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哪些內容)

    發(fā)布時間:2023-03-02 17:59:56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236        問大家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哪些內容)

    一、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實力的工程項目有哪些?

    高鐵,港珠澳大橋,國家道路基礎建設,例如高速公路,鐵路的修建。

    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高鐵,回頭看看中國高鐵的建設發(fā)展,就是靠著一代又一代鐵路人艱苦卓越的奮斗換來的,中國高鐵持續(xù)向前發(fā)展,編制出的“四縱四橫”到“八縱八橫”鐵路網,可謂是推動了國家經濟騰飛發(fā)展,老百姓出行更加輕松方便,讓百姓出行體驗到了美好。

    其次就是“一帶一路”工程的建設,“一帶一路”戰(zhàn)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從中國古代就開始建設,一直到今天,今天的建設使得“一帶一路”的發(fā)展更加高級。

    第三就屬中國基建了,中國在國際上被譽為“基建狂魔”,無論是東非草原上的“世紀鐵路”,非洲最大的水電站,還是薩盧姆河的方久尼大橋,這些非洲的“超級工程”,在中國幫助下,正創(chuàng)造著世界基建工程的一個個奇跡。

    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哪些內容)

    科技發(fā)展:

    中國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一致被來自全球20個國家的青年評選為中國的“新四大發(fā)明”。支付寶與國內外180多家銀行以及VISA、MasterCard國際組織等機構建立戰(zhàn)略合作關系,成為金融機構在電子支付領域最為信任的合作伙伴。

    共享單車(自行車)企業(yè)通過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qū)、商業(yè)區(qū)、公共服務區(qū)等提供服務,完成交通行業(yè)最后一塊“拼圖”,帶動居民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熱情。與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產生協同效應。 共享單車是一種分時租賃模式,也是一種新型綠色環(huán)保共享經濟。

    中國創(chuàng)造奇跡的腳步,依然沒有停留,繼“新四大發(fā)明”之后,中國的第四張國家名片中國基建已橫空出世,正將世界推向新的高度。

    二、建國以來我國取得的十項科技成就

    科技文化建設方面:建國六十年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成為先進文化建設的原動力。

    中國航天事業(yè)“兩彈一星”取得長足進步,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著名“兩彈”。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軌道,宣告中國進入航空時代。兩彈一星被載入史冊。經10多年努力,根據航天需要,我國成功研制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四種系列火箭,后又發(fā)展九種型號的火箭。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發(fā)射成功, 2003年“神舟”五號乘坐楊利偉,開創(chuàng)中國航天新時代,2005年“神舟”六號將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航天員送上太空。2008年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名航天員乘載“神舟七號”圓滿完成航天任務,邁出中國人太空行走的第一步,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和美國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版隙鹨惶枴笔呛教焓聵I(yè)另一壯舉,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wèi)星“嫦娥一號”成功升空成為中國航天事業(yè)新的里程碑。

    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是社會的大變遷,1986年我國科學家啟動中國學術網,1994年我國實現與國際聯網的全功能連接,成為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一員,中國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1998年我國信息產業(yè)部成立,2005年中國網民總數突破一億大關,居世界第二位。人人可以上網發(fā)電子郵件,視頻交流,查閱資料,網上交易••••••可以有博客和個人網頁,中國的互聯網和社會信息化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教育衛(wèi)生文化事業(yè)的成就巨大,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全國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大力發(fā)展高中階段教育,基本形成結構完整、專業(yè)齊全的職業(yè)教育體系。高等教育國家啟動“211工程”,教育改革全面推進,建立一套獎,貸、助、補、“減免”的資助幫困尖子生政策體系。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本、??菩T谛I?000萬人以上,是1949年的170倍。2008年高校畢業(yè)生達550萬人,在學研究生110多萬,為現代建設輸送到專門人才。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國民平均壽命比解放前35歲增長到72歲,13億人民健康水平接近發(fā)達國家水平,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建立和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啟動,全國一大批衛(wèi)生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涌現,醫(yī)療衛(wèi)生設施不斷完善。中國基本解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的衛(wèi)生問題。世界衛(wèi)生組織年報中指出,中國人民健康水平總體上處于發(fā)展中國家前列。同時,我國已形成現代化的世界覆蓋人口最多的廣播電視網,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4%,覆蓋人口12億多。

