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短視頻 > 專題列表 > 正文
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guān)于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3新版文章智能生成器,能給你生成想要的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你只需要給出你的關(guān)鍵詞,它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nèi)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wǎng)頁版、PC客戶端,官網(wǎng):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一、清醒時讀書,感動時寫作——一種經(jīng)過審視的生活方式
一年,33場分享,50場活動,80篇文章,100本書
——寫在2017年底,小美的讀書寫作成長記
-1- 得過且過VS經(jīng)過審視
我曾經(jīng)聽過一句話,一直記憶猶新: 你過得過且過的人生和過經(jīng)過審視的人生,所花的精力是一樣的。
既然所花的精力相同,然而為什么我們很多時候都在過一種得過且過的人生呢?
時間一刻不停的在走,一天,一周,一個月,嘩嘩嘩就過去了。每一天的生活節(jié)奏大致相同,當你回想的時候,你還能記得起上兩周你做過的事情嗎?
雖然我們的每一天并沒有“得過且過”,然而我們也沒有“認真審視”。
正因此,這些時光就如流水一樣,波瀾不驚地流過去了,沒有在我們心中留下痕跡,也沒有在腦中留下烙印。
直到,當我開始加入拆書幫做拆書分享,當我開始加入訓練營寫作,這一切都不一樣了。
-2-拆書與寫作,記錄了生活。
一次激發(fā)共鳴的拆書、一篇好的文字,需要我們在生活中挖掘。挖掘你的故事、你的情感、你的思考。需要我們觀察他人,了解他人,尋找彼此的共鳴。
為此,我們會逐漸鍛煉出更敏銳的心和眼睛,去觀察生活,深入體驗。
要講好一個故事,我們還需要確定主題、構(gòu)建結(jié)構(gòu)、描繪細節(jié)、加入情感,融入語言、文字、聲音、圖片等等,反復打磨,直到它完全內(nèi)化于心,才能夠被很好的表達出來。
這個過程,說的高大一點,是一種藝術(shù)創(chuàng)作,讓我們平凡人平凡的生活也有了豐富的色彩和可以言說的故事。說的簡單一點,它是一種精心審視的生活記錄。
-3-拆書與寫作,高效利用時間
你一個人讀書,一個人思考,一個人獲得的感想,如果只是跟自己交流,讓它們爛在日記本和頭腦里,不僅具有局限性,而且時間利用率也很低。
但如果我們可以在同一份時間把自己的內(nèi)容對一百個人表達出來呢?若是能夠在同一時間里,和更多的人交流互動,那么我們就能夠更搞笑的利用自己的時間,還可以激發(fā)集體的智慧,開闊自己胸襟和視野,消除偏見和執(zhí)見。
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不去寫作,不去讀書,不去做分享呢?
