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短視頻 > 專題列表 > 正文
機器人制作(機器人制作方法紙箱 手工)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機器人制作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3新版文章智能生成器,能給你生成想要的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你只需要給出你的關鍵詞,它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nèi)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wǎng)頁版、PC客戶端,官網(wǎng):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一、如何制作簡單的機器人,需要什么材料,制作步驟等,能走能跳就行
那要看是實現(xiàn)什么功能.
一般材料都需要有電機,齒輪,連桿,導線,電路板之類的.
簡單的機器人一般只要實現(xiàn)一些動作,不需要能夠進行智能思考.一般來說制作過程需要以下幾步:
1
明確機器人的功能
就是確定機器人要實現(xiàn)什么功能
2
設計機器人的動作
設計機器人可以通過哪些動作來實現(xiàn)響應的功能
3
準備相應的材料
按照機器人的動作要求和執(zhí)行環(huán)境準備材料.此時應該對材料的組合方式,動作的實現(xiàn)原理有了清楚的構思
4
實現(xiàn)機器人
用材料作出機器人實體,如果復雜一點的還需要編程序,焊接電線
5
調試
對機器人進行調試,修改,完善
二、幼兒園 用紙盒制作機器人
紙盒機器人是很多小朋友喜歡的課堂。
活動目標:
1、在了解機器人的外形特征的基礎上,嘗試用紙盒等多種材料制作機器人。
2、喜歡動手制作玩具,體驗創(chuàng)意制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紙盒。
2、彩色手工紙、剪刀、膠水、雙面膠,磁帶。
3、機器人的圖片、實物、玩具等。
4、用收集到的材料將活動室布置成“機器人王國”場景?;顒舆^程:
一、互動感受,引起興趣
1、猜一猜:有一種人不用吃飯不用睡覺,但是能做許多事情,他是誰?
2、看一看:讓我們到機器人王國走一走,和機器人交朋友。
二、交流表達,提煉特征
1、說一說:你看到的機器人什么樣?它能做什么?機器人的頭、身體、四肢像什么?提煉出機器人的外形特征。
2、學一學:“請你變成機器人”模仿機器人的動作、造型。
三、觀察材料,想象構思,大膽制作
1、出示大小、形狀不同的紙盒和相關輔助材料,觀察紙盒,說出適合制作機器人的哪一部分,激發(fā)幼兒制作欲望。
教師:
(1)請你選一個紙盒,看一看它適合做機器人的哪一部分。
(2)誰愿意用紙盒來拼一拼機器人?
2、教師邀請幾名幼兒到前面選擇紙盒,并嘗試用紙盒拼一拼機器人。
3、請其他幼兒說一說自己想要拼一個什么樣的機器人。
4、為幼兒提供充足的紙盒及輔助材料,
幼兒分組制作。
(1)自由選擇紙盒并反復拼擺。
(2)將最滿意的拼擺結果進行粘合。
(3)利用輔助材料進行裝飾,如粘貼眼睛、天線等。
(4)鼓勵幼兒選擇大小不同的紙盒,大膽想象,讓機器人造型有變化,能力強的幼兒利用輔助材 料使機器人更完整。
四、作品展示
1、所有作品展示在展臺上,供大家交流、欣賞。
2、將造型奇特的機器人制作者介紹給大家,并向大家介紹機器人的名稱、功能、特點。
3、鼓勵幼兒繼續(xù)參與制作 教師:除了紙盒可以制成機器人,讓我們繼續(xù)收集、繼續(xù)制作。 活動延伸:在美工區(qū)內(nèi)繼續(xù)收集材料,嘗試用多種材料制作機器人,賦予機器人造型、動作變化。
晚上,爸爸幫我找出了一些廢舊紙盒、紙筒和紙杯,因為我要完成老師交待的親子家庭作業(yè)——制作機器人。
想到這些廢舊用品在我們的手工制作下將要變成一個機器人,我就甭提有多興奮了。
一開始,爸爸叫我先畫一個機器人出來。于是我就在白紙上畫了一個機器人,它有著正方形的腦袋,長方形的身體,還有細長彎曲的手腳。爸爸夸我畫的機器人雖然不是很像,但很可愛。
接著,爸爸讓我在廢舊紙盒中各挑出一個長方形、正方形的出來,我左選右選,最后選了一個裝蛋糕的長方形盒子和一個正方形的小禮盒,在爸爸的幫助下,我用雙面膠把小禮盒固定在長方形盒子的上端。
然后,爸爸幫我選了兩個紙杯和兩個紙筒分別做機器人的腳和手,但在固定它們的時候把我搞得手忙腳亂,直到在爸爸的幫助下我才順利把它們固定在長方形盒子的左右兩端和下端。
最后,我自己選了一個我喝過沒扔的優(yōu)樂美奶茶的杯蓋來做機器人的帽子,爸爸還幫我挑了三粒沒用的五子棋來做機器人的眼鏡和嘴巴。你們一定會奇怪,為什么我不做機器人的鼻子呢?告訴你們吧,因為我看電視里的奧特曼也是沒有鼻子的?。」?