    體育事業(yè)蒸蒸日上,邁進體育強國之列。國家實施《全面健身計劃綱要》和《奧運爭光計劃綱要》,2001年中國申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取得成功。實現百年奧運,百年圓夢。讓世界感受中國國家軟實力的提高,2008年中國又成功舉辦奧運會,讓世界為中國喝彩,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獲51金,21銀,28銅,列金牌榜第一位,這一年中國運動員共獲120個世界冠軍,有11人2隊16次創(chuàng)16項世界記錄。

    #######################################################

    一、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1)

    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

    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

    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制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制

    造胰島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

    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

    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xù)。

    ——基因工程

    (5)

    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y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

    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于國

    際領先水平。

    (6)

    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

    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

    在基因藥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

    制成功治療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藥物,其中

    一些藥物已進入市場。二、農業(yè)技術

    (8)

    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

    良種。此后,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qū)基本上

    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國農業(yè)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

    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

    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yōu)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

    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

    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

    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并應用于雜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

    (13)

    1998年9月,浙江農業(yè)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

    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

    很大成績。三、工業(yè)技術

    (14) 1956年7月,沈陽飛機廠試制成功我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15) 1957年7月,昆明機床廠試制成功我國第一臺高精度電應坐標鏜床。

    (16)

    1957年10月,鞍鋼第二初軋廠試制成功我國第一臺1150毫米初軋機。

    (17)

    1958年6月,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試制成功中國第一輛國產高級轎車。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廠制造成功中國第一臺萬噸水壓機。

    四、通信技術

    ——大型計算機

    (19)

    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為 “銀河”的大型計算

    機系統(tǒng)。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制巨型機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并行計算機研制成功。

    ——微電子技術

    (21)

    自1965年研究開發(fā)成功第一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集成電路重點科

    研和生產基地?,F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熬盼濉蹦┢诩?p>

    成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

    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智能機器人

    (22)

    目前,我國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yè)移動作業(yè)機器人;壁面爬

    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huán)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

    ——激光技術

    (23)

    經過10余年的研究,我國在X光、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

    玻璃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

    (24)

    80年代,我國陸續(xù)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

    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新材料技術

    (25) 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后,我國科學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鋼。

    (26)

    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實際信息

    寫入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五、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兩彈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

    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

    一顆人造衛(wèi)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

    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9) 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制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制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發(fā)

    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國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將3顆不同用途的衛(wèi)星送入地球軌

    道,成功地實現了一箭多星的壯舉。

    (32)

    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制成功了“長征一號”、“ 長征二號”、“長征

    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fā)

    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

    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人造地球衛(wèi)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發(fā)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wèi)星送

    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fā)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wèi)星。1975年11月

    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六、能源技術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fā)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國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于浙江

    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采用世界上技術成熟、

    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并采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準。1984年動工,1991年

    12月建成并首次并網發(fā)電。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

    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7)

    此外,我國還在研制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制

    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

    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制;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fā)研制,目前正在清華大

    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yè)

    運行;5 、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劃”。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體發(fā)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研究基地

    ,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fā)

    電一蒸汽聯合循環(huán)實驗裝置。

    (39)

    太陽能發(fā)電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

    和與發(fā)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

    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

    (40)

    風力發(fā)電在三北北部地區(qū)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fā)展迅速,19 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

    3臺發(fā)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 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

    力發(fā)電站的建設,并網發(fā)電均運行良好。

    (41)

    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

    益”的政策,大力發(fā)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42)

    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qū)已建成利用地熱發(fā)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fā)電容量

    為2.7萬千瓦。

    (43)

    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qū)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六

    、科學考察

    ——青藏科學考察

    (44)

    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對青藏高原地區(qū)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沒有間斷。60—70年

    代珠穆朗瑪峰地區(qū)的兩次科學考察與70年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

    ,對西藏自治區(qū)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冊著作。

    自1973年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后8次赴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對大峽谷形

    成歷史、資源環(huán)境及其與人類和自然資源之相互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遠洋和極地科學考察

    (45)

    1970年,“向陽紅5號”船首次進行太平洋特定洋區(qū)的綜合調查,獲得海洋重力

    、磁力、水深、地質、水文等多學科珍貴資料。 1980年5月,“向陽紅5號”船再

    赴太平洋執(zhí)行任務,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為我國海洋事業(yè)、國防建設和國

    際海洋合作做出了貢獻。

    (46)

    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極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登

    上喬治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國南

    極中山站在南極大陸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國首次赴北極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云南澄江發(fā)現大批動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