-4-拆書與寫作,一種可轉(zhuǎn)換技能
拆書技能有點類似于溝通技能,寫作技能是一種表達能力。
馬東在《好好說話》里談到了一個觀點:說話是一種權(quán)力的游戲。
一個能夠清晰有力表達自己人,可以在無形的生活對話中,提升自己對于他人的影響力。
值得慶幸的是,拆書與寫作,就是這樣的一種能力,它們是一種“可轉(zhuǎn)換技能”、也叫作“可遷移技能”。
不管你從事的職業(yè)是什么,不論你是做管理、銷售、創(chuàng)業(yè)、帶團隊、打造個人品牌、做老師、哪怕就是做普通的行政人員……這兩個技能都會對你大有助益。
美國的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寫了一本書——《全新思維》。里面提到了決勝未來的6種能力——設(shè)計感、娛樂感、意義感,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
這六個技能的任何一個,都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練習。而拆書和寫作,涵蓋了這六個技能的全部。
要想做好一場拆書、寫好一篇文章,需要講故事的能力,邏輯表達的能力,而故事要被講好,需要共情力、交響力,需要給你的核心主題賦予意義感,需要被精心設(shè)計,也需要讓人感覺放松和娛樂。
-5-拆書與寫作,突破人生的困境
有人也許會說,我拆不好書,我也寫不好文章。
是的,一開始總是這樣的。這兩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技能,只要是技能,就需要練習。
然而,這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事情總是會改變,有的人快一點,有的人慢一點,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節(jié)奏里。 重要的不是你改變了多少,重要的是,你是否每天都在改變,更重要的是,你是否享受了這個過程。
去年十一月,我加入了拆書幫,開始做讀書分享,那時,我從學校畢業(yè)進入職場剛滿兩個月。那時,我非常迷茫。
學校里的知識與職場需要的能力不相匹配:
有一天,我看到彭小六的文章里介紹的拆書幫——把書本知識拆為己用,于是我加入了其中。
這一年,在上海的拆書幫,我做了:33場拆書分享,參加50多場活動,讀完了100多本書。
一年里,我讀的書的數(shù)量超過了過去的五年;
我從一個職場小白變成了單位里占有一席之地的專業(yè)人員;
在這一年和小伙伴的互動中,我的幸福感提升超過了過去的三年;
人的氣質(zhì)、談吐、風度也大為不同。
慢慢的,我開始將拆書與寫作相結(jié)合,加入的寫作營。我的文章不多,總共也就70多篇,從寫作最初的欣喜,到開始焦慮、懷疑、著急、煎熬,最后終于我沒有放棄,一次次突破自我,獲得了內(nèi)在的平和喜悅……
-6- 容顏自然改變
三毛說: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很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nèi)允菨撛诘?。在氣質(zhì)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多好啊,活在這明媚世間:有書可讀,有字可寫,有朋友相伴,有老師相隨,有生活可繼續(xù)……有什么困境是不能度過的呢?
清醒時讀書,糊涂時走路,感動時寫字,快樂時分享。
我們不要放棄,也不必著急。
END.
愿與你一起,走好這一生。
我是三級拆書家羽美人。
無戒寫作營21&齊帆齊自媒體課堂
二、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寫作能力
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寫作必不可少,好的寫作能力不僅可以讓你降低溝通成本,提高辦事效率,而且還可以增強個人影響力,讓你的思想流傳得更加長遠。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教授說,“我們這個民族最強調(diào)寫作,歷史上是通過寫作判斷人才,通過一篇文章考察出對典籍的理解、人生的感悟,寫得好就可以治理一方、領(lǐng)袖一方。這是中國的傳統(tǒng)之一?!?/p>
既然寫作如此重要,那應該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寫作能力呢?
作家曹文軒認為,“ 閱讀和寫作的關(guān)系就是弓和箭的關(guān)系 ”。他說:“如果拋開閱讀,只講寫作是會很有問題的,閱讀是寫作的一個前提,寫作是閱讀的一個結(jié)果。只有廣泛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經(jīng)典的積累,才能寫出好文章?!?/p>
同樣,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風格感覺:21世紀寫作指南》一書中也強調(diào)了, 先成為好讀者是成為好作者的起點 。
閱讀中的“感覺”就是能與精巧句子產(chǎn)生共鳴的理解力。好的寫作建立在對文字的審美基礎(chǔ)上,要讓閱讀優(yōu)秀文字變成一種趣味。趣味是大量輸入的結(jié)果,人們很難給“什么是好的”與“什么是壞的”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是只要你一接觸,就能夠分辨出孰優(yōu)孰劣。如果一個人沒有建立起瞬間辨別文章品質(zhì)的能力,那么他就很難寫出好內(nèi)容。