三、迷你世界怎么做機器人
1、找一個空曠的地方,挖一個洞,拿出材料,所需要的材料有感應方塊,水桶,機械臂,電線,還有收集傳輸器和儲物箱。
2、將箱子先放在里面,將漏斗對著箱子放在里面,在旁邊挖開一條溝,放入一桶水,在頭上放上機械臂。
3、另一邊放上感應方塊,方塊上的黑洞對外面,再找出電線,連接起來,打掉中間多余的電線。
4、在旁邊挖個坑,可以更方便的查看收集的數(shù)量,這樣一個機器人就制作完成了。
四、在天天里怎么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機器人
機器人成了這幾天最火熱的詞匯之一。
時至當下,機器人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千家萬戶,大到可以照顧老人的陪護機器人,小到機器人吸塵器,甚至電影《超能陸戰(zhàn)隊》中憨態(tài)可掬、呆萌至極的“大白”那樣的健康機器人顧問也是存在的。
在享受機器人技術帶來的福利同時,恐怕不少人同時也有著一個自兒時起就有的夢想——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小機器人。
其實,以如今科技的發(fā)展,這樣的想法是不難實現(xiàn)的。直接購買可組裝的機器人是一種簡單便利的捷徑,但是這樣機器人往往限制就比較多,而且需要另外的程序設定。
若要隨心所欲地制作機器人,3D打印的開源項目是另一種不錯的嘗試,不過其對于動手能力和編程水準就有著更高的要求。一般人可以遵從著指導說明來完成一個機器人的制作,但如果要在此基礎上繼續(xù)發(fā)揮就有難度了。那么有沒一種更加簡便的機器人制作方法呢?答案是有的,這就是另一種簡潔的機器人制作手段——BEAM機器人。
BEAM機器人一般譯作仿生機器人,開頭的英文字母并不是“光柱”的意思,而是由4個英文單詞Biology、Electronics、Aesthetics、Mechanics的首字母組合而成,翻成中文分別是“仿生”“電子”“美學”和“機械”,BEAM機器人就是結合了這些技術的要點而制作出來的機器人。
早在1988年,Mark Tilden就提出了BEAM機器人的概念,并制作出了第1臺基于此概念的機器人。其初衷是為了仿照生物的一些生理結構或是動作行為來簡化控制過程,并以此作為設計思路來制作出了一種包含控制元件的電路,這種電路被稱為神經(jīng)元。這種控制方法可以模擬生物的應激過程,神經(jīng)元使用的是電路開關,從而避免了制作相應的程序。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普通人也越來越容易制作機器人了。隨著這種思路逐漸被大眾所接受,BEAM機器人也就逐漸形成了一種公認的規(guī)范,目前大家所公認的基本要求有以下3點:
1.盡可能使用最少的電子元件;
2.采用回收材料以及廢料來制作;
3.使用輻射能作為動力來源(大多數(shù)情況下就是太陽能)。
由此可見,BEAM機器人非常適合那些有想法有創(chuàng)意卻苦于自己沒有編程方面特長的人群,基本上只要懂焊接,并具備基本的動手能力,都可以在這種理念下做出屬于自己的BEAM機器人。
神經(jīng)元電路入門——太陽能引擎
雖然BEAM機器人的原理簡單,而且少了編程這一環(huán)節(jié),但是電路上的工夫還是要下的。而且也因為少了編程,控制方面就必須由電路開關來接替。雖然所用電子元件不多,但是電路上的基本知識和一些技巧還是必須要有的。BEAM機器人的神經(jīng)元電路有著很多巧妙的設計,需要大家在不斷學習和摸索中逐漸領會,這里就以BEAM機器人的一個入門級經(jīng)典電路——太陽能引擎作為例子,讓大家先熟悉電路的制作。
太陽能引擎是多數(shù)BEAM機器人的心臟設備,它為機器人提供動力。傳統(tǒng)太陽能引擎的電力輸出往往不盡如人意,于是BEAM機器人的愛好者Ben Hitchcock在此基礎上改進出了一個效率更高的引擎。這個太陽能引擎可以給出一個電脈沖到電機上,從而驅動電機運動,也可以將電機改成其他設備來達到不同的需求。作為最基本的神經(jīng)元電路單位,可以在此基礎上做出各種機器人作品。
