方法
綜述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理論上三種方法的核算結果相同。
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衡量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chuàng)造價值的一種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創(chuàng)造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
按照這種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yè)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內產品和服務的最終去向,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與服務凈出口三個部分。
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季度GDP是以生產法為基礎核算的結果。
四、gdp是什么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經濟狀況和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拓展資料: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tài),即價值形態(tài)、收入形態(tài)和產品形態(tài)。從價值形態(tài)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
從收入形態(tài)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chuàng)造并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tài)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出產的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價值。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理論上計算結果相同。
第一,國內生產總值是用最終產品和服務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和服務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一般根據產品的實際用途,可以把產品分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所謂最終產品,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人們直接消費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務。
這部分產品已經到達生產的最后階段,不能再作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產品和勞務的生產過程中去,如消費品、資本品等,一般在最終消費品市場上進行銷售。中間產品是指為了再加工或者轉賣用于供別種產品生產使用的物品和勞務,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須按當期最終產品計算,中間產品不能計入,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
第二,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在市場上達成交換的價值,都是用貨幣來加以衡量的,通過市場交換體現出來。一種產品的市場價值就是用這種最終產品的單價乘以其產量獲得的。
第三,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那些非生產性活動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計入GDP中,如家務勞動、自給自足性生產、賭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實實在在流通的財富,它只是用標準的貨幣平均值來表示財富的多少。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完全的轉化成流通的財富,這個是不一定的。
以上就是關于gdp是消費還是收入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