另外,史蒂芬平克還指出了一項寫作必須要建立起的能力,就是 表達的邏輯性 。
我們在聽或者讀一段話的時候覺得別扭,問題并不出在某個具體的字詞上,而是字詞背后的章法讓我們覺得不舒服。現(xiàn)在說到提升寫作能力,大家關(guān)注的多是外在表達層面,朝著辭藻華麗的目標前進,最后導致很多華而不實的文章出現(xiàn)。其實,表達背后的“章法” 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學習寫作的人很少在“邏輯性”上下功夫。
網(wǎng)狀的思維必須經(jīng)過“邏輯的關(guān)口”,這要求我們對大腦中的混亂思緒進行管理,讓那些離散的觀念列成一隊,有序地流出。這個過程并不是誰教一句口訣,然后默念幾遍就能學會的,它需要長期的磨煉中逐漸掌握。
好的寫作能力需要刻意練習,并不是學習幾個簡單的寫作技巧或者用一些華麗的辭藻就可以獲得的,需要你沉下心、踏踏實實從點滴做起。
賈行家老師在談到寫作時,他認為:
不管你寫什么,日常大量的練習都是必要的,每個行業(yè)都是如此。對于職業(yè)作者來說,這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現(xiàn)在日常練習寫作,有一個很重要的不同之處:我們的媒介不同了。
尤其是手機。比如說,你每天要發(fā)很多條微信,其實它就是最好的寫作練習,不要小看它。
你可以試著不使用語音和表情包,用標準的標點符號,讓你的意思完整精煉地發(fā)出去。我還有個小建議,就是每一條結(jié)束的時候加一個句號。它會讓你顯得更嚴謹、更可靠。
我們知道了閱讀和日??桃饩毩晫懽髂芰Φ闹匾裕€有一些同學存在這樣的問題:看了很多書,也聽了很多書,但一寫東西的時候還是無從下手,不能很順暢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吳軍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收集寫作所必需的各種素材。
今天很多自媒體寫的東西,顯然沒有什么真實內(nèi)容,都是自己腦子里的主觀想象,在這種情況下寫作,就有一種“憋”的感覺。
吳軍老師強調(diào)了“有感而發(fā)”的重要性,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和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比前期的水平明顯高出一大截,就是因為有了足夠的生活經(jīng)歷,有感而發(fā)。吳軍老師說自己在寫《浪潮之巔》之前,去過很多公司和里面的員工了解該公司不為外人所知的情況。很多人稿子或者書寫得好,是因為拿到了別人沒有的素材。
第二步是參考之前的人寫類似題材的經(jīng)驗。
這也是上面我們提到的,閱讀對寫作的幫助,但閱讀需要有針對性,不是看故事。
比如說,你如果要寫一篇關(guān)于男女平等的雜文,不妨拿出《簡•愛》看看,看看里面的女主角是如何論述男女平等這個問題的。閱讀的時候,如果你只是記住了一個愛情故事,那是不夠的。閱讀后,我們要做到在需要的時候,隨時能夠翻出書中那些文字內(nèi)容做寫作的參考。
第三步是先搭架子,再填內(nèi)容。
什么意思呢?就是先把想寫的東西都列出來,看看如何基于那些想法搭一個架子。在搭架子的過程中,你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想寫的內(nèi)容其實和這個架子無關(guān),那么這時候你就要提醒自己,堅決不要寫這些內(nèi)容。另一種情況是,很多人把自己想寫的東西先搭出一個架子來以后,發(fā)現(xiàn)湊不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有了架子后,你就可以逐項填入內(nèi)容。很多人寫著寫著,卡殼了,半天憋不出幾句話。這種時候,就要根據(jù)搭好的架子先把后面能寫的寫完,回過頭來再補上前面卡住的內(nèi)容。
吳軍老師認為:“ 寫文章最重要的是結(jié)構(gòu)和邏輯,而不是文采。 ”沒有一個好的結(jié)構(gòu)和清晰得邏輯,再好的文采都是沒用的,因為讀者完全不理解你想要表達的意思。
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刻意練習,平時多注意留心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世界,隨時記錄自己的真實感受。
三、給青年小說家的信的內(nèi)容提要
在我們所熟知的拉美作家中,最著名的當數(shù)博爾赫斯和馬爾克斯,第三位應該說就是略薩。他們曾深度影響過中國當代的年輕小說家,乃至決定過中國當代小說寫作的某種走向。十幾二十年過去了,今天來讀略薩的這本寫給年輕作家的書《給青年小說家的信》,對早已進入中年的我們來說算是重溫,而對現(xiàn)在的風流少年而言則是初讀。我很難猜測年輕讀者的感受,只是有一種直覺,這本書或許并不能激發(fā)初讀者如重溫者的那種感動和共鳴了。在我們當下的這種文學時代,這本書所崇尚的文學信念和專業(yè)探討精神,可能會顯得過于“古典”,甚至有些不合時宜。這本書真的能夠指引我們接近文學嗎?它對青年作家真的會有實際的價值嗎?