由于不同類型的機器人受其體積和功能的影響,這里的電子元件不需要都焊在電路板上,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巧妙布局和連線,這就要考驗大家的想象力以及動手能力了。
BEAM機器人實例——太陽能蟋蟀機器人的制作
學會了制作太陽能引擎,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制作一些機器人了。
這里將介紹一個相對簡單的作品——太陽能蟋蟀機器人的制作方法。太陽能蟋蟀機器人及其衍生的作品是網(wǎng)絡上最多的BEAM機器人種類,不僅小巧有趣也相對容易制作,簡單的結構以及一定的擴展空間是其吸引愛好者們的關鍵。
制作這個太陽能蟋蟀機器人需要如下材料,可自行采購:
NPN型小功率三極管×2、PNP型小功率三極管×2、單閃LED(配黑色熱縮管)×2、10kΩ多圈電位器×1、微型電機(4V以下大小適當就好,但功率不要太小)×2只、3.3kΩ/0.25W電阻×2、33kΩ/0.25W電阻×2、1μF/50V電解電容×2、3300μF/10V電解電容×1、太陽能電池(不低于4V)×1。另外還需要結構基座的制作材料和若干長度的雙色單芯導線一段。
準備這些材料后,就可以開始制作蟋蟀機器人了。
首先是制作結構基座,用來連接電力部分和驅動部分。這里使用廢電源插座里拆出的一塊銅片,改裝成一個基座,中間部分是用來連接3300μF儲能電容,兩邊的卡箍是用來固定電機的。結構件可用的材料隨意性比較大,可以使用任何手邊能找到的可用材料,只要能滿足需求即可。
基座完成后,把3300μF儲能電容的負極焊在基座中間的部分,注意負極引腳留出一段不要剪掉,用來連接控制用的電子部分。在兩邊卡箍里套進兩只微型電機,電機軸向下。儲能電容的頂部著地,與兩只電機軸形成三點支撐。通過改變兩只電機之間的夾角,可以微調機器人跑動的速度。而調整電容與電機夾角度,可以調節(jié)機器人的重心。這樣機器人的基礎結構部分就做好了。
太陽能蟋蟀的驅動控制是由4只三極管構成,用以提供穩(wěn)定的脈沖電流,它們組成了機器人的“心臟”。制作這類小機器人的技巧就是首先完成核心部分的制作,其他元件將圍繞著這個核心環(huán)環(huán)相扣地進行搭建,這樣整體結構就顯得緊湊。把4只三極管管腳朝上兩兩并列,上方是兩只PNP型三極管,NPN型三極管在下面。這里使用的三極管是2N3906和2N3904,如果用其他型號的管子替換,需要仔細核對管腳順序是否與圖中一致。
接下來先焊接下方的兩只NPN型三極管。把兩只管子的發(fā)射極向外展開,左側管子的發(fā)射極向斜下方彎折,與右側管子的發(fā)射極焊接在一起。用鑷子把相應三極管的引腳彎折到指定位置。注意在彎折引腳時,距離根部留出1-2mm距離,防止引腳折斷。然后繼續(xù)焊接上方的兩只PNP型三極管。把兩只管子中間的基極向外展開,右側管子的發(fā)射極向斜上方彎折,與左側管子的發(fā)射極焊在一起。最后把4只管子焊接在一起,分別連接好左右兩側管子的集電極和基極。
完成“心臟”部分的制作后就要開始向外面焊接其他元件。把兩只1μF電容的正極彎成如圖所示的形狀,分別與上方PNP管子向外展開的基極焊接在一起。然后把兩只3.3kΩ電阻一端打個彎,套在1μF電容的正極上,另一端折成90°直角,向外展開。在兩側1μF電容的負極,各焊接上一只33kΩ電阻。電阻的另一端與3.3kΩ電阻的直角和NPN型管子向外展開的集電極焊接在一起。
以上就是關于機器人制作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機器人培訓主要內(nèi)容(機器人培訓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虛擬號碼外呼系統(tǒng)(機器人電話呼叫系統(tǒng))
工業(yè)產(chǎn)品銷售平臺(工業(yè)品一站式采購平臺)