    的突發(fā)性,向傳統(tǒng)的“漸進論”為代表的達爾文進化理論提出了挑戰(zhàn),被國際科

    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fā)現之一。

    (49)

    1997年,我國科學家在貴州甕安考察前寒武紀含磷地層,發(fā)現大量微型多細胞

    動物及礤胚胎化石,將動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50 00萬年,再次取得早期動物研究

    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斷代工程

    (50)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項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紀年問題的

    大型項目。工程設置9個課題、40個專題、170名學者經過聯合考察,在文獻學、

    天文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就將成為邁向21世紀

    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點。

    以上來自百度

    三、中國近十年來的科技成果

    中國近十年來的科技成果:

    1、成功發(fā)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十個中國驕傲。

    年7月23日,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發(fā)射場順利升空,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中國近年來的偉大科技成就2020。

    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哪些內容)

    2、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系統(tǒng)建成

    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系統(tǒng)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wèi)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wèi)星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wèi)星,共30顆衛(wèi)星組成。年6月23日,北斗三號顆全球組網衛(wèi)星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升空。7月31日上午,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系統(tǒng)建成暨開通儀式在。

    3、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fā)射

    年8月6日,中國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發(fā)射成功。

    4、成功發(fā)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2021年祖國新成就。

    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發(fā)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秒后,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中國十大驕傲。

    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哪些內容)

    科技成果二:

    1、年6月20日,在法蘭克福世界超算大會上,發(fā)布的榜單顯示,“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系統(tǒng)登頂榜單之首,不僅速度比第二名“天河二號”快出近兩倍,其效率也提高3倍。

    2、長征五號于年11月3日在中國文昌發(fā)射場首飛成功,由此成為中國運載能力的火箭。長征五號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其設計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思想。2021年我國取得的重大成就。

    3、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自年項目預研究到年建成。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擁有3項自主創(chuàng)新,在未來10至20年間將世界設備的地位,對提高我國天文學領域研究水平和地位具有重大的意義。

    4、俞德超研發(fā)出具有全球自主知識產權的黃斑的一類生物新藥——康柏西普注。該藥是我國近10年來批準上市的個大分子,也是至今中國一個由WHO命名會命名的創(chuàng)新,被評為中國眼科學50年科技突破之一和“中國臨床價值的創(chuàng)新藥”。

    5、鄭樹森建立肝癌肝移植受者選擇的標準——杭州標準,成果發(fā)表于年權威期刊《GUT》;創(chuàng)新性提出小劑量HBIG聯合核苷類似物預防新方案、創(chuàng)建肝移植技術及預警預后新體系;為中國及全球的事業(yè)做出重要貢獻。建黨100周年取得的成就。

    四、中國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1、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因其超大的建筑規(guī)模、空前的施工難度以及頂尖的建造技術而聞名世界;大橋項目總設計師是孟凡超,總工程師是蘇權科,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是林鳴。

    2、復興號動車組列車

    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是中國標準動車組的中文命名,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動車組列車。

    3、射電望遠鏡FAST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簡稱FAST。

    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zhèn)大窩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tǒng)、饋源支撐系統(tǒng)、測量與控制系統(tǒng)、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哪些內容)

    4、海上鉆井平臺“藍鯨2號”

    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上鉆井平臺,其最大鉆井深度達15240米,相當于兩個珠峰的高度,世界上其它的海洋石油裝備無人能及。海上鉆井平臺是海洋開發(fā)的重要裝備,有著“流動的國土”的美稱,它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整體工業(yè)實力和發(fā)展方向。

    在十年前,我國在該領域還嚴重依賴于國外,而到今天,我國不僅能自主制造,還領跑全球。

    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哪些內容)

    5、水陸兩棲飛機ag600

    鯤龍-600(AG600):是中國大飛機三劍客之一,是中國自行設計研制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2016年7月23日總裝下線(一期產品),原預估最大平飛速度555公里/小時,一期產品為500公里/小時。2017年2月13日成功試車。

    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哪些內容)

    以上就是關于中國十大科技工程包括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十大裝修公司品牌(中國十大裝修公司品牌)

    中國十大銷售大師(中國十大銷售大師排名)

    中國十大視覺上市公司(中國十大視覺上市公司有哪些)

    中國十大營銷戰(zhàn)略公司(中國十大營銷戰(zhàn)略公司有哪些)_1

    冰淇淋包裝設計案例分享(冰淇淋包裝設計手繪扁平插畫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