全書由十二封信的形式組成。除作為“附言”的末信外,第一二封信談的都是些“大道理”,第三至第十一封信則具體探討(長篇)小說的語言、風格、空間、時間、視角等等敘事形式和技巧問題。從純粹實用的角度來看,寫作者主要關(guān)心的恐怕都會是后者涉及的那些具體問題。確實,略薩在這本書的大部分篇幅里都在努力探討寫作中的具體問題,他是在用自己的文學經(jīng)驗和理論素養(yǎng)指導年輕作家掌握寫作的技巧和克服文學的障礙。不過,他所說的一切,其實都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即文學的才能必須首先建立在寫作者的大量閱讀和寫作實踐之上。這只要看略薩所同時提及并憑借的眾多作家作品的名單即可一目了然。相對于理論而言,閱讀和寫作無疑是更重要的。理論可使人獲得抽象的明白,但真正的文學悟性在我看來只能產(chǎn)生于具體的閱讀和寫作之中。這也正是文學常常會難以言說的原因所在。如略薩所說:“即使在評論是非常嚴格和準確的情況下,也不能窮盡創(chuàng)作現(xiàn)象的研究,也不能把寫作的全貌說個明白。無論什么成功的小說還是詩歌總會有某個因素或者領(lǐng)域是理性批評分析無法捕捉到的。因為文學批評是在運用理性和智慧;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除去上述因素,往往還有以決定性的形式參加進來的直覺、敏感、猜測,甚至偶然性。它們總會躲開文學評論研究最嚴密的網(wǎng)眼?!保ǜ窖裕┮痪湓挘鄬τ谖膶W創(chuàng)作的無限可能性,理論評論不能不是極其有限的。
但是,即便如此,文學仍然有其不變的、恒定的乃至是最根本的要素。這是理論要加以闡明和表達的,同時也是略薩在這本書里列為首要內(nèi)容而要求青年作家牢固建立的信念。如果說略薩的那些關(guān)于形式和技巧的所有說法,不難從別一個老練、成熟的作家口中聽到的話,那么這個杰出作家的胸懷氣度及文學信念,恐怕就遠非一個平常作家所能有或所敢有的了。這就不能不談談略薩所說的文學大道理了。
在第一封信里,略薩首先談及的是寫作者的“文學抱負”問題。他認為對一個準備成為作家的人來說,“文學抱負是必要的起點”。什么是作家的文學抱負?“作家從內(nèi)心深處感到寫作是他經(jīng)歷和可能經(jīng)歷的最美好事情,因為對作家來說,寫作意味著最好的生活方式,作家并不十分在意其作品可能產(chǎn)生的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后果。”換言之,作家獲得或建立文學抱負的過程是,“一天,突然感到自己被召喚,身不由己地去從事這種活動——比如寫故事,根據(jù)自身條件,使出渾身解數(shù),終于覺得實現(xiàn)了自我的價值,而絲毫不認為是在浪費生命”。在略薩看來,這樣一種內(nèi)心的或真正的文學抱負的獲得和建立,“不能僅僅解釋為自由選擇”,而應該確切地說是一種“自我選擇”。所謂自我選擇,突出的是作家對自己的生活及文學的自覺的承擔意識。這就需要作家具備源于內(nèi)心的或精神的支持力量。由此便能夠更深入地談這種文學抱負的起源。不是別的,略薩提供的答案就是“反抗精神”?!拔覉孕牛悍彩强炭鄤?chuàng)作與現(xiàn)實生活不同生活的人們,就用這種間接的方式表示對這一現(xiàn)實生活的拒絕和批評,表示用這樣的拒絕和批評以及自己的想象和希望制造出來的世界替代現(xiàn)實世界的愿望?!辈⑶遥爸匾氖菍ΜF(xiàn)實生活的拒絕和批評應該堅決、徹底和深入,永遠保持這樣的行動熱情——如同堂吉訶德那樣挺起長矛沖向風車,即用敏銳和短暫的虛構(gòu)天地通過幻想的方式來代替這個經(jīng)過生活體驗的具體和客觀的世界?!狈纯咕窦次膶W抱負的起源,就是堂吉訶德的精神,也就是文學的真精神。它可被視為滑稽,也可被視為崇高;可被視為喜劇,也可被視為悲劇?!@種精神,恰恰是“文學存在的秘密理由”,“決定了文學能夠給我們提供關(guān)于特定時代的唯一的證據(jù)”。略薩還有下面這段話,把他的文學抱負觀推向了極致的表達:文學抱負“是一種專心致志、具有排他性的獻身,是一件壓倒一切的大事,是一種自由選擇的奴隸制——讓它的犧牲者(心甘情愿的犧牲者)變成奴隸”。如福樓拜所說,“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真正的作家“不是為生活寫作,而是為了寫作而生活”。像獻身宗教那樣獻身文學(而非僅僅是“從事文學”)的作家,“他才有條件真正地成為作家,才有可能寫出領(lǐng)悟文學為何物的作品”。(略薩)這樣的作家也就成為其文學抱負的快樂而幸福的“奴隸”。
由此看來,略薩的這部《給青年小說家的信》,探討的主旨并不在如何使作家的成功寫作成為可能,而是在如何使杰出的作家成為可能——文學抱負的獲得或建立,將促使這種可能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顯然,這與大多數(shù)的文學歷史和我們的現(xiàn)實狀況都是相距遙遠的,這同時也就是杰出作家不能不是稀少的原因。
最后再順便提及兩個小問題,也算是讀書余談。一是略薩所談的文學抱負及反抗精神(諸多引文未錄),我以為其實是在兩個層面上展開的,一是文學層面(如本文所談),二是政治層面。后者顯然與略薩所處的拉美政治環(huán)境有關(guān)(本文未詳)。其次,看遍全書,我發(fā)現(xiàn)略薩所舉的作家作品之例,除美洲以外,幾乎都是西歐(法國、英國、西班牙、德國、意大利等)的文學,那么,至少,還有俄羅斯文學呢,為什么未見提及呢?
四、為何寫作,寫作的意義何在?
寫作的理由:
01.精神生活方式之一
人有兩個自我。一個是內(nèi)在的精神自我,另一個是外在的肉體自我,寫作便是那個內(nèi)在精神自我的活動。外在的自我有生活中的各種經(jīng)歷,有快樂的、痛苦的、順境的、逆境的。通過寫作就可以把這些經(jīng)歷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自我財富。要知道,一個有寫作習慣的人會更認真地思考、更細致地品味自己的外在經(jīng)歷,仿佛把生活再次過了一遍,從中發(fā)現(xiàn)豐富的意義。
02.人不僅有外在的眼睛,而且還有內(nèi)在的眼睛。
外在的眼睛看見現(xiàn)象,內(nèi)在的眼睛看見意義,寫作便屬于這種內(nèi)在的眼睛。被內(nèi)在的眼睛看見,將成為你心靈的財富。但大多數(shù)的時候,我們內(nèi)在的眼睛是關(guān)閉的,我們往往看見利益,看不見真理,看見萬物,看不見美。如果外在的眼睛不使用,就會退化,常練習就會敏銳。內(nèi)在的眼睛也是一樣的。其實,寫作便是一種訓練內(nèi)在視力的方法。它能促使我們經(jīng)常睜著內(nèi)在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和捕捉生活中那些顯示了有意義的場景和瞬間。唯有使用好這個內(nèi)在的眼睛并保持寫作的狀態(tài),我才能真正生活。
03.寫作便是你變相收藏的作品。
寫作者也是收藏家。他專門收藏自己寫的作品,當他打開自己的文柜時,整理自己的文字,那入迷的心境比郵迷、錢迷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收藏品只有一個來源,便是寫作。
04.靈魂
靈魂是一片園林,在不知不覺之間會長出許多植物,然后又在不經(jīng)意之間凋謝。我感到無比惋惜,于是寫啊寫。然后,寫作又使我成為一個細心的園丁,將自己喜愛的植物在凋謝之前選擇、培育、移植、修剪和保存。
05.在我的有生之年,我的文字陪伴我,換回我的記憶,溝通我的歲月。
06.把易逝的生命兌換成文字,文字是挽留生命的手段。
07.最重要、最純粹的私人寫作是“日記”。
我相信,一切真正得到寫作都是從寫“日記”開始的,每一個很牛的寫作者,都有一個很長的純粹私人寫作的前史。這個前史決定了他后來成為作家不僅僅是為了謀生,也不是為了出名,而是因為寫作是他心靈的需要。
其實,一個正真的寫作者不過是一個改不掉寫“日記”習慣的人。他的大多數(shù)作品就是變相的日記。只是他向自己說了太多的話,現(xiàn)在很樂意向別人說一說。
08.寫作的快樂是向自己說話的快樂。
一切快樂只有被自我分享之后,才能真正成其為快樂。每有精彩之時,總要向自己復述一遍。
09.寫作是苦難中自救的一種方式。
通過寫作我們把苦難拉開了距離,把它作為對象進行審視、描述、理解,從而以這種方式超越了苦難。
10.閱讀是與大師的靈魂交談,寫作是與自己的靈魂交談。都是屬于精神生活方式。
本來閱讀和寫作應該是非職業(yè)的,屬于每一個人關(guān)注靈魂的人,而職業(yè)化則成為了一種異化。
11.寫作是一種習慣。對于養(yǎng)成這種習慣的人而言,幾天不寫便會引起身心失調(diào)。寫作對于寫作的人來講,寫作便是他們的養(yǎng)生之道。我還相信,不但寫作,而且我還相信所謂的寫作才能,都是一種習慣。托爾斯泰曾在日記中叮囑自己:無論寫的好與壞都應該時時寫,他為什么這樣叮囑自己,目的不讓寫作習慣中斷,如同其他習慣一樣,一旦中斷,要恢復是十分艱難的。相反,只要寫作的習慣在,寫的好與壞沒有關(guān)系,因為只要你持之以恒去寫,遲早有一天會寫的好。
12.寫作的時候,我有時會翻開別人寫的,這樣是為了獲得一種啟發(fā),為了獲得一種自信。
寫作和思考的關(guān)系:
有時,寫作會推動思考,本來是愉快或艱難的思考,通過寫作,你會變得相對輕松。但大多數(shù)時候,寫作其實是在記錄思考,如果在記錄的過程中不作修改,那么你的思考或者是成熟的,或者是膚淺的?,F(xiàn)實生活中,寫作和思考是兩碼事,有些時候,你可能認為你在思考,其實你在做著文字的排列組合,這是大多數(shù)人的通病。
以上就是關(guān)于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相關(guān)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guān)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手機端怎么看get智能寫作(手機端怎么看get智能寫作模板)
怎樣做互聯(lián)網(wǎng)生意(怎樣做互聯(lián)網(wǎng)